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笑着捏了捏他的脸蛋,指尖还带着点苹果的清香:
“这不是给你带妹妹来了嘛。”
她把身后的小姑娘往前推了推,
“这是你表妹晴晴,要在奶奶家住些日子,你们可得好好相处。”
李一这才注意到那小姑娘——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羊角辫,身上的碎花裙洗得发了白,却衬得那双眼睛格外亮,像浸在水里的黑葡萄,竟和记忆里夏英的眼神有几分像。
她怯生生地攥着姑姑的衣角,看见李一时,小脸蛋腾地红了。
“晴晴妹妹!”
李一没等她反应过来,一把拉住她的小手,她的手心有点凉,还沾着点泥土,
“我带你去看我三叔埋的玻璃球!有颗蓝的,像天上的大毛愣星!”
夏晴晴被他拽得一个趔趄,却没哭,只是小声“嗯”了一声,眼睛好奇地打量着院子里的大槐树,树上还挂着李一昨晚拴的秋千。
“这孩子,就是淘。”
姑姑笑着摇摇头,把苹果塞到李一手里,
“给,你们俩分着吃。晴晴路上还念叨呢,说要跟表哥一起爬树摘枣子。”
“我才不爬树!”
李一挺起小胸脯,把苹果往晴晴手里塞了塞,
“我带你去河沟摸虾!三叔说早上的虾最笨,一抓一个准!”
夏晴晴的小手攥着苹果,指尖轻轻碰了碰李一的手背,突然露出颗小虎牙,声音细得像蚊子哼:
“我、我会捉萤火虫,晚上能装在瓶子里,像星星。”
“真的?”
李一眼睛更亮了,拉着她就往院里跑,
“那我们先摸虾,再捉萤火虫,晚上让三叔给我们讲故事!”
姑姑看着两个小身影围着秋千转圈,红布包袱落在石桌上,里面的苹果还在散发着清香。
她笑着往屋里走,刚要喊“娘,我们来了”,
就听见李一在院子里喊:
“晴晴你看!那是我二叔昨天画的星图,他把大毛愣星画成了大胖小子!”
接着是夏晴晴咯咯的笑声,像檐角滴落的雨珠,清脆得让整个院子的阳光都软了几分。
姑姑望着窗台上奶奶晒的干枣,突然觉得这趟来得值——小孩子的友谊就是这样,像春天的芽儿,不用刻意浇灌,拉着手跑两圈,就长得郁郁葱葱了。
“李青云!出来耍咯!”
门外的喊声像颗小石子,“咚”地砸进院子里的宁静。
李一正和夏晴晴蹲在梧桐树下看蚂蚁搬家,闻言一蹦三尺高,拉着晴晴的小手就往门口跑。
木门“吱呀”一声开了,邻村的二柱子正踮着脚往院里瞅,手里还攥着个布口袋,里面的玻璃球叮当作响。
“今天还玩弹珠不?”
二柱子把布口袋往手心一拍,亮出颗晶莹的蓝玻璃球,
“我爹从镇上给我捎的,比你的‘大毛愣星’还亮!”
李一瞅着那玻璃球,突然挺起小胸脯,故意皱着眉头:
“弹珠是小屁孩玩的,我们今天玩点厉害的。”
二柱子的脸“腾”地红了,攥着布口袋的手指紧了紧,嘟囔道:
“那、那玩啥?爬树掏鸟窝?我昨天看见老槐树上有个新窝!”
“都不好。”
李一把夏晴晴往身前拉了拉,小下巴扬得老高,
“给你介绍下,这是我表妹晴晴。今天我们三人玩讲故事,比掏鸟窝有意思一百倍!”
夏晴晴攥着衣角,怯生生地对二柱子笑了笑,眼睛亮闪闪的:
“我、我会讲萤火虫的故事。”
二柱子却垮了脸,挠着后脑勺直咧嘴:
“讲故事?可我不会啊……我娘说我说话像嘴里含着红薯。”
“我会啊!”
李一拍着胸脯,声音响亮得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我会讲盘古开天地,伏羲演八卦,神农尝百草,蚩尤逐鹿殇……”
他这串话说得又快又溜,像打快板似的。
二柱子听得眼睛都直了,嘴巴张得能塞下颗玻璃球:
“盘古开天地我知道!我奶奶说天地原来是个大鸡蛋,盘古一斧头劈开的!可后面那几个是啥?听着就厉害!”
夏晴晴也仰着小脸,手指轻轻揪着李一的衣角:
“表哥,神农是啥?会尝草的神仙吗?”
“当然是神仙!”
李一拉着他俩往院里的石桌跑,还不忘回头喊,
“二柱子你把玻璃球放下,听故事得坐着才像样!”
二柱子慌忙把布口袋往石桌上一扔,拉着夏晴晴的另一只手就跑,嘴里嚷嚷:
“那你快讲!蚩尤是不是比大毛愣星还厉害?”
