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主角:嬴稷的补丁-《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

  郭开被当面指责,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立刻反驳:“荒谬!平阳君、扈将军!尔等只知斤斤计较,岂知大王深谋远虑?

  留着一病孩一妇人,除了浪费粮饷、招惹强敌,有何益处?

  难道要为了区区质子,将赵国拖入与秦楚同时交恶的险境吗?大王这是为赵国免除祸患,彰显仁义!”

  他转向赵王,哭诉道:“大王明鉴!臣一片忠心,天地可表!

  平阳君与扈将军分明是嫉妒大王信任于臣,在此危言耸听,阻挠大王施行仁政!”

  赵王偃听着下面的争吵,顿觉头疼。

  赵豹和扈辄的话似乎有点道理,但听起来就很麻烦,又要讨价还价,又要担心秦楚反应。

  而郭开的话虽然直白,却深合他怕麻烦、图省事的心意。

  尤其是“免除祸患”、“彰显仁义”这几个字,让他觉得很受用免除祸患这四个字,如同甘露,精准地浇在赵王恐秦、避战的心坎上。

  他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够了!不必再争!寡人心意已决!”

  他对着赵豹和扈辄,语气不悦:“尔等所言,未免小题大做,杞人忧天!

  放回一个病孩和一个妇人,就能让秦国觉得赵国怯懦?

  真是笑话!寡人这是仁德!是气度!难道要学那虎狼之秦,扣留妇孺不成?”

  他又看向郭开,语气缓和:“郭爱卿所言,方是为国为民之策。就按此办理,即刻下令放行!”

  “大王!”

  平阳君赵豹痛心疾首,还欲再谏。

  “退下!”

  赵王偃彻底失去耐心,拂袖而起,转身走向后宫,不再理会身后的忠言。

  郭开得意地瞥了面色铁青的赵豹和扈辄一眼。

  躬身领命:“臣,遵旨!大王圣明!”

  郭开得意地瞥了面色铁青的赵豹和扈辄一眼,躬身领命:“臣,遵旨!大王圣明!”

  赵豹与扈辄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与一种更深沉的绝望。

  他们不仅看到了君王的昏聩,佞臣的当道,更看到了君王骨子里已被秦国打掉了心气,失去了与强秦周旋、甚至对抗的勇气。

  这种畏惧,比一时的决策失误更为致命。

  赵豹长叹一声,声音苍凉:“国势如此,君心如此……纵有良策,复有何用?放还豺狼之子,而自缚手脚……赵国……唉!”

  他黯然退出大殿,背影佝偻,仿佛又老了几分。

  好的,这是嬴稷调动白起以威慑巫咸族及其他潜在势力的安排:

  咸阳·章台宫深处

  嬴稷独自站在那幅巨大的天下舆图前,目光如鹰隼般扫过秦赵边境,最终死死钉在邯郸的位置。

  蔡仪的密报不仅带来了惊喜,更带来了巨大的隐忧——巫咸族。

  那群盘踞荆楚之地、传承古老巫觋之力的族裔,神秘而排外,对楚国宗室有着极深的影响力,甚至能左右某些楚王的决策。

  他们对于星象、命格、异术的感知远超常人。

  明昭嬴政交感而出熔万法的韵力,已经开始的炼法入韵。

  或许能瞒过世人,但不一定避开巫咸族那些老怪物的感知。

  他们本就因“大破郢都”的预言在抓捕明昭。

  想到这里嬴稷不由得疑惑,当初接到蔡仪的信,为何自己没想到将明夷母子带回来?

  算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曾孙,最重要的是巫咸族。

  一旦他们察觉到明昭的及其与嬴政那惊世骇俗的牵连,察觉到这对“变数”可能对楚国命运产生的威胁……

  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理。

  那些防不胜防的诅咒、诡秘的袭杀,才是真正令人忌惮的。

  蒙骜的军队可以抵挡明刀明枪,却难以防备无声无息降临的巫咸灵歌之术。

  “巫咸……”

  嬴稷低声咀嚼着这两个字,眼中寒芒暴涨。

  他绝不能允许任何意外干扰政儿的归秦之路,更不能让巫咸族将威胁扼杀在摇篮里。

  他需要一把刀,一把足够锋利、足够恐怖,仅仅出鞘的寒光就足以让天下所有势力胆寒,不敢轻举妄动的刀。

  他的目光缓缓移向舆图上上党郡的方向。

  那里,驻扎着一支刚刚经历过血火淬炼的秦国雄师,而它的统帅,正是列国闻之色变的——

  武安君,白起。

  “看来,寡人的武安君,休整得也差不多了。”

  嬴稷的声音在空寂的殿中回荡,带着一丝冷酷的笑意。

  他转身,快步走向书案,取过一枚玄黑色的虎符和一份空白的诏令帛书。

  他没有丝毫犹豫,提笔疾书,字迹铁画银钩,充满杀伐之气:

  “诏:令武安君白起,即日起,巡狩河内、上党郡,检阅边军,演练攻防。各军需全力配合,示我大秦武威!”

  诏令的内容看似寻常,一次普通的军事巡阅。

  但落在白起手中,意义将截然不同。

  嬴稷加盖上自己的玉玺,将诏令与虎符交给如同影子般出现在殿中的黑冰台都尉。

  “即刻送往武安君军中。”

  嬴稷的声音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告诉武安君,动静……不妨大一些。寡人要让邯郸城头,也能感受到我大秦锐士的脚步声。

  要让郢都深宫里的楚王和那些巫觋,都能闻到……血的味道。”

  “诺!”

  黑冰台都尉双手接过虎符与诏令,如同接过一团无形的雷霆,迅速消失。

  嬴稷负手重回舆图前,仿佛能看到那道诏令化作无形的冲击波,迅速扩散开来。

  白起动了。

  仅仅这三个字,就足以在天下间掀起惊涛骇浪。

  赵国将会惊恐万状,以为白起又要发动新一轮的攻势。

  所有注意力都将被吸引到边境,国内任何针对质子府的异动都可能因这巨大的军事压力而被迫中止或谨慎万分。

  楚国和巫咸族将会感到彻骨的寒意。

  白起的兵锋所指,向来是尸山血海。

  他此时巡阅毗邻韩、魏、赵的边境,威慑的却绝不仅仅是三晋。

  楚国必须掂量,任何针对秦国王孙的阴暗动作,是否会招致这位杀神毫不留情的、甚至是越过三晋的毁灭性报复?

  巫咸族再神秘,也需要依托于楚国的土地和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