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吧。”
方嫂子似是没听懂朱耕话里的含义,稳稳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完全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病房门根本不隔音,也没有门栓。
方嫂子之前故意压低声音问就是不想让守在外面的朱耕这会儿搅和进来,她需要时间跟孟锦单独谈谈。
孟锦跟她恰恰相反,她就是故意大声说的,就是要让朱耕听到。
背着告状哪有当面对质更有效?
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麻烦,她要的不是低调的调解,而是彻底划清界限。
但现在,朱耕比她更怕麻烦,因为自己这个麻烦出现的太过意外,一个处理不好,说不定会让他失去现在所拥有或者即将拥有的一切。
果然,她才刚起了个头,朱耕就忍不住了。
冲动让人失智,朱耕见方嫂子不动,想也不想就脱口道:“嫂子,我有话要单独跟阿锦说。”
方嫂子心里一凉,朱耕明知她在这里是带着任务,负责跟孟锦沟通的,却依旧要求她离开,这急迫的表现就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比起孟锦,朱耕才是跟他们并肩作战过的人,即便心里有了猜测,方嫂子也还是要给他这个面子,而且现在事情还没有定论,她没有阻拦他们单独谈话的权利。
方嫂子正要起身,袖子却被孟锦拉住了:“方嫂子,我来部队是来解决问题的,不需要私下交谈,有关我的任何事都可以摊开了说。”
“朱营长,你看这?”
一个要她走,一个要她留,方嫂子左右为难。
“阿锦,表妹,你还要任性到什么时候?就这么跑出来不怕爹娘担心吗?”
称呼转变的很生硬,朱耕没想到孟锦连单独说话的机会都不给他,面对这个陌生的枯瘦女人,他努力心平气和却还是没忍住加重了语气。
“表妹?呵呵,朱耕,我是你哪门子表妹?”
孟锦一点面子都没给,想转移重点?没门,说对质那就是对质。
朱耕不了解原主,更不了解孟锦,他知道的都是他爹娘跟他说的,所以他想也不想就把他爹娘给抬了出来。
至于孟锦反问他的话,他压根儿没当回事。
“表妹,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跑来部队找我,还说我们是,是那种关系,当年你带着孩子孤苦无依,是我爹娘收留了你,不指望你报恩,那你也不能当白眼狼啊!我已经给爹娘发电报了,他们很快就会过来,你可不要胡说八道!”
说着说着,他还委屈上了。
好家伙,这是谎话说久了,自己都信了?
还别说,他这套说辞落进别人耳朵里还真就有人信。
比如病房外那些三三两两聚集过来的人。
他们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有些人理智吃瓜,有些人却已经跟着朱耕的一面之词偏到了他那边,对着孟锦指指点点嘀嘀咕咕。
而站在门边守着的小高只是尽职尽责的拦着不许人进,并没有关门阻止围观行为。
孟锦隐约看见似是有人给小高打了个什么手势,但那人半个身子被墙挡住了,她没看清。
见孟锦沉默不语,朱耕以为自己找对了方法,果然,爹娘说的没错,他们早就把阿锦给治的服服帖帖了。
既然有用,那就......:“表妹,你今天的行为已经对我造成了影响,但错了就得认,我希望你能主动坦白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消除对我的影响,否则等爹娘来了你不好交代。”
朱耕在爹娘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还隐隐透出些得意。
到底只是个见识浅薄的乡下妇人,吓唬吓唬连话都不敢说了。
等会儿一定要问清楚阿锦是被谁撺掇的,到时候,他要那人好看!
门外的议论声越来越大,几乎是一边倒的偏向朱耕,这里边并不包括方嫂子。
方嫂子经历的多,朱耕那点机锋在她眼里根本就不够看。
但她现在什么都不能说,以免给人一种她站谁的错觉。
孟锦对朱耕的脸皮实在有些无语,但她懒得跟朱耕进行无聊的撕扯。
就在朱耕以为自己已经吓唬住孟锦时,孟锦开口了:
“你是在威胁我吗?你以为我会怕吗?曾经我愿意留在朱家屯忍受你们的欺负,那是因为我心有执念,可惜,如今你们已经威胁不到我了。”
说完,孟锦对着方嫂子请求道:“嫂子,麻烦你替我向组织转达一下我的意愿,我今儿来这就两件事,第一件,请组织做个见证,我们母子要与朱耕断绝夫妻、父子关系......”
