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时节,金陵城外的驿道上,几骑快马带着北方的尘土匆匆归来。
他们是派往荆襄的使团中的先遣信使,带回的消息却让澄心堂内的气氛陡然凝重。
“先生,荆襄镇守使刘世勋……拒不见面。”风尘仆仆的信使声音干涩,“他只派人传话,说……说荆襄地小民贫,唯知守土自保,不敢参与朝廷与北狄之争。至于结盟之事,更是……只字未提。”
吴文远眉头紧锁:“可曾按先生吩咐,提及粮赋互通、共治漕运之利?”
“提了,”信使苦笑,“对方只回了一句‘荆襄自有法度,不劳金陵费心’。”
赵铁鹰眼中寒光一闪:“好大的架子!先生,刘世勋这是打定主意作壁上观,甚至……可能暗中已与伪齐或狄虏有所勾连!”
陈策坐在案后,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指尖在荆襄一带的舆图上缓缓划过。
刘世勋的反应,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此人坐拥荆襄重地,兵精粮足,在各方势力间摇摆观望以自抬身价,实属常态。
只是,他拒绝得如此干脆,倒显得有几分不寻常的底气。
“不见兔子不撒鹰。”陈策淡淡道,“刘世勋这是在待价而沽,或者……他背后已经有了出价更高的人。”
他沉吟片刻,看向赵铁鹰:“铁鹰,让你在荆襄的人动起来,我要知道刘世勋最近见了什么人,收了什么礼,军中将领是何态度,尤其是……他与伪齐汴梁方面,有无暗中往来。”
“是!”赵铁鹰领命,立刻转身去安排。
陈策又对吴文远道:“使团不必撤回,让他们留在荆襄外围,继续造势。以议事府名义,公开褒奖荆襄军过往抗狄之功,并宣布,为支援荆襄防务,特拨付一批军械粮草,不日送达。他刘世勋可以不要,但我们不能不给。”
吴文远先是一怔,随即明白过来:“先生此计甚妙!他若拒收,便是公然与议事府及抗狄大义相悖,失却人心;他若收了,便是默认与我方关系亲近,伪齐和狄虏那边必然猜忌!此乃阳谋!”
“正是。”陈策点头,“同时,传令江北石破天,对伪齐的‘近攻’,可以再加大些力度。尤其是靠近荆襄方向的陈州、蔡州,让他动作再明显些,做出随时可能西进,威胁荆襄东北门户的姿态。”
他要双管齐下,一边用怀柔手段笼络、离间,一边用军事压力威慑、逼迫,让刘世勋无法安稳地坐在墙头观望。
江北·陈州城下
石破天接到命令,咧开大嘴:“先生这是要让刘世勋那老小子睡不着觉啊!传令下去,给老子把攻城器械往前推!日夜不停地佯攻!再让李全派几支人马,往荆襄边界上蹭一蹭,放几把火,搞点动静出来!”
于是,陈州、蔡州一线的战事陡然激烈起来。
南军虽然依旧以围困和袭扰为主,但声势浩大,战鼓声日夜不息,仿佛随时都会发动总攻。
伪齐守军风声鹤唳,求援文书雪片般飞向汴梁,也飞向了近在咫尺的荆襄。
荆襄·襄阳府
镇守使刘世勋站在襄阳城头,望着东北方向隐约可见的烽烟,脸色阴沉。
他年约五旬,身材微胖,看似敦厚,眼中却不时闪过精明的光芒。
“父亲,金陵方面又派人送来文书,说是有一批军械粮草已到边境,问我们何时接收。”长子刘琦在一旁低声道,“另外,探子回报,伪齐汴梁方面也派来了密使,此刻正在驿馆等候。”
刘世勋哼了一声:“陈策小儿,倒是好手段!一边给甜枣,一边举着棒子!那批物资,烫手啊!”
“那我们……”刘琦试探着问。
“收!”刘世勋断然道,“为什么不收?白送的粮食刀枪,还能扔了不成?告诉金陵的人,东西我们收下了,荆襄军民感念议事府好意。但结盟之事,兹事体大,容后再议!”他打定主意,好处先拿着,表态却要含糊。
“那伪齐的密使?”
“见!”刘世勋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听听他们说什么。告诉密使,本帅军务繁忙,让他晚上从侧门进来。”
是夜,伪齐密使悄然入府。
密使带来了刘豫的亲笔信和一份厚礼单,信中极力渲染陈策的“狼子野心”,称其一旦平定伪齐,下一个目标必是荆襄。
刘豫承诺,若刘世勋能按兵不动,或暗中牵制南军,待击退陈策后,愿以淮西三州之地相赠,并上表狄虏,册封刘世勋为荆襄王。
荆襄王!
