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还凝在向日葵花瓣上时,阿阳已经蹲在地里折腾了半个时辰。
他本想学着小林的样子,给刚冒芽的幼苗松松土,没成想手里的小锄头没拿稳,顺着土缝滑下去,正好磕在旁边成熟的向日葵花盘上。
花盘晃了晃,藏在花籽间的一根硬刺“嗖”地弹出来,正扎在他的虎口上。
“嘶——”阿阳猛地缩回手,看着虎口处冒出的小红点,眉头皱了皱,却没太当回事。
他随手在衣角上蹭了蹭,想着这点小伤过会儿就好,可没走两步,指尖就开始发紧,伤口周围还隐隐泛了红。
“你这是被‘护籽刺’扎了吧?”身后传来清亮的女声,阿阳回头一看,阿水正背着药箱走过来,浅灰色的布裙上沾着些草屑,药箱的铜扣在晨光里闪着光。
阿水是安和城的药师,也是张婆婆的徒弟,不仅跟着学植物知识,还跟着老药师学了三年医术,城里人的头疼脑热、跌打损伤,大多是她来处理。
阿阳撇撇嘴,把受伤的手藏到身后:“没事,就小口子,蹭蹭就好了。”
“藏什么?”阿水走到他跟前,不由分说拉过他的手,指尖轻轻碰了碰伤口周围,“这护籽刺看着细,其实带着点弱毒性,不处理的话,过会儿会肿起来,严重了还会发麻。”
她说着,打开药箱,从里面拿出个竹制的小盒子,里面铺着棉絮,放着各种形状的瓷瓶和纱布。
阿阳的目光落在药箱上,这还是他第一次仔细看阿水的药箱。
箱子分了三层,最上层放着常用的药膏和纱布,中间一层摆着晒干的草药,有带着绒毛的蒲公英、叶片泛着蓝的薄荷,还有些他叫不上名字的干草;最下层压着几张泛黄的纸,上面画着草药的样子,旁边还标注着用法。
“你这药箱也太满了吧?”阿阳忍不住开口,“城里这么太平,哪用得着带这么多东西?我看你天天背着它到处跑,不累吗?”
阿水正用小银勺舀出一点浅绿色的药膏,闻言动作顿了顿,抬头看他:“累什么?这药箱里的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上。
上个月张婶在河边洗衣裳,脚滑摔进水里,腿磕破了,我就是用这里的止血膏给她敷的,不然伤口早感染了。”
她把药膏轻轻涂在阿阳的虎口上,凉丝丝的感觉瞬间压下了刺痛:“还有去年冬天,李伯家的小孙子冻裂了手,指尖都流血了,我用向日葵籽榨的油,混着薄荷汁熬了药膏,涂了三天就好了。这些草药看着普通,关键时刻能救命。”
阿阳看着药膏在伤口上慢慢化开,心里却没怎么认同。
他想起张婶摔破腿那回,自己路过时还凑过去看了,不过是蹭掉块皮,就算不用止血膏,过几天也能好;至于冻裂手,冬天多穿点不就没事了?哪需要这么麻烦。
“那都是小毛病,算不得什么。”阿阳抽回手,看着虎口上的药膏,“再说了,城里这么安全,又没异兽,能有什么大危险?你这药箱啊,就是准备太多了。”
阿水没反驳,只是把瓷瓶放回药箱,又拿出一小块干净的纱布,想给阿阳包上。
“不用不用,”阿阳赶紧躲开,“这点药膏够了,包着多碍事,我还得松土呢。”他说着,抓起地上的小锄头,就要往地里走。
“等等。”阿水叫住他,从药箱里拿出一小束晒干的薄荷草,递给他,“这薄荷草你拿着,要是等会儿伤口痒,就拿一片揉碎了擦一擦,能止痒。还有,今天别碰水,不然药膏就白涂了。”
阿阳接过薄荷草,随意塞进口袋里,含糊地应了声,转身就往向日葵地里走。
