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拒旨留镇惹猜疑-《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

  开封城却无半分喜庆气氛,一队缇骑自北门疾驰而入,马蹄踏碎满地冰霜。为首太监手持黄绫圣旨,所过之处军民尽皆跪伏。

  “圣旨到——张世杰接旨!”

  宣旨声在经略府前回荡,张世杰整了整麒麟袍,率众跪接。李定国、刘文秀等将领分列左右,人人面色凝重。他们都明白,这道圣旨来得蹊跷。

  钦差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张世杰,剿贼安民,功在社稷。特赐蟒袍玉带,加太子少保,即日回京述职,钦此——”

  堂内一片寂静。太子少保,正二品荣衔,对年仅二十余岁的张世杰而言,可谓殊荣。但那个“即日回京”,却让所有人心中一沉。

  “臣,接旨。”张世杰叩首,双手接过圣旨,面色平静无波。

  钦差皮笑肉不笑地道:“张大人,皇爷可是日日念叨您呢。车驾都已备好,您看...”

  “公公一路辛苦,且先歇息。”张世杰起身,对刘文秀道,“安排钦差住下,好生招待。”

  待钦差离去,堂内顿时炸开了锅。

  “这是明升暗降!”李定国第一个拍案而起,“大人若回京师,便是蛟龙离水,猛虎入笼!”

  刘文秀忧心忡忡:“太子少保虽是荣衔,但没了兵权,便是任人宰割。皇上此举...”

  张世杰摩挲着圣旨上的云纹,忽然问:“曹化淳今日何在?”

  赵铁柱回道:“一早就出城了,说是去劳军。”

  “劳军?”张世杰冷笑,“是去查探我军虚实吧。”

  他站起身,走到堂前悬挂的中原地图前:“你们说,我该不该回京?”

  众将齐声道:“不可!”

  张世杰转身,目光如电:“那这抗旨的罪名,谁来担?”

  堂内顿时鸦雀无声。

  当夜,经略府密室。

  张世杰与几个心腹彻夜密议。烛火摇曳,映得众人脸色阴晴不定。

  “曹化淳必定是暗中上奏,说了什么。”刘文秀分析道,“否则皇上不会在这个时候召大人回京。”

  李定国冷哼:“还能说什么?无非是大人拥兵自重,图谋不轨之类的鬼话!”

  张世杰轻轻敲着桌面:“曹化淳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背后的人。杨嗣昌虽已倒台,但朝中想要我性命的大有人在。”

  “那大人准备如何应对?”刘文秀问。

  张世杰取出一份奏章草稿:“你们看看这个。”

  众人传阅后,都露出惊讶之色。这封奏章写得极为恭顺,先是感激皇恩,接着详细陈述中原局势,最后以“流寇未靖,建奴虎视”为由,请求暂留地方。

  “这样...能行吗?”李定国迟疑道。

  张世杰淡淡道:“皇上生性多疑,越是解释,他越是不信。但这封奏章,他不得不准。”

  “为何?”

  “因为我说的是实情。”张世杰指向地图,“张献忠残部还在四川肆虐,建奴在关外虎视眈眈。这个时候把我调走,中原必乱。”

  刘文秀恍然大悟:“所以大人是要以退为进?”

  “不错。”张世杰嘴角微扬,“我还要在奏章里建议,由曹化淳暂代监军,协理军务。”

  众人都愣住了。赵铁柱急道:“大人,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狼早就进来了。”张世杰冷笑,“让他从暗处走到明处,反倒好对付。”

  就在这时,亲兵来报:“大人,曹公公求见。”

  说曹操,曹操到。众人对视一眼,心都提了起来。

  曹化淳满面春风地走进来,仿佛白日里的针锋相对从未发生。

  “听闻张大人高升,咱家特来道喜。”他拱手笑道,“太子少保,这可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荣宠啊。”

  张世杰淡然道:“都是皇上隆恩。本官正在写谢恩奏章,曹公公来得正好,帮本官参详参详。”

  曹化淳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接过奏章细看。越看,他脸色越是古怪。

  “这...”他迟疑道,“大人真要这么写?”

