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那番关于“人性尊严”的慷慨陈词,如同在沸腾的油锅中投入了一块冰,激起了短暂而剧烈的反应,却未能真正扑灭“升华派”引燃的火焰。
尤其是在UEdF内部,一种更隐蔽、更致命的腐蚀,正在悄然发生。
指挥中心的灯光似乎比往常更加惨白,映照着每个人脸上无法掩饰的疲惫与焦虑。老张坐在主控台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过屏幕上不断更新的前线报告和内部舆情分析。一种难以言喻的违和感,如同细微的冰刺,扎在他的直觉深处。
几次了?
最近几次针对琉璃覆写区薄弱点的反击行动,策划时堪称绝密,行动方案也足够精妙,但结果却如同撞在铁板上——敌人似乎总能提前调整防御重心,或是恰好在该区域部署更强的“逻辑固化”力量,导致突袭部队损失惨重,无功而返。
一次是巧合,两次是意外,但这是第四次了。
“查。”老张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硬,对他最信任的反情报小组负责人说道,“所有参与过这四次行动策划、知情,或能接触到最终作战命令的人员,交叉对比,重点排查其近期行为轨迹、通讯记录,以及……对‘升华派’理论的倾向性。”
调查在绝对保密中展开,过程如同在雷区排雷。UEdF本身就是各国力量仓促拼凑的产物,内部派系林立,信任基础薄弱。调查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更大的内乱。
线索,最终聚焦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环节上——后勤物资调度系统。
几次行动前,都有一批看似常规的“高能量营养剂”或“特种装备维护零件”,通过特定渠道,被配发给了参与行动的部队。这些物资的审批流程合规,来源清晰,本身也毫无问题。但调查小组发现,负责这批物资最终编码和物流信息录入的一名中级文职人员,陈平,其个人加密通讯记录(通过物理接触其私人终端残留数据恢复)中,存在大量与已知“升华派”外围宣传节点进行的、经过伪装的数据交换。
交换的内容并非直接的情报,而是一些经过加密的、看似无关的文化符号和数字序列。这些符号和序列,经过破译专家长达数小时的努力,终于被解析出来——它们对应的,竟是那几次失败行动的核心要素:行动代号、预定时间窗口、以及主要突击方向的坐标代码!
情报并非通过传统方式传递,而是被巧妙地隐藏在这些看似无害的“文化分享”数据包中,如同利用邮票的微缩图案传递信息。接收方,显然是具备强大解码能力的SJ星一方。
“陈平只是一个传递环节,”反情报负责人面色凝重地向老张汇报,“他的上线,权限更高,隐藏得更深。我们追踪到的数据流向最终指向……星际战略规划部的一名高级参谋,李维。”
李维,四十岁,背景干净,能力出众,是UEdF成立初期就被吸纳进来的精英,参与制定了多份关键防御计划。他平时言辞谨慎,从未公开表态支持“升华派”,甚至在一些内部讨论中还批评过伊森的激进观点。
伪装得极好。
“证据链还不够完整直接逮捕他,”负责人补充道,“而且,我们不确定他是唯一的‘蛀虫’。”
老张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带着金属和尘埃味道的空气。内奸出在战略规划部,这意味着UEdF几乎所有核心军事行动,对敌人而言都近乎透明。这解释了为何抵抗如此艰难,为何每一次挣扎都仿佛落入预设的陷阱。
更让他心寒的是动机。陈平或许是被“永生”的承诺诱惑,那李维呢?他这样身居高位、掌握核心机密的人,难道也仅仅是为了虚无缥缈的“意识上传”?还是说,他代表着UEdF内部某些势力,早已对抵抗失去信心,暗中与“升华派”甚至……SJ星的某些势力达成了某种交易?试图用出卖情报的方式,为自己在未来的“新秩序”中谋取一席之地?
“监控李维,以及所有与他过从甚密的人。动作要轻,像呼吸一样自然。”老张下达指令,声音里透着深深的疲惫,“修改所有尚未执行的作战计划,启用备用加密通道,知情范围压缩到最小。”
他走到巨大的防爆窗前,望着下方依旧在忙碌运转的指挥大厅。每一个人,此刻在他眼中,都似乎蒙上了一层可疑的阴影。信任,这本就脆弱的纽带,正在被内部的蛀虫一点点啃噬。
他知道,必须尽快揪出这些叛徒,否则不需要征服者的舰队,人类就会从内部瓦解。
但投鼠忌器。在敌人兵临城下、内部思想混乱的此刻,一场大规模的内部清洗,同样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他仿佛站在一根细钢丝上,脚下是万丈深渊,一头是凶残的异星敌人,另一头,是隐藏在阴影中、同样致命的……自己人。
“蛀虫……”老张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如刀的光芒。
必须尽快找出他们。
在整艘方舟被蛀空、沉没之前。
尤其是在UEdF内部,一种更隐蔽、更致命的腐蚀,正在悄然发生。
指挥中心的灯光似乎比往常更加惨白,映照着每个人脸上无法掩饰的疲惫与焦虑。老张坐在主控台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过屏幕上不断更新的前线报告和内部舆情分析。一种难以言喻的违和感,如同细微的冰刺,扎在他的直觉深处。
几次了?