他没看见,阿水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药箱最下层的那张纸上,除了草药的画法,还有一行小字,是老药师教她时写的:“医者需备万全,危时方显其用。”可这些话,对阿阳这样没经历过危险的少年来说,似乎太遥远了。
阿阳回到地里,没一会儿就把阿水的叮嘱抛到了脑后。
他蹲在地里松土,时不时用手背蹭蹭额头的汗,完全忘了伤口不能碰水的事。
正午的太阳越来越烈,他觉得口干,就跑到旁边的小溪边喝水,洗手时不小心把虎口的药膏冲掉了一半。
“反正也快好了。”阿阳看着冲掉的药膏,没当回事,又继续在地里忙活。
直到傍晚收工,他才觉得虎口有点痒,还隐隐有点肿。
他想起阿水给的薄荷草,从口袋里掏出来,发现草已经被揉得皱巴巴的,他随便揪了一片揉碎,往虎口上一擦,痒意倒是减轻了些,可肿胀却没消。
“肯定是心理作用。”阿阳嘀咕着,脚边的石子被他踢得老远,滚进路边的草丛里,惊飞了两只停在草叶上的蚂蚱。
他低头瞥了眼手里攥着的薄荷草,叶片上还沾着晨露,却被他烦躁地揉了揉,原本鲜嫩的叶子瞬间蔫了大半。
刚才在田埂上,阿树说他挥锄头时脸色发白,还说薄荷草的气味能安神,让他多捏会儿。
可阿阳只觉得那股清凉味钻得鼻子痒,哪有什么安神的用?
他随手把剩下的薄荷草扔到路边,草叶落地时还轻轻弹了一下,像是在反驳他的话。
阿阳把锄头往肩上一扛,木柄硌得肩膀有点疼,他却没在意,脚步加快了些。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映在铺满碎石的小路上,路边的向日葵花盘都朝着夕阳的方向。
只有他头也不回地往家走,完全没注意到,自己刚才揉过薄荷草的指尖,还残留着淡淡的凉意,悄悄压下了一丝他没察觉的心慌。
他路过阿水的药庐时,看到灯还亮着,阿水正坐在里面整理草药,可他没进去,径直走了过去。
在他看来,这点小肿明天肯定就消了,没必要再麻烦阿水——毕竟,在和平的安和城,哪有那么多需要担心的事呢?
他本想学着小林的样子,给刚冒芽的幼苗松松土,没成想手里的小锄头没拿稳,顺着土缝滑下去,正好磕在旁边成熟的向日葵花盘上。
花盘晃了晃,藏在花籽间的一根硬刺“嗖”地弹出来,正扎在他的虎口上。
“嘶——”阿阳猛地缩回手,看着虎口处冒出的小红点,眉头皱了皱,却没太当回事。
他随手在衣角上蹭了蹭,想着这点小伤过会儿就好,可没走两步,指尖就开始发紧,伤口周围还隐隐泛了红。
“你这是被‘护籽刺’扎了吧?”身后传来清亮的女声,阿阳回头一看,阿水正背着药箱走过来,浅灰色的布裙上沾着些草屑,药箱的铜扣在晨光里闪着光。
阿水是安和城的药师,也是张婆婆的徒弟,不仅跟着学植物知识,还跟着老药师学了三年医术,城里人的头疼脑热、跌打损伤,大多是她来处理。
阿阳撇撇嘴,把受伤的手藏到身后:“没事,就小口子,蹭蹭就好了。”
“藏什么?”阿水走到他跟前,不由分说拉过他的手,指尖轻轻碰了碰伤口周围,“这护籽刺看着细,其实带着点弱毒性,不处理的话,过会儿会肿起来,严重了还会发麻。”
她说着,打开药箱,从里面拿出个竹制的小盒子,里面铺着棉絮,放着各种形状的瓷瓶和纱布。
阿阳的目光落在药箱上,这还是他第一次仔细看阿水的药箱。
箱子分了三层,最上层放着常用的药膏和纱布,中间一层摆着晒干的草药,有带着绒毛的蒲公英、叶片泛着蓝的薄荷,还有些他叫不上名字的干草;最下层压着几张泛黄的纸,上面画着草药的样子,旁边还标注着用法。
“你这药箱也太满了吧?”阿阳忍不住开口,“城里这么太平,哪用得着带这么多东西?我看你天天背着它到处跑,不累吗?”
