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张一清在清脆的铜铃声中醒来。
窗外,燕京的天空是陌生的灰蓝色,带着大都市特有的喧嚣底色。
简单洗漱后,他按照短信指示,先去了系楼207领取军训服装。
领到的迷彩服和胶鞋质地粗糙,散发着一股新帆布的味道。
张一清摩挲着衣服的纹理,心里默默盘算着这笔“必要开支”后,那本就可怜的余额又缩水了多少。
抱着迷彩服,他脚步坚定地走向学工办。
走廊里人来人往,大多是脚步匆匆的学生和老师,空气中弥漫着复印机墨粉和纸张混合的气味。
找到陈默辅导员的办公室时,门虚掩着。他轻轻敲了敲。
“请进。”一个沉稳的男声传来。
推门进去,办公室不大,但收拾得很整齐。
靠墙的书架上塞满了各种文件和书籍,墙上贴着课程表和活动海报。
办公桌后坐着一个约莫三十出头的男人,戴着无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正对着电脑屏幕敲打键盘。
他穿着熨帖的衬衫,袖口挽起一截,露出一块简约的手表。这便是陈默了。
“陈老师您好,我是物理系新生张一清,来办理奖学金手续。”
张一清声音不大,但吐字清晰。
陈默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直接,上下打量了他一眼。
那目光扫过他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在他那双开了胶的旧球鞋上停留了半秒,随即回到他脸上,带着一种了然和审视。
“哦,张一清同学。坐。”
陈默指了指桌前的椅子,语气平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带了吧?”
“带了。”张一清连忙从那个印着校徽的环保袋里拿出复印件,双手递了过去。
陈默接过,快速扫了一眼,又打开一个文件夹核对了一下。
“潇湘考区物理满分……不错。”
他点点头,语气里多了几分赞许,但依然很职业化。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
“这是新生特等奖学金的确认单,金额是三万。签字后,财务处会在开学典礼后一周内打到你的校园卡绑定的银行卡里。卡办了吧?”
“三万?!”张一清的心脏猛地一跳,几乎要撞出胸膛。
这个数字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桃花坳里一年的开销都用不了这么多。
他努力控制住表情,但眼底的震惊和骤然亮起的光芒还是没能完全藏住。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卡……卡在办,学校统一发的通知,我下午就去激活。”
“嗯。”陈默似乎对他的反应并不意外,递过笔,“仔细看看条款,没问题就签字。”
张一清几乎是屏着呼吸,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完了那薄薄的一页纸,然后郑重地在落款处签下自己的名字。
笔尖划过纸张的触感,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名为希望的重量。
这笔钱,解了他最大的燃眉之急。
接过签好的文件,陈默又拿出一份收据让他签收军训服装。
这时,张一清没有立刻离开。
他犹豫了一下,看着陈默重新专注在电脑屏幕上的侧脸,鼓足勇气开口:
“陈老师……还有个事情想麻烦您。”
陈默再次抬眼看他:“说。”
“我……我想找个勤工俭学的机会。”
张一清的声音很诚恳,带着山里少年特有的直白。
“学费住宿费有奖学金解决了,但生活费……我想自己挣。最好是能用到物理知识的,家教之类的,不知道您这边有没有什么信息可以推荐?”
陈默停下了敲击键盘的手指,身体微微后靠,目光落在张一清脸上,带着更深一层的审视。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广播声。
“勤工俭学……”陈默沉吟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家教的需求确实不少。你的物理底子,教高中应该是绰绰有余。”
他拉开另一个抽屉,翻找了一下,抽出一张便签纸,拿起笔,“我这里正好有一个。我同事的亲戚,孩子高一,物理有点跟不上,想找个靠谱的家教突击一下开学考。要求是重点大学物理相关专业的,有耐心,能讲清楚。时薪按市场价,大概一百到一百五一次课,一次两小时。”
一百到一百五一次!张一清的心又热了起来。
这比他在桃花坳能想到的任何零工都强太多了。
“地址和联系电话。”陈默把写好的便签纸推到张一清面前。
“你直接联系这位周先生,就说是我介绍的。时间你们自己协商。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严肃了些,“学业永远是第一位的。勤工俭学不能影响学习,明白吗?华清物理系的课业压力,不是高中能比的。”
“我明白!谢谢陈老师!”