刘世勋心头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推说需要考虑,便打发走了密使。
金陵·澄心堂
赵铁鹰送来了最新密报:“先生,刘世勋收下了我们的物资,但态度依旧暧昧。另外,伪齐密使已于昨夜秘密进入襄阳府,与刘世勋会谈近一个时辰。”
陈策看着密报,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果然如此。刘世勋是想左右逢源,待价而沽。他既怕我们吞并他,又怕伪齐和狄虏过河拆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生,是否要敲打他一下?”吴文远问道。
“不必。”陈策摇头,“他既然收了我们的东西,又私下会见伪齐密使,心中必然有鬼,此刻正疑神疑鬼。我们若逼得太紧,反而可能将他彻底推向伪齐。”
他沉吟道:“让石破天那边,对陈州的佯攻可以暂缓,做出久攻不下、兵力疲惫的假象。同时,让我们在荆襄散布消息,就说伪齐许以刘世勋荆襄王之位,但要求其出兵夹击我江北大军。”
吴文远眼睛一亮:“此计大妙!刘世勋若真有异动,此流言便是警告;他若并无此心,此流言传入伪齐和狄虏耳中,必生猜忌!届时,他就算想投靠伪齐,对方也未必敢信他了!”
“正是要让他里外不是人,除了依靠我们,别无他选。”陈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荆襄·襄阳府
流言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荆襄军政两界传开。
将领们议论纷纷,有人心动于“荆襄王”的诱惑,更多人则担忧此举会引火烧身,将荆襄拖入与金陵正面为敌的险境。
刘世勋又惊又怒,他严令追查流言来源,却一无所获。
而更让他心惊的是,伪齐那边似乎也听到了风声,原本约定的第二次密会,对方竟以“时机未到”为由推迟了。
“父亲,如今我们骑虎难下了!”刘琦焦急道,“金陵那边看似退了一步,实则将我们架在火上烤!伪齐心生疑虑,狄虏那边恐怕也……我们若再首鼠两端,只怕两头不落好!”
刘世勋烦躁地在书房内踱步。
他本想待价而沽,从中牟取最大利益,没想到陈策手段如此老辣,一番组合拳下来,竟将他逼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墙角。
继续观望?金陵不会答应,伪齐也不再信任。
投靠伪齐?且不说能否真的拿到荆襄王之位,光是眼下与金陵撕破脸的后果,他就难以承受。
石破天那支虎狼之师就在东北边盯着呢!
那么,只剩下一条路了……
刘世勋停下脚步,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脸上露出疲惫之色:“备笔墨。老夫要亲自给陈先生……写一封信。”
他知道,这封信一旦送出,就意味着荆襄这艘大船,正式绑上了金陵北伐的战车。
但眼下,他似乎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
荆襄的波澜,在陈策翻云覆雨的手段下,终于开始向着有利于金陵的方向涌动。
而这场外交与谋略的胜利,其意义,丝毫不亚于一场真刀真枪的战役。
他们是派往荆襄的使团中的先遣信使,带回的消息却让澄心堂内的气氛陡然凝重。
“先生,荆襄镇守使刘世勋……拒不见面。”风尘仆仆的信使声音干涩,“他只派人传话,说……说荆襄地小民贫,唯知守土自保,不敢参与朝廷与北狄之争。至于结盟之事,更是……只字未提。”
吴文远眉头紧锁:“可曾按先生吩咐,提及粮赋互通、共治漕运之利?”
“提了,”信使苦笑,“对方只回了一句‘荆襄自有法度,不劳金陵费心’。”
赵铁鹰眼中寒光一闪:“好大的架子!先生,刘世勋这是打定主意作壁上观,甚至……可能暗中已与伪齐或狄虏有所勾连!”
陈策坐在案后,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指尖在荆襄一带的舆图上缓缓划过。
刘世勋的反应,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此人坐拥荆襄重地,兵精粮足,在各方势力间摇摆观望以自抬身价,实属常态。
只是,他拒绝得如此干脆,倒显得有几分不寻常的底气。
“不见兔子不撒鹰。”陈策淡淡道,“刘世勋这是在待价而沽,或者……他背后已经有了出价更高的人。”
他沉吟片刻,看向赵铁鹰:“铁鹰,让你在荆襄的人动起来,我要知道刘世勋最近见了什么人,收了什么礼,军中将领是何态度,尤其是……他与伪齐汴梁方面,有无暗中往来。”
“是!”赵铁鹰领命,立刻转身去安排。
陈策又对吴文远道:“使团不必撤回,让他们留在荆襄外围,继续造势。以议事府名义,公开褒奖荆襄军过往抗狄之功,并宣布,为支援荆襄防务,特拨付一批军械粮草,不日送达。他刘世勋可以不要,但我们不能不给。”
吴文远先是一怔,随即明白过来:“先生此计甚妙!他若拒收,便是公然与议事府及抗狄大义相悖,失却人心;他若收了,便是默认与我方关系亲近,伪齐和狄虏那边必然猜忌!此乃阳谋!”
“正是。”陈策点头,“同时,传令江北石破天,对伪齐的‘近攻’,可以再加大些力度。尤其是靠近荆襄方向的陈州、蔡州,让他动作再明显些,做出随时可能西进,威胁荆襄东北门户的姿态。”
他要双管齐下,一边用怀柔手段笼络、离间,一边用军事压力威慑、逼迫,让刘世勋无法安稳地坐在墙头观望。
江北·陈州城下
石破天接到命令,咧开大嘴:“先生这是要让刘世勋那老小子睡不着觉啊!传令下去,给老子把攻城器械往前推!日夜不停地佯攻!再让李全派几支人马,往荆襄边界上蹭一蹭,放几把火,搞点动静出来!”
