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要上天。红星大队家家户户开始有了年味儿,空气中似乎都飘着丝丝甜香和油炸食物的香气。
苏念晚一大早起来,就在【美好生活】系统里接了个“制作传统灶糖”的限时任务。奖励不多,10个积分和一份“美味加成”临时状态,但她觉得应景儿。
沈家厨房里,李桂芹正忙着和面准备蒸年糕,见苏念晚翻出些麦芽糖和糯米粉,笑道:“晚晚要做灶糖?这可是个手艺活,你啥时候学的?”
“在书上看的,想着试试。”苏念晚含糊应道,手上动作却不慢。熬糖、搅拌、拉扯……金黄色的麦芽糖在她手中反复拉拽,渐渐变得洁白蓬松,带着无数细密的气孔。最后趁热切成小段,冷却后便是酥脆香甜的灶糖。
【叮!限时任务“制作传统灶糖”完成!奖励积分 10,“美味加成”状态生效(持续24小时,小幅提升宿主制作食物的美味度)。】
李桂芹拿起一块放进嘴里,一咬嘎嘣脆,甜而不腻,化在嘴里满是麦芽的香气,不由得惊叹:“哎呦!这比供销社卖的还好吃!晚晚,你这手可真巧!”
正巧邻居王婶子来借蒸笼,李桂芹热情地塞给她几块灶糖。王婶子尝了,也是赞不绝口,没半天功夫,半个大队都知道沈家媳妇苏念晚有一手做灶糖的好手艺。
下午,苏念晚提着个小篮子,里面装了些自家做的灶糖和前几天用系统奖励的瑕疵布头给沈墨琛做的一双新棉袜,去了大队部的便民草药服务点。
服务点运行了小半个月,已然成了红星大队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张伯坐镇,苏念晚辅助,处理些常见的小毛小病,省了社员们不少事,也省了钱。苏念晚借着这个机会,不仅实践了所学,还通过系统扫描功能,悄悄帮两个病情隐匿的社员发现了问题,及时建议他们去县医院检查,避免了大麻烦,更是赢得了“小华佗”的名声。
“晚晚来了!”一个抱着孩子的媳妇看见她,连忙迎上来,“快帮我看看狗蛋,这两天有点咳嗽,吃了你上次给的甘草水好些了,但还没断根。”
苏念晚放下篮子,仔细看了看孩子的舌苔,听了听呼吸音,笑道:“春花嫂,别急,问题不大。我再给你配点鱼腥草和枇杷叶,你拿回去煮水给他喝,清清肺热。这几天别给他吃油腻的了。”
她配药的时候,那叫春花媳妇眼尖地看到她篮子里那双厚实的新棉袜,纳得密密实实,一看就暖和,不由得打趣:“呦,这是给墨琛做的吧?可真贴心!墨琛兄弟有福气啊!”
旁边几个等着看病的婶子媳妇也跟着笑起来,纷纷打趣。
“那可不,晚晚模样好,性子好,还有本事,墨琛可是捡到宝了!”
“小两口感情也好,墨琛每次回来,那眼神都快粘在晚晚身上了!”
“啥时候添个大胖小子,那就更圆满咯!”
苏念晚被说得脸颊微红,心里却甜丝丝的。她把药包递给春花媳妇,岔开话题:“嫂子快回去给狗蛋熬药吧,记得放凉点再喂。”
送走了几个看病的社员,苏念晚帮着张伯把药材整理归类。张伯捋着胡子,看着做事条理分明、态度不卑不亢的苏念晚,越看越满意:“晚晚啊,你这丫头,真是沉得住气。以前那些个闲言碎语,现在可一句都听不着了。咱们这服务点,多亏了你。”
“张伯您可别夸我,都是您老坐镇,我也就是打个下手,学点东西。”苏念晚谦虚道。她知道,尊重和地位,光靠系统和小聪明是不够的,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和能力。
快傍晚时,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苏念晚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刚走出大队部,就看见沈墨琛骑着那辆二八大杠,冒着雪回来了。
“下雪呢,你怎么不等雪停了再回?”苏念晚快走几步迎上去。
沈墨琛停下车子,伸手自然地拂去她头发和肩上的落雪,目光扫过她提着的篮子,看到里面那双明显是男式的厚棉袜,眼神柔和了几分:“事情办完就回来了。今天忙不忙?”
