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府·兀术大营
“报——!大帅!不好了!南军……南军从孟津渡河了!守军溃败,李全已率部向北流窜!”
噩耗传来,兀术又惊又怒,猛地将面前的案几掀翻!
“废物!都是废物!孟津守将是干什么吃的!”他咆哮着,独眼因愤怒而布满血丝,“立刻传令!命各部骑兵,立刻向孟津方向集结!务必在李全这伙流寇站稳脚跟之前,将其歼灭在野外!”
“大帅,那白马、延津对岸的南军主力……”有将领迟疑道。
“那是佯动!陈策的真正目标就是孟津!”兀术吼道,“石破天不敢真的渡河!快!调兵!绝不能让他们窜入太行山!”
他反应不可谓不快,决策也不能算错。
集中优势骑兵,围剿孤军深入的李全部,确实是当下最正确的战术。
然而,他再一次落入了陈策的算计。
当狄虏河北各地的骑兵,被紧急调动,纷纷扑向孟津方向,试图围堵李全时——
一直在白马、延津对岸“佯动”的石破天主力,动了!
抓住河北狄虏骑兵被调走,沿河防御出现空虚的绝佳时机,石破天亲率五万精锐,乘坐早已准备好的大量船只,在强大的水师掩护下,强渡黄河!
这一次,是真正的,排山倒海般的进攻!
狄虏留守部队兵力薄弱,又缺乏骑兵支援,在石破天雷霆万钧的攻势面前,几乎一触即溃!
石破天大军成功渡河,并迅速建立起稳固的桥头堡,兵锋直指邺城!
消息传回真定府,兀术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他明白了,全都明白了。
陈策的根本目标,从来就不是让李全去太行山打游击!
李全的穿插,既是建立根据地,更是为了调动他兀术的兵力,为石破天真正的渡河主力,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声东击西是假,调虎离山是真!
孟津是诱饵,也是实实在在的奇兵!
而白马、延津,才是真正致命的一击!
他兀术,再一次被陈策玩弄于股掌之间!
眼睁睁看着南军主力,在他的防线上,硬生生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并且成功地“反客为主”,将战火烧到了黄河北岸!
“陈!策!”兀术发出一声野兽般的嘶吼,猛地喷出一口鲜血,眼前一黑,向后栽倒。
“大帅!大帅!”
帐内顿时一片混乱。
而此时此刻,石破天的大军,已在河北大地,如同燎原的烈火,开始席卷。
李全的红袄军,也如同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在狄虏后方搅得天翻地覆。
北伐之战,自此,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北渡黄河,反客为主的战略阶段!
陈策站在清凉山别院的高处,遥望北方,仿佛能听到黄河两岸震天的战鼓与喊杀。
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而又充满期待的神色。
棋盘已经过河,下一步,便是直取中宫!
石破天大军渡过黄河,如同猛虎出柙,迅速在河北南部撕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首当其冲的便是邺城。
这座古城墙高池深,本是伪齐经营多年的重镇,守军逾万。
若在平日,足以让任何进攻者付出惨重代价。
然而此刻,守军主将却在渡河战役中被石破天阵斩,城中群龙无首,更兼听闻兀术大败吐血、狄虏骑兵被李全牵制的消息,军心彻底崩溃。
石破天大军兵临城下,尚未发动总攻,城内残余的伪齐将领便发生了火并。
一派欲降,一派欲逃,还有少数死硬派想据城顽抗。
混乱中,欲降一派打开了城门,南军兵不血刃,占领邺城。
拿下邺城,意义重大。
这不仅意味着南军在河北拥有了第一个坚固的支点,更缴获了城中囤积的大量粮草军械,足以支撑大军数月之用。
消息传开,河北震动。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州县,见南军势大,兀术败退,纷纷易帜归降。
短短半月之间,邯郸、磁州、洺州等地相继传檄而定。
南军兵锋所向,几乎未遇像样抵抗,便控制了河北南部大片区域。
真定府·狄虏南院大营
兀术从昏迷中醒来,得知邺城失守、南部州县纷纷投降的消息,又是一阵急火攻心,险些再次晕厥。
他强撑着病体,召集残存的将领,声音嘶哑如破锣:“不能再退了!再退,就要退过燕山了!各部收拢兵力,以真定、中山、河间三城为犄角,深沟高垒,严防死守!同时,八百里加急向上京求援!告诉陛下,若援军不至,河北……河北就全完了!”
