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后半夜开始下的。
起初只是零星几滴,砸在院角老槐树的叶子上,发出“嗒嗒”的轻响。
后来风裹着雨丝越下越密,豆大的雨点打在茅草屋顶上,像无数根细针在织一张湿漉漉的网,把整个安和城都罩在了里面。
小林躺在木板床上,手里还攥着半袋没整理完的种子。
白天和阿木在城南戏台种完最后几处地刺,回来时又帮苏城主修补了城门口的木栅栏,累得沾床就想睡。
可雨声总在耳边绕,他心里记挂着那些冒芽的地刺。
迷迷糊糊间,他好像看见磨坊门口的地雨水冲得东倒西歪,又好像听见渡口的淤泥被冲散,惊得他猛地睁开眼,窗外还是一片漆黑。
就在这时,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沙沙”声,不是雨声,也不是风吹树叶的响动,更像是有什么东西蹭过草丛,带着点细碎的摩擦感。
小林心里一紧,立刻摸起床边的铁锹——那是他特意放在床头的,万一有动静能随时拿起来。
他轻手轻脚地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往外看,雨幕里只能看见模糊的树影,什么都看不清。
刚想打开门出去看看,又听见院墙外传来一声闷哼,短促又压抑,像是有人被什么东西扎到了。
小林不敢耽搁,抓起铁锹就冲了出去。
雨丝打在脸上,又凉又疼,他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没跑几步就看见磨坊那边有个黑影正一瘸一拐地往前挪,脚踝处沾着厚厚的泥土,还有几根泛着淡绿光的东西挂在裤脚上——是地刺的断尖!
“谁在那儿?”小林大喝一声,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黑影听见声音,明显慌了,踉跄着跑得更快,可刚跑两步就被脚下的石头绊倒,重重摔在泥水里。
小林正要上前,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是阿水,她手里握着凝结好的冰箭,指尖还沾着未化的冰碴,显然也是被动静惊醒的。
“别跑!”阿水的声音带着点急促,举起冰箭就要朝黑影的方向射。小林赶紧拉住她的胳膊:“等等,先看看是什么人!”
就在这时,不远处突然亮起一盏灯笼,昏黄的光透过雨幕照过来,伴随着苏城主的声音:“小林,阿水,别追了!”
两人顺着声音看去,苏城主披着件蓑衣,手里举着灯笼快步走过来。
灯笼的光落在那个黑影身上,能看清对方穿着件破旧的灰布衫,裤腿卷到膝盖,脚踝处正渗着血,沾着的地刺断尖还扎在皮肉里。
黑影趴在泥水里,浑身发抖,头埋得低低的,不敢抬头看他们。
“苏城主,他是……”小林疑惑地看向苏城主。
苏城主蹲下身,把灯笼递到黑影面前,声音放得平和:“起来吧,不是坏人,就是附近的流民。”
黑影慢慢抬起头,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脸上满是泥污,眼里带着怯意,嘴唇冻得发紫。
“我……我就是想找点枯枝生火,太冷了……”小伙的声音断断续续,带着哭腔,“没想偷东西,真的……”
他说着,指了指磨坊门口,那里散落着几根刚捡的枯枝,显然是刚才被地刺扎到,慌得把枯枝都扔了。
小林这才松了口气,握紧的铁锹慢慢放了下来。
他走到小伙身边,蹲下来看了看他的脚踝:“地刺没毒,就是有点尖,我帮你拔出来。”
小伙愣了一下,没敢动,直到苏城主点了点头,才轻轻把脚伸了过来。
小林小心翼翼地把地刺断尖拔下来,每拔一根,小伙就皱一下眉,却没敢哼出声。
阿水也走了过来,指尖凝出一点冰碴,轻轻敷在小伙的伤口上:“冰能止血,还能止疼。”
小伙抬头看了看她,又快速低下头,小声说了句“谢谢”。
苏城主站起身,叹了口气:“最近山里雨多,好多流民的窝棚都被冲塌了,只能来城里找点东西糊口。”
他看了看小林,“多亏你种的地刺,没让他直接闯进去,也没伤着人,刚好起到了预警的作用。”
小林看着小伙脚踝上的伤口,心里有点愧疚:“要是我种的时候再小心点……”
“不用愧疚。”
苏城主拍了拍他的肩膀,“有预警才能让大家都安心。要是真让不明不白的人闯进来,反而会让城里的人担惊受怕。”
雨渐渐小了,天边泛起一丝微光。
苏城主让小伙先去城门口的屋檐下躲雨,又让小林和阿水先回去休息,等天亮了再处理。
小林走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那个缩在屋檐下的身影,心里突然明白——地刺种下的不只是一道防线,更是一份分寸:既守住了城里的安宁,又没把走投无路的人逼到绝境。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太阳从云缝里钻出来,把地上的积水照得亮晶晶的。
