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理那通包藏祸心的电话,像一根冰冷的探针,彻底刺破了我与周老板阵营之间最后那层摇摇欲坠的薄冰。拒绝,意味着敌对关系的公开化;而敌对,在当下的力量对比中,于我无异于以卵击石。
然而,那场以麻辣烫盲盒为媒介的“食卦”,那昭然若揭的“风水涣”与“火水未济”之大凶,早已断绝了我任何侥幸的念头。周老板这条船,不仅是漏了,更是即将在内部离散(涣)与外部火攻(未济)的双重打击下,分崩离析。我若不走,必与船同沉。
杨雪,是卦象凶危中唯一显露出的一线“生门”,尽管这生门之后,可能是更深的龙潭虎穴。与她的会面,已不是选择,而是我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是我在这盘死局中,反客为主、将计就计的唯一契机。
次日下午,天色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我向医院例行查房的医生和护士再三保证只是“短暂外出透气,绝不走远”,才得以获准离开病房。没有通知任何人,我换上了一身毫不起眼的深灰色运动服,戴上口罩和棒球帽,将帽檐压得很低,混在探视的人流中,低着头,步履略显蹒跚(部分是伤势未愈,部分是刻意伪装)地走出了住院部大楼。
我没有使用任何网约车或出租车,那太容易被追踪。而是凭借着对这座城市老街旧巷的熟悉,穿行在医院后门那片迷宫般的、充满烟火气的老居民区里。空气中弥漫着老旧房屋的潮气、某家厨房飘出的炒菜油烟味、以及街边理发店廉价洗发水的刺鼻香气。我刻意绕了几个圈子,在一家生意兴隆的煎饼摊前驻足,假装等待,实则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身后。确认没有可疑的车辆或人影尾随后,我才迅速拐入另一条小巷,朝着与文化街区相反的方向,步行了将近二十分钟,才在一个僻静的公交站台,登上了一辆即将离站的、线路冗长的老旧公交车。
车厢里人不多,弥漫着一股陈旧的皮革和汽油混合的味道。我选择了一个靠窗的最后排位置,将帽檐拉得更低,佝偻着身体,像任何一个为生活奔波而疲惫不堪的普通市民。公交车晃晃悠悠,穿行在城市的脉络里,窗外的景象从破败的老区,逐渐过渡到经过改造、带着仿古印记的文化街区。这种缓慢而接地气的移动方式,能最大程度地避开那些习惯于盯着豪车和主干道的监视目光。
“茶语心声”书吧坐落在一排梧桐树的掩映之下,门面是原木与玻璃的简约结构,招牌低调含蓄。我比约定时间提前了十五分钟到达。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在马路对面的一家旧书店里佯装翻看旧杂志,目光却透过布满灰尘的玻璃窗,仔细观察着书吧周围的环境。街角停着一辆清洗街道的洒水车,几个游客在拍照,一个穿着环卫制服的老人在慢悠悠地清扫落叶……一切看起来平静如常,没有发现明显的盯梢迹象。
下午三点整,我压了压帽檐,穿过马路,推开了“茶语心声”那扇沉重的原木玻璃门。
门内与门外仿佛是两个世界。喧嚣被瞬间隔绝,空气中流淌着低沉舒缓的古典吉他曲,混合着旧书纸张特有的霉味、咖啡豆的醇香以及某种不知名的、清冷的熏香气息。光线昏暗而柔和,来自一些设计巧妙的壁灯和台灯,书架高耸直至天花板,如同知识的壁垒,将空间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域。
一位穿着亚麻长裙、气质安静的女侍者无声地迎上前来。我报出了杨雪告知的预订名字——“墨池”(一个显然的化名)。女侍者会意,微微颔首,引着我穿过层层书架,走向最深处一个被巨大书架三面环抱的僻静卡座。
杨雪已经在了。
她今天打扮得更加知性,穿着一件米白色的高领羊绒衫,外搭一件浅咖色的粗花呢西装外套,长发在脑后挽成一个松散的发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优雅的脖颈。她正低头翻阅着一本厚厚的、似乎是建筑设计类的图册,手边放着一杯冒着袅袅热气的白茶,姿态闲适得仿佛只是一位前来享受午后阅读时光的优雅女士。
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看到我这副与往日“老板”形象大相径庭的伪装,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讶异,随即化为一种了然和欣赏的笑意。
“很准时。”她放下图册,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我耳中,带着一丝慵懒的赞许,“这身打扮,倒是比你穿西装顺眼些。”
我在她对面坐下,将帽子和口罩取下,露出苍白而略显憔悴的脸。“小心驶得万年船。杨总选的地方,很清净。”
女侍者无声地递上菜单。我随意点了一杯清淡的龙井,便示意她可以离开。
卡座里只剩下我们两人,被书香和昏暗的光线包裹着,形成了一个绝密的私语空间。
“医院的伙食,想必不合胃口。”杨雪没有立刻切入正题,而是用修长的手指轻轻转动着白瓷茶杯,目光落在我脸上,带着一种审视,“气色还是不太好。伤筋动骨一百天,何况你还伤了元气。”
“劳杨总挂心,还死不了。”我淡淡回应,不想在寒暄上浪费太多时间,“李经理昨天给我打电话了。”
“哦?”杨雪挑眉,似乎并不意外,“他倒是心急。说了什么?”
