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谣言再起攻心计,念晚从容稳根基-《七零娇妻,兵哥的掌心宠》

  正月十五一过,年味便彻底淡了下去。地气回暖,向阳处的积雪开始消融,露出底下湿润的泥土,预示着春耕即将开始。沈家和村里其他人家一样,开始为春播做准备,收拾农具,筛选种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蓄势待发的忙碌气息。

  苏念晚依旧每日忙碌,除了家务,她将更多精力放在了自留地的规划上。她利用系统提供的有限信息和这个时代的农业知识,仔细规划着不同作物的轮作和间种,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这块小小的土地,提高产出。她还悄悄将系统奖励的、声称是“优选种”的几样蔬菜种子混入自家的种子中,满怀期待。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苏月柔一家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新的毒计如同蛰伏一冬的毒蛇,再次悄然出洞。

  这一次,他们吸取了之前流言过于空泛、容易被戳穿的教训,将攻击点变得更加具体和“合理”。他们不再直接说苏念晚父母是坏人,而是巧妙地利用了信息不对等和人们的好奇心与猜疑。

  先是苏大伯母在几个相熟的老姐妹面前,唉声叹气,欲言又止:“唉,说起来也是我们老苏家对不起念晚那孩子……她爹妈当年走得急,有些事……我们当长辈的也不好细说。只盼着他们在外面平平安安的,千万别……唉,算了算了,不说了,都是陈年旧事。”

  她这番含糊其辞、故作姿态的话,立刻勾起了听者的探究欲。追问之下,她又遮遮掩掩,只说“好像听说当初返城的手续有点小波折”,“城里情况复杂,他们又是知识分子,就怕不小心卷进什么事里”,最后还假惺惺地加上一句:“这都是没影子的事,你们可别往外说,万一影响了念晚和孩子他三叔的前程就不好了。”

  越是这么说,听的人越是觉得这里面有事。结合苏念晚那些超越寻常农村姑娘的见识和手艺,一些人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难道苏念晚的父母真的有什么问题?所以她才这么拼命表现,想掩盖什么?或者,她那手出奇的好厨艺和缝纫手艺,真是跟她那“情况不明”的父母有关?

  紧接着,苏月柔也“无意”中在村里几个年轻媳妇聚集的地方,用一种羡慕又带着点疑惑的语气说:“念晚妹妹真是厉害,懂的东西真多。有些菜式做法,我听都没听过,好像不是咱们这边的传统做法呢。还有她认的那些草药,有些连老人都认不全。真不知道她是从哪儿学来的,难道真是无师自通?”

  她的话,看似夸赞,实则将“苏念晚手艺来源可疑”这个点,再次悄无声息地种入人心。

  这些经过精心包装的流言,像沾染了毒液的藤蔓,在村里某些角落悄悄蔓延。它们不再像之前那样气势汹汹,却更加阴险难防,专门挑拨人们心中那点对“未知”和“不同”的不安与猜忌。

  很快,王秀英和赵秀娥就隐约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王秀英气得脸色发白,当场就想去找苏大伯家理论,被赵秀娥死死拉住。

  “妈,您别冲动!您现在去吵,不是正中了他们的下怀?显得咱们心虚似的!”赵秀娥如今是苏念晚的铁杆拥护者,急声说道。

  “那难道就任由他们这么污蔑念晚?污蔑她爹妈?”王秀英胸口起伏,又气又心疼地看向一旁的苏念晚。

  苏念晚正在整理农具,闻言抬起头,脸上并没有预想中的愤怒或慌乱,反而异常平静。她放下手中的锄头,走到王秀英身边,轻轻握住婆婆因气愤而微微发抖的手。

  “妈,别为这些无聊的话生气,伤身子。”她的声音温和而沉稳,“他们说破天,也只是空口白牙的猜测,没有任何真凭实据。我爹妈当年是正规手续返城的知青,这一点,公社应该有档案可查,不是他们红口白牙就能抹黑的。至于我的手艺……”

  她顿了顿,嘴角甚至扬起一丝淡淡的、带着点自嘲的笑意:“无非是以前在家被逼着干活,自己瞎琢磨,加上后来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多看、多学、多问罢了。要是真有什么不得了的来历,我以前在大伯家还能过得那么惨?早就拿出来换好处了。”

  她这番解释,合情合理,语气坦荡,瞬间就打消了王秀英和赵秀娥心中那点刚刚升起的疑虑。是啊,要是念晚真有什么问题,以前在那狠心的大伯家能瞒得住?早就被拿出来做文章了!

  “对!念晚说得对!”赵秀娥立刻附和,“他们就是眼红!见不得咱们家好!见不得念晚能干!”

  苏念晚继续道:“妈,大嫂,这种事,我们越是急着辩解,他们越是来劲。我们不理会,该干嘛干嘛,用实实在在的日子说话。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端,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些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她看向王秀英,眼神清澈而坚定:“而且,我相信组织,相信政策。我爹妈的事,不是他们几句谣言就能定性的。墨琛是军人,我们的家庭背景,组织上肯定早就审查过的,没问题就是没问题。”

  这番话,既安抚了家人,也表明了态度,更抬出了“组织”和“政策”这面大旗,一下子就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王秀英看着儿媳如此镇定通透,心里的火气也慢慢平息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欣慰和骄傲:“好孩子,你说得对!是妈糊涂了,跟那些小人置什么气!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比什么都强!”

  苏念晚见安抚住了婆婆,心里也松了口气。她深知,面对这种攻心计的流言,慌乱和愤怒是最无用的情绪。她必须表现得比以往更加从容,更加积极地生活。

  接下来的日子,苏念晚仿佛完全没受到流言影响。她依旧每日忙碌,将自留地打理得井井有条,新育的菜苗长势明显比别家的更壮实。她依旧和相熟的几户人家保持着友好的物资交换,用她加工好的美味小食,换取需要的物品,巩固着邻里关系。她还主动向村里几位公认手艺好的老人请教传统的编织和农具修理技巧,态度谦逊好学,赢得了老人们的喜爱。

  她用实际行动,将自己“踏实、能干、好学、友善”的形象,一次次夯实。那些阴险的流言,在她这如同磐石般稳固的现实表现面前,显得越来越苍白无力。原本一些被流言影响、对她产生些许怀疑的人,在看到她的从容不迫和一如既往的善良能干后,那点怀疑也渐渐烟消云散。

  “我看念晚这孩子心正得很,不像他们说的那样。”

  “就是,人家日子过得好,是靠自己的双手挣来的!”

  “苏老大家真是缺德,见不得人好!”

  舆论的天平,再次稳稳地倾向了苏念晚。

  躲在暗处的苏月柔,发现这次处心积虑的攻心计,竟然再次像拳头打在了棉花上,不仅没看到苏念晚慌乱失措,反而让她又赢得了一波同情和认可,气得几乎咬碎银牙。

  她看着沈家院落里,苏念晚和王秀英、赵秀娥有说有笑一起忙碌的身影,看着她们家和睦兴旺的气氛,再对比自家冷清压抑的局面,一股毁灭一切的恶念,如同毒藤般疯狂滋长。

  苏念晚,你等着!我就不信你次次都能这么好运!我一定要找到你的致命弱点,让你永世不得翻身!苏月柔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眼中闪烁着疯狂而怨毒的光芒。

  春寒料峭,但沈家小院却因团结和努力而充满了暖意。苏念晚知道,与苏月柔的较量还远未结束,但她已然筑起了坚固的防线,无论是家庭内部,还是邻里之间。她站在初春的阳光下,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目光投向远方,坚定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