她说的是见证,而不是请组织为她做主。
门外人群后的一个年轻姑娘闭了闭眼,来之前的怀疑离她而去,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阿锦,你在胡说什么?”
还不等孟锦把话说完,朱耕便大喝出声,脸上满是惊惧和不可思议。
如果可以,他都想上手捂孟锦的嘴了,可他理智尚存,这里是部队,是他的主场,却不是他可以撒野的地方。
此刻的朱耕已经没有了前一秒的得意,彻底认清阿锦并非他爹娘所说的那般随意拿捏。
他,后悔了。
后悔没有坚持将人赶出朱家。
要是早早就赶出了朱家,哪还有今日的难堪?
然而孟锦并没有理他,继续自己未说完的话:“第二,请组织帮忙寻找我的亲人。”
她所说的亲人不是原主的亲生父母,原主没有这个意愿,她也不会多此一举。
原主的执念是师伯师兄们,她等着师伯师兄们来朱家屯接她回家。
他们才是她苦苦等待的亲人。
她想帮原主找到她的师伯师兄们,无论生死,她带他们回家。
但凭她自己在这个出行不自由、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要找已经十几年没有音讯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她可以求助啊!
没什么比求助部队更靠谱了。
师伯他们人数不多,老老少少十三个,他们是当初千千万万个为了扞卫国土保护家园赶走侵略者的下山义士其中之一。
他们或许很渺小,但他们为了心中的道竭尽所能甚至不惜付出生命。
孟锦无法得知他们曾在哪里停留过、战斗过,但也许他们曾跟哪个部队偶遇过、配合过,甚至加入过也说不定。
不管他们是生是死,总有一些地方曾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
方嫂子似是没听懂朱耕话里的含义,稳稳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完全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病房门根本不隔音,也没有门栓。
方嫂子之前故意压低声音问就是不想让守在外面的朱耕这会儿搅和进来,她需要时间跟孟锦单独谈谈。
孟锦跟她恰恰相反,她就是故意大声说的,就是要让朱耕听到。
背着告状哪有当面对质更有效?
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麻烦,她要的不是低调的调解,而是彻底划清界限。
但现在,朱耕比她更怕麻烦,因为自己这个麻烦出现的太过意外,一个处理不好,说不定会让他失去现在所拥有或者即将拥有的一切。
果然,她才刚起了个头,朱耕就忍不住了。
冲动让人失智,朱耕见方嫂子不动,想也不想就脱口道:“嫂子,我有话要单独跟阿锦说。”
方嫂子心里一凉,朱耕明知她在这里是带着任务,负责跟孟锦沟通的,却依旧要求她离开,这急迫的表现就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比起孟锦,朱耕才是跟他们并肩作战过的人,即便心里有了猜测,方嫂子也还是要给他这个面子,而且现在事情还没有定论,她没有阻拦他们单独谈话的权利。
方嫂子正要起身,袖子却被孟锦拉住了:“方嫂子,我来部队是来解决问题的,不需要私下交谈,有关我的任何事都可以摊开了说。”
“朱营长,你看这?”
一个要她走,一个要她留,方嫂子左右为难。
“阿锦,表妹,你还要任性到什么时候?就这么跑出来不怕爹娘担心吗?”
称呼转变的很生硬,朱耕没想到孟锦连单独说话的机会都不给他,面对这个陌生的枯瘦女人,他努力心平气和却还是没忍住加重了语气。
“表妹?呵呵,朱耕,我是你哪门子表妹?”
