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季的风裹着沙砾,打在草屋的窗纸上沙沙作响。
小林蹲在灶门前添柴,火光映着他侧脸的轮廓,把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
锅里煮着的野菜汤咕嘟冒泡,散发出淡淡的苦味——这是他今天在山坳里找到的耐旱植物,李伯说能充饥,就是味道涩得很。
“咳咳……”
里屋传来李伯的咳嗽声,比昨天更重了些。
小林赶紧起身,端起刚晾温的水走进去。
老人正靠在床头,眉头皱成个疙瘩,手捂着膝盖,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又疼了?”小林把水递过去,伸手想帮他揉揉腿。
李伯摆摆手,喝了口水道:“老毛病了,天旱就犯,不碍事。”
他看着小林,突然笑了笑,“你这孩子,心思重。白天那事,还搁在心上呢?”
小林没说话,低头抠着衣角。
狗蛋他爹傍晚来找过,没进门,就在院外骂了半天,说李伯“胳膊肘往外拐,帮着外人欺负自村娃”。
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得人心里发慌。
“别理他。”李伯拍了拍床沿,让他坐下,“他就是自己没本事,才把火气撒别人身上。想当年,我可比他横多了。”
小林抬起头。
他听过村里人说李伯年轻时的厉害,却从没听老人自己讲过。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李伯望着屋顶的茅草,眼神飘得很远,“是村里最能折腾的。总觉得打猎凭的是力气,凭着一股子狠劲,就能比别人多打些猎物。”
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膝盖上的旧疤:“二十四那年,跟人打赌,说要去黑风谷逮只白狐。那地方邪乎得很,进去的猎户十有八九出不来,可我那时候,眼里哪有‘怕’字?”
他带了三天的干粮,揣着把祖传的猎刀就进了山。
黑风谷里林深草密,雾气能把人裹得严严实实。
他运气好,真撞见了只白狐,雪白雪白的,像团棉花。
“那畜生精得很,我追了它两天两夜,最后在个悬崖边堵住了它。”
李伯的声音沉了些,“我眼里就看见那白狐了,没瞅脚下——那地方的石头看着结实,其实早被潮气蚀空了。”
他一脚踩空,直直摔了下去。
等醒过来时,腿已经肿得像根紫萝卜,动一下就钻心地疼。
白狐蹲在崖边看了他半天,最后竟叼来些不知名的草药,放在他手边。
“你说邪门不邪门?”
李伯笑了,眼角的皱纹堆在一起,“那时候我才明白,打猎靠的不是狠劲,是敬着山里的东西。人啊,太把自己当回事,就容易栽跟头。”
他在崖底躺了五天,靠着那点草药和身上的干粮才活下来。
等村里人找到他时,腿已经废了,再也拉不开弓,更别提追猎物了。
“回来后,我躲在屋里半年没出门。”
李伯叹了口气,“听着外面传来的打猎声、说笑声,心里像被猫抓似的。觉得自己成了个废人,活着还不如死了痛快。”
小林的心揪了一下。
他能想象那种滋味——十年里,他无数次觉得自己守着不结果的向日葵,和废人也没两样。
“后来是谁劝您的?”他轻声问。
“没人劝。”
李伯摇摇头,“是我自己想通的。那天我拄着拐杖,第一次走到门口,看见院里的老槐树。那树前几年被雷劈了半拉,我以为活不成了,结果开春还照样发芽。”
他看着小林:“树都能熬过来,人凭啥不能?再说了,不能打猎,我还能教后生们认草药、设陷阱;不能扛枪,我还能坐在田埂上,看看太阳,看看云。活着,总有活着的用处。”
窗外的风停了,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洒下一片银斑。
李伯的声音很轻,却像块石头,落在小林心里,砸出一圈涟漪。
“你这花,”李伯转过头,看着窗外那片朦胧的金黄,“我瞅着就精神。它们在这儿长了十年,没辜负你天天浇水施肥,将来啊,说不定也不会辜负你的等。”
他顿了顿,又说:“人这一辈子,总得有件事,让你觉得‘就算别人都不明白,我也得干下去’。不然,日子过得跟白开水似的,有啥意思?”
小林站起身,走到窗边。
月光下的向日葵田像一片安静的海,花盘都朝着月亮的方向,像是在积蓄着什么力量。
他突然觉得,这十年的等待,或许不只是等向日葵结果,也是在等自己慢慢明白——有些坚持,不需要别人理解,只要自己觉得值,就够了。
“李伯,”他轻声说,“明天我再去山里找找,看有没有治腿伤的草药。”
李伯“嗯”了一声,眼里的笑意更浓了些:“去吧。对了,要是见着野栗子,捡点回来,我给你炒着吃。”
灶房里的野菜汤还在冒热气,苦味里似乎掺进了点别的味道,不那么涩了。
小林望着窗外的月色,突然觉得,这旱季好像也没那么难熬了。
只要这屋里的灯还亮着,只要那片花田还在,他就能再撑下去,一天,又一天。
小林蹲在灶门前添柴,火光映着他侧脸的轮廓,把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
锅里煮着的野菜汤咕嘟冒泡,散发出淡淡的苦味——这是他今天在山坳里找到的耐旱植物,李伯说能充饥,就是味道涩得很。
“咳咳……”
里屋传来李伯的咳嗽声,比昨天更重了些。
小林赶紧起身,端起刚晾温的水走进去。
老人正靠在床头,眉头皱成个疙瘩,手捂着膝盖,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又疼了?”小林把水递过去,伸手想帮他揉揉腿。
李伯摆摆手,喝了口水道:“老毛病了,天旱就犯,不碍事。”
他看着小林,突然笑了笑,“你这孩子,心思重。白天那事,还搁在心上呢?”
