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不羡羊,饶把火,和骨烂(29)(已改)-《快穿,我的百样人生》

  这会儿肖里正和孟长贵已经领着狩猎队迎了上来,个个精神抖擞,扛着自制的武器,脸上虽带倦色,却透着股子硬气。

  看到肖里正,赵小将心头一震——这不是去年大雪封山时,他帮着剿灭猛兽群的那个村子吗?

  难怪感觉有些熟悉。

  那会儿青山村被兽群祸害得不像样,村民见了官兵都哆嗦,如今看着竟是大变样了。

  肖里正上前跟县令大人交涉,说明了下昨晚的情况。

  孟长贵等人不远不近的站在肖里正身后,小心又羡慕的打量着那些身着盔甲的军士,以及那些威风凛凛的骏马。

  越发想把那些贼匪的马留下了怎么办?

  他们的身后还跟着一群探头探脑、大声蛐蛐的小豆丁,打头的是一个扎着双丫髻的黄毛小丫头。

  小丫头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赵小将胯下那匹体格健壮、四蹄踏雪的大黑马,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

  这是馋他的追风了?是馋肉还是馋好马?

  胆子还挺大。

  眼光不错。

  赵小将隐藏住笑意,居高临下的打量着孟长贵这帮人,越看越吃惊,这真的是青山村村民?才一年光景,他们就从一群只会种地的老实人,练成了能打仗的汉子?

  不是大旱刚过吗?青山村的人精神头怎么这么好?

  刚从李家洼过来的赵小将吃惊不已,对比太鲜明了,李家洼是地狱,青山村却像块铁打的盾牌——贼匪没伤到一根毫毛,还被他们活捉了头领!

  眼神犀利的再次看向孟长贵等人,却没想到那些汉子虽眼里带着惧意,胸脯却下意识的挺了挺,手里的武器也捏紧了些。

  一副戒备又蓄势待发的样子。

  赵小将胸中一股热气直往上涌。

  他本就是边境军赵老将军的第五孙,正六品昭武校尉,才二十出头,性子急、血性足,最见不得百姓受欺负,也最爱惜能打仗的人才。

  眼下,李家洼的惨状还在他脑子里打转——要是每个村子都有青山村这本事,哪会让贼匪猖狂成这样?

  仔细询问过后,他才知道了这支狩猎队竟是孟长贵带出来的,仅仅训练了三个月。

  而孟长贵则是带着妻儿从南边逃难来北边的猎户,落户青山村不足四月。

  这么巧的吗?

  一个普通猎户会有这么大的魄力和远见?

  “你可曾参过军?”

  赵小将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孟长贵老实摇头:“不曾,将军不信可以派人去小人老家调查,小人乃是家中独子,三代皆是猎户。”

  户籍什么的,县太爷就在旁边,赵小将想查随时都能查。

  虽然现在南边乱,但赵家人想要查个人还是不难的。

  双方不再言语,一种沉默的压抑在空气中蔓延。

  忽然,赵小将迅速出拳直击孟长贵面门。

  孟长贵本能的躲避,反手回击。

  两人你来我往,就这么当着众人的面,毫无预兆的打了起来。

  众人惊呼出声,狩猎队本能的想要上前帮孟长贵,这是这段时间训练出来的默契,面对大型猎物时要齐心协力。

  结果被赵小将带来的军士给挡住了。

  这场架开始的突然,结束的也很快。

  还不等大家担心着急,孟长贵就被赵小将给抵住了咽喉。

  赵小将一改之前的严肃,忍不住哈哈大笑,眼中满是惊喜,收回手拍着孟长贵的肩膀,嗓音洪亮道:“好!好!孟猎户,你们真行!有勇有谋,护住了全村老小,好样的!”

  虽然孟长贵没能在他手里走多少招,但他也算是试出了孟长贵的底子。

  这人的招式有限,但力气不小,一拳砸在了他胳膊上,到这会儿他手都在抖。

  要不是穿着护甲,他怀疑自己可能会骨折。

  好苗子啊,天生就该是当兵的!好好培养培养,没准是个猛将!

  赵小将越想越激动,眼睛里像点了火苗,挥开那些拦着狩猎队成员的兵,夸赞道:“我在军中这些年,少见你们这样的豪杰——李家洼刚被屠了个干净,你们这儿却连娃儿都没哭一声!老天爷,这趟没白来!”

  他这话是真心实意,李家洼的惨让他憋屈,青山村的强却让他看到了希望——要是多几个这样的村子,边境哪会年年被鞑子欺负?

  当下,赵小将就动了心思。

  每年快入冬的时候,鞑子就特别疯狂,因为他们要储存食物过冬,他们的食物可以是粮食、可以是牲口、也可以是两脚羊。

  他们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集中进攻,而是分散开到处骚扰边境百姓,烧杀抢掠手段残暴。

  但凡是被鞑子扫荡过的边境村落不留一个活口,其状惨不忍睹。

  如今又到了入冬时节,军中正缺人手。

  孟长贵这人有胆有识,能带队伍、教本事,简直是块宝!

  赵小将虽年轻,可从小在军营里长大,深知人才难得——就算现在不是征兵的时节,他也得把这帮人拉进队伍!

  赵小将几步跨到狩猎队跟前,腰板挺得笔直,像根钉在地上的旗杆。

  他声音诚恳,却带着军中将领那股不容拒绝的劲儿:“边境不太平,你们有这身本事,窝在村里可惜了。

  你们可愿随我去军中?不光能打更多坏人,还能护住千千万万个村子,不叫李家洼的惨事重演!”

  他边说边攥紧拳头,眼里闪着年轻人的锐气,话是对着大家说的,眼睛却是盯着孟长贵:“我赵铭用人格担保:你们若是现在随我去参军,不管多少人,明年春天都免除青山村的征兵。

  你们来了,就是咱边境军的兄弟!年前鞑子敢来犯,咱们一块儿打出个漂亮仗,叫他们哭爹喊娘!”

  此话一出,全村哗然。

  征兵是按户算,每次征兵都是一户出一兵。

  至于多久征一次就不一定了。

  闲时可用银钱抵兵役,乱时一户留一丁。

  照赵小将话里的意思,只要狩猎队的人答应跟着他走,不管去几人,明年春都不在青山村征兵了?

  村民们狠狠的心动了。

  可到底让哪些人去,他们又纠结了。

  舍不得自家的孩子,却也不好强迫别人家的孩子。

  唉~!

  村民们纷纷窃窃私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