最近几次针对琉璃覆写区薄弱点的反击行动,策划时堪称绝密,行动方案也足够精妙,但结果却如同撞在铁板上——敌人似乎总能提前调整防御重心,或是恰好在该区域部署更强的“逻辑固化”力量,导致突袭部队损失惨重,无功而返。
一次是巧合,两次是意外,但这是第四次了。
“查。”老张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硬,对他最信任的反情报小组负责人说道,“所有参与过这四次行动策划、知情,或能接触到最终作战命令的人员,交叉对比,重点排查其近期行为轨迹、通讯记录,以及……对‘升华派’理论的倾向性。”
调查在绝对保密中展开,过程如同在雷区排雷。UEdF本身就是各国力量仓促拼凑的产物,内部派系林立,信任基础薄弱。调查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更大的内乱。
线索,最终聚焦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环节上——后勤物资调度系统。
几次行动前,都有一批看似常规的“高能量营养剂”或“特种装备维护零件”,通过特定渠道,被配发给了参与行动的部队。这些物资的审批流程合规,来源清晰,本身也毫无问题。但调查小组发现,负责这批物资最终编码和物流信息录入的一名中级文职人员,陈平,其个人加密通讯记录(通过物理接触其私人终端残留数据恢复)中,存在大量与已知“升华派”外围宣传节点进行的、经过伪装的数据交换。
交换的内容并非直接的情报,而是一些经过加密的、看似无关的文化符号和数字序列。这些符号和序列,经过破译专家长达数小时的努力,终于被解析出来——它们对应的,竟是那几次失败行动的核心要素:行动代号、预定时间窗口、以及主要突击方向的坐标代码!
情报并非通过传统方式传递,而是被巧妙地隐藏在这些看似无害的“文化分享”数据包中,如同利用邮票的微缩图案传递信息。接收方,显然是具备强大解码能力的SJ星一方。
“陈平只是一个传递环节,”反情报负责人面色凝重地向老张汇报,“他的上线,权限更高,隐藏得更深。我们追踪到的数据流向最终指向……星际战略规划部的一名高级参谋,李维。”
李维,四十岁,背景干净,能力出众,是UEdF成立初期就被吸纳进来的精英,参与制定了多份关键防御计划。他平时言辞谨慎,从未公开表态支持“升华派”,甚至在一些内部讨论中还批评过伊森的激进观点。
伪装得极好。
“证据链还不够完整直接逮捕他,”负责人补充道,“而且,我们不确定他是唯一的‘蛀虫’。”
老张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带着金属和尘埃味道的空气。内奸出在战略规划部,这意味着UEdF几乎所有核心军事行动,对敌人而言都近乎透明。这解释了为何抵抗如此艰难,为何每一次挣扎都仿佛落入预设的陷阱。
更让他心寒的是动机。陈平或许是被“永生”的承诺诱惑,那李维呢?他这样身居高位、掌握核心机密的人,难道也仅仅是为了虚无缥缈的“意识上传”?还是说,他代表着UEdF内部某些势力,早已对抵抗失去信心,暗中与“升华派”甚至……SJ星的某些势力达成了某种交易?试图用出卖情报的方式,为自己在未来的“新秩序”中谋取一席之地?
“监控李维,以及所有与他过从甚密的人。动作要轻,像呼吸一样自然。”老张下达指令,声音里透着深深的疲惫,“修改所有尚未执行的作战计划,启用备用加密通道,知情范围压缩到最小。”
他走到巨大的防爆窗前,望着下方依旧在忙碌运转的指挥大厅。每一个人,此刻在他眼中,都似乎蒙上了一层可疑的阴影。信任,这本就脆弱的纽带,正在被内部的蛀虫一点点啃噬。
他知道,必须尽快揪出这些叛徒,否则不需要征服者的舰队,人类就会从内部瓦解。
但投鼠忌器。在敌人兵临城下、内部思想混乱的此刻,一场大规模的内部清洗,同样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他仿佛站在一根细钢丝上,脚下是万丈深渊,一头是凶残的异星敌人,另一头,是隐藏在阴影中、同样致命的……自己人。
“蛀虫……”老张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如刀的光芒。
必须尽快找出他们。
在整艘方舟被蛀空、沉没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