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长白山反攻与秘计划破局-《潜伏:狼凶》

  长白山的晨光穿透硝烟,将桦甸县城的城墙染成淡金色。陆沉舟踩着城墙上的弹孔,指尖摩挲着砖缝里的焦黑木屑——那是昨晚攻城时,日军重机枪扫射留下的痕迹,木屑边缘还沾着一点暗红色的血渍,与他袖口未干的血迹颜色一致。他腰间的勃朗宁手枪已换了四个弹匣,枪膛的余温透过枪套传来,枪托上“惠子”的刻痕被硝烟熏得愈发清晰,如同刻在骨头上的印记。

  “陆同志,桦甸县城已彻底收复!”王虎的声音带着兴奋,他手里的捷克式机枪还在冒烟,枪托上沾着半片日军军装的布料,“日军残部朝着磐石县方向逃窜,我们要不要追?”

  陆沉舟的目光落在城楼下的日军指挥部,门口的太阳旗已被扯断,横躺在地上,旗杆上还缠着日军的通讯线。他弯腰捡起一份散落的日军文件,纸张边缘被炮火熏得卷曲,上面用日语写着“关东军特别迁移计划”,旁边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三个三角形组成的金字塔,与之前在武器研发基地看到的标识如出一辙。“不追,”陆沉舟的声音沉稳如岩,“这份文件有问题,日军的撤退太仓促,像是在故意引诱我们追击。”

  他快速翻阅文件,发现里面多次提到“满州之花”和“地下要塞”,还标注着一串坐标,位于长白山主峰西侧的密林深处。“这不是普通的撤退,”陆沉舟的眉头皱了起来,“日军在东北还有更大的秘密计划,他们可能在修建地下要塞,准备长期负隅顽抗。”

  林玉梅拿着一份缴获的日军地图跑过来,地图上用红笔圈着多个据点,其中磐石县的位置被画了一个大大的星号:“陆同志,苏联红军的情报显示,日军在磐石县集结了大量兵力,还有很多平民被强行征召,不知道在做什么。”

  陆沉舟将文件和地图叠在一起,塞进怀里:“我们兵分两路。李军长带着大部队继续收复周边县城,我和林玉梅、王虎带着一支突击队,潜入磐石县,查明日军的秘密计划。”他顿了顿,从背包里掏出三枚改造过的手雷,“这是延时手雷,引线可以设置十分钟到一小时不等,里面加了铝热剂,能烧毁钢筋混凝土,关键时刻能用来破坏要塞。”

  当天下午,陆沉舟带着二十名突击队员,穿着缴获的日军军装,朝着磐石县出发。队员们的军装上都别着日军的樱花徽章,脸上抹着锅底灰,尽量模仿日军士兵的姿态。陆沉舟则伪装成日军军官,穿着黑色皮大衣,戴着金丝眼镜,手里拿着一份伪造的调令——调令上的印章是用萝卜刻的,却足以以假乱真。

  沿途的日军据点盘查严密,陆沉舟凭借着流利的日语和伪造的调令,顺利通过。他注意到,日军的运输车队频繁往返于磐石县和长白山之间,车上装满了钢筋、水泥和粮食,还有一些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神色匆匆。

  傍晚时分,他们抵达磐石县外围。县城的城墙比桦甸县更高,上面架着密集的重机枪,城门口的日军士兵荷枪实弹,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检查。陆沉舟让队员们在城外的密林里隐蔽,自己则带着林玉梅和王虎,朝着城门走去。

  “站住!什么人?”城门口的日军士兵端着步枪,拦住了他们。

  陆沉舟掏出调令,语气严厉:“我是关东军特高课的宫泽少佐,奉命前来视察‘特别迁移计划’的执行情况。”他的日语带着浓重的东京口音,与调令上的籍贯一致。

  日军士兵接过调令,仔细检查了一遍,又看了看他们的军装和徽章,没有发现异常,只好放行。陆沉舟带着林玉梅和王虎,走进了磐石县。

  县城里戒备森严,街道上到处都是日军士兵,还有很多平民被日军驱赶着搬运物资,脸上满是疲惫和恐惧。陆沉舟注意到,县城的西北角有一片巨大的工地,周围围着三层铁丝网,上面挂着“军事禁区,禁止入内”的牌子,里面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的惨叫声。

  “那里肯定就是日军的地下要塞工地。”陆沉舟低声对林玉梅和王虎说,“我们先找个地方隐蔽,晚上再潜入工地侦查。”

  他们走进一家偏僻的小酒馆,酒馆老板是一名中年男子,眼神里满是警惕。陆沉舟用中文低声说:“我们是抗日的,来查日军的秘密计划。”

  老板的眼睛亮了起来,立刻将他们领进后院的地窖:“我叫老张,是地下党的联络员。日军抓了很多平民去修建地下要塞,里面的条件非常艰苦,很多人都累死或被打死了。”他顿了顿,补充道,“日军的要塞建在地下五十米处,有三层,里面有武器库、粮仓、医院,还有一个巨大的指挥中心,据说能容纳一万人。”

  陆沉舟的心里一沉,他知道,这个地下要塞一旦建成,将成为日军在东北的重要据点,给抗日斗争带来巨大的麻烦。“要塞里的守卫情况怎么样?”他问道。

  “有一个联队的日军士兵守卫,还有很多特务和科研人员。”老张叹了口气,“要塞的入口有两个,一个在工地中央的升降机里,另一个在县城东郊的山洞里,都有重兵把守。”

  陆沉舟点了点头,心里已经有了计划:“老张,麻烦你帮我们找几套工人的衣服,我们今晚潜入工地,摸清要塞的布局,然后联系大部队,里应外合,摧毁要塞。”

  老张立刻答应:“好!我这就去办。”