“还好,都是些常见病。”苏念晚和他并肩往家走,脚下踩着薄薄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你呢?工作还顺利吗?”
“嗯。”沈墨琛话不多,但会认真回答她的每一个问题,“上次说的那个线索,又问了几个战友,范围能缩小到南边临海的一个市,叫鹭岛市。但具体在哪里,还需要时间。”
“鹭岛市……”苏念晚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这比之前“南方滨海城市”的指向又清晰了一步。她点点头,“不急,有方向就好。”
两人说着话回到家,李桂芹已经做好了晚饭。热腾腾的猪肉白菜炖粉条,金黄的炒鸡蛋,还有刚出锅的、冒着热气的大白馒头。因为苏念晚的“美味加成”状态还在,今晚的饭菜格外的香,连沈老爹都多吃了半个馒头,直夸李桂芹手艺见长。
李桂芹乐得合不拢嘴,心里却门清,自打儿媳妇经常下厨后,这家里的饭菜味道是越来越好了。她偷偷瞄了眼小两口,见儿子虽然还是那副沉稳样子,但眼神总是不自觉地跟着晚晚转,心里那块大石头算是彻底落了地。当初还担心换嫁的事会让儿子心里有疙瘩,现在看来,真是歪打正着,天赐良缘。
吃完饭,沈墨琛拿出一个牛皮纸包递给苏念晚:“路过供销社看到的,想着你可能用得上。”
苏念晚接过来打开,里面是一本崭新的《赤脚医生手册(修订版)》和两支英雄牌钢笔。
“呀!这书可是最新的!”苏念晚惊喜道。这手册在这个时候可是实用宝典,修订版增加了不少新内容。钢笔更是稀罕物,还是两支!
“一支你用,一支备用,或者送人也行。”沈墨琛语气平淡,但细心程度可见一斑。
“谢谢!”苏念晚摩挲着光滑的书面和冰凉的钢笔,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这种被人在意、被人支持的感觉,真好。
夜里,雪下得更大了些。苏念晚靠在炕头,就着温暖的煤油灯翻看新手册。沈墨琛坐在旁边,擦拭着他那把宝贝似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零件,发出轻微的金属碰撞声。
屋里安静而温馨。苏念晚看一会儿书,偶尔抬头,就能看到沈墨琛专注的侧脸,在跳跃的灯火下显得格外棱角分明。他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抬眼望过来,四目相对,不需要太多言语,空气中便流淌着一种无声的默契与亲昵。
“过两天队里分鱼分肉,今年咱家工分多,能多分点。”沈墨琛忽然开口,打破了静谧,“妈说让你来安排,看看年货还缺什么。”
“好。”苏念晚应下,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这是她在这个年代,在这个家过的第一个年,一定要过得热热闹闹的。
她想起前世孤零零一个人过年,再看看现在身边可靠的丈夫,慈爱的公婆,还有大队里逐渐熟悉、友善的乡邻,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油然而生。
“墨琛,”她轻声说,“等开了春,我想在咱家自留地边上,辟一小块出来,试着种点常用的草药。像薄荷、艾草、紫苏这些,好活,用处也多。你觉得呢?”
沈墨琛擦拭的动作没停,只回了两个字:“可以。”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需要搭架子或者围篱笆,跟我说。”
苏念晚笑了,眉眼弯弯:“嗯!”