孟锦一点面子都没给,想转移重点?没门,说对质那就是对质。
朱耕不了解原主,更不了解孟锦,他知道的都是他爹娘跟他说的,所以他想也不想就把他爹娘给抬了出来。
至于孟锦反问他的话,他压根儿没当回事。
“表妹,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跑来部队找我,还说我们是,是那种关系,当年你带着孩子孤苦无依,是我爹娘收留了你,不指望你报恩,那你也不能当白眼狼啊!我已经给爹娘发电报了,他们很快就会过来,你可不要胡说八道!”
说着说着,他还委屈上了。
好家伙,这是谎话说久了,自己都信了?
还别说,他这套说辞落进别人耳朵里还真就有人信。
比如病房外那些三三两两聚集过来的人。
他们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有些人理智吃瓜,有些人却已经跟着朱耕的一面之词偏到了他那边,对着孟锦指指点点嘀嘀咕咕。
而站在门边守着的小高只是尽职尽责的拦着不许人进,并没有关门阻止围观行为。
孟锦隐约看见似是有人给小高打了个什么手势,但那人半个身子被墙挡住了,她没看清。
见孟锦沉默不语,朱耕以为自己找对了方法,果然,爹娘说的没错,他们早就把阿锦给治的服服帖帖了。
既然有用,那就......:“表妹,你今天的行为已经对我造成了影响,但错了就得认,我希望你能主动坦白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消除对我的影响,否则等爹娘来了你不好交代。”
朱耕在爹娘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还隐隐透出些得意。
到底只是个见识浅薄的乡下妇人,吓唬吓唬连话都不敢说了。
等会儿一定要问清楚阿锦是被谁撺掇的,到时候,他要那人好看!
门外的议论声越来越大,几乎是一边倒的偏向朱耕,这里边并不包括方嫂子。
方嫂子经历的多,朱耕那点机锋在她眼里根本就不够看。
但她现在什么都不能说,以免给人一种她站谁的错觉。
孟锦对朱耕的脸皮实在有些无语,但她懒得跟朱耕进行无聊的撕扯。
就在朱耕以为自己已经吓唬住孟锦时,孟锦开口了:
“你是在威胁我吗?你以为我会怕吗?曾经我愿意留在朱家屯忍受你们的欺负,那是因为我心有执念,可惜,如今你们已经威胁不到我了。”
说完,孟锦对着方嫂子请求道:“嫂子,麻烦你替我向组织转达一下我的意愿,我今儿来这就两件事,第一件,请组织做个见证,我们母子要与朱耕断绝夫妻、父子关系......”
她说的是见证,而不是请组织为她做主。
门外人群后的一个年轻姑娘闭了闭眼,来之前的怀疑离她而去,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阿锦,你在胡说什么?”
还不等孟锦把话说完,朱耕便大喝出声,脸上满是惊惧和不可思议。
如果可以,他都想上手捂孟锦的嘴了,可他理智尚存,这里是部队,是他的主场,却不是他可以撒野的地方。
此刻的朱耕已经没有了前一秒的得意,彻底认清阿锦并非他爹娘所说的那般随意拿捏。
他,后悔了。
后悔没有坚持将人赶出朱家。
要是早早就赶出了朱家,哪还有今日的难堪?
然而孟锦并没有理他,继续自己未说完的话:“第二,请组织帮忙寻找我的亲人。”
她所说的亲人不是原主的亲生父母,原主没有这个意愿,她也不会多此一举。
原主的执念是师伯师兄们,她等着师伯师兄们来朱家屯接她回家。
他们才是她苦苦等待的亲人。
她想帮原主找到她的师伯师兄们,无论生死,她带他们回家。
但凭她自己在这个出行不自由、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要找已经十几年没有音讯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她可以求助啊!
没什么比求助部队更靠谱了。
师伯他们人数不多,老老少少十三个,他们是当初千千万万个为了扞卫国土保护家园赶走侵略者的下山义士其中之一。
他们或许很渺小,但他们为了心中的道竭尽所能甚至不惜付出生命。
孟锦无法得知他们曾在哪里停留过、战斗过,但也许他们曾跟哪个部队偶遇过、配合过,甚至加入过也说不定。
不管他们是生是死,总有一些地方曾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