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琛半个月的探亲假,如同指间沙,流逝得飞快。在朝夕相处的陪伴与默契中,夫妻二人的感情如同春雨润物,悄然滋长,虽未宣之于口,却已融入日常的点点滴滴。眼看归期将至,沈墨琛依旧沉默寡言,但眉宇间那份不易察觉的柔和,以及落在苏念晚身上时,那愈发深沉专注的目光,都泄露了他心底的不舍。
苏念晚亦是如此。她早已习惯了身边有这个沉稳可靠的身影,习惯了他默不作声的维护,习惯了他偶尔看向她时,那带着温度的眼神。得知他很快又要离开,心中不免泛起淡淡的离愁,但她深知他的职责所在,将这份情绪小心地掩藏起来,只更加细致地打理他的行装,赶着为他多做几双耐磨的鞋垫,多备些耐储存的吃食。
这日,沈墨琛去了公社武装部,一方面是销假,另一方面也是想再找李卫国问问青松岭大队那边是否有新的消息。苏念晚则留在家中,一边做着针线,一边照看着灶上给沈墨琛熬制的肉酱。
傍晚,沈墨琛从公社回来,脸色比平日略显凝重。他先将苏念晚叫到屋里,关上了门。
“念晚,”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安抚的意味,“青松岭大队那边,李卫国托人仔细问过了。”
苏念晚的心提了起来,放下手中的针线,专注地看着他。
“情况有些复杂。”沈墨琛继续道,“当年在青松岭大队插队的知青里,确实有苏怀瑾和林婉这两人。老人们零星记得,苏怀瑾是个斯文清瘦、很有学问的小伙子,林婉则是个温婉秀气的南方姑娘,两人感情很好。但是……”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关于他们返城的具体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林婉身体不好,是病退;有说他们家里出了急事;还有人说……他们当时好像惹上了一点麻烦,具体是什么,没人说得清,年代太久,知情人也少。只知道他们离开得很匆忙,手续似乎也不完全是正规途径,所以留下的记录不全,甚至有些混乱。”
麻烦?苏念晚蹙起眉头。这和她之前猜测的,因为某种迫不得已的苦衷而离开,隐隐吻合。但“麻烦”具体指什么?是家庭出身问题?还是其他?
“另外,”沈墨琛看着她,目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我通过部队的关系,初步查了一下他们返城后可能的去向。苏怀瑾登记的返城地址是邻省一个偏远的县城,但按照那个地址查过去,并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人。林婉登记的地址则更模糊,只写了‘原籍安置’。”
线索似乎在这里又断了。苏念晚的心沉了沉,但并未感到绝望。至少,父母的名字和曾经插队的地点确认了,他们返城可能另有隐情也得到了侧面印证。
“别灰心。”沈墨琛看出她的失落,声音放得更缓,“既然确认了姓名和大致时间段,就有了追查的基础。部队这边,我会继续托可靠的人,在他们可能去的区域暗中留意。你在家里,一切照旧,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就是最重要的。寻亲之事,我们徐徐图之,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他的话语沉稳有力,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苏念晚抬起头,对上他坚定而包容的目光,心中的那点阴霾渐渐散去。她点了点头:“我明白。谢谢你,墨琛。”
“又说谢。”沈墨琛微微摇头,目光落在她因连日操劳而略显清减的脸上,喉结微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道,“我走后,家里辛苦你了。”
晚饭后,趁着家人都在院子里纳凉,苏念晚回到西厢房,意识沉入系统空间。她将沈墨琛带回来的信息与之前在县档案馆通过系统深度辨识得到的信息进行了整合。
【阶段性任务“澄清迷雾”进度更新:30%】
【关键信息确认:父亲:苏怀瑾。母亲:林婉(疑似江浙籍)。曾于青松岭大队插队,关系密切,曾申请结婚。于1971年末先后非正常途径返城,原因涉及“疾病”与“麻烦”,去向不明。】
【新线索提示:结合宿主已获知信息及时代背景分析,建议重点关注“特殊年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知青的境遇与流动”。父母返城地址疑为烟雾,真实去向或与当时政策变动、家庭背景或特定事件关联。下一步调查方向:1. 深入挖掘青松岭大队时期可能存在的“麻烦”具体指涉。2. 尝试通过更高级别档案或特定渠道,查询1971-1972年间与苏怀瑾、林婉姓名相关的所有跨区域流动记录(难度较高)。】
系统的分析让苏念晚的思路更加清晰。父母的离开,很可能与那个特殊年代的大环境有关,所谓的“麻烦”和“非正常途径”,或许正是他们为了保护她,或者迫于某种压力而做出的无奈选择。调查的难度确实很大,涉及层面可能更高。
但系统也并非全无帮助。就在她凝神思考时,系统再次发布了新的日常任务:
【日常任务:利用现有条件,制作一份兼具营养与保存性的便携食物,并获得目标人物(沈墨琛)的认可。任务奖励:初级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被动),积分25点。】
【备注:该被动能力可辅助宿主在日常接触的海量信息中,更敏锐地捕捉与自身目标相关的有效线索。】
这个奖励!苏念晚眼睛一亮!这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有了这个能力,她以后在与人交谈、阅读报纸、甚至听到只言片语时,或许就能更容易地发现与父母下落相关的蛛丝马迹!
