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创业的想法-《道士下山:都市玄门天师》

  华清大学,黄昏的操场。

  一天的喧嚣沉淀下来,跑道上人影稀疏。

  张一清独自一人,沿着塑胶跑道,不疾不徐地慢跑着。

  他的呼吸均匀悠长,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落下都仿佛蕴含着某种奇特的韵律。

  体内,玉虚真气如同温润的溪流,在宽阔坚韧的经脉中汩汩流淌,滋养着筋骨血肉。

  经历了拘留室的沉淀、处分的波澜、兄弟的伤痛,这力量似乎变得更加精纯、更加凝练,运转间隐隐带着一丝圆融的意味。

  他的心境也如同被反复淬炼的璞玉。

  处分公告前的喧嚣议论,他置若罔闻;林家可能的报复,他亦了然于胸。

  愤怒、不甘、忧虑……这些情绪,被强大的意志力深深压入心底,化为推动他不断变强的燃料。

  唯有力量,才是这冰冷世界唯一的通行证。唯有掌控更强的力量,才能守护想守护的人,践踏该践踏的规则!

  楚宏远那冰冷刺骨的“下等人”三个字,如同烙印,灼烧着他的神经。

  赵小刀躺在病床上,那只被厚重石膏包裹、粉碎性骨折的脚踝,更是无声的控诉。

  仅仅依靠个人的武力,纵然能自保,甚至能快意恩仇,却无法真正护住身边的人,更无法撼动那些冰冷的、带着恶意的规则壁垒。

  世俗的权力、财富、地位,构筑起一座座他暂时无法逾越的高墙。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愈发清晰、坚定——他需要一方天地,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这份力量,不仅仅是丹田内的玉虚真气,更是在这滚滚红尘中立足的根基。

  他要创业!

  要拥有自己的基业,自己的话语权!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拥有不被人随意践踏的尊严,甚至……才有资格去讨回那份被轻贱的公道!

  然而,创业需要资本,一个冰冷的、现实的起点。

  他孑然一身,除了这身修为和一身麻烦,唯一能想到的“资产”,便是贴身藏在衣物深处的那枚古朴吊坠——从盗墓贼头目身上得来的护身法器。

  这绝非寻常古玩。它内蕴灵力,能自发护主,是真正的玄门法器。

  寻常的古玩店,绝无可能识得此物真容,更遑论给出公允的价格。

  强行出手,不仅可能明珠暗投,更可能引来不必要的觊觎,暴露他身上的秘密。

  思虑至此,张一清停下了脚步。他望向宿舍楼的方向,眼神锐利。要找的,自然是李思远。

  李家扎根琉璃厂,人脉深广,李伯庸浸淫古玩行当多年,虽未必识得法器,但其眼界和人脉,或许能为他打开一扇通往特殊买家的门。

  ——

  306宿舍内,气氛依旧带着一丝压抑。

  赵小刀住院,王富贵在医院陪护,只剩下李思远一人。

  听到开门声,李思远放下手上的专业书,抬头望向进门的张一清。

  “回来了。”

  “思远,”张一清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我需要钱,一笔很大的资金。”

  李思远皱了皱眉头:“你需要那么多钱,打算干什么?小刀的家境你是知道的,我和富贵凑一凑,应该能拿个二三十万不成问题。”

  “不是找你们凑。”张一清摇头,从贴身衣袋里,取出了那枚古朴的吊坠。

  它安静地躺在他的掌心,样式奇特,色泽内敛,表面铭刻着玄奥难明的纹路,隐隐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润气息。

  “这是……?”李思远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他能感觉到这吊坠的不凡,那是一种超脱了普通古玩范畴的奇异感觉。

  “一件护身法器。”张一清没有隐瞒,言简意赅,“从上次那伙盗墓贼头子身上得来的。不是凡品,普通古玩店看不明白。我想请李叔叔帮忙,看看能否通过他的渠道,找到识货的买家出手变现。”

  “法器?!”李思远瞳孔微缩。这个词冲击着他的认知边界。

  他想起张一清在鉴宝活动上的神异表现,想起他远超常人的身手……一切的谜团似乎都指向了,某个他难以理解的领域。

  而眼前这枚吊坠,就是那个领域的具象化证明!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惊,郑重地接过吊坠,入手微沉,一股奇特的暖意顺着手心传来,让他精神一振。

  “好!我立刻联系我爸!这东西……非同小可!”