小林刚起床,就看见老杨提着个布包往外走,里面装着几件干净的衣服和一袋干粮。
“去看看昨天那个流民。”
老杨笑着说,“苏城主说了,要是他愿意留下来,就安排他去后山种麦子,管吃管住,总比在外面挨饿受冻强。”
小林赶紧跟上老杨,一起往城门口走。
远远就看见那个小伙坐在屋檐下,怀里抱着膝盖,眼睛盯着地上的积水发呆。
听见脚步声,他抬起头,看见小林和老杨,眼神里还是带着点怯意。
老杨把布包递给他:“先把衣服换了,吃点东西。”
又指了指城外的麦田,“那边缺个人帮忙浇水施肥,你要是愿意,就留下来,咱们安和城不亏待踏实干活的人。”
小伙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的干粮还是热的,衣服也叠得整整齐齐。
他突然红了眼眶,双手攥着布包,声音哽咽:“我……我能行吗?我以前没种过麦子……”
“没关系,我教你。”老杨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城里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互相帮衬着,日子就不难了。”
小林站在旁边,看着小伙眼里重新亮起的光,又想起昨天夜里那些地刺。
他走到磨坊门口,蹲下来查看地刺的情况——经过一夜的雨,地刺不仅没被冲倒,反而长得更精神了,嫩芽从泥土里探出来,泛着淡淡的绿光,像无数双警惕又温柔的眼睛。
阿水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个小水壶,给地刺浇了点水:“苏城主说,以后这些地刺就交给咱们俩照看,定期来看看,别让野草把它们遮住了。”
小林点了点头,看着城门口的方向——老杨正领着小伙往麦田走,小伙的脚步渐渐变得轻快,不再像昨晚那样踉跄。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和麦田里的麦浪、城里的炊烟融在一起,暖融融的。
他突然觉得,那些不起眼的地刺,就像安和城的心跳,轻轻跳动着,既守护着这里的安宁,也接纳着那些需要温暖的人。
而这份守护,从来都不是冰冷的防备,而是带着温度的接纳——就像这雨后的阳光,既驱散了寒冷,也照亮了希望。
起初只是零星几滴,砸在院角老槐树的叶子上,发出“嗒嗒”的轻响。
后来风裹着雨丝越下越密,豆大的雨点打在茅草屋顶上,像无数根细针在织一张湿漉漉的网,把整个安和城都罩在了里面。
小林躺在木板床上,手里还攥着半袋没整理完的种子。
白天和阿木在城南戏台种完最后几处地刺,回来时又帮苏城主修补了城门口的木栅栏,累得沾床就想睡。
可雨声总在耳边绕,他心里记挂着那些冒芽的地刺。
迷迷糊糊间,他好像看见磨坊门口的地雨水冲得东倒西歪,又好像听见渡口的淤泥被冲散,惊得他猛地睁开眼,窗外还是一片漆黑。
就在这时,院外突然传来一阵“沙沙”声,不是雨声,也不是风吹树叶的响动,更像是有什么东西蹭过草丛,带着点细碎的摩擦感。
小林心里一紧,立刻摸起床边的铁锹——那是他特意放在床头的,万一有动静能随时拿起来。
他轻手轻脚地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往外看,雨幕里只能看见模糊的树影,什么都看不清。
刚想打开门出去看看,又听见院墙外传来一声闷哼,短促又压抑,像是有人被什么东西扎到了。
小林不敢耽搁,抓起铁锹就冲了出去。
雨丝打在脸上,又凉又疼,他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没跑几步就看见磨坊那边有个黑影正一瘸一拐地往前挪,脚踝处沾着厚厚的泥土,还有几根泛着淡绿光的东西挂在裤脚上——是地刺的断尖!
“谁在那儿?”小林大喝一声,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黑影听见声音,明显慌了,踉跄着跑得更快,可刚跑两步就被脚下的石头绊倒,重重摔在泥水里。
小林正要上前,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是阿水,她手里握着凝结好的冰箭,指尖还沾着未化的冰碴,显然也是被动静惊醒的。
“别跑!”阿水的声音带着点急促,举起冰箭就要朝黑影的方向射。小林赶紧拉住她的胳膊:“等等,先看看是什么人!”
就在这时,不远处突然亮起一盏灯笼,昏黄的光透过雨幕照过来,伴随着苏城主的声音:“小林,阿水,别追了!”
