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后院起火时-《谋天录》

  杞县城南,预设的伏击战场,此刻已化为人间炼狱。

  石破天站在一处高坡上,看着下方河谷里被分割包围、如同无头苍蝇般乱撞的伪齐军队,以及那支曾经不可一世的“铁浮屠”重骑,此刻在陷马坑、绊索、弩箭和红袄军悍不畏死的贴身肉搏下,失去了冲锋空间,变成了一团团笨重挣扎的铁疙瘩,他咧开的大嘴几乎要咧到耳根。

  “杀!给老子狠狠地杀!一个不留!”他挥舞着战刀,声若雷霆,亲自率领预备队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兀术身陷重围,目眦欲裂。

  他挥舞着狼牙棒,接连砸翻数名南军士卒,但身边的亲卫越来越少,重甲之上布满了刀砍斧劈的痕迹和溅射的鲜血。

  他引以为傲的骑兵战术,在这片精心挑选的狭窄地形中完全无法施展。

  看着周遭如同潮水般涌来的南军和那些眼神疯狂、打法刁钻的红袄军,一股从未有过的绝望涌上心头。

  “撤退!向北突围!”兀术嘶声吼道,试图收拢残部。

  然而,来时路早已被李全派人用巨石乱木堵死,两侧高坡箭如雨下。

  所谓“上屋抽梯”,便是登高易,下来难!

  与此同时,一支由刘整水军精锐和部分云起营轻骑组成的快速部队,如同离弦之箭,绕过主战场,直扑兵力空虚的汴梁城。

  汴梁城下

  守城的伪齐军队早已是惊弓之鸟,主力尽出,城内只剩老弱和惶惶不可终日的官员。

  当看到城外突然出现的南军旗帜,尤其是那面熟悉的“刘”字水师旗和云起营的彪悍骑兵时,城头瞬间大乱。

  “南军来了!南军杀过来了!”

  “快跑啊!”

  “开城投降!我们愿降!”

  几乎未遇像样的抵抗,汴梁城门便被从内部打开,南军快速部队如同洪流般涌入这座伪齐的“都城”。

  伪齐皇宫内,刘豫听得宫外杀声震天,瘫软在龙椅上,面如死灰,喃喃道:“完了……全完了……” 他甚至来不及换上逃命的便服,便被冲入大殿的南军士卒生擒活捉。

  至此,伪齐政权,名存实亡。

  金陵·澄心堂

  捷报如同雪片般飞来。

  “报——!先生!石将军于杞南河谷大破伪齐与狄虏联军,斩首万余,俘获无算!狄虏大将兀术率残部数百骑拼死突围,不知所踪!”

  “报——!刘整将军与骁果营已攻克汴梁,生擒伪帝刘豫!伪齐朝廷主要官员大部落网!”

  “报——!江北各州县闻风而降,传檄而定者已达十七城!”

  吴文远声音激动,几乎难以自持:“先生!北伐第一阶段,大获全胜!伪齐已灭,中原指日可定!”

  即便是向来冷峻的赵铁鹰,脸上也露出了振奋之色。

  然而,陈策的脸上却并未露出太多喜色。

  他仔细翻阅着战报,尤其是关于兀术突围和狄虏残部动向的部分,眉头微蹙。

  兀术跑了,这意味着狄虏的核心战力并未被完全摧毁,他们仍有卷土重来的能力。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得近乎慌乱的脚步声从堂外传来,一名赵铁鹰手下的察事营骨干,甚至来不及通报,直接闯了进来,脸色苍白,气息不稳:

  “先生!大事不好!金陵……金陵出事了!”

  澄心堂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名信使身上。

  “何事惊慌?慢慢说!”赵铁鹰沉声喝道。

  那信使喘着粗气,语速极快:“是……是高拱!高拱在金陵现身了!”

  一言既出,满堂皆惊!

  高拱?!那个权倾朝野、弑杀君王、通敌卖国,在京城失踪后便杳无音信的前首辅,竟然出现在了金陵?!

  “他做了什么?!”吴文远急问。

  “他……他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竟说动了永王殿下!今日清晨,永王殿下突然召集留守官员,出示了一份所谓的‘先帝密诏’,指责先生您……您‘挟势专权,目无君上,穷兵黩武,有不臣之心’!并以监国名义,宣布……宣布解除先生一切职务,命令先生即刻只身返京……接受质询!同时,永王下令,封闭金陵四门,接管城防,软禁了杨弘毅杨大人等一批与先生交好的官员!”

  仿佛一道惊雷在澄心堂炸响!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震得目瞪口呆。

  前线大捷,后方却被人掏了老巢?!

  而且出手的,竟然是失踪已久、阴魂不散的高拱!