她知道,这就是他表达支持的方式。简洁,却有力。
窗外是凛冽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窗内是温暖的灯火和相伴的安宁。苏念晚觉得,穿越以来所有的忐忑、挣扎和努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年关将至,喜事似乎也在酝酿之中。她有种预感,这个新年,一定会格外不同。
苏念晚一大早起来,就在【美好生活】系统里接了个“制作传统灶糖”的限时任务。奖励不多,10个积分和一份“美味加成”临时状态,但她觉得应景儿。
沈家厨房里,李桂芹正忙着和面准备蒸年糕,见苏念晚翻出些麦芽糖和糯米粉,笑道:“晚晚要做灶糖?这可是个手艺活,你啥时候学的?”
“在书上看的,想着试试。”苏念晚含糊应道,手上动作却不慢。熬糖、搅拌、拉扯……金黄色的麦芽糖在她手中反复拉拽,渐渐变得洁白蓬松,带着无数细密的气孔。最后趁热切成小段,冷却后便是酥脆香甜的灶糖。
【叮!限时任务“制作传统灶糖”完成!奖励积分 10,“美味加成”状态生效(持续24小时,小幅提升宿主制作食物的美味度)。】
李桂芹拿起一块放进嘴里,一咬嘎嘣脆,甜而不腻,化在嘴里满是麦芽的香气,不由得惊叹:“哎呦!这比供销社卖的还好吃!晚晚,你这手可真巧!”
正巧邻居王婶子来借蒸笼,李桂芹热情地塞给她几块灶糖。王婶子尝了,也是赞不绝口,没半天功夫,半个大队都知道沈家媳妇苏念晚有一手做灶糖的好手艺。
下午,苏念晚提着个小篮子,里面装了些自家做的灶糖和前几天用系统奖励的瑕疵布头给沈墨琛做的一双新棉袜,去了大队部的便民草药服务点。
服务点运行了小半个月,已然成了红星大队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张伯坐镇,苏念晚辅助,处理些常见的小毛小病,省了社员们不少事,也省了钱。苏念晚借着这个机会,不仅实践了所学,还通过系统扫描功能,悄悄帮两个病情隐匿的社员发现了问题,及时建议他们去县医院检查,避免了大麻烦,更是赢得了“小华佗”的名声。
“晚晚来了!”一个抱着孩子的媳妇看见她,连忙迎上来,“快帮我看看狗蛋,这两天有点咳嗽,吃了你上次给的甘草水好些了,但还没断根。”
苏念晚放下篮子,仔细看了看孩子的舌苔,听了听呼吸音,笑道:“春花嫂,别急,问题不大。我再给你配点鱼腥草和枇杷叶,你拿回去煮水给他喝,清清肺热。这几天别给他吃油腻的了。”
她配药的时候,那叫春花媳妇眼尖地看到她篮子里那双厚实的新棉袜,纳得密密实实,一看就暖和,不由得打趣:“呦,这是给墨琛做的吧?可真贴心!墨琛兄弟有福气啊!”
旁边几个等着看病的婶子媳妇也跟着笑起来,纷纷打趣。
“那可不,晚晚模样好,性子好,还有本事,墨琛可是捡到宝了!”
“小两口感情也好,墨琛每次回来,那眼神都快粘在晚晚身上了!”
“啥时候添个大胖小子,那就更圆满咯!”
苏念晚被说得脸颊微红,心里却甜丝丝的。她把药包递给春花媳妇,岔开话题:“嫂子快回去给狗蛋熬药吧,记得放凉点再喂。”
送走了几个看病的社员,苏念晚帮着张伯把药材整理归类。张伯捋着胡子,看着做事条理分明、态度不卑不亢的苏念晚,越看越满意:“晚晚啊,你这丫头,真是沉得住气。以前那些个闲言碎语,现在可一句都听不着了。咱们这服务点,多亏了你。”
“张伯您可别夸我,都是您老坐镇,我也就是打个下手,学点东西。”苏念晚谦虚道。她知道,尊重和地位,光靠系统和小聪明是不够的,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和能力。
快傍晚时,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苏念晚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刚走出大队部,就看见沈墨琛骑着那辆二八大杠,冒着雪回来了。
“下雪呢,你怎么不等雪停了再回?”苏念晚快走几步迎上去。
沈墨琛停下车子,伸手自然地拂去她头发和肩上的落雪,目光扫过她提着的篮子,看到里面那双明显是男式的厚棉袜,眼神柔和了几分:“事情办完就回来了。今天忙不忙?”