于是,陈州、蔡州一线的战事陡然激烈起来。
南军虽然依旧以围困和袭扰为主,但声势浩大,战鼓声日夜不息,仿佛随时都会发动总攻。
伪齐守军风声鹤唳,求援文书雪片般飞向汴梁,也飞向了近在咫尺的荆襄。
荆襄·襄阳府
镇守使刘世勋站在襄阳城头,望着东北方向隐约可见的烽烟,脸色阴沉。
他年约五旬,身材微胖,看似敦厚,眼中却不时闪过精明的光芒。
“父亲,金陵方面又派人送来文书,说是有一批军械粮草已到边境,问我们何时接收。”长子刘琦在一旁低声道,“另外,探子回报,伪齐汴梁方面也派来了密使,此刻正在驿馆等候。”
刘世勋哼了一声:“陈策小儿,倒是好手段!一边给甜枣,一边举着棒子!那批物资,烫手啊!”
“那我们……”刘琦试探着问。
“收!”刘世勋断然道,“为什么不收?白送的粮食刀枪,还能扔了不成?告诉金陵的人,东西我们收下了,荆襄军民感念议事府好意。但结盟之事,兹事体大,容后再议!”他打定主意,好处先拿着,表态却要含糊。
“那伪齐的密使?”
“见!”刘世勋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听听他们说什么。告诉密使,本帅军务繁忙,让他晚上从侧门进来。”
是夜,伪齐密使悄然入府。
密使带来了刘豫的亲笔信和一份厚礼单,信中极力渲染陈策的“狼子野心”,称其一旦平定伪齐,下一个目标必是荆襄。
刘豫承诺,若刘世勋能按兵不动,或暗中牵制南军,待击退陈策后,愿以淮西三州之地相赠,并上表狄虏,册封刘世勋为荆襄王。
荆襄王!
刘世勋心头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推说需要考虑,便打发走了密使。
金陵·澄心堂
赵铁鹰送来了最新密报:“先生,刘世勋收下了我们的物资,但态度依旧暧昧。另外,伪齐密使已于昨夜秘密进入襄阳府,与刘世勋会谈近一个时辰。”
陈策看着密报,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果然如此。刘世勋是想左右逢源,待价而沽。他既怕我们吞并他,又怕伪齐和狄虏过河拆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生,是否要敲打他一下?”吴文远问道。
“不必。”陈策摇头,“他既然收了我们的东西,又私下会见伪齐密使,心中必然有鬼,此刻正疑神疑鬼。我们若逼得太紧,反而可能将他彻底推向伪齐。”
他沉吟道:“让石破天那边,对陈州的佯攻可以暂缓,做出久攻不下、兵力疲惫的假象。同时,让我们在荆襄散布消息,就说伪齐许以刘世勋荆襄王之位,但要求其出兵夹击我江北大军。”
吴文远眼睛一亮:“此计大妙!刘世勋若真有异动,此流言便是警告;他若并无此心,此流言传入伪齐和狄虏耳中,必生猜忌!届时,他就算想投靠伪齐,对方也未必敢信他了!”
“正是要让他里外不是人,除了依靠我们,别无他选。”陈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荆襄·襄阳府
流言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荆襄军政两界传开。
将领们议论纷纷,有人心动于“荆襄王”的诱惑,更多人则担忧此举会引火烧身,将荆襄拖入与金陵正面为敌的险境。
刘世勋又惊又怒,他严令追查流言来源,却一无所获。
而更让他心惊的是,伪齐那边似乎也听到了风声,原本约定的第二次密会,对方竟以“时机未到”为由推迟了。
“父亲,如今我们骑虎难下了!”刘琦焦急道,“金陵那边看似退了一步,实则将我们架在火上烤!伪齐心生疑虑,狄虏那边恐怕也……我们若再首鼠两端,只怕两头不落好!”
刘世勋烦躁地在书房内踱步。
他本想待价而沽,从中牟取最大利益,没想到陈策手段如此老辣,一番组合拳下来,竟将他逼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墙角。
继续观望?金陵不会答应,伪齐也不再信任。
投靠伪齐?且不说能否真的拿到荆襄王之位,光是眼下与金陵撕破脸的后果,他就难以承受。
石破天那支虎狼之师就在东北边盯着呢!
那么,只剩下一条路了……
刘世勋停下脚步,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脸上露出疲惫之色:“备笔墨。老夫要亲自给陈先生……写一封信。”
他知道,这封信一旦送出,就意味着荆襄这艘大船,正式绑上了金陵北伐的战车。
但眼下,他似乎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
荆襄的波澜,在陈策翻云覆雨的手段下,终于开始向着有利于金陵的方向涌动。
而这场外交与谋略的胜利,其意义,丝毫不亚于一场真刀真枪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