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恩的警告如同无形的枷锁,锁住了凯洛上报的通道,却锁不住他内心沸腾的疑问。
他将自己封闭在私人工作区,银光轮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凝实,也更加沉默。
他不再试图与任何人交流,无论是质疑还是寻求认同。
他知道,在SJ星,任何对“元境”根基的公开质疑,都会被系统性地标记、隔离,甚至“矫正”。
他必须找到更坚硬的东西。不能被简单归类为“巧合”或“观察者错觉”的东西。
符号可以是混沌的产物,情感可以是算法的模拟,那么……构成宇宙骨架的规则本身呢?
他的研究方向,发生了彻底的、秘密的转向。他不再关注文明的表层叙事,而是潜入了“地球模拟器”最底层的、支撑其物理现实的基础架构层——那些定义了光速、引力常数、普朗克长度、精细结构常数……等一系列物理常数的核心代码区。
这里的数据流不再是生动的画面或情感,而是冰冷、抽象、绝对理性的数学表达。它们是整个模拟宇宙不可动摇的基石,是确保沙盒内一切现象可预测、可分析的根本。
凯洛像一名潜入金库的幽灵,小心翼翼地避开了所有的标准监控协议。他调取了“地球”宇宙自设定之初至今,所有基础物理常数的历史变更日志。官方记录显示,这些常数自“大爆炸”模拟启动后,就处于绝对锁死状态,从未有过任何改动。
但他不相信。
他设计了一套极其隐秘的对比算法,不直接读取可能被篡改的日志,而是通过分析模拟宇宙中数十亿个遥远类星体的光谱数据、古老脉冲星的计时残差、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微观起伏——这些遍布整个宇宙、跨越百亿年时光的“化石”记录,来反向推导物理常数在漫长时光中的实际数值。
这是一项浩大而精细的工程,需要调动巨大的算力,却又必须将所有的活动伪装成常规的宇宙学模型校验。
数个周期在高度紧张和专注中流逝。凯洛的银光轮廓因为持续的极限运算而显得有些黯淡。
终于,在对比了第七千三百四十九万组来自不同时空的数据点后,他的算法捕捉到了异常。
不是剧烈的、显而易见的改动。
是极其微妙的、局部的、非随机的……修正痕迹。
在宇宙年龄约为一百三十七亿年(误差正负四千万年)的一个极其短暂的时间窗口内,在某个特定的、指向银河系猎户座旋臂方向的局部宇宙区域,精细结构常数的值,发生过一次极其微小的、但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统计上显着)的偏移。其变化幅度,小到足以被忽略,但其调整的方式,却精准到令人毛骨悚然——它恰好抵消了该区域因某种未知原因而产生的、可能导致恒星核聚变过程不稳定的微观涨落。
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宇宙这架精密的仪器某个即将发出杂音的齿轮上,轻轻抹了一滴润滑油。
这不是混沌。混沌是随机,是噪音。而这次修正,是目的,是控制。
凯洛将这次修正事件从海量数据中剥离出来,单独建模。他尝试用SJ星已知的所有自然演化模型、所有可能的系统误差、甚至是最前沿的混沌理论去拟合,结果全是“不匹配”。这次修正的数学特征,带着一种非自然的、人为干预的……“优雅”。
它太完美了,完美得不像是为了修复一个漏洞,更像是在……校准。
为了什么而校准?
为了让恒星稳定燃烧?为了让行星得以形成?为了让……生命能够出现并延续?
一个冰冷的、巨大的战栗,再次席卷了凯洛的意识。这不再是面对符号巧合时的震惊,而是一种更深沉的、触及存在根基的寒意。
符号可以是回声,情感可以是幻影。
但物理常数,宇宙的铁律,不容置疑的基石……也被动过手脚?
这不再是“沙盒”内部的问题。这指向了沙盒之外。
他凝视着全息影像中那个被标记出来的、微小的修正脉冲,它像心电图上一记不该出现、却拯救了生命的早搏。
这不是系统错误。
这是——证据。
一个比符号更加冰冷、更加坚硬、也更加危险的证据。它无声地诉说着:你们所观测的,并非一个自洽的、封闭的系统。有一双眼睛,或许在你们之上,正注视着一切,并在必要时,悄然拨动命运的琴弦。
凯洛缓缓关闭了所有的分析界面,将一切痕迹彻底清除。他的私人工作区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但他的核心深处,风暴已然成形。
索恩的警告言犹在耳,但他此刻更加确信——泽拉的崩溃,绝非偶然。他触碰到的,或许正是这“校准”之手留下的、冰冷的指纹。
而他自己,也已经站到了同一个深渊的边缘。
他将自己封闭在私人工作区,银光轮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凝实,也更加沉默。
他不再试图与任何人交流,无论是质疑还是寻求认同。
他知道,在SJ星,任何对“元境”根基的公开质疑,都会被系统性地标记、隔离,甚至“矫正”。
他必须找到更坚硬的东西。不能被简单归类为“巧合”或“观察者错觉”的东西。
符号可以是混沌的产物,情感可以是算法的模拟,那么……构成宇宙骨架的规则本身呢?