我将李经理以“容积率利好”为诱饵,实则要求我起卦针对赵永昌,意图让我当替罪羊的经过,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没有添加任何个人情绪,只是客观陈述。
杨雪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直到我说完,她才轻轻嗤笑一声,那笑声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轻蔑。
“周老板和他养的这条狗,也就这点格局了。大厦将倾,不想着如何稳固根基,却只顾着清理内部,找替死鬼。”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眼神锐利地看向我,“那么,老板,你的决定呢?是准备‘勉为其难’地为你的旧主再卜一卦,还是……”
“卦象,我已经起过了。”我打断她的话,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杨雪微微一怔,显然没料到我会如此直接:“哦?结果如何?”
“不是我为他周老板起的卦。”我迎着她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说道,“是为我自己,也是为这地王赌局的‘势’,起的卦。用的是‘食卦’。”
我没有隐瞒,将昨日以麻辣烫盲盒推演,得出“风水涣”与“火水未济”双重凶兆的过程和盘托出。我详细描述了那稀薄涣散的汤底(坎水不兴),那无力依附的粉丝(巽木受挫),那不鲜的菜叶(震木无力),那破碎晦暗的豆腐土豆(艮土崩坏),那虚浮不纯的肉制品(乾金失位),以及那最为关键、如同灾星的辣椒粉(离火外应)所带来的爆炸性毁灭预兆。
我没有引用任何晦涩的卦辞爻辞,而是用最直观的“食象”语言,将那份冰冷彻骨的凶险,赤裸裸地展现在杨雪面前。
随着我的叙述,杨雪脸上那惯有的、带着几分戏谑的慵懒神情渐渐消失了。她坐直了身体,眼神变得无比专注和凝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的边缘。她是个极其聪明的女人,不需要懂得具体的卦理,也能从我描述的这些“食物意象”中,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大厦将倾的毁灭气息。
“……所以,”我最后总结道,声音低沉而清晰,“周老板气数已尽,崩解在即。我若不走,必为其殉葬。李经理此举,不过是加速这一过程的催化剂而已。”
卡座内陷入了一片长时间的沉默。只有书架深处偶尔传来的翻书声,和若有若无的音乐,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杨雪的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剖开我的头颅,直接审视我脑中的每一个念头,判断我话语的真伪。我知道,她在评估,评估这卦象的可信度,更在评估我这个人——评估我的价值,我的决心,以及我是否值得她投入资源和承担风险。
终于,她缓缓开口,声音里听不出什么情绪:“所以,你来找我,是认定我这条船,比周老板那条更牢固?”