他眼中布满血丝,充满了不甘与绝望。
曾几何时,他麾下的“铁浮屠”纵横中原,所向披靡。
如今却落得如此境地,被南军一路赶着跑,连像样的反击都组织不起来。
邺城·北伐军中军大帐
与兀术的困兽之斗不同,邺城内的气氛却是热火朝天。
石破天坐在原本属于伪齐守将的虎皮大椅上,听着各部汇报战果,笑得合不拢嘴。
“哈哈哈!先生真是神了!这‘反客为主’之计,让咱们像逛自家后院一样就过了黄河!弟兄们,都说说,缴获了多少好东西?”
“禀将军,邺城粮仓存粮足够十万大军食用半年!”
“缴获完好铠甲五千副,弓弩无数!”
“俘获战马三千余匹!”
“还有不少金银绢帛……”
众将七嘴八舌,个个喜形于色。连续的胜利和丰厚的缴获,让军队的士气膨胀到了顶点。
“将军,狄虏已成惊弓之鸟,兀术那老小子躲在真定不敢出来!咱们何不趁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真定,活捉兀术!”一员悍将起身请命,引来一片附和之声。
“对!拿下真定!”
“直捣黄龙!”
帐内群情激昂,求战之心迫切。
石破天也被这气氛感染,大手一挥:“好!儿郎们有此壮志,老子岂能落后?传令下去,休整三日,饱餐战饭,三日后,兵发真定!”
“将军英明!”
然而,就在命令即将传达下去之时,一名亲兵匆匆入帐,呈上一封来自金陵的六百里加急密信。
石破天拆开一看,是陈策的亲笔手书。
信中的内容,让他火热的心情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冷静下来。
陈策在信中,首先肯定了前线将士的赫赫战功,但紧接着,便提出了严厉的告诫和清晰的方略:
“……破天吾兄:邺城已下,河北门户洞开,此诚可喜。然,兄需切记,我军新渡黄河,立足未稳,虽占地颇广,然如无根之萍。兀术虽败,狄虏根基犹在,其骑兵之利,未可轻忽。若此时贸然北进,顿兵于真定坚城之下,粮道漫长,侧翼暴露,一旦狄虏援军至,或以其骑兵断我粮道,则我军危矣!”
“为今之计,当‘虎踞’而非‘虎扑’!兄当以邺城为核心,稳固已占之地。其一,肃清境内残敌,整编降军,择其精壮补入行伍,余者遣散归农。其二,仿河南新政,速派得力干员,安抚流民,分配无主田地,恢复生产,使新附之民归心。其三,连通黄河南北粮道,务必使粮秣军械源源不绝。其四,广派斥候,严密监控真定、中山狄虏动向,以及北面可能来援之敌。”
“待我根基稳固,后方无忧,届时,兄或可西进与李全会师太行,或可北上寻机与狄虏决战,主动权尽在我手!切不可因一时之胜而骄,因敌军之怯而急!稳扎稳打,方为制胜之道!”
信的最后,陈策笔锋凝重:“北伐非一役之功,光复河山亦非旦夕可成。兄为三军统帅,肩系万千将士性命与北伐大业成败,望兄慎之,重之!”
石破天放下信,久久不语。
额头上竟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方才确实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只想着乘胜追击,却忽略了先生信中指出的诸多隐患。
漫长的补给线,尚未归附的民心,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狄虏援军和神出鬼没的骑兵……若真冒进真定城下,后果不堪设想!
“先生……教训的是。”石破天喃喃道,脸上火辣辣的。
他深吸一口气,猛地站起身,对帐内仍在兴奋议论的将领们沉声道:“传令取消!各部按兵不动,加固城防,肃清残敌!没有本将军将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北进!”
众将愕然,方才请战的悍将忍不住问道:“将军,为何……”
“没有为何!”石破天虎目一瞪,声如雷霆,“先生有令!让我们‘虎踞’河北,巩固根本!谁再敢言冒进者,军法从事!”
一听到是陈策的命令,帐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将领脸上的狂热迅速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敬畏与肃然。
“末将遵命!”