李一爬上石凳,学着说书先生的模样清了清嗓子,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他脸上,把那点故作老成的小模样照得格外认真。
二柱子和夏晴晴凑得老近,一个攥着玻璃球,一个捏着衣角,眼睛里都闪着期待的光,像等着看星星从天上掉下来似的。
“想听哪个?”
李一故意拖长调子,看着两个小脑袋齐刷刷地往前凑,突然“噗嗤”笑了,
“先讲盘古吧!他可是开天辟地的老祖宗……”
蝉鸣在树梢间流淌,布口袋里的玻璃球还在闪光,三个小小的身影围在石桌旁,把夏末的阳光和蝉鸣,都织进了这串从远古传来的故事里。
……
大柳树的影子一天比一天长,李一的故事也像院角的牵牛花,顺着夏末的风爬得满村都是。
“今天该讲三清了吧?”
蹲在最前排的二柱子举着颗玻璃球当“信物”,裤脚还沾着早上摸鱼的泥。
他身后的夏晴晴攥着个装萤火虫的玻璃罐,罐子里的光映得她眼睛亮晶晶的:
“我娘说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能把石头炼成金子呢。”
“那是《西游记》里的!”
李一踮脚站在青石板上,手里挥舞着根柳枝当“拂尘”,
“今天讲真的三清——玉清元始天尊开天辟地时就坐着莲台,上清灵宝天尊手里的玉如意能定四海,太清道德天尊骑着青牛过函谷关,留下本《道德经》,厉害得能让石头点头!”
“石头还能点头?”
穿开裆裤的小石头从大人腿缝里钻出来,手里攥着块啃剩的玉米棒,
“我家猪圈的石头咋不点头?”
哄笑声里,王大爷磕了磕烟袋锅:“
傻小子,那是说学问厉害,不是真让石头点头。”
他往李一身边凑了凑,
“接着讲五方五老,上次说到东方青帝,他是不是管着春天的花?”
“没错!”
李一拍着胸脯,柳枝在夕阳里划出金色的弧线,
“东方青帝驾着青龙,一挥手桃花就开了;南方赤帝骑着朱雀,吐口火就把麦子催熟了;中央黄帝最厉害,手里的黄龙旗一摆,天下的土都听他的!”
“那西方白帝呢?”
卖豆腐的张婶端着刚出锅的豆腐脑,给李一递了碗,
“是不是管着秋天的果子?”
“这不是给你带妹妹来了嘛。”
她把身后的小姑娘往前推了推,
“这是你表妹晴晴,要在奶奶家住些日子,你们可得好好相处。”
李一这才注意到那小姑娘——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羊角辫,身上的碎花裙洗得发了白,却衬得那双眼睛格外亮,像浸在水里的黑葡萄,竟和记忆里夏英的眼神有几分像。
她怯生生地攥着姑姑的衣角,看见李一时,小脸蛋腾地红了。
“晴晴妹妹!”
李一没等她反应过来,一把拉住她的小手,她的手心有点凉,还沾着点泥土,
“我带你去看我三叔埋的玻璃球!有颗蓝的,像天上的大毛愣星!”
夏晴晴被他拽得一个趔趄,却没哭,只是小声“嗯”了一声,眼睛好奇地打量着院子里的大槐树,树上还挂着李一昨晚拴的秋千。
“这孩子,就是淘。”
姑姑笑着摇摇头,把苹果塞到李一手里,
“给,你们俩分着吃。晴晴路上还念叨呢,说要跟表哥一起爬树摘枣子。”
“我才不爬树!”
李一挺起小胸脯,把苹果往晴晴手里塞了塞,
“我带你去河沟摸虾!三叔说早上的虾最笨,一抓一个准!”
夏晴晴的小手攥着苹果,指尖轻轻碰了碰李一的手背,突然露出颗小虎牙,声音细得像蚊子哼:
“我、我会捉萤火虫,晚上能装在瓶子里,像星星。”
“真的?”
李一眼睛更亮了,拉着她就往院里跑,
“那我们先摸虾,再捉萤火虫,晚上让三叔给我们讲故事!”
姑姑看着两个小身影围着秋千转圈,红布包袱落在石桌上,里面的苹果还在散发着清香。
她笑着往屋里走,刚要喊“娘,我们来了”,
就听见李一在院子里喊:
“晴晴你看!那是我二叔昨天画的星图,他把大毛愣星画成了大胖小子!”
接着是夏晴晴咯咯的笑声,像檐角滴落的雨珠,清脆得让整个院子的阳光都软了几分。
姑姑望着窗台上奶奶晒的干枣,突然觉得这趟来得值——小孩子的友谊就是这样,像春天的芽儿,不用刻意浇灌,拉着手跑两圈,就长得郁郁葱葱了。
“李青云!出来耍咯!”
