第26章 桂花的心事-《穿越成为农家子,看我耕读传家》

  青山去县上学厨已有几日,青文在镇上日复一日的读书。地里也没有紧急的活等着干,农家仿佛一下子空闲了起来。这几天村里有好几家办喜事。

  王桂花参加邻居的喜宴,看着和青山差不多大的小子娶亲,想着青山什么时候娶上媳妇。

  各家的好姑娘,大家都喜欢,大部分早早就订了人家。剩下的要么年龄还有点小,要么有其他的不合适。

  找亲家,除了姑娘自个,姑娘的爹娘、爷奶、兄弟都得考虑进去。青山的媳妇是家里的长媳,更是得找个能撑起来家的。

  王桂花想了又想,觉得还是得找村里人缘好,消息广的人打听。早上收拾完,从鸡窝里摸了几个还带着温热的鸡蛋,又摘了一把嫩生生的豆角,挎着篮子往快嘴李婶家走去。

  他李婶,在家吗?王桂花在院门外喊道。

  在呢在呢!快嘴李婶应声出来,看到王桂花手里的篮子,眼睛一亮,哎呦,桂花你这是做什么,这么客气!

  两个妇人坐在院里的树荫下,一边择豆角,一边说着闲话。

  这不是想着好久没来串门了嘛。王桂花笑着说,前一段时间地里事多可把我累坏了,这几天才刚缓过劲来。

  谁说不是呢!快嘴李婶拍着大腿,我们家那口子,下完地在家躺了整整三天,说是腰都要累断了。要我说啊,还是你们家满仓能干,一个人顶两个人使。

  王桂花叹了口气:能干有什么用,还不是累得跟什么似的。你是不知道,那几天地里的重活累活都是他爷俩忙活,黑了瘦了很多,我看着都心疼。

  要我说啊,你们家青山这一出去,家里就少了个壮劳力。快嘴李婶凑近些,压低声音,不过话说回来,青山那孩子有出息,去县城学手艺,将来肯定比在地里刨食强。

  王桂花等的就是这句话,顺势接道:出息不出息的,我倒是不敢想。就是这孩子今年都十六了,翻过年就是17。别家这么大的,有的孩子都抱上了。我这心里啊,天天惦记着这事,愁的睡都睡不好。

  快嘴李婶立刻来了精神:哎呦,青山多好的小子啊,又俊又能干!你要不说我还不好意思提。前些天我就想跟你说这个事,咱们村里有好几户人家都打听青山呢!

  真的?王桂花装作惊讶的样子,都是谁家啊?

  前头老赵家的春燕你知道吧?那姑娘能干着呢,里里外外一把好手。快嘴李婶如数家珍,还有西边老刘家的二丫头,模样周正,性子也温顺...

  王桂花仔细听着,时不时问上一两句。两个妇人越说越投机,不知不觉日头已经升得老高。

  他李婶,这事就劳你多费心了。临走时,王桂花拉着快嘴李婶的手说,等青山在县城站稳脚跟,这事还得请你多帮着张罗。

  放心吧!快嘴李婶拍着胸脯,包在我身上!

  这边王桂花在为儿子的亲事操心,那边青文也在为两个姐姐的学业费心。夏日昼长,青文总是在院子里教两个姐姐认一些常用字,用树枝在土地上写,秀荷和秀兰一人拿一个树枝跟着在地上划拉。这日晚饭后,青文照例招呼两个姐姐过来认字。

  今天咱们学百家姓里的前八个字。青文用小树枝在地上工工整整地写下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秀荷立刻凑过来,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看。秀兰却有些坐不住,小身子扭来扭去。

  青文,这些字怎么这么难记啊?秀兰撅着小嘴。

  青文想了想,说:二姐,你看这个字,像不像一个人叉着腰站着?这个字,像不像一串铜钱?

  秀兰歪着头看了半天,突然拍手笑道:真的哎!这个字真像一串铜钱!

  那这个字呢?秀荷指着第三个字问。

  李字啊,青文耐心解释,上面是,代表树木,下面是,说明这是会结果子的树。李子树,记得吗?

  秀荷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这么说,字就是在说李子树啊!

  对对对!青文高兴地说,大姐真聪明!

  秀兰也来了兴致,指着字问:那这个字呢?像什么?

  青文端详了一会儿,说:周字,像不像一块方方正正的田地,四周还围着篱笆?

  像!真像!秀兰拍手笑道,青文你真厉害,把这些字都说得这么有趣!

  兄妹三人就这样一个一个字地认着,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王桂花在院里缝补衣裳,时不时看一眼孩子们,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嘴角不自觉地扬起。陈满仓整理明天要带出去卖的货物,听着姐弟仨的教与学,疲惫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

  夜色渐深,小院里各自忙碌。这个家,就像田里刚刚种下的玉米,在寂静的夜色中,悄悄地生根、发芽,向着未知的明天,努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