  当天晚上,陆沉舟和队员们换上工人的衣服,混在被驱赶的平民中,朝着工地走去。工地里灯火通明,日军士兵拿着鞭子,不断抽打着工人,催促他们加快进度。陆沉舟和队员们分散开来,假装搬运钢筋,悄悄观察工地的情况。

  工地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升降机,周围有四名日军士兵守卫,手里端着步枪。升降机的旁边有一座临时搭建的指挥塔,上面有日军军官在指挥。陆沉舟注意到,指挥塔的窗户里,有一名日军军官正在看一份地图,地图上的标记与之前缴获的文件上的坐标一致。

  “王虎,你带几名队员,解决升降机旁的守卫,控制升降机。”陆沉舟低声说,“林玉梅,你带几名队员,去摧毁工地的发电站,切断要塞的电力供应。我去端掉指挥塔,夺取要塞的布局图。”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王虎带着几名队员,趁着日军士兵换岗的间隙,悄悄靠近,用匕首解决了守卫,控制了升降机。林玉梅带着几名队员,摸到发电站附近,安装了炸药,点燃了引线。

  陆沉舟则朝着指挥塔摸去,他的动作快如闪电,避开了巡逻的日军士兵,爬上了指挥塔。指挥塔里的日军军官正在专注地看地图,没有发现他的到来。陆沉舟掏出勃朗宁手枪,对准日军军官的后脑勺,扣动了扳机。

  日军军官倒在地上,陆沉舟拿起地图,快速浏览了一遍。地图上详细标注了要塞的布局,包括武器库、粮仓、指挥中心的位置,还有各个通道的出口。他将地图塞进怀里,正准备离开,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枪声——林玉梅他们引爆了炸药,发电站被炸毁,工地里陷入一片黑暗。

  日军士兵顿时陷入混乱,纷纷四处逃窜。陆沉舟趁机冲下指挥塔,与队员们汇合。“快,乘升降机下去,摧毁要塞的核心部位!”他大喊一声,带着队员们钻进了升降机。

  升降机缓缓下降,里面弥漫着机油的气味。陆沉舟握紧手里的勃朗宁手枪,眼神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到达地下要塞的第一层,升降机的门打开,几名日军士兵冲了过来,陆沉舟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将他们击毙。

  队员们跟着陆沉舟,朝着要塞的指挥中心冲去。沿途的日军士兵纷纷反抗,但在陆沉舟的带领下,队员们个个奋勇争先,很快就突破了日军的防线。

  指挥中心位于要塞的第三层,里面有很多精密的仪器和设备,还有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标注着日军的防御计划。几名日军科研人员正在销毁文件,看到陆沉舟他们冲进来,立刻举起了双手。

  陆沉舟让队员们控制住科研人员,自己则开始搜索要塞的核心部位。他发现,指挥中心的地下室里,有一个巨大的反应堆,上面标注着“核能实验装置”——日军竟然在秘密研发核武器!

  “不好!日军想要引爆反应堆,摧毁整个要塞,掩盖他们的罪行!”陆沉舟大喊一声,看到一名日军军官正在按下引爆按钮。

  他立刻冲过去,一把抓住日军军官的手腕,两人扭打在一起。日军军官的力气很大,陆沉舟的肩膀被他一拳击中,鲜血直流。但陆沉舟没有退缩,他掏出冰锥,朝着日军军官的胸口刺去,刺穿了他的心脏。

  陆沉舟立刻按下停止按钮,反应堆的轰鸣声渐渐减弱。他松了一口气,转身对队员们说:“快,安装炸药,炸毁反应堆和要塞的核心部位,然后撤离!”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在反应堆和指挥中心安装了炸药。就在这时,要塞的入口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日军的增援部队已经赶到。陆沉舟知道,时间不多了,他立刻带着队员们,朝着要塞的另一个出口——东郊的山洞冲去。

  山洞里漆黑一片,队员们只能靠着手电筒的光线前进。山洞的尽头有一扇铁门,陆沉舟用炸药炸开铁门,冲了出去。外面,李军长带着大部队和苏联红军已经赶到,正在与日军的增援部队激战。

  “陆同志,你们成功了!”李军长看到他们冲出来,兴奋地大喊道。

  陆沉舟点了点头,大喊一声:“引爆!”

  身后传来一阵剧烈的爆炸声,地下要塞被炸毁,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日军的增援部队看到要塞被炸毁,顿时失去了斗志,纷纷溃败。

  战斗结束后,陆沉舟站在山洞外,看着熊熊燃烧的要塞,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他们成功摧毁了日军的地下要塞,粉碎了他们的核计划,为抗日斗争立下了大功。

  苏联红军的指挥官走到他身边,伸出手:“陆同志,你们太了不起了!你们不仅收复了县城,还摧毁了日军的秘密要塞,阻止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陆沉舟握住他的手,笑了笑:“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林玉梅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水:“陆同志,你受伤了,快休息一下。”

  陆沉舟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没事,小伤。”他抬头看向长白山的方向,晨光已经洒满了大地,给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带来了希望。

  李军长走到他身边,紧紧握住他的手:“陆同志,长白山反攻战取得了重大胜利,我们已经收复了大部分县城和据点,日军在东北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

  陆沉舟点了点头:“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日军还有残余势力,他们肯定还会有新的阴谋。”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更加坚定,“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扩大战果,联合更多的抗日力量,彻底把日军赶出东北,赶出中国!”

  战士们纷纷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斗志。陆沉舟知道,这场反攻战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胜利还在等着他们。而他,作为“夜隼”,将继续带领着抗日志士们,在这片白山黑水间,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与日军展开一场又一场的生死较量,直到把侵略者彻底赶出祖国的土地,还人民一片安宁与祥和,还祖国一个完整与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