  还挟持了永王那个傀儡!

  “永王……他怎敢……”吴文远又惊又怒。

  “永王自然不敢,定是高拱在背后操纵!”赵铁鹰眼神冰冷,“好一招釜底抽薪!趁先生与大军主力皆在江北,后方空虚之际,发动政变!这是要断我们根基!”

  陈策缓缓站起身,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已是寒星点点,锐利如刀。

  他走到窗边,望着金陵城的方向,沉默了片刻。

  他千算万算,料到了伪齐的垂死挣扎,料到了狄虏的反扑,甚至料到了荆襄刘世勋可能的反复,却没想到,最致命的刀子,竟然来自背后,来自那个他以为早已成为过去式的政敌,而且选择在了他即将奠定北伐首功、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刀,又准又狠!

  若他遵命返京,便是自投罗网,高拱必有无数手段置他于死地。

  若他抗命不尊,便是坐实了“不臣之心”,之前所有“忠君爱国”的旗帜都将崩塌,立刻从北伐英雄变成天下共讨的叛臣逆贼!

  军心、民心必然动摇,刚刚取得的江北胜利果实可能顷刻间瓦解,甚至江南根据地也会分崩离析!

  好一个高拱!

  好一个“后院起火”!

  “先生,我们该如何应对?”吴文远强压着慌乱问道,“是否立刻班师回援?”

  “不可!”赵铁鹰立刻反对,“大军一动,江北新附之地必然生变,狄虏残部若趁机反扑,后果不堪设想!且大军回师,劳师动众,高拱必有准备,恐正中其下怀!”

  陈策转过身,目光扫过堂内神色各异的众人,声音平静得可怕,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慌什么?”

  仅仅三个字,却仿佛有魔力般,让躁动不安的气氛稍稍稳定下来。

  “高拱此计,看似毒辣,实则……黔驴技穷。”陈策嘴角甚至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他只能躲在永王身后,玩弄这等见不得光的阴谋诡计,正说明他手中已无真正的实力与我抗衡。”

  他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金陵的位置上。

  “他想让我回去?我偏不回去。”

  “他想用大义名分压我?我便让他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大势所趋,什么是……民心所向!”

  他看向吴文远:“文远,立刻以我的名义,起草一份《告天下书》!内容,首先,将江北大捷,光复汴梁、生擒刘豫之功,昭告天下!其次,痛斥高拱欺君罔上、构陷忠良、祸国殃民之罪,揭露其与狄虏勾结、导致昔日京城沦陷之旧恶!最后,申明我陈策及北伐将士,唯知尽忠报国,驱除鞑虏,此心天地可鉴!任何魑魅魍魉之伎俩,皆无法动摇我等光复河山之志!”

  他要借江北大胜的煌煌武功,以及高拱自身的累累罪行,在舆论上彻底碾压对方!

  将“忠奸”、“正邪”的标签,牢牢钉死!

  “铁鹰!”陈策目光转向赵铁鹰,“让你在金陵的所有人手,全部动起来!首要目标,不是强攻,而是制造混乱,散布消息,动摇军心!重点联络被软禁的杨弘毅等人旧部,以及城中对我们抱有善意的士绅百姓!同时,严密监控高拱及其党羽动向,找出其藏身之处和兵力部署!”

  “先生,是否要调动部分精锐……”赵铁鹰请示。

  陈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令石破天,派李全率五千红袄军精锐,换上便装,分批秘密南下,潜入金陵周边待命!告诉李全,没有我的命令,绝不可轻举妄动,他们的任务,是作为最后的雷霆手段,以及在必要时,保护重要人物安全!”

  他不能调动江北主力,但一支精干的小型机动力量,足以在关键时刻改变局势。

  “另外,”陈策最后道,“传信给荆襄的吴文远所部,让他们稳住刘世勋,告诉他,金陵些许跳梁小丑,翻不起大浪,北伐大业绝不会因此中断!若他此时立场坚定,将来少不了他的好处;若他敢有二心……韩常便是前车之鉴!”

  一系列命令发出,条理清晰,应对沉着。

  仿佛后院那场足以颠覆一切的大火,并未让他方寸大乱。

  众人领命而去,澄心堂内重归寂静,只剩下陈策一人。

  他再次走到窗边,远方天际,残阳如血。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此刻才刚刚开始。

  战场,已经从江北的腥风血雨,转移到了金陵的波谲云诡。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凶险万分的战争。

  高拱,你终于还是跳出来了。

  也好,便借此机会,将你们这些盘踞在阴影里的蛀虫,一并清算!

  他的眼神,冰冷而坚定。

  无论前方是明枪还是暗箭,他都必将踏过去,直至达成所愿!

  这盘天下棋局,执子者,只能是他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