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黄河南北谋-《谋天录》

  河南之地的烽火并未因伪齐的覆灭而彻底熄灭。

  石破天的大军如同巨锤,砸碎了一个个负隅顽抗的据点,但溃散的伪齐残兵与神出鬼没的狄虏游骑合流,化身土匪流寇,不断袭击粮道、骚扰村落,让顾青衫的善后工作举步维艰。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股来源不明的流言开始在河南各地蔓延,称南军要将所有田产充公,引得人心惶惶,甚至发生了数起小规模抗税事件。

  河北·真定府 狄虏南院大营

  初春的河北,寒意未消。

  真定府衙内,兀术脸色阴沉地听着汇报,左臂的绷带格外刺眼。

  睢阳之败是他戎马生涯的耻辱,而陈策在河南稳扎稳打的态势,更让他感到如芒在背。

  “元帅,南军清剿甚严,我军游骑损失不小。河南若被其彻底消化,恐成心腹大患。”一名万夫长忧心道。

  兀术冷哼一声,目光扫过下首几名战战兢兢的河北汉人世家代表:“本帅不要你们正面抗衡。我要你们的人,你们的粮,还有你们埋在南边的钉子!散播谣言,煽动民变,让那些投降的伪齐军官再次反正!本帅要河南,永无宁日!”

  他看向身旁一名面容普通、气息内敛的谋士:“范先生,江南那边,还需你多费心。”

  那范先生微微躬身,声音平和:“元帅放心,棋子已动。南唐朝堂并非铁板一块,总有人会对‘武人跋扈’、‘权柄旁落’心生不满。只需稍加引导,星星之火,或可燎原。”

  兀术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好!本帅在河南拖住石破天,范先生你在江南给陈策后院点火!看他能撑到几时!”

  金陵·澄心堂

  陈策面前摆着石破天的捷报与顾青衫的急报。

  捷报之下,是潜藏的暗流。

  “先生,河南流言四起,民变虽小,影响极坏。且手法不似寻常匪类所为,背后必有推手。”吴文远眉头紧锁。

  赵铁鹰上前一步,呈上一份密报:“先生,我们在清理高拱余党时,从其一名心腹密室暗格里,搜出几封未及销毁的密信。信中使用了一种罕见的密写药水,经过处理,部分内容显现。其中提及一个代号‘青蚨’的联络人,负责传递河北消息,并提到河北方面将派遣一位‘重要人物’南下,代号……‘飞廉’,任务是‘联络旧谊,共商大计’。但信中对‘飞廉’的身份、样貌、潜入方式,均未提及。”

  “‘飞廉’?风神之名,倒是取得嚣张。”陈策目光微凝,“高拱已死,其联络网必被狄虏接手。这个‘飞廉’,很可能就是兀术派来搅乱江南之人。铁鹰,以此为线索,严查所有与高拱旧党有过接触,尤其是近期行为异常之人。重点监控码头、客栈,以及……那些可能与北地有隐秘往来的商行、寺庙。”

  “是!”赵铁鹰领命,又道:“还有一事,江北前线俘获一名狄虏信使,从其身上搜出的密信虽被部分损毁,但残留字样提到‘江南士林’、‘清议’、‘制衡’等词,并有一个模糊的印记,似鸟非鸟,与高拱密信上残留的某个暗记有几分相似。”

  线索零碎,却都指向同一个方向——狄虏正在江南布局,目标直指士林清议,意图从内部瓦解北伐的共识。

  “看来,我们的对手,换了打法。”陈策略一沉吟,“文远,立刻以议事府名义,发布《辟谣安民告示》,用事实驳斥流言。同时,将我们在河南推行新政、分配无主田地、惩处恶霸豪强的具体案例,汇编成册,广为散发,让百姓自己看清孰是孰非。”

  他顿了顿,看向赵铁鹰:“至于那个‘飞廉’……他既想利用江南士林,我们便给他搭个台子。以我的名义,三日后在清凉山别院设‘论政宴’,邀请金陵城中有影响力的士绅、名儒、致仕官员,共商国是。将风声放出去,看看会有哪些‘不请自来’的客人。”