她立刻退出了系统空间,开始琢磨任务。兼具营养与保存性的便携食物……给沈墨琛带回部队的……
她想到了之前做过并广受好评的五香干菜和炒货,但那些更多是零嘴。这次,她想要做点更顶饱、更实在的。
她拿出沈墨琛寄回来的、一直没舍得吃完的压缩饼干,又取了些自家磨的炒面(将小麦、豆类等炒熟后磨成的粉),加入系统之前奖励的、味道更好的奶粉(少量,对外只说是托人换的),以及磨碎的花生和芝麻,还有一点点盐和糖调味。将所有材料混合均匀,用滚烫的开水冲调,就能得到一碗糊状的食物,干吃也可以,但比较噎,用水或汤冲泡后则香浓顺口,营养和热量都足够,而且易于保存和携带。
她将混合好的炒面分装进几个干净的布袋里,扎紧口。第二天早上,她冲调了一碗给沈墨琛尝。
“这是什么?”沈墨琛看着碗里浓稠喷香的糊状物,有些疑惑。
“我琢磨的,叫……营养炒面。”苏念晚解释道,“你用开水冲开就能吃,饿的时候顶饱,也方便。你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沈墨琛依言尝了一口,浓郁的麦香、坚果香和淡淡的奶香在口中弥漫,口感顺滑,味道咸甜适中。他点了点头,目光中带着赞许:“味道很好,也很方便。你有心了。”
【日常任务完成。奖励发放:初级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被动)已激活。积分 25。】
一股清凉的感觉流过苏念晚的脑海,似乎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变化,但她知道,这个能力已经在她身上生效了。
沈墨琛归队的日子终于到了。清晨,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军装,里面是苏念晚给他做的深灰色衬衫,身姿笔挺。王秀英红着眼眶,千叮万嘱。赵秀娥和沈明珠也满是不舍。
沈墨琛的目光最后落在苏念晚身上,深邃的眼眸里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最终只化作一句沉甸甸的嘱咐:“家里,交给你了。保重。”
“嗯,你也是。一切小心。”苏念晚将准备好的行囊递给他,里面装满了她亲手做的鞋垫、肉酱、以及那几包特制的营养炒面。
他接过行囊,手指与她有瞬间的触碰,温热而粗糙。他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仿佛要将她的模样刻在心里,然后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再次消失在村口的晨雾中。
送走沈墨琛,沈家小院似乎一下子安静空旷了许多。苏念晚站在院门口,望着他消失的方向,心中空落落的,但那份新获得的能力和已然明确的调查方向,又让她充满了前行的力量。
她回到屋里,铺开信纸,准备给沈墨琛写第一封他走后的家书。在信的末尾,她写道:
“家中一切安好,勿念。寻亲之事,已有头绪,我当耐心谨慎,你于外亦不必过于挂心。盼你平安,盼早日团聚。”
随信,她寄去了自己新纳的、更加厚实柔软的鞋垫。
生活重归平静,但苏念晚的内心却更加明晰。她一边继续用心经营着家庭,利用新获得的被动能力,更加留意着周围的信息;一边耐心等待着,积蓄着力量,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沿着父母留下的模糊足迹,继续探寻下去。她知道,那条路或许漫长而曲折,但她已然做好了准备,为了那份血浓于水的牵挂,也为了身边这个与她心意渐通的丈夫,她必将坚定前行。
苏念晚亦是如此。她早已习惯了身边有这个沉稳可靠的身影,习惯了他默不作声的维护,习惯了他偶尔看向她时,那带着温度的眼神。得知他很快又要离开,心中不免泛起淡淡的离愁,但她深知他的职责所在,将这份情绪小心地掩藏起来,只更加细致地打理他的行装,赶着为他多做几双耐磨的鞋垫,多备些耐储存的吃食。
这日,沈墨琛去了公社武装部,一方面是销假,另一方面也是想再找李卫国问问青松岭大队那边是否有新的消息。苏念晚则留在家中,一边做着针线,一边照看着灶上给沈墨琛熬制的肉酱。
傍晚,沈墨琛从公社回来,脸色比平日略显凝重。他先将苏念晚叫到屋里,关上了门。
“念晚,”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安抚的意味,“青松岭大队那边,李卫国托人仔细问过了。”
苏念晚的心提了起来,放下手中的针线,专注地看着他。