门外的喊声像颗小石子,“咚”地砸进院子里的宁静。
李一正和夏晴晴蹲在梧桐树下看蚂蚁搬家,闻言一蹦三尺高,拉着晴晴的小手就往门口跑。
木门“吱呀”一声开了,邻村的二柱子正踮着脚往院里瞅,手里还攥着个布口袋,里面的玻璃球叮当作响。
“今天还玩弹珠不?”
二柱子把布口袋往手心一拍,亮出颗晶莹的蓝玻璃球,
“我爹从镇上给我捎的,比你的‘大毛愣星’还亮!”
李一瞅着那玻璃球,突然挺起小胸脯,故意皱着眉头:
“弹珠是小屁孩玩的,我们今天玩点厉害的。”
二柱子的脸“腾”地红了,攥着布口袋的手指紧了紧,嘟囔道:
“那、那玩啥?爬树掏鸟窝?我昨天看见老槐树上有个新窝!”
“都不好。”
李一把夏晴晴往身前拉了拉,小下巴扬得老高,
“给你介绍下,这是我表妹晴晴。今天我们三人玩讲故事,比掏鸟窝有意思一百倍!”
夏晴晴攥着衣角,怯生生地对二柱子笑了笑,眼睛亮闪闪的:
“我、我会讲萤火虫的故事。”
二柱子却垮了脸,挠着后脑勺直咧嘴:
“讲故事?可我不会啊……我娘说我说话像嘴里含着红薯。”
“我会啊!”
李一拍着胸脯,声音响亮得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我会讲盘古开天地,伏羲演八卦,神农尝百草,蚩尤逐鹿殇……”
他这串话说得又快又溜,像打快板似的。
二柱子听得眼睛都直了,嘴巴张得能塞下颗玻璃球:
“盘古开天地我知道!我奶奶说天地原来是个大鸡蛋,盘古一斧头劈开的!可后面那几个是啥?听着就厉害!”
夏晴晴也仰着小脸,手指轻轻揪着李一的衣角:
“表哥,神农是啥?会尝草的神仙吗?”
“当然是神仙!”
李一拉着他俩往院里的石桌跑,还不忘回头喊,
“二柱子你把玻璃球放下,听故事得坐着才像样!”
二柱子慌忙把布口袋往石桌上一扔,拉着夏晴晴的另一只手就跑,嘴里嚷嚷:
“那你快讲!蚩尤是不是比大毛愣星还厉害?”
李一爬上石凳,学着说书先生的模样清了清嗓子,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他脸上,把那点故作老成的小模样照得格外认真。
二柱子和夏晴晴凑得老近,一个攥着玻璃球,一个捏着衣角,眼睛里都闪着期待的光,像等着看星星从天上掉下来似的。
“想听哪个?”
李一故意拖长调子,看着两个小脑袋齐刷刷地往前凑,突然“噗嗤”笑了,
“先讲盘古吧!他可是开天辟地的老祖宗……”
蝉鸣在树梢间流淌,布口袋里的玻璃球还在闪光,三个小小的身影围在石桌旁,把夏末的阳光和蝉鸣,都织进了这串从远古传来的故事里。
……
大柳树的影子一天比一天长,李一的故事也像院角的牵牛花,顺着夏末的风爬得满村都是。
“今天该讲三清了吧?”
蹲在最前排的二柱子举着颗玻璃球当“信物”,裤脚还沾着早上摸鱼的泥。
他身后的夏晴晴攥着个装萤火虫的玻璃罐,罐子里的光映得她眼睛亮晶晶的:
“我娘说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能把石头炼成金子呢。”
“那是《西游记》里的!”
李一踮脚站在青石板上,手里挥舞着根柳枝当“拂尘”,
“今天讲真的三清——玉清元始天尊开天辟地时就坐着莲台,上清灵宝天尊手里的玉如意能定四海,太清道德天尊骑着青牛过函谷关,留下本《道德经》,厉害得能让石头点头!”
“石头还能点头?”
穿开裆裤的小石头从大人腿缝里钻出来,手里攥着块啃剩的玉米棒,
“我家猪圈的石头咋不点头?”
哄笑声里,王大爷磕了磕烟袋锅:“
傻小子,那是说学问厉害,不是真让石头点头。”
他往李一身边凑了凑,
“接着讲五方五老,上次说到东方青帝,他是不是管着春天的花?”
“没错!”
李一拍着胸脯,柳枝在夕阳里划出金色的弧线,
“东方青帝驾着青龙,一挥手桃花就开了;南方赤帝骑着朱雀,吐口火就把麦子催熟了;中央黄帝最厉害,手里的黄龙旗一摆,天下的土都听他的!”
“那西方白帝呢?”
卖豆腐的张婶端着刚出锅的豆腐脑,给李一递了碗,
“是不是管着秋天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