“报——!大帅!不好了!南军……南军从孟津渡河了!守军溃败,李全已率部向北流窜!”
噩耗传来,兀术又惊又怒,猛地将面前的案几掀翻!
“废物!都是废物!孟津守将是干什么吃的!”他咆哮着,独眼因愤怒而布满血丝,“立刻传令!命各部骑兵,立刻向孟津方向集结!务必在李全这伙流寇站稳脚跟之前,将其歼灭在野外!”
“大帅,那白马、延津对岸的南军主力……”有将领迟疑道。
“那是佯动!陈策的真正目标就是孟津!”兀术吼道,“石破天不敢真的渡河!快!调兵!绝不能让他们窜入太行山!”
他反应不可谓不快,决策也不能算错。
集中优势骑兵,围剿孤军深入的李全部,确实是当下最正确的战术。
然而,他再一次落入了陈策的算计。
当狄虏河北各地的骑兵,被紧急调动,纷纷扑向孟津方向,试图围堵李全时——
一直在白马、延津对岸“佯动”的石破天主力,动了!
抓住河北狄虏骑兵被调走,沿河防御出现空虚的绝佳时机,石破天亲率五万精锐,乘坐早已准备好的大量船只,在强大的水师掩护下,强渡黄河!
这一次,是真正的,排山倒海般的进攻!
狄虏留守部队兵力薄弱,又缺乏骑兵支援,在石破天雷霆万钧的攻势面前,几乎一触即溃!
石破天大军成功渡河,并迅速建立起稳固的桥头堡,兵锋直指邺城!
消息传回真定府,兀术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他明白了,全都明白了。
陈策的根本目标,从来就不是让李全去太行山打游击!
李全的穿插,既是建立根据地,更是为了调动他兀术的兵力,为石破天真正的渡河主力,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声东击西是假,调虎离山是真!
孟津是诱饵,也是实实在在的奇兵!
而白马、延津,才是真正致命的一击!
他兀术,再一次被陈策玩弄于股掌之间!
眼睁睁看着南军主力,在他的防线上,硬生生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并且成功地“反客为主”,将战火烧到了黄河北岸!
“陈!策!”兀术发出一声野兽般的嘶吼,猛地喷出一口鲜血,眼前一黑,向后栽倒。
“大帅!大帅!”
帐内顿时一片混乱。
而此时此刻,石破天的大军,已在河北大地,如同燎原的烈火,开始席卷。
李全的红袄军,也如同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在狄虏后方搅得天翻地覆。
北伐之战,自此,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北渡黄河,反客为主的战略阶段!
陈策站在清凉山别院的高处,遥望北方,仿佛能听到黄河两岸震天的战鼓与喊杀。
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而又充满期待的神色。
棋盘已经过河,下一步,便是直取中宫!
石破天大军渡过黄河,如同猛虎出柙,迅速在河北南部撕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首当其冲的便是邺城。
这座古城墙高池深,本是伪齐经营多年的重镇,守军逾万。
若在平日,足以让任何进攻者付出惨重代价。
然而此刻,守军主将却在渡河战役中被石破天阵斩,城中群龙无首,更兼听闻兀术大败吐血、狄虏骑兵被李全牵制的消息,军心彻底崩溃。
石破天大军兵临城下,尚未发动总攻,城内残余的伪齐将领便发生了火并。
一派欲降,一派欲逃,还有少数死硬派想据城顽抗。
混乱中,欲降一派打开了城门,南军兵不血刃,占领邺城。
拿下邺城,意义重大。
这不仅意味着南军在河北拥有了第一个坚固的支点,更缴获了城中囤积的大量粮草军械,足以支撑大军数月之用。
消息传开,河北震动。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州县,见南军势大,兀术败退,纷纷易帜归降。
短短半月之间,邯郸、磁州、洺州等地相继传檄而定。
南军兵锋所向,几乎未遇像样抵抗,便控制了河北南部大片区域。
真定府·狄虏南院大营
兀术从昏迷中醒来,得知邺城失守、南部州县纷纷投降的消息,又是一阵急火攻心,险些再次晕厥。
他强撑着病体,召集残存的将领,声音嘶哑如破锣:“不能再退了!再退,就要退过燕山了!各部收拢兵力,以真定、中山、河间三城为犄角,深沟高垒,严防死守!同时,八百里加急向上京求援!告诉陛下,若援军不至,河北……河北就全完了!”