“情况有些复杂。”沈墨琛继续道,“当年在青松岭大队插队的知青里,确实有苏怀瑾和林婉这两人。老人们零星记得,苏怀瑾是个斯文清瘦、很有学问的小伙子,林婉则是个温婉秀气的南方姑娘,两人感情很好。但是……”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关于他们返城的具体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林婉身体不好,是病退;有说他们家里出了急事;还有人说……他们当时好像惹上了一点麻烦,具体是什么,没人说得清,年代太久,知情人也少。只知道他们离开得很匆忙,手续似乎也不完全是正规途径,所以留下的记录不全,甚至有些混乱。”
麻烦?苏念晚蹙起眉头。这和她之前猜测的,因为某种迫不得已的苦衷而离开,隐隐吻合。但“麻烦”具体指什么?是家庭出身问题?还是其他?
“另外,”沈墨琛看着她,目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我通过部队的关系,初步查了一下他们返城后可能的去向。苏怀瑾登记的返城地址是邻省一个偏远的县城,但按照那个地址查过去,并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人。林婉登记的地址则更模糊,只写了‘原籍安置’。”
线索似乎在这里又断了。苏念晚的心沉了沉,但并未感到绝望。至少,父母的名字和曾经插队的地点确认了,他们返城可能另有隐情也得到了侧面印证。
“别灰心。”沈墨琛看出她的失落,声音放得更缓,“既然确认了姓名和大致时间段,就有了追查的基础。部队这边,我会继续托可靠的人,在他们可能去的区域暗中留意。你在家里,一切照旧,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就是最重要的。寻亲之事,我们徐徐图之,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他的话语沉稳有力,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苏念晚抬起头,对上他坚定而包容的目光,心中的那点阴霾渐渐散去。她点了点头:“我明白。谢谢你,墨琛。”
“又说谢。”沈墨琛微微摇头,目光落在她因连日操劳而略显清减的脸上,喉结微动,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道,“我走后,家里辛苦你了。”
晚饭后,趁着家人都在院子里纳凉,苏念晚回到西厢房,意识沉入系统空间。她将沈墨琛带回来的信息与之前在县档案馆通过系统深度辨识得到的信息进行了整合。
【阶段性任务“澄清迷雾”进度更新:30%】
【关键信息确认:父亲:苏怀瑾。母亲:林婉(疑似江浙籍)。曾于青松岭大队插队,关系密切,曾申请结婚。于1971年末先后非正常途径返城,原因涉及“疾病”与“麻烦”,去向不明。】
【新线索提示:结合宿主已获知信息及时代背景分析,建议重点关注“特殊年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知青的境遇与流动”。父母返城地址疑为烟雾,真实去向或与当时政策变动、家庭背景或特定事件关联。下一步调查方向:1. 深入挖掘青松岭大队时期可能存在的“麻烦”具体指涉。2. 尝试通过更高级别档案或特定渠道,查询1971-1972年间与苏怀瑾、林婉姓名相关的所有跨区域流动记录(难度较高)。】
系统的分析让苏念晚的思路更加清晰。父母的离开,很可能与那个特殊年代的大环境有关,所谓的“麻烦”和“非正常途径”,或许正是他们为了保护她,或者迫于某种压力而做出的无奈选择。调查的难度确实很大,涉及层面可能更高。
但系统也并非全无帮助。就在她凝神思考时,系统再次发布了新的日常任务:
【日常任务:利用现有条件,制作一份兼具营养与保存性的便携食物,并获得目标人物(沈墨琛)的认可。任务奖励:初级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被动),积分25点。】
【备注:该被动能力可辅助宿主在日常接触的海量信息中,更敏锐地捕捉与自身目标相关的有效线索。】
这个奖励!苏念晚眼睛一亮!这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有了这个能力,她以后在与人交谈、阅读报纸、甚至听到只言片语时,或许就能更容易地发现与父母下落相关的蛛丝马迹!