小林没说话,低头抠着衣角。
狗蛋他爹傍晚来找过,没进门,就在院外骂了半天,说李伯“胳膊肘往外拐,帮着外人欺负自村娃”。
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得人心里发慌。
“别理他。”李伯拍了拍床沿,让他坐下,“他就是自己没本事,才把火气撒别人身上。想当年,我可比他横多了。”
小林抬起头。
他听过村里人说李伯年轻时的厉害,却从没听老人自己讲过。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李伯望着屋顶的茅草,眼神飘得很远,“是村里最能折腾的。总觉得打猎凭的是力气,凭着一股子狠劲,就能比别人多打些猎物。”
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膝盖上的旧疤:“二十四那年,跟人打赌,说要去黑风谷逮只白狐。那地方邪乎得很,进去的猎户十有八九出不来,可我那时候,眼里哪有‘怕’字?”
他带了三天的干粮,揣着把祖传的猎刀就进了山。
黑风谷里林深草密,雾气能把人裹得严严实实。
他运气好,真撞见了只白狐,雪白雪白的,像团棉花。
“那畜生精得很,我追了它两天两夜,最后在个悬崖边堵住了它。”
李伯的声音沉了些,“我眼里就看见那白狐了,没瞅脚下——那地方的石头看着结实,其实早被潮气蚀空了。”
他一脚踩空,直直摔了下去。
等醒过来时,腿已经肿得像根紫萝卜,动一下就钻心地疼。
白狐蹲在崖边看了他半天,最后竟叼来些不知名的草药,放在他手边。
“你说邪门不邪门?”
李伯笑了,眼角的皱纹堆在一起,“那时候我才明白,打猎靠的不是狠劲,是敬着山里的东西。人啊,太把自己当回事,就容易栽跟头。”
他在崖底躺了五天,靠着那点草药和身上的干粮才活下来。
等村里人找到他时,腿已经废了,再也拉不开弓,更别提追猎物了。
“回来后,我躲在屋里半年没出门。”
李伯叹了口气,“听着外面传来的打猎声、说笑声,心里像被猫抓似的。觉得自己成了个废人,活着还不如死了痛快。”
小林的心揪了一下。
他能想象那种滋味——十年里,他无数次觉得自己守着不结果的向日葵,和废人也没两样。
“后来是谁劝您的?”他轻声问。
“没人劝。”
李伯摇摇头,“是我自己想通的。那天我拄着拐杖,第一次走到门口,看见院里的老槐树。那树前几年被雷劈了半拉,我以为活不成了,结果开春还照样发芽。”
他看着小林:“树都能熬过来,人凭啥不能?再说了,不能打猎,我还能教后生们认草药、设陷阱;不能扛枪,我还能坐在田埂上,看看太阳,看看云。活着,总有活着的用处。”
窗外的风停了,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洒下一片银斑。
李伯的声音很轻,却像块石头,落在小林心里,砸出一圈涟漪。
“你这花,”李伯转过头,看着窗外那片朦胧的金黄,“我瞅着就精神。它们在这儿长了十年,没辜负你天天浇水施肥,将来啊,说不定也不会辜负你的等。”
他顿了顿,又说:“人这一辈子,总得有件事,让你觉得‘就算别人都不明白,我也得干下去’。不然,日子过得跟白开水似的,有啥意思?”
小林站起身,走到窗边。
月光下的向日葵田像一片安静的海,花盘都朝着月亮的方向,像是在积蓄着什么力量。
他突然觉得,这十年的等待,或许不只是等向日葵结果,也是在等自己慢慢明白——有些坚持,不需要别人理解,只要自己觉得值,就够了。
“李伯,”他轻声说,“明天我再去山里找找,看有没有治腿伤的草药。”
李伯“嗯”了一声,眼里的笑意更浓了些:“去吧。对了,要是见着野栗子,捡点回来,我给你炒着吃。”
灶房里的野菜汤还在冒热气,苦味里似乎掺进了点别的味道,不那么涩了。
小林望着窗外的月色,突然觉得,这旱季好像也没那么难熬了。
只要这屋里的灯还亮着,只要那片花田还在,他就能再撑下去,一天,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