“不。”我摇了摇头,坦诚得近乎残酷,“我并不知道杨总您的船是否牢固。我只知道,周老板的船马上就要沉了。而我,不想淹死。至于您的船,”我顿了顿,目光毫不避让地与她对视,“至少目前看来,它还在水上,并且,您似乎愿意给我一个上船的机会。这就够了。”
我这番毫不掩饰功利和现实的话,反而让杨雪的嘴角微微勾起了一抹真实的、带着些许欣赏的弧度。
“你很坦诚。”她说,“比那些满口忠义、实则首鼠两端的人强得多。我
然而,那场以麻辣烫盲盒为媒介的“食卦”,那昭然若揭的“风水涣”与“火水未济”之大凶,早已断绝了我任何侥幸的念头。周老板这条船,不仅是漏了,更是即将在内部离散(涣)与外部火攻(未济)的双重打击下,分崩离析。我若不走,必与船同沉。
杨雪,是卦象凶危中唯一显露出的一线“生门”,尽管这生门之后,可能是更深的龙潭虎穴。与她的会面,已不是选择,而是我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是我在这盘死局中,反客为主、将计就计的唯一契机。
次日下午,天色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我向医院例行查房的医生和护士再三保证只是“短暂外出透气,绝不走远”,才得以获准离开病房。没有通知任何人,我换上了一身毫不起眼的深灰色运动服,戴上口罩和棒球帽,将帽檐压得很低,混在探视的人流中,低着头,步履略显蹒跚(部分是伤势未愈,部分是刻意伪装)地走出了住院部大楼。
我没有使用任何网约车或出租车,那太容易被追踪。而是凭借着对这座城市老街旧巷的熟悉,穿行在医院后门那片迷宫般的、充满烟火气的老居民区里。空气中弥漫着老旧房屋的潮气、某家厨房飘出的炒菜油烟味、以及街边理发店廉价洗发水的刺鼻香气。我刻意绕了几个圈子,在一家生意兴隆的煎饼摊前驻足,假装等待,实则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身后。确认没有可疑的车辆或人影尾随后,我才迅速拐入另一条小巷,朝着与文化街区相反的方向,步行了将近二十分钟,才在一个僻静的公交站台,登上了一辆即将离站的、线路冗长的老旧公交车。
车厢里人不多,弥漫着一股陈旧的皮革和汽油混合的味道。我选择了一个靠窗的最后排位置,将帽檐拉得更低,佝偻着身体,像任何一个为生活奔波而疲惫不堪的普通市民。公交车晃晃悠悠,穿行在城市的脉络里,窗外的景象从破败的老区,逐渐过渡到经过改造、带着仿古印记的文化街区。这种缓慢而接地气的移动方式,能最大程度地避开那些习惯于盯着豪车和主干道的监视目光。
“茶语心声”书吧坐落在一排梧桐树的掩映之下,门面是原木与玻璃的简约结构,招牌低调含蓄。我比约定时间提前了十五分钟到达。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在马路对面的一家旧书店里佯装翻看旧杂志,目光却透过布满灰尘的玻璃窗,仔细观察着书吧周围的环境。街角停着一辆清洗街道的洒水车,几个游客在拍照,一个穿着环卫制服的老人在慢悠悠地清扫落叶……一切看起来平静如常,没有发现明显的盯梢迹象。
下午三点整,我压了压帽檐,穿过马路,推开了“茶语心声”那扇沉重的原木玻璃门。
门内与门外仿佛是两个世界。喧嚣被瞬间隔绝,空气中流淌着低沉舒缓的古典吉他曲,混合着旧书纸张特有的霉味、咖啡豆的醇香以及某种不知名的、清冷的熏香气息。光线昏暗而柔和,来自一些设计巧妙的壁灯和台灯,书架高耸直至天花板,如同知识的壁垒,将空间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域。
一位穿着亚麻长裙、气质安静的女侍者无声地迎上前来。我报出了杨雪告知的预订名字——“墨池”(一个显然的化名)。女侍者会意,微微颔首,引着我穿过层层书架,走向最深处一个被巨大书架三面环抱的僻静卡座。
杨雪已经在了。
她今天打扮得更加知性,穿着一件米白色的高领羊绒衫,外搭一件浅咖色的粗花呢西装外套,长发在脑后挽成一个松散的发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优雅的脖颈。她正低头翻阅着一本厚厚的、似乎是建筑设计类的图册,手边放着一杯冒着袅袅热气的白茶,姿态闲适得仿佛只是一位前来享受午后阅读时光的优雅女士。
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看到我这副与往日“老板”形象大相径庭的伪装,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讶异,随即化为一种了然和欣赏的笑意。
“很准时。”她放下图册,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我耳中,带着一丝慵懒的赞许,“这身打扮,倒是比你穿西装顺眼些。”
我在她对面坐下,将帽子和口罩取下,露出苍白而略显憔悴的脸。“小心驶得万年船。杨总选的地方,很清净。”
女侍者无声地递上菜单。我随意点了一杯清淡的龙井,便示意她可以离开。
卡座里只剩下我们两人,被书香和昏暗的光线包裹着,形成了一个绝密的私语空间。
“医院的伙食,想必不合胃口。”杨雪没有立刻切入正题,而是用修长的手指轻轻转动着白瓷茶杯,目光落在我脸上,带着一种审视,“气色还是不太好。伤筋动骨一百天,何况你还伤了元气。”
“劳杨总挂心,还死不了。”我淡淡回应,不想在寒暄上浪费太多时间,“李经理昨天给我打电话了。”
“哦?”杨雪挑眉,似乎并不意外,“他倒是心急。说了什么?”