阿水正用小银勺舀出一点浅绿色的药膏,闻言动作顿了顿,抬头看他:“累什么?这药箱里的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上。
上个月张婶在河边洗衣裳,脚滑摔进水里,腿磕破了,我就是用这里的止血膏给她敷的,不然伤口早感染了。”
她把药膏轻轻涂在阿阳的虎口上,凉丝丝的感觉瞬间压下了刺痛:“还有去年冬天,李伯家的小孙子冻裂了手,指尖都流血了,我用向日葵籽榨的油,混着薄荷汁熬了药膏,涂了三天就好了。这些草药看着普通,关键时刻能救命。”
阿阳看着药膏在伤口上慢慢化开,心里却没怎么认同。
他想起张婶摔破腿那回,自己路过时还凑过去看了,不过是蹭掉块皮,就算不用止血膏,过几天也能好;至于冻裂手,冬天多穿点不就没事了?哪需要这么麻烦。
“那都是小毛病,算不得什么。”阿阳抽回手,看着虎口上的药膏,“再说了,城里这么安全,又没异兽,能有什么大危险?你这药箱啊,就是准备太多了。”
阿水没反驳,只是把瓷瓶放回药箱,又拿出一小块干净的纱布,想给阿阳包上。
“不用不用,”阿阳赶紧躲开,“这点药膏够了,包着多碍事,我还得松土呢。”他说着,抓起地上的小锄头,就要往地里走。
“等等。”阿水叫住他,从药箱里拿出一小束晒干的薄荷草,递给他,“这薄荷草你拿着,要是等会儿伤口痒,就拿一片揉碎了擦一擦,能止痒。还有,今天别碰水,不然药膏就白涂了。”
阿阳接过薄荷草,随意塞进口袋里,含糊地应了声,转身就往向日葵地里走。
他没看见,阿水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药箱最下层的那张纸上,除了草药的画法,还有一行小字,是老药师教她时写的:“医者需备万全,危时方显其用。”可这些话,对阿阳这样没经历过危险的少年来说,似乎太遥远了。
阿阳回到地里,没一会儿就把阿水的叮嘱抛到了脑后。
他蹲在地里松土,时不时用手背蹭蹭额头的汗,完全忘了伤口不能碰水的事。
正午的太阳越来越烈,他觉得口干,就跑到旁边的小溪边喝水,洗手时不小心把虎口的药膏冲掉了一半。
“反正也快好了。”阿阳看着冲掉的药膏,没当回事,又继续在地里忙活。
直到傍晚收工,他才觉得虎口有点痒,还隐隐有点肿。
他想起阿水给的薄荷草,从口袋里掏出来,发现草已经被揉得皱巴巴的,他随便揪了一片揉碎,往虎口上一擦,痒意倒是减轻了些,可肿胀却没消。
“肯定是心理作用。”阿阳嘀咕着,脚边的石子被他踢得老远,滚进路边的草丛里,惊飞了两只停在草叶上的蚂蚱。
他低头瞥了眼手里攥着的薄荷草,叶片上还沾着晨露,却被他烦躁地揉了揉,原本鲜嫩的叶子瞬间蔫了大半。
刚才在田埂上,阿树说他挥锄头时脸色发白,还说薄荷草的气味能安神,让他多捏会儿。
可阿阳只觉得那股清凉味钻得鼻子痒,哪有什么安神的用?
他随手把剩下的薄荷草扔到路边,草叶落地时还轻轻弹了一下,像是在反驳他的话。
阿阳把锄头往肩上一扛,木柄硌得肩膀有点疼,他却没在意,脚步加快了些。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映在铺满碎石的小路上,路边的向日葵花盘都朝着夕阳的方向。
只有他头也不回地往家走,完全没注意到,自己刚才揉过薄荷草的指尖,还残留着淡淡的凉意,悄悄压下了一丝他没察觉的心慌。
他路过阿水的药庐时,看到灯还亮着,阿水正坐在里面整理草药,可他没进去,径直走了过去。
在他看来,这点小肿明天肯定就消了,没必要再麻烦阿水——毕竟,在和平的安和城,哪有那么多需要担心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