他眼中布满血丝,充满了不甘与绝望。
曾几何时,他麾下的“铁浮屠”纵横中原,所向披靡。
如今却落得如此境地,被南军一路赶着跑,连像样的反击都组织不起来。
邺城·北伐军中军大帐
与兀术的困兽之斗不同,邺城内的气氛却是热火朝天。
石破天坐在原本属于伪齐守将的虎皮大椅上,听着各部汇报战果,笑得合不拢嘴。
“哈哈哈!先生真是神了!这‘反客为主’之计,让咱们像逛自家后院一样就过了黄河!弟兄们,都说说,缴获了多少好东西?”
“禀将军,邺城粮仓存粮足够十万大军食用半年!”
“缴获完好铠甲五千副,弓弩无数!”
“俘获战马三千余匹!”
“还有不少金银绢帛……”
众将七嘴八舌,个个喜形于色。连续的胜利和丰厚的缴获,让军队的士气膨胀到了顶点。
“将军,狄虏已成惊弓之鸟,兀术那老小子躲在真定不敢出来!咱们何不趁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真定,活捉兀术!”一员悍将起身请命,引来一片附和之声。
“对!拿下真定!”
“直捣黄龙!”
帐内群情激昂,求战之心迫切。
石破天也被这气氛感染,大手一挥:“好!儿郎们有此壮志,老子岂能落后?传令下去,休整三日,饱餐战饭,三日后,兵发真定!”
“将军英明!”
然而,就在命令即将传达下去之时,一名亲兵匆匆入帐,呈上一封来自金陵的六百里加急密信。
石破天拆开一看,是陈策的亲笔手书。
信中的内容,让他火热的心情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冷静下来。
陈策在信中,首先肯定了前线将士的赫赫战功,但紧接着,便提出了严厉的告诫和清晰的方略:
“……破天吾兄:邺城已下,河北门户洞开,此诚可喜。然,兄需切记,我军新渡黄河,立足未稳,虽占地颇广,然如无根之萍。兀术虽败,狄虏根基犹在,其骑兵之利,未可轻忽。若此时贸然北进,顿兵于真定坚城之下,粮道漫长,侧翼暴露,一旦狄虏援军至,或以其骑兵断我粮道,则我军危矣!”
“为今之计,当‘虎踞’而非‘虎扑’!兄当以邺城为核心,稳固已占之地。其一,肃清境内残敌,整编降军,择其精壮补入行伍,余者遣散归农。其二,仿河南新政,速派得力干员,安抚流民,分配无主田地,恢复生产,使新附之民归心。其三,连通黄河南北粮道,务必使粮秣军械源源不绝。其四,广派斥候,严密监控真定、中山狄虏动向,以及北面可能来援之敌。”
“待我根基稳固,后方无忧,届时,兄或可西进与李全会师太行,或可北上寻机与狄虏决战,主动权尽在我手!切不可因一时之胜而骄,因敌军之怯而急!稳扎稳打,方为制胜之道!”
信的最后,陈策笔锋凝重:“北伐非一役之功,光复河山亦非旦夕可成。兄为三军统帅,肩系万千将士性命与北伐大业成败,望兄慎之,重之!”
石破天放下信,久久不语。
额头上竟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方才确实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只想着乘胜追击,却忽略了先生信中指出的诸多隐患。
漫长的补给线,尚未归附的民心,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狄虏援军和神出鬼没的骑兵……若真冒进真定城下,后果不堪设想!
“先生……教训的是。”石破天喃喃道,脸上火辣辣的。
他深吸一口气,猛地站起身,对帐内仍在兴奋议论的将领们沉声道:“传令取消!各部按兵不动,加固城防,肃清残敌!没有本将军将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北进!”
众将愕然,方才请战的悍将忍不住问道:“将军,为何……”
“没有为何!”石破天虎目一瞪,声如雷霆,“先生有令!让我们‘虎踞’河北,巩固根本!谁再敢言冒进者,军法从事!”
一听到是陈策的命令,帐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将领脸上的狂热迅速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敬畏与肃然。
“末将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