张一清双手接过那张轻飘飘却又重若千钧的便签纸,上面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仿佛闪着金光。
他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我一定不会耽误学习的!”
陈默摆摆手:“去吧。联系方式收好,好好谈。”
走出学工办,夏末的阳光有些刺眼,但张一清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
三万奖学金像一块巨大的浮木,托起了他沉甸甸的担忧;而这张写着家教信息的便签纸,则像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自力更生的门。
他握紧了纸条,脚步轻快地汇入校园的人流中,第一次觉得,这座庞大而陌生的城市,似乎也没有那么冰冷了。
下午,他办妥了银行卡激活,又熟悉了一下校园环境。
傍晚回到宿舍时,依然没有舍友住进来。
现在距离开学还有十多天,他是到的最早的一批,三名舍友估计还会晚几天才到。
走到宿舍阳台,借着夕阳的余晖,张一清拿出那台老旧手机,深吸一口气,拨通了周先生的电话。
“喂,您好,请问是周先生吗?我是华清大学物理系的新生张一清,是陈默老师介绍我来联系您的……”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但更多的是坚定。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的男声。
张一清简要介绍了自己的情况,重点强调了自己物理满分的成绩,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把握。
周先生似乎对陈默介绍的人很信任,简单询问了几个问题后,便爽快地约定了第二天晚上试讲一次,地点就在周先生家,地址和便签纸上的一致。
挂断电话,张一清靠在阳台栏杆上,长长舒了一口气。
“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他低声自语,丹田内的玉虚真气似乎也感应到主人的心绪,微微流转,带来一丝清凉的慰藉。
他回到书桌前,拿出崭新的高中物理课本,那是他下午特意去书店买的——开始为明天的试讲做准备。
昏黄的台灯下,少年专注的身影被拉得很长,窗外,是燕京深邃而充满可能的夜。
窗外,燕京的天空是陌生的灰蓝色,带着大都市特有的喧嚣底色。
简单洗漱后,他按照短信指示,先去了系楼207领取军训服装。
领到的迷彩服和胶鞋质地粗糙,散发着一股新帆布的味道。
张一清摩挲着衣服的纹理,心里默默盘算着这笔“必要开支”后,那本就可怜的余额又缩水了多少。
抱着迷彩服,他脚步坚定地走向学工办。
走廊里人来人往,大多是脚步匆匆的学生和老师,空气中弥漫着复印机墨粉和纸张混合的气味。
找到陈默辅导员的办公室时,门虚掩着。他轻轻敲了敲。
“请进。”一个沉稳的男声传来。
推门进去,办公室不大,但收拾得很整齐。
靠墙的书架上塞满了各种文件和书籍,墙上贴着课程表和活动海报。
办公桌后坐着一个约莫三十出头的男人,戴着无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正对着电脑屏幕敲打键盘。
他穿着熨帖的衬衫,袖口挽起一截,露出一块简约的手表。这便是陈默了。
“陈老师您好,我是物理系新生张一清,来办理奖学金手续。”
张一清声音不大,但吐字清晰。
陈默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直接,上下打量了他一眼。
那目光扫过他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在他那双开了胶的旧球鞋上停留了半秒,随即回到他脸上,带着一种了然和审视。
“哦,张一清同学。坐。”
陈默指了指桌前的椅子,语气平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带了吧?”
“带了。”张一清连忙从那个印着校徽的环保袋里拿出复印件,双手递了过去。
陈默接过,快速扫了一眼,又打开一个文件夹核对了一下。
“潇湘考区物理满分……不错。”
他点点头,语气里多了几分赞许,但依然很职业化。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
“这是新生特等奖学金的确认单,金额是三万。签字后,财务处会在开学典礼后一周内打到你的校园卡绑定的银行卡里。卡办了吧?”