我将李经理以“容积率利好”为诱饵,实则要求我起卦针对赵永昌,意图让我当替罪羊的经过,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没有添加任何个人情绪,只是客观陈述。
杨雪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直到我说完,她才轻轻嗤笑一声,那笑声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轻蔑。
“周老板和他养的这条狗,也就这点格局了。大厦将倾,不想着如何稳固根基,却只顾着清理内部,找替死鬼。”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眼神锐利地看向我,“那么,老板,你的决定呢?是准备‘勉为其难’地为你的旧主再卜一卦,还是……”
“卦象,我已经起过了。”我打断她的话,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杨雪微微一怔,显然没料到我会如此直接:“哦?结果如何?”
“不是我为他周老板起的卦。”我迎着她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说道,“是为我自己,也是为这地王赌局的‘势’,起的卦。用的是‘食卦’。”
我没有隐瞒,将昨日以麻辣烫盲盒推演,得出“风水涣”与“火水未济”双重凶兆的过程和盘托出。我详细描述了那稀薄涣散的汤底(坎水不兴),那无力依附的粉丝(巽木受挫),那不鲜的菜叶(震木无力),那破碎晦暗的豆腐土豆(艮土崩坏),那虚浮不纯的肉制品(乾金失位),以及那最为关键、如同灾星的辣椒粉(离火外应)所带来的爆炸性毁灭预兆。
我没有引用任何晦涩的卦辞爻辞,而是用最直观的“食象”语言,将那份冰冷彻骨的凶险,赤裸裸地展现在杨雪面前。
随着我的叙述,杨雪脸上那惯有的、带着几分戏谑的慵懒神情渐渐消失了。她坐直了身体,眼神变得无比专注和凝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的边缘。她是个极其聪明的女人,不需要懂得具体的卦理,也能从我描述的这些“食物意象”中,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大厦将倾的毁灭气息。
“……所以,”我最后总结道,声音低沉而清晰,“周老板气数已尽,崩解在即。我若不走,必为其殉葬。李经理此举,不过是加速这一过程的催化剂而已。”
卡座内陷入了一片长时间的沉默。只有书架深处偶尔传来的翻书声,和若有若无的音乐,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杨雪的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剖开我的头颅,直接审视我脑中的每一个念头,判断我话语的真伪。我知道,她在评估,评估这卦象的可信度,更在评估我这个人——评估我的价值,我的决心,以及我是否值得她投入资源和承担风险。
终于,她缓缓开口,声音里听不出什么情绪:“所以,你来找我,是认定我这条船,比周老板那条更牢固?”
“不。”我摇了摇头,坦诚得近乎残酷,“我并不知道杨总您的船是否牢固。我只知道,周老板的船马上就要沉了。而我,不想淹死。至于您的船,”我顿了顿,目光毫不避让地与她对视,“至少目前看来,它还在水上,并且,您似乎愿意给我一个上船的机会。这就够了。”
我这番毫不掩饰功利和现实的话,反而让杨雪的嘴角微微勾起了一抹真实的、带着些许欣赏的弧度。
“你很坦诚。”她说,“比那些满口忠义、实则首鼠两端的人强得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