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假期的尾声与奔赴-《绯色的成长之路》

  接下来的几天,春节假期的氛围依旧浓郁,林砚家的门铃在白天时常响起,迎来送往着不同的拜年客人。作为家里懂事的长子,林砚自然地承担起一部分待客的责任——端茶倒水,礼貌寒暄,陪着说些无关紧要的场面话。他做得得体而疏离,仿佛戴着一张无形的面具。

  在这间隙里,他会偶尔拿起手机,给苏晚发去几条消息。内容大多是简单描述家里的情况:

  「今天又来了一波我爸以前的同事,有点吵。」

  或者:

  「帮忙收拾了半天,刚闲下来。」

  苏晚的回复通常也带着她那边忙碌的痕迹:

  「我家也是,亲戚小孩太多了,头疼。」

  或者是一个表示理解的表情包。

  他们的对话保持着一种心照不宣的平淡,像冬日里温吞的白开水,没有夏沫那边烈火烹油般的炽热,却也维系着一条看不见的连线。

  而在那些不需要待客、相对自由的下午或傍晚,当母亲表示“这边没什么事了,你想出去就出去透透气”时,林砚便会换上外出的衣服。他知道夏沫几乎时刻在等待着他的召唤。

  与夏沫的“玩”,充满了青春期的热烈和直接。他们可能会去看一场根本记不住情节的商业大片,在黑暗的影厅里,夏沫会紧紧抓着他的手,或者将头靠在他肩上;他们会去逛喧闹的商场,夏沫对各类时尚单品如数家珍,会兴奋地拉着他试穿,征询他的意见,虽然林砚的回应多半只是“还行”、“不错”这类简单的词汇;他们也会去游戏厅,夏沫玩跳舞机时活力四射,吸引不少目光,而林砚则更多是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偶尔在她通关后递上一瓶水。

  情到浓时,夏沫眼中毫不掩饰的渴望便会燃烧起来。她往往会紧紧抱住林砚的手臂,仰起头,用那双氤氲着水汽的大眼睛望着他,声音甜腻而带着蛊惑:

  “砚哥哥……我们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好不好?”

  或者说:

  “我不想这么快回家……”

  林砚大多时候会沉默地看她几秒,那双深邃的眸子里看不出是妥协还是默认。然后,夏沫便会心花怒放地拉着他,熟门熟路地走向附近装修尚可的酒店。

  酒店的房间,成了他们短暂逃离外界、释放激情的孤岛。房门关上,隔绝了外面的世界,夏沫的热情便会如同解除了封印,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她会急切地吻他,手指笨拙又大胆地探索着他衣物的束缚。林砚起初或许还带着一丝惯有的克制,但在夏沫那近乎执拗的挑逗和迎合下,他身体里那头名为欲望的野兽往往会被迅速唤醒。衣物散落在地,喘息声在密闭的空间里交织,年轻的身体在柔软的床榻上纠缠、碰撞,汗水浸湿了皮肤,空气中弥漫着情动时特有的暧昧气息。过程时而急切,时而缠绵,直到精疲力尽,相拥着在凌乱的被褥间沉沉睡去,或者无言地望着天花板,听着彼此逐渐平复的心跳。

  这样的模式,持续了好几天。白天是家庭中礼貌周全的晚辈,下午是夏沫热情似火的情人,偶尔在手机的方寸屏幕里,是苏晚那个隔着距离、看似平静的“男友”。林砚像个熟练的走钢丝者,在不同的角色和空间之间切换,内心那片冰封的湖面下,暗流汹涌,却无人得见。

  终于,家里不再有客人上门拜年,行程表转向了需要外出拜访亲友的阶段。饭桌上,母亲王彩云开始规划:“明天该去你大舅家了,后天是你李阿姨家……”

  林砚安静地听完,放下筷子,语气平静地开口:“妈,过几天我想出去逛逛。”

  母亲愣了一下:“出去?不去拜年了吗?你大舅他们还挺想见见你的。”

  “前段时间答应了几个朋友,一起出去短途旅行几天。”林砚早已准备好了说辞,声音听不出波澜,“这几天家里忙,一直没空。现在家里客人也走得差不多了,我想趁假期还没完全结束,出去散散心。”

  他说的“朋友”,自然被母亲理解成了他在学校的同学圈子。母亲看着儿子,想到他这几日确实在家帮了不少忙,虽然性子冷了点,但该做的都做得妥帖,心里一软,便点了点头:“也好,你这几天是辛苦了。出去走走也好,放松一下。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钱够不够?”

  “够的。”林砚应道。

  “那行,这边的拜年我和你叔叔去就行了,你玩你的。”母亲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

  得到母亲的应允,林砚当晚回到房间,便打开了手机上的购票软件。他没有丝毫犹豫,在目的地栏输入了苏晚所在城市的名字,筛选车次,下单,支付。一张第二天上午前往苏晚家乡的火车票,悄然出现在他的订单里。

  他看着屏幕上显示的“购票成功”字样,眼神复杂。逃离夏沫那令人窒息的热情?奔赴苏晚那看似平静的港湾?或许两者皆有,又或许,他只是想暂时跳出这令人疲惫的多重角色,去寻找一个答案,或者,仅仅是透一口气。假期的尾声,他选择了一场指向明确的逃离与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