“还好,都是些常见病。”苏念晚和他并肩往家走,脚下踩着薄薄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你呢?工作还顺利吗?”
“嗯。”沈墨琛话不多,但会认真回答她的每一个问题,“上次说的那个线索,又问了几个战友,范围能缩小到南边临海的一个市,叫鹭岛市。但具体在哪里,还需要时间。”
“鹭岛市……”苏念晚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这比之前“南方滨海城市”的指向又清晰了一步。她点点头,“不急,有方向就好。”
两人说着话回到家,李桂芹已经做好了晚饭。热腾腾的猪肉白菜炖粉条,金黄的炒鸡蛋,还有刚出锅的、冒着热气的大白馒头。因为苏念晚的“美味加成”状态还在,今晚的饭菜格外的香,连沈老爹都多吃了半个馒头,直夸李桂芹手艺见长。
李桂芹乐得合不拢嘴,心里却门清,自打儿媳妇经常下厨后,这家里的饭菜味道是越来越好了。她偷偷瞄了眼小两口,见儿子虽然还是那副沉稳样子,但眼神总是不自觉地跟着晚晚转,心里那块大石头算是彻底落了地。当初还担心换嫁的事会让儿子心里有疙瘩,现在看来,真是歪打正着,天赐良缘。
吃完饭,沈墨琛拿出一个牛皮纸包递给苏念晚:“路过供销社看到的,想着你可能用得上。”
苏念晚接过来打开,里面是一本崭新的《赤脚医生手册(修订版)》和两支英雄牌钢笔。
“呀!这书可是最新的!”苏念晚惊喜道。这手册在这个时候可是实用宝典,修订版增加了不少新内容。钢笔更是稀罕物,还是两支!
“一支你用,一支备用,或者送人也行。”沈墨琛语气平淡,但细心程度可见一斑。
“谢谢!”苏念晚摩挲着光滑的书面和冰凉的钢笔,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这种被人在意、被人支持的感觉,真好。
夜里,雪下得更大了些。苏念晚靠在炕头,就着温暖的煤油灯翻看新手册。沈墨琛坐在旁边,擦拭着他那把宝贝似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零件,发出轻微的金属碰撞声。
屋里安静而温馨。苏念晚看一会儿书,偶尔抬头,就能看到沈墨琛专注的侧脸,在跳跃的灯火下显得格外棱角分明。他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抬眼望过来,四目相对,不需要太多言语,空气中便流淌着一种无声的默契与亲昵。
“过两天队里分鱼分肉,今年咱家工分多,能多分点。”沈墨琛忽然开口,打破了静谧,“妈说让你来安排,看看年货还缺什么。”
“好。”苏念晚应下,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这是她在这个年代,在这个家过的第一个年,一定要过得热热闹闹的。
她想起前世孤零零一个人过年,再看看现在身边可靠的丈夫,慈爱的公婆,还有大队里逐渐熟悉、友善的乡邻,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油然而生。
“墨琛,”她轻声说,“等开了春,我想在咱家自留地边上,辟一小块出来,试着种点常用的草药。像薄荷、艾草、紫苏这些,好活,用处也多。你觉得呢?”
沈墨琛擦拭的动作没停,只回了两个字:“可以。”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需要搭架子或者围篱笆,跟我说。”
苏念晚笑了,眉眼弯弯:“嗯!”
她知道,这就是他表达支持的方式。简洁,却有力。
窗外是凛冽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窗内是温暖的灯火和相伴的安宁。苏念晚觉得,穿越以来所有的忐忑、挣扎和努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年关将至,喜事似乎也在酝酿之中。她有种预感,这个新年,一定会格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