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子碾过有些颠簸的土路,发出规律的吱呀声。清晨的风带着凉意,吹拂在脸上,苏念晚下意识地紧了紧衣领,怀里牢牢抱着那个装着药材样品的布包。
沈墨琛骑得很稳,宽阔的脊背像一堵可靠的墙,为她挡去了不少风寒。约莫骑了一个多小时,县城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灰扑扑的楼房,不算宽阔的街道,行人也多了起来,穿着大多是以蓝、灰、绿为主,偶尔有辆公交车驶过,带起一阵尘土。
这是苏念晚穿越后第一次来县城,看什么都觉得新鲜,但心里揣着事,也无心多看。按照张伯提供的模糊地址,沈墨琛带着她找到了县人民医院。
医院是一栋三层的旧楼,墙面有些斑驳,门口人来人往,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特有的味道。苏念晚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因为坐车而有些皱巴巴的衣襟,对沈墨琛说:“我们进去吧。”
沈墨琛点点头,锁好自行车,跟在她身后半步的位置,像一位沉默的护卫。
两人找到后勤处的办公室,敲了敲门。里面一个戴着眼镜、约莫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抬起头:“找谁?”
苏念晚连忙上前,脸上带着得体而不失恭敬的笑容:“同志您好,我们是红星大队的,我姓苏。想找一下后勤处的王主任,请问他在吗?”
中年男人推了推眼镜,打量了他们一眼,目光在沈墨琛的军便装上停留了一瞬,语气缓和了些:“我就是王国强,你们有什么事?”
苏念晚心中一喜,赶紧说明来意,并递上大队开的介绍信和带来的药材样品:“王主任,这是我们大队自己种植、炮制的几种常用草药,薄荷、紫苏和柴胡。品相和药效都很好,想问问咱们医院需不需要?”
王国强接过介绍信看了看,又打开油纸包,仔细查看里面的药材。他拿起一片薄荷干叶闻了闻,又捏起一点柴胡根茎看了看断面,脸上露出一丝惊讶:“这药材……处理得很规整啊。薄荷香气足,柴胡质地也坚实。都是你们大队自己弄的?”
“是的,王主任。”苏念晚见有门,心里稍定,语气更加沉稳,“我们请了老中医做指导,严格按照规矩采收炮制的,绝对保证质量。”
王国强沉吟着,没有立刻表态。医院确实需要这些常用药材,但以往都是从地区药材公司统一调拨,很少直接从下面大队采购。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白大褂、头发花白的老医生走了进来:“老王,上次说的那批金银花……咦?这柴胡成色不错啊!”老医生的目光被桌上的柴胡吸引,拿起来仔细端详,“断面菊花心明显,质地密实,是上品。哪来的?”
王国强连忙介绍:“李副院长,这是红星大队自己种的,拿来问问咱们需不需要。”
李副院长又看了看薄荷和紫苏,连连点头:“好,好!这薄荷叶大色绿,香气纯正;紫苏叶片完整,紫背白面,都是好东西!比咱们之前从别处进的某些货色强多了!”他看向苏念晚,目光带着赞赏,“小姑娘,你们大队有心了!能种出这么好的药材,不容易!”
苏念晚心中一喜,赶紧趁热打铁:“李副院长,王主任,我们大队今年种了五亩,收成不错。如果能和医院建立联系,我们保证长期、稳定供应质量最好的药材!”
李副院长和王国强对视一眼,显然都有些意动。最终,李副院长拍了板:“这样,老王,你跟他们具体谈谈。如果价格合适,质量又能一直保持这个水准,咱们可以先用一批试试。先从薄荷和柴胡开始,各要五十斤干品。”
成了!苏念晚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努力保持镇定:“谢谢李副院长!谢谢王主任!价格方面,我们绝对公道!”
后续的价格商谈很顺利,苏念晚给出的价格比药材公司的批发价略低一点,但保证了大队的合理收益。王国强对这个懂行又爽快的农村姑娘印象很好,当即敲定了首批一百斤的订单,约定好三天后送货过来,验收合格后付款。
拿着王国强开具的临时采购条子走出医院大门,苏念晚感觉外面的阳光都格外明媚。她忍不住扬起笑脸,看向身旁的沈墨琛:“墨琛,我们成功了!”
沈墨琛看着她灿烂的笑容,眼底也漾开一丝微不可察的笑意,点了点头:“嗯。”
他没有多说什么,但苏念晚能感觉到他由衷的为她高兴。
两人没有在县城多停留,买了几个包子当午饭,就骑着车往回赶。回去的路似乎变得轻快了许多,苏念晚甚至轻轻哼起了不成调的歌谣。
快到村口时,沈墨琛忽然放缓了车速,开口道:“李副院长,是李振华。”
苏念晚一愣:“你认识?”