他的研究方向,发生了彻底的、秘密的转向。他不再关注文明的表层叙事,而是潜入了“地球模拟器”最底层的、支撑其物理现实的基础架构层——那些定义了光速、引力常数、普朗克长度、精细结构常数……等一系列物理常数的核心代码区。
这里的数据流不再是生动的画面或情感,而是冰冷、抽象、绝对理性的数学表达。它们是整个模拟宇宙不可动摇的基石,是确保沙盒内一切现象可预测、可分析的根本。
凯洛像一名潜入金库的幽灵,小心翼翼地避开了所有的标准监控协议。他调取了“地球”宇宙自设定之初至今,所有基础物理常数的历史变更日志。官方记录显示,这些常数自“大爆炸”模拟启动后,就处于绝对锁死状态,从未有过任何改动。
但他不相信。
他设计了一套极其隐秘的对比算法,不直接读取可能被篡改的日志,而是通过分析模拟宇宙中数十亿个遥远类星体的光谱数据、古老脉冲星的计时残差、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微观起伏——这些遍布整个宇宙、跨越百亿年时光的“化石”记录,来反向推导物理常数在漫长时光中的实际数值。
这是一项浩大而精细的工程,需要调动巨大的算力,却又必须将所有的活动伪装成常规的宇宙学模型校验。
数个周期在高度紧张和专注中流逝。凯洛的银光轮廓因为持续的极限运算而显得有些黯淡。
终于,在对比了第七千三百四十九万组来自不同时空的数据点后,他的算法捕捉到了异常。
不是剧烈的、显而易见的改动。
是极其微妙的、局部的、非随机的……修正痕迹。
在宇宙年龄约为一百三十七亿年(误差正负四千万年)的一个极其短暂的时间窗口内,在某个特定的、指向银河系猎户座旋臂方向的局部宇宙区域,精细结构常数的值,发生过一次极其微小的、但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统计上显着)的偏移。其变化幅度,小到足以被忽略,但其调整的方式,却精准到令人毛骨悚然——它恰好抵消了该区域因某种未知原因而产生的、可能导致恒星核聚变过程不稳定的微观涨落。
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宇宙这架精密的仪器某个即将发出杂音的齿轮上,轻轻抹了一滴润滑油。
这不是混沌。混沌是随机,是噪音。而这次修正,是目的,是控制。
凯洛将这次修正事件从海量数据中剥离出来,单独建模。他尝试用SJ星已知的所有自然演化模型、所有可能的系统误差、甚至是最前沿的混沌理论去拟合,结果全是“不匹配”。这次修正的数学特征,带着一种非自然的、人为干预的……“优雅”。
它太完美了,完美得不像是为了修复一个漏洞,更像是在……校准。
为了什么而校准?
为了让恒星稳定燃烧?为了让行星得以形成?为了让……生命能够出现并延续?
一个冰冷的、巨大的战栗,再次席卷了凯洛的意识。这不再是面对符号巧合时的震惊,而是一种更深沉的、触及存在根基的寒意。
符号可以是回声,情感可以是幻影。
但物理常数,宇宙的铁律,不容置疑的基石……也被动过手脚?
这不再是“沙盒”内部的问题。这指向了沙盒之外。
他凝视着全息影像中那个被标记出来的、微小的修正脉冲,它像心电图上一记不该出现、却拯救了生命的早搏。
这不是系统错误。
这是——证据。
一个比符号更加冰冷、更加坚硬、也更加危险的证据。它无声地诉说着:你们所观测的,并非一个自洽的、封闭的系统。有一双眼睛,或许在你们之上,正注视着一切,并在必要时,悄然拨动命运的琴弦。
凯洛缓缓关闭了所有的分析界面,将一切痕迹彻底清除。他的私人工作区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但他的核心深处,风暴已然成形。
索恩的警告言犹在耳,但他此刻更加确信——泽拉的崩溃,绝非偶然。他触碰到的,或许正是这“校准”之手留下的、冰冷的指纹。
而他自己,也已经站到了同一个深渊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