两人顺着声音看去,苏城主披着件蓑衣,手里举着灯笼快步走过来。
灯笼的光落在那个黑影身上,能看清对方穿着件破旧的灰布衫,裤腿卷到膝盖,脚踝处正渗着血,沾着的地刺断尖还扎在皮肉里。
黑影趴在泥水里,浑身发抖,头埋得低低的,不敢抬头看他们。
“苏城主,他是……”小林疑惑地看向苏城主。
苏城主蹲下身,把灯笼递到黑影面前,声音放得平和:“起来吧,不是坏人,就是附近的流民。”
黑影慢慢抬起头,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脸上满是泥污,眼里带着怯意,嘴唇冻得发紫。
“我……我就是想找点枯枝生火,太冷了……”小伙的声音断断续续,带着哭腔,“没想偷东西,真的……”
他说着,指了指磨坊门口,那里散落着几根刚捡的枯枝,显然是刚才被地刺扎到,慌得把枯枝都扔了。
小林这才松了口气,握紧的铁锹慢慢放了下来。
他走到小伙身边,蹲下来看了看他的脚踝:“地刺没毒,就是有点尖,我帮你拔出来。”
小伙愣了一下,没敢动,直到苏城主点了点头,才轻轻把脚伸了过来。
小林小心翼翼地把地刺断尖拔下来,每拔一根,小伙就皱一下眉,却没敢哼出声。
阿水也走了过来,指尖凝出一点冰碴,轻轻敷在小伙的伤口上:“冰能止血,还能止疼。”
小伙抬头看了看她,又快速低下头,小声说了句“谢谢”。
苏城主站起身,叹了口气:“最近山里雨多,好多流民的窝棚都被冲塌了,只能来城里找点东西糊口。”
他看了看小林,“多亏你种的地刺,没让他直接闯进去,也没伤着人,刚好起到了预警的作用。”
小林看着小伙脚踝上的伤口,心里有点愧疚:“要是我种的时候再小心点……”
“不用愧疚。”
苏城主拍了拍他的肩膀,“有预警才能让大家都安心。要是真让不明不白的人闯进来,反而会让城里的人担惊受怕。”
雨渐渐小了,天边泛起一丝微光。
苏城主让小伙先去城门口的屋檐下躲雨,又让小林和阿水先回去休息,等天亮了再处理。
小林走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那个缩在屋檐下的身影,心里突然明白——地刺种下的不只是一道防线,更是一份分寸:既守住了城里的安宁,又没把走投无路的人逼到绝境。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太阳从云缝里钻出来,把地上的积水照得亮晶晶的。
小林刚起床,就看见老杨提着个布包往外走,里面装着几件干净的衣服和一袋干粮。
“去看看昨天那个流民。”
老杨笑着说,“苏城主说了,要是他愿意留下来,就安排他去后山种麦子,管吃管住,总比在外面挨饿受冻强。”
小林赶紧跟上老杨,一起往城门口走。
远远就看见那个小伙坐在屋檐下,怀里抱着膝盖,眼睛盯着地上的积水发呆。
听见脚步声,他抬起头,看见小林和老杨,眼神里还是带着点怯意。
老杨把布包递给他:“先把衣服换了,吃点东西。”
又指了指城外的麦田,“那边缺个人帮忙浇水施肥,你要是愿意,就留下来,咱们安和城不亏待踏实干活的人。”
小伙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的干粮还是热的,衣服也叠得整整齐齐。
他突然红了眼眶,双手攥着布包,声音哽咽:“我……我能行吗?我以前没种过麦子……”
“没关系,我教你。”老杨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城里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互相帮衬着,日子就不难了。”
小林站在旁边,看着小伙眼里重新亮起的光,又想起昨天夜里那些地刺。
他走到磨坊门口,蹲下来查看地刺的情况——经过一夜的雨,地刺不仅没被冲倒,反而长得更精神了,嫩芽从泥土里探出来,泛着淡淡的绿光,像无数双警惕又温柔的眼睛。
阿水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个小水壶,给地刺浇了点水:“苏城主说,以后这些地刺就交给咱们俩照看,定期来看看,别让野草把它们遮住了。”
小林点了点头,看着城门口的方向——老杨正领着小伙往麦田走,小伙的脚步渐渐变得轻快,不再像昨晚那样踉跄。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和麦田里的麦浪、城里的炊烟融在一起,暖融融的。
他突然觉得,那些不起眼的地刺,就像安和城的心跳,轻轻跳动着,既守护着这里的安宁,也接纳着那些需要温暖的人。
而这份守护,从来都不是冰冷的防备,而是带着温度的接纳——就像这雨后的阳光,既驱散了寒冷,也照亮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