她立刻退出了系统空间,开始琢磨任务。兼具营养与保存性的便携食物……给沈墨琛带回部队的……
她想到了之前做过并广受好评的五香干菜和炒货,但那些更多是零嘴。这次,她想要做点更顶饱、更实在的。
她拿出沈墨琛寄回来的、一直没舍得吃完的压缩饼干,又取了些自家磨的炒面(将小麦、豆类等炒熟后磨成的粉),加入系统之前奖励的、味道更好的奶粉(少量,对外只说是托人换的),以及磨碎的花生和芝麻,还有一点点盐和糖调味。将所有材料混合均匀,用滚烫的开水冲调,就能得到一碗糊状的食物,干吃也可以,但比较噎,用水或汤冲泡后则香浓顺口,营养和热量都足够,而且易于保存和携带。
她将混合好的炒面分装进几个干净的布袋里,扎紧口。第二天早上,她冲调了一碗给沈墨琛尝。
“这是什么?”沈墨琛看着碗里浓稠喷香的糊状物,有些疑惑。
“我琢磨的,叫……营养炒面。”苏念晚解释道,“你用开水冲开就能吃,饿的时候顶饱,也方便。你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沈墨琛依言尝了一口,浓郁的麦香、坚果香和淡淡的奶香在口中弥漫,口感顺滑,味道咸甜适中。他点了点头,目光中带着赞许:“味道很好,也很方便。你有心了。”
【日常任务完成。奖励发放:初级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被动)已激活。积分 25。】
一股清凉的感觉流过苏念晚的脑海,似乎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变化,但她知道,这个能力已经在她身上生效了。
沈墨琛归队的日子终于到了。清晨,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军装,里面是苏念晚给他做的深灰色衬衫,身姿笔挺。王秀英红着眼眶,千叮万嘱。赵秀娥和沈明珠也满是不舍。
沈墨琛的目光最后落在苏念晚身上,深邃的眼眸里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最终只化作一句沉甸甸的嘱咐:“家里,交给你了。保重。”
“嗯,你也是。一切小心。”苏念晚将准备好的行囊递给他,里面装满了她亲手做的鞋垫、肉酱、以及那几包特制的营养炒面。
他接过行囊,手指与她有瞬间的触碰,温热而粗糙。他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仿佛要将她的模样刻在心里,然后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再次消失在村口的晨雾中。
送走沈墨琛,沈家小院似乎一下子安静空旷了许多。苏念晚站在院门口,望着他消失的方向,心中空落落的,但那份新获得的能力和已然明确的调查方向,又让她充满了前行的力量。
她回到屋里,铺开信纸,准备给沈墨琛写第一封他走后的家书。在信的末尾,她写道:
“家中一切安好,勿念。寻亲之事,已有头绪,我当耐心谨慎,你于外亦不必过于挂心。盼你平安,盼早日团聚。”
随信,她寄去了自己新纳的、更加厚实柔软的鞋垫。
生活重归平静,但苏念晚的内心却更加明晰。她一边继续用心经营着家庭,利用新获得的被动能力,更加留意着周围的信息;一边耐心等待着,积蓄着力量,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沿着父母留下的模糊足迹,继续探寻下去。她知道,那条路或许漫长而曲折,但她已然做好了准备,为了那份血浓于水的牵挂,也为了身边这个与她心意渐通的丈夫,她必将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