“三万?!”张一清的心脏猛地一跳,几乎要撞出胸膛。
这个数字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桃花坳里一年的开销都用不了这么多。
他努力控制住表情,但眼底的震惊和骤然亮起的光芒还是没能完全藏住。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卡……卡在办,学校统一发的通知,我下午就去激活。”
“嗯。”陈默似乎对他的反应并不意外,递过笔,“仔细看看条款,没问题就签字。”
张一清几乎是屏着呼吸,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完了那薄薄的一页纸,然后郑重地在落款处签下自己的名字。
笔尖划过纸张的触感,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名为希望的重量。
这笔钱,解了他最大的燃眉之急。
接过签好的文件,陈默又拿出一份收据让他签收军训服装。
这时,张一清没有立刻离开。
他犹豫了一下,看着陈默重新专注在电脑屏幕上的侧脸,鼓足勇气开口:
“陈老师……还有个事情想麻烦您。”
陈默再次抬眼看他:“说。”
“我……我想找个勤工俭学的机会。”
张一清的声音很诚恳,带着山里少年特有的直白。
“学费住宿费有奖学金解决了,但生活费……我想自己挣。最好是能用到物理知识的,家教之类的,不知道您这边有没有什么信息可以推荐?”
陈默停下了敲击键盘的手指,身体微微后靠,目光落在张一清脸上,带着更深一层的审视。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广播声。
“勤工俭学……”陈默沉吟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家教的需求确实不少。你的物理底子,教高中应该是绰绰有余。”
他拉开另一个抽屉,翻找了一下,抽出一张便签纸,拿起笔,“我这里正好有一个。我同事的亲戚,孩子高一,物理有点跟不上,想找个靠谱的家教突击一下开学考。要求是重点大学物理相关专业的,有耐心,能讲清楚。时薪按市场价,大概一百到一百五一次课,一次两小时。”
一百到一百五一次!张一清的心又热了起来。
这比他在桃花坳能想到的任何零工都强太多了。
“地址和联系电话。”陈默把写好的便签纸推到张一清面前。
“你直接联系这位周先生,就说是我介绍的。时间你们自己协商。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严肃了些,“学业永远是第一位的。勤工俭学不能影响学习,明白吗?华清物理系的课业压力,不是高中能比的。”
“我明白!谢谢陈老师!”
张一清双手接过那张轻飘飘却又重若千钧的便签纸,上面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仿佛闪着金光。
他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我一定不会耽误学习的!”
陈默摆摆手:“去吧。联系方式收好,好好谈。”
走出学工办,夏末的阳光有些刺眼,但张一清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
三万奖学金像一块巨大的浮木,托起了他沉甸甸的担忧;而这张写着家教信息的便签纸,则像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自力更生的门。
他握紧了纸条,脚步轻快地汇入校园的人流中,第一次觉得,这座庞大而陌生的城市,似乎也没有那么冰冷了。
下午,他办妥了银行卡激活,又熟悉了一下校园环境。
傍晚回到宿舍时,依然没有舍友住进来。
现在距离开学还有十多天,他是到的最早的一批,三名舍友估计还会晚几天才到。
走到宿舍阳台,借着夕阳的余晖,张一清拿出那台老旧手机,深吸一口气,拨通了周先生的电话。
“喂,您好,请问是周先生吗?我是华清大学物理系的新生张一清,是陈默老师介绍我来联系您的……”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但更多的是坚定。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的男声。
张一清简要介绍了自己的情况,重点强调了自己物理满分的成绩,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把握。
周先生似乎对陈默介绍的人很信任,简单询问了几个问题后,便爽快地约定了第二天晚上试讲一次,地点就在周先生家,地址和便签纸上的一致。
挂断电话,张一清靠在阳台栏杆上,长长舒了一口气。
“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他低声自语,丹田内的玉虚真气似乎也感应到主人的心绪,微微流转,带来一丝清凉的慰藉。
他回到书桌前,拿出崭新的高中物理课本,那是他下午特意去书店买的——开始为明天的试讲做准备。
昏黄的台灯下,少年专注的身影被拉得很长,窗外,是燕京深邃而充满可能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