“嗯,以前在部队时,一位老领导的旧识,听说过,为人正直,在医术和药材上很严谨。”沈墨琛语气平淡地解释。
苏念晚恍然大悟,怪不得那位李副院长如此识货,而且态度那么和蔼。她心里对沈墨琛的感激又深了一层。他看似沉默,却总是在背后为她铺路,扫清障碍。
“谢谢你,墨琛。”她轻声说,这一次,谢意里包含了更多复杂的情感。
沈墨琛没有回应,只是蹬车的动作似乎更加有力了一些。
回到大队,苏念晚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沈建国和张伯。两人一听,喜出望外!和县医院搭上线,这可是了不得的突破!意味着红星大队的草药种植事业,找到了一条稳定可靠的销路!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队。之前那些担忧、质疑的声音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兴奋和自豪。孙小云听到消息,彻底没了脾气,躲在家里好几天没怎么出门。
药圃的丰收,终于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沈墨琛骑得很稳,宽阔的脊背像一堵可靠的墙,为她挡去了不少风寒。约莫骑了一个多小时,县城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灰扑扑的楼房,不算宽阔的街道,行人也多了起来,穿着大多是以蓝、灰、绿为主,偶尔有辆公交车驶过,带起一阵尘土。
这是苏念晚穿越后第一次来县城,看什么都觉得新鲜,但心里揣着事,也无心多看。按照张伯提供的模糊地址,沈墨琛带着她找到了县人民医院。
医院是一栋三层的旧楼,墙面有些斑驳,门口人来人往,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特有的味道。苏念晚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因为坐车而有些皱巴巴的衣襟,对沈墨琛说:“我们进去吧。”
沈墨琛点点头,锁好自行车,跟在她身后半步的位置,像一位沉默的护卫。
两人找到后勤处的办公室,敲了敲门。里面一个戴着眼镜、约莫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抬起头:“找谁?”
苏念晚连忙上前,脸上带着得体而不失恭敬的笑容:“同志您好,我们是红星大队的,我姓苏。想找一下后勤处的王主任,请问他在吗?”
中年男人推了推眼镜,打量了他们一眼,目光在沈墨琛的军便装上停留了一瞬,语气缓和了些:“我就是王国强,你们有什么事?”
苏念晚心中一喜,赶紧说明来意,并递上大队开的介绍信和带来的药材样品:“王主任,这是我们大队自己种植、炮制的几种常用草药,薄荷、紫苏和柴胡。品相和药效都很好,想问问咱们医院需不需要?”
王国强接过介绍信看了看,又打开油纸包,仔细查看里面的药材。他拿起一片薄荷干叶闻了闻,又捏起一点柴胡根茎看了看断面,脸上露出一丝惊讶:“这药材……处理得很规整啊。薄荷香气足,柴胡质地也坚实。都是你们大队自己弄的?”
“是的,王主任。”苏念晚见有门,心里稍定,语气更加沉稳,“我们请了老中医做指导,严格按照规矩采收炮制的,绝对保证质量。”
王国强沉吟着,没有立刻表态。医院确实需要这些常用药材,但以往都是从地区药材公司统一调拨,很少直接从下面大队采购。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白大褂、头发花白的老医生走了进来:“老王,上次说的那批金银花……咦?这柴胡成色不错啊!”老医生的目光被桌上的柴胡吸引,拿起来仔细端详,“断面菊花心明显,质地密实,是上品。哪来的?”
王国强连忙介绍:“李副院长,这是红星大队自己种的,拿来问问咱们需不需要。”
李副院长又看了看薄荷和紫苏,连连点头:“好,好!这薄荷叶大色绿,香气纯正;紫苏叶片完整,紫背白面,都是好东西!比咱们之前从别处进的某些货色强多了!”他看向苏念晚,目光带着赞赏,“小姑娘,你们大队有心了!能种出这么好的药材,不容易!”
苏念晚心中一喜,赶紧趁热打铁:“李副院长,王主任,我们大队今年种了五亩,收成不错。如果能和医院建立联系,我们保证长期、稳定供应质量最好的药材!”
李副院长和王国强对视一眼,显然都有些意动。最终,李副院长拍了板:“这样,老王,你跟他们具体谈谈。如果价格合适,质量又能一直保持这个水准,咱们可以先用一批试试。先从薄荷和柴胡开始,各要五十斤干品。”
成了!苏念晚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努力保持镇定:“谢谢李副院长!谢谢王主任!价格方面,我们绝对公道!”
后续的价格商谈很顺利,苏念晚给出的价格比药材公司的批发价略低一点,但保证了大队的合理收益。王国强对这个懂行又爽快的农村姑娘印象很好,当即敲定了首批一百斤的订单,约定好三天后送货过来,验收合格后付款。
拿着王国强开具的临时采购条子走出医院大门,苏念晚感觉外面的阳光都格外明媚。她忍不住扬起笑脸,看向身旁的沈墨琛:“墨琛,我们成功了!”
沈墨琛看着她灿烂的笑容,眼底也漾开一丝微不可察的笑意,点了点头:“嗯。”
他没有多说什么,但苏念晚能感觉到他由衷的为她高兴。
两人没有在县城多停留,买了几个包子当午饭,就骑着车往回赶。回去的路似乎变得轻快了许多,苏念晚甚至轻轻哼起了不成调的歌谣。
快到村口时,沈墨琛忽然放缓了车速,开口道:“李副院长,是李振华。”
苏念晚一愣:“你认识?”
“嗯,以前在部队时,一位老领导的旧识,听说过,为人正直,在医术和药材上很严谨。”沈墨琛语气平淡地解释。
苏念晚恍然大悟,怪不得那位李副院长如此识货,而且态度那么和蔼。她心里对沈墨琛的感激又深了一层。他看似沉默,却总是在背后为她铺路,扫清障碍。
“谢谢你,墨琛。”她轻声说,这一次,谢意里包含了更多复杂的情感。
沈墨琛没有回应,只是蹬车的动作似乎更加有力了一些。
回到大队,苏念晚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沈建国和张伯。两人一听,喜出望外!和县医院搭上线,这可是了不得的突破!意味着红星大队的草药种植事业,找到了一条稳定可靠的销路!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队。之前那些担忧、质疑的声音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兴奋和自豪。孙小云听到消息,彻底没了脾气,躲在家里好几天没怎么出门。
药圃的丰收,终于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