  三日后·清凉山别院

  论政宴设在水榭,丝竹隐隐,文士云集。

  陈策坐于主位,与杨弘毅等人谈笑风生,仿佛只是寻常文会。

  吴文远、赵铁鹰侍立一旁,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在场众人。

  席间,众人议论纷纷,大多围绕北伐与民生。

  酒过三巡,一位名叫周文博的老翰林,借着酒意,忽然慨叹道:“陈先生北伐之功,彪炳史册。然,连年征战,江南赋税日重,百姓苦矣。老夫听闻,那《均田令》在河南推行,竟引得士绅怨怼,百姓亦未必全然领情。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啊!是否……应暂缓兵戈,与民休息?”

  此言一出,席间顿时一静。

  不少目光投向陈策。

  陈策尚未开口,旁边一位与顾青衫交好、刚从河南巡察回来的年轻御史便按捺不住,反驳道:“周老此言差矣!河南百姓久受伪齐、狄虏荼毒,王师所至,分田免赋,正是解民倒悬!些许流言,乃狄虏奸细散布,岂可当真?若因噎废食,暂停北伐,岂不正中狄虏下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文博面红耳赤,正要争辩。

  坐在角落一位始终沉默、作商贾打扮的中年人,却忽然轻笑一声,开口道:“两位大人皆有理。然,在下以为,治国如烹小鲜,火候需恰到好处。北伐大义自然要持,然江南根本亦不可伤。或许……可在钱粮调度、士绅权益方面,稍作变通,以求两全?”

  他说话语调平和,看似中立,却隐隐将“北伐”与“伤及江南根本”对立起来,其用心颇为险恶。

  赵铁鹰的目光瞬间锁定了此人。

  此人是通过一位致仕侍郎的门路进来的,自称是江南丝商,名叫“贾仁”。

  但察事营初步调查,此人的商行背景颇为模糊,与河北方面似有若隐若现的联系。

  陈策放下酒杯,目光平静地看向那“贾仁”:“哦?贾东家有何高见,不妨细细说来。”

  “贾仁”似乎没料到陈策会直接点名,微微一怔,随即笑道:“在下草莽之人,岂敢妄议国政?只是觉得,若能广开言路,博采众长,譬如重启‘经筵’,由永王殿下与诸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共商大计,或能使政令更加稳妥,亦能安江南士林之心。”

  重启经筵,由永王和老臣议政?

  这几乎是要架空议事府的权力!

  水榭内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陈策闻言,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贾东家倒是心系朝堂。不过,如今北伐正值关键时刻,政令贵乎专一。至于永王殿下,自有杨大人等辅佐,安心读书便是。”

  他语气淡然,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贾仁”脸色微变,不再多言。

  宴会结束后,赵铁鹰立刻向陈策汇报:“先生,已确认,那‘贾仁’真实身份不明,其落脚点与高拱一名秘密妾室的外宅有所关联。他今日之言,绝非普通商贾所能言。十有八九,便是那‘飞廉’!”

  “盯紧他,查清他的联络网,尤其是与周文博等人的接触。”陈策眼中寒光一闪,“另外,将今日‘贾仁’所言,以及周文博等人的表现,‘不经意’地透露给杨弘毅和其他几位重臣。”

  他要让江南主流势力看清楚,谁才是真正维护大局的人,而谁,又在暗中与狄虏勾连,企图破坏北伐!

  河北·真定府

  兀术接到了“飞廉”通过秘密渠道送来的第一份报告,称已在金陵士林中成功播下质疑北伐、呼吁“制衡”的种子。

  “好!范先生果然手段高明!”兀术大喜,“告诉‘飞廉’,继续煽风点火!本帅要在陈策的后院,看到更大的火势!”

  然而,他并不知道,“飞廉”的行踪已然暴露,一张无形的大网,正悄然向其收紧。

  黄河南北,一场无声的谍战与人心争夺,已然白热化。

  陈策与兀术,这两位隔江对弈的棋手,都已将棋子落在了对方的核心腹地。

  只是,一方洞若观火,另一方,却仍自以为得计。

  真正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谁,能先看穿那迷雾下的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