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的主角:玄一的禀报-《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

  玄一悄无声息的地退出大殿,如同融入阴影的水滴。

  殿内重归寂静。

  嬴稷缓缓站起身,走到那巨大的天下舆图前,目光扫过六国,最终落回咸阳。

  “天生扭曲的影龙……以秩序为目标的真龙……还有身负诡异力量、纯善却注定卷入风暴的小女娃……”

  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冰冷而复杂的弧度。

  “倒是越来越有趣了。”

  “嬴政,不要让那份在意成为你的弱点。

  嬴琅,尽情地扭曲吧,你的黑暗,终将成为照亮真龙道路的……最后一把火。”

  他仿佛已经看到,命鼎之中,紫气与黑雾的纠缠更加剧烈。

  而那把以情欲为火、律法为铁锻造的秩序之刃,正在血与暗的浇灌下,缓缓成型。

  嬴稷拿起一卷竹简看起来,嬴稷处理完一批军报,将竹简随手掷于案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揉了揉眉心,看似随意地开口,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荡:

  “玄一,蔡仪如今状况如何?”

  阴影中,铁卫首领玄一的身影显现,单膝跪地,声音冷硬:

  “禀王上,蔡仪肉体伤势在不断修复,神魂已暂时稳住,崩溃之势得以遏制。”

  嬴稷抬眼,目光如炬。

  “然。”

  玄一继续道。

  “此番创伤太重,非一日之功可愈。

  后续需每日以特定灵歌韵力温养其神魂,辅以凝魂丹内服,徐徐图之。

  至于能否苏醒,何时苏醒,太医令不敢断言,直言需看其自身意志与造化。”

  殿内陷入沉寂。

  嬴稷缓缓放下朱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玉珏。

  蔡仪废了,至少短期内,与废人无异。

  这个结果,在他预料之中。

  但神魂暂稳,苏醒无期这八个字,却让他心中念头飞转。

  他想起了蔡仪密报中,关于那次凶险万分的熔炼律法尝试的描述。

  若非蔡仪察觉有异,以自身深厚修为和精妙音律强行护持,甚至不惜损耗本源稳住嬴政那几乎要炸裂的心火炉膛和意志鼎器。

  恐怕他寄予厚望的曾孙早已身死道消,哪还有如今这令他期待又忌惮的“秩序之刃”的雏形?

  这份以自身道途乃至性命为代价的护持之情,太重了。

  嬴稷深知嬴政那孩子,外表冷硬,心思深沉,不轻易表露情感,但内里却极其重诺、记情。

  蔡仪这番拼死守护,必然已如同烙印,深深铭刻于那孩子的心底。

  这份恩情,比任何教导都更具分量。

  嬴稷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计算。

  这样的人,活着,比死了更有价值。

  他不再是一个能施加影响的引导者,而是成了一个纯粹的符号。

  一个能时刻提醒政儿力量代价、修行凶险,并能牢牢拴住政儿一部分情感的羁绊。

  这份沉重的恩情与牵挂。

  或许能成为未来平衡政儿那过于冰冷理智的“秩序”之路的一枚重要砝码。

  “传寡人令。”

  嬴稷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

  “蔡仪护持公子政,功在社稷。

  着太医署遣精擅音律韵理之太医,每日轮值,以灵歌为其温养神魂,不可间断。

  所需凝魂丹,由少府优先供给,一应用度,皆由府库支取,务求最佳。”

  他要让蔡仪活着,尽可能完好地活着。

  这份恩情,必须由秦国、由他嬴稷来共同承担和彰显,他要让嬴政看到,秦国不会辜负任何有功之人。

  “其居所加派守卫,免扰清静。令芈诗悉心照料,若有怠慢,严惩不贷。”

  这是保障,也是监控。

  “至于公子政师位。”

  嬴稷目光深远。

  “蔡仪既需长期静养,教导之事不可荒废。着宗正府与博士宫,议定接替人选,呈报于寡人。”

  他需要新的、能推动政儿前行的老师。

  但蔡仪的位置,将以另一种形式被保留下来,成为嬴政成长路上一个沉甸甸的、无法磨灭的印记。

  “诺!”

  玄一领命退去。

  嬴稷独自坐在案前,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宫墙,看到了那个年幼却已背负太多的曾孙。

  蔡仪的沉睡,如同一面冰冷的镜子,映照出前路的艰险。

  这份恩情与牺牲,将会如何塑造政儿?

  是化作更坚定的动力,还是成为牵绊的软肋?

  他期待着这个答案。

  期待着那试图熔炼律法的真龙,在经历了至亲之师为其几乎付出一切的冲击后,其心志,其道路,将会发生怎样的蜕变。

  殿内烛火摇曳,将嬴稷的身影拉长,仿佛与那无形的命运之网交织在了一起。

  药香依旧弥漫在房间里,但那股死寂的绝望似乎被窗外透入的微光驱散了些许。

  明昭蜷在床边的脚踏上,小脸上泪痕未干,睡得并不安稳,小手还紧紧攥着明夷的一角衣袖。

  昨晚她本想留在这里,但被青苗姐姐以她会打扰到母亲休息为由劝走了。

  今天天还为亮,她就早早的守在了这里,只是她太累睡着了。

  突然,那被攥着的衣袖极轻微地动了一下。

  紧接着,床榻上的人发出了一声极其微弱、如同叹息般的呻吟。

  明夷长长的睫毛颤抖着,如同挣扎着破茧的蝶,终于艰难地掀起了一条缝隙。

  光线刺得她眼睛生疼,意识如同沉在浑浊的水底,缓慢上浮。

  第一个映入她朦胧视野的,是女儿昭昭那带着泪痕、睡得不安稳的小脸。

  “昭……昭……”

  她张了张嘴,喉咙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只能发出几不可闻的气音。

  但这细微的动静,却瞬间惊醒了浅眠的明昭。

  小丫头猛地抬起头,看到阿娘睁开的眼睛,那双大眼睛先是难以置信地瞪圆,随即被巨大的惊喜淹没!

  “阿母!阿母你醒了!”

  明昭几乎是扑到床边,小手紧紧抓住明夷无力放在身侧的手,声音带着哭腔,却又充满了失而复得的狂喜。

  “你吓死昭昭了!昭昭好怕!好怕你也不要昭昭了!”

  她想起外婆的消散,哭得更加厉害,眼泪大颗大颗砸在明夷的手背上,滚烫。

  这滚烫的触感和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像是一把钥匙,猛地打开了明夷记忆的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