  他意识到这吊坠的价值,可能远超想象,也明白张一清拿出它的决心。

  ——

  琉璃厂,“博古斋”内室。

  李伯庸戴着白手套,手持高倍放大镜,几乎将脸贴在了那枚吊坠上。

  灯光下,他眉头越皱越紧,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奇了……怪了……”他喃喃自语,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困惑。

  “这材质……从未见过!非金非玉、非石非木,入手温润,却又隐含韧性。这纹路……更非已知的任何朝代、任何流派的铭文或装饰图案!繁复玄奥,浑然天成,仿佛……仿佛蕴含着某种规律……”

  他尝试用各种鉴定古玩的方法去解析:

  看包浆?这吊坠似乎自带一层极淡的莹光,隔绝了岁月的侵蚀感。

  掂分量?密度异常,远超同等大小的玉石。

  听声音?轻轻敲击,发出的不是清脆的玉鸣或金属声,而是一种极其低沉、仿佛能穿透骨髓的嗡鸣,余音悠长不绝,震得他耳膜发痒。

  “爸,怎么样?”李思远在一旁紧张地问道。

  张一清则静立一旁,神色平静,他知道李伯庸看不懂,他要的只是李伯庸的人脉。

  李伯庸放下放大镜,摘下眼镜擦了擦,脸上满是挫败和震撼:“思远,张同学……恕我眼拙!这东西……我看不透!”

  他苦笑一声,“我李伯庸在琉璃厂摸爬滚打几十年,自认眼力不差,可这件东西,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范畴!它没有古玩应有的‘岁月感’,却有一种……一种难以言喻的‘灵性’?或者说,是某种内蕴的力量感?这种感觉很玄妙,但我可以肯定,它绝非近代仿品,更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古董!”

  他看向张一清,眼神复杂:“张同学,你确定这是‘法器’?”

  张一清点点头:“它能被动护主,抵御阴煞的侵扰伤害。”

  李伯庸倒吸一口凉气!

  护主?这简直是传说中的宝物!

  “难怪……难怪我看不懂!这等神物,岂是凡俗鉴定手段能窥其堂奥?”

  他沉吟片刻,眼中精光闪烁,“这东西的价值,无法用世俗古玩的标准衡量!要找买家……只能找那些真正懂行,或者说,相信这世上存在‘非凡之物’的人!”

  他踱了几步,猛地站定:“张同学,或许只有‘聚宝斋’的程老能帮你!他是燕京圈子里的‘掌眼人’,经手过各种奇珍异宝,应该能看出此物的不凡!”

  琉璃厂大街,午后的阳光透过两旁高大的槐树,洒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卷、檀香、以及若有若无的尘土气息,交织成一种独特的、属于时光沉淀的味道。

  李思远脚步略显急促,但声音刻意压低,带着一种向张一清介绍禁忌之地的郑重:

  “一清,‘聚宝斋’不是寻常店铺。程老的名号,在燕京乃至整个北方的古玩、收藏圈子里,是‘泰山北斗’级的存在。”

  他推了推鼻梁上临时配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充满敬畏。

  “他年轻时走南闯北,甚至下过南洋、跑过欧陆,见过的奇珍异宝、经历过的奇闻异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后来年纪大了,才在琉璃厂盘下这‘聚宝斋’,说是开店,其实更像是他的一个‘据点’,一个圈子里的‘清谈雅集’之所。”

  两人拐进一条稍显僻静、铺着青石板的小巷,喧嚣的主街声浪被隔绝在外。

  巷子两侧是些不起眼的小门脸,但门楣上的招牌却透着古意和低调的奢华。

  “程老的眼力,”李思远的声音更低了,“是公认的‘毒’。再高明的赝品,在他面前也难遁其形。更厉害的是,他不仅精于鉴定,更懂‘识人’。”

  他顿了顿,意有所指,“真正的好东西,尤其是一些……不那么‘常规’、带着点‘说法’的物件,也只有他有胆识、有渠道、有能力去‘掌眼’和‘过手’。”

  张一清默默听着,步伐沉稳。

  他体内的玉虚真气在踏入这条小巷时便自发流转起来,变得比平时更为活跃。

  空气中驳杂的“气”比外面浓郁得多——有古物沉淀的岁月气息,有檀香熏染的烟火气,有金属铜锈的腥气,甚至还有一些极其微弱、带着阴冷或躁意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异气”,如同无数条看不见的丝线,在巷子里交织缠绕。

  他不动声色地将这些感知纳入心中。这条看似安静的巷子,果然藏龙卧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