  “有何不妥吗?”张世杰故作不解,“中原局势确实不稳,此时回京,万一出了岔子,本官担待不起啊。”

  曹化淳干笑两声:“大人忠心可嘉。只是...皇爷那边...”

  “皇上圣明,必能体谅臣子的难处。”张世杰话锋一转,“倒是曹公公,本官在奏章里举荐你暂代监军,协理军务,还望公公莫要推辞。”

  曹化淳彻底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张世杰会来这一手。

  “这...这怎么敢当...”

  “公公不必谦逊。”张世杰意味深长地看着他,“有公公在开封坐镇,本官才能安心回京啊。”

  曹化淳额头见汗。他明白,这是张世杰的反将一军。若是答应,就等于承认张世杰应该回京;若是不答应,又显得自己心虚。

  “大人说笑了。”曹化淳勉强笑道,“咱家一个内臣,哪懂什么军务...”

  “公公过谦了。”张世杰步步紧逼,“谁不知道公公是知兵事的?就这么定了。”

  他不容分说,当场唤来书记官:“将这道奏章,六百里加急,直送通政司!”

  曹化淳看着书记官离去的身影,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七日后,京师,乾清宫。

  崇祯将张世杰的奏章重重摔在御案上:“好个张世杰!好个‘流寇未靖,建奴虎视’!”

  侍立一旁的王承恩低声道:“皇爷息怒。张世杰所言,也不无道理...”

  “道理?”崇祯冷笑,“他是在威胁朕!说什么‘万一中原有失,臣万死难辞其咎’,这是在告诉朕,离了他张世杰,中原就守不住了!”

  王承恩不敢接话。

  崇祯在殿内踱步,脸色阴沉:“还有这个曹化淳,真是成事不足!让他去查探虚实,反倒被张世杰将了一军!”

  “那皇爷的意思是...”

  崇祯停下脚步,目光闪烁:“准奏。”

  王承恩一愣:“皇爷?”

  “准他的奏。”崇祯深吸一口气,“但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是朕体恤臣子,才准他暂留地方。拟旨:张世杰忠勇可嘉,特准其所请,加赐金百两,绢五十匹。曹化淳...就让他暂代监军吧。”

  “这...”王承恩欲言又止。

  “怎么?”

  “老奴是担心,如此反倒助长了张世杰的气焰...”

  崇祯眼中寒光一闪:“朕岂不知?但眼下建奴虎视,朝中无人可用。且让他得意几日...”

  他走到窗前,望着南方:“传密旨给曹化淳,让他盯紧张世杰,一有异动,立即来报!”

  又过了十日,圣旨再临开封。

  这一次,崇祯的赏赐格外丰厚,准奏的旨意也写得情真意切。但张世杰接过圣旨时,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沉重。

  “臣,谢主隆恩。”他叩首起身,面色平静。

  钦差笑道:“张大人,皇爷对您可是恩宠有加啊。不但准您所请,还让曹公公留下辅佐您...”

  曹化淳站在一旁,脸色很不好看。这道圣旨,把他彻底架在了火上。

  当晚,张世杰在府中设宴款待钦差。酒过三巡,钦差忽然低声道:“张大人,临行前,王公公让咱家带句话给您。”

  张世杰心中一动:“请讲。”

  “王公公说...”钦差声音更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望大人...好自为之。”

  张世杰举杯的手微微一滞,随即笑道:“多谢王公公提点。请转告王公公,世杰永感皇恩。”

  送走钦差后,张世杰独自在院中站了许久。

  刘文秀悄然来到他身后:“大人,可是京城有变?”

  张世杰望着北方星空,轻声道:“皇上...到底是不信我啊。”

  “那我们还按原计划行事吗?”

  “不仅要做,还要做得更快。”张世杰转身,目光坚定,“传令各营,加紧操练。告诉苏明玉,票号要在一个月内开业。”

  “那曹化淳...”

  “让他看着。”张世杰冷笑,“我要让他亲眼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经世济民!”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飞奔入府。马上的夜枭探子滚鞍下马,气喘吁吁:“大人,紧急军情!皇太极已攻破宁远,吴三桂退守山海关!”

  张世杰瞳孔猛缩。

  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而这一次,他不仅要面对外敌,还要提防来自背后的刀剑。

  夜色深沉,北风渐起。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