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租界的弄堂藏在霓虹深处,老吴的联络点是间挂着“修表铺”招牌的阁楼,木楼梯踩上去吱呀作响,墙角堆着的旧钟表零件散发出铜绿与机油混合的气味。陆沉舟靠在窗边的藤椅上,右臂的绷带已经渗出血迹,左腿的旧伤在阴湿天气里隐隐作痛,他指尖摩挲着修表铺的铜质放大镜,镜片反射着巷口路灯的微光,将他眼底的警惕放大数倍。
“佐藤已经封锁了法租界的三个出口,挨家挨户排查可疑人员。”老吴端来一碗热粥,压低声音,“这是今天的报纸,你看看这个。”
陆沉舟接过报纸,头版角落的一则短讯吸引了他的注意——“日军华中军械统筹部近日将在浦东某军械库进行新型武器试射,特邀军政要员观摩”。他的指尖划过“新型武器”四个字,想起潜伏在日军司令部时,曾在山田英夫的办公桌上瞥见一份加密文件,上面提到“樱花计划”,标注着“威力堪比重炮,便携易携”。
“这不是普通的新型武器。”陆沉舟的声音沙哑,“我在司令部时,曾听到山田和渡边讨论‘樱花计划’,说这种武器能改变华中战场的局势,应该就是报纸上提到的试射武器。”他将报纸翻到背面,用铅笔在空白处勾勒出记忆中文件的大致轮廓,“如果日军批量装备这种武器,根据地的防线会遭受重创。”
老吴皱起眉头:“浦东的军械库是日军的核心据点,外围有三层铁丝网,内部有坦克巡逻,想要进去比登天还难。”
“难也要去。”陆沉舟的眼神锐利如鹰,“必须拿到设计图纸,搞清楚它的原理和弱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放下放大镜,起身时左腿微微一跛,却依旧挺直脊背,“有没有办法联系上根据地?我需要支援。”
“已经发了电报,根据地说会派专人过来协助你。”老吴刚说完,阁楼的门突然被轻轻敲响,三下短、两下长,是预定的安全暗号。
陆沉舟立刻握紧藏在腰间的无声手枪,老吴则摸向桌下的短刀。门被推开,一道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穿着灰色旗袍,头发盘起,露出光洁的额头——正是林晓燕。她的脸上带着一丝风尘,眼角有淡淡的淤青,显然是一路奔波而来。
“陆同志!”林晓燕看到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被担忧取代,“你的伤怎么样?”
“不碍事。”陆沉舟松开手枪,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你怎么来了?”
“根据地接到你的情报后,担心你一个人应付不来,就让我带队过来支援。”林晓燕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一份地图,摊在桌上,“这是浦东军械库的大致布局图,是我们的内线冒着生命危险绘制的。军械库分为地上三层和地下两层,地上是武器储存区和试射场,地下是研发中心和图纸库,设计图纸应该藏在地下二层的保险柜里。”
陆沉舟俯身看着地图,指尖沿着标注的路线滑动:“入口只有一个正门和一个货运通道,都有重兵把守。试射时间定在三天后,到时候日军的注意力会集中在试射场,我们可以趁机潜入。”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地图上的“通风管道”标记上,“从通风管道进去,直达地下二层,这是唯一的捷径。”
“通风管道直径只有五十厘米,而且布满了铁丝网和监控探头。”林晓燕补充道,“我带来了两名爆破手和三名狙击手,都潜伏在军械库附近的贫民窟里,随时可以配合行动。”
接下来的两天,陆沉舟和林晓燕反复推演潜入计划,细化到每一个细节。陆沉舟凭借着潜伏在日军司令部的记忆,补充了军械库的守卫换班时间、巡逻路线和监控盲区,林晓燕则负责制定撤退路线和应急预案。期间,老吴带来了重要情报:佐藤已经察觉到他们的目标是军械库,加派了一个中队的兵力驻守,并且亲自坐镇指挥。
“佐藤的鼻子真灵。”林晓燕的语气带着一丝凝重,“他对我们的潜入手段很熟悉,这次行动的难度又增加了。”
陆沉舟的指尖敲击着桌面,眼中闪过一丝冷冽:“佐藤越是警惕,越说明‘樱花计划’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多疑,设一个陷阱。”他凑近林晓燕,低声说出自己的计划,林晓燕听后,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
试射当天,浦东军械库外围戒备森严,日军士兵荷枪实弹,坦克在大门外巡逻,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气息。上午十点,试射正式开始,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地面微微颤抖,浓烟从试射场的方向升起。
“就是现在!”陆沉舟低喝一声,和林晓燕换上事先准备好的日军士兵服装,混在贫民窟的人群中,朝着军械库的货运通道靠近。货运通道的门口,两名日军士兵正在检查进出车辆,陆沉舟和林晓燕低着头,假装是奉命前来支援的士兵。
“口令!”日军士兵喝问。
“樱花盛开,武运长久!”陆沉舟用流利的日语回应,这是他从日军司令部学到的当日口令。
日军士兵核实无误后,放行通过。进入军械库后,两人立刻朝着通风管道的入口跑去。通风管道的入口在一处废弃的仓库里,被一堆木箱遮挡着。林晓燕从布包里掏出工具,快速撬开入口的铁盖,里面漆黑一片,弥漫着灰尘和铁锈的气味。
“我先下去,你在后面掩护。”陆沉舟说完,钻进通风管道。管道狭窄,只能匍匐前进,他的右臂和左腿的伤口被管道壁摩擦着,传来钻心的疼痛,汗水顺着额头滴落,打湿了身下的灰尘。他小心翼翼地避开监控探头,用随身携带的剪刀剪开铁丝网,朝着地下二层的方向爬去。
林晓燕紧随其后,两人在管道里爬了约莫半个小时,终于到达地下二层的上方。透过通风口的格栅,他们看到下方是一间宽敞的实验室,几名穿着白大褂的日军科研人员正在忙碌着,墙角的保险柜上有电子密码锁,旁边站着两名卫兵。
“等会儿我下去吸引注意力,你趁机打开保险柜。”陆沉舟低声对林晓燕说。
林晓燕点了点头,从布包里掏出一枚烟雾弹和一把微型液压钳。陆沉舟猛地踹开通风口的格栅,跳了下去,手中的无声手枪连续射击,两名卫兵应声倒地。科研人员吓得魂飞魄散,四处逃窜。
“不许动!”陆沉舟大喝一声,用日语命令道,“都蹲在地上,谁敢乱动,格杀勿论!”
科研人员们不敢违抗,纷纷蹲在地上。林晓燕也从通风管道里跳了下来,快速跑到保险柜前,用液压钳剪开密码锁的外壳,开始破解密码。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踹开,佐藤带着十几名特务冲了进来,枪口齐刷刷地对准陆沉舟和林晓燕。“陆沉舟,我们又见面了!”佐藤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这次,你插翅难飞了!”
陆沉舟心中一紧,没想到佐藤竟然来得这么快。他立刻挡在林晓燕身前,手中的无声手枪对准佐藤:“佐藤,你以为你能抓住我们?”
“抓住你们?不,我是来送你们上路的!”佐藤怒吼一声,下令开枪。
子弹像雨点一样袭来,陆沉舟和林晓燕立刻躲到实验台后面,实验台上的仪器被打得粉碎,玻璃碎片四溅。“密码还有多久破解完?”陆沉舟大喊道。
“还有三分钟!”林晓燕的声音带着一丝焦急。
陆沉舟从腰间掏出一颗手榴弹,拔掉引线,朝着日军的方向扔了过去。“轰隆”一声巨响,几名日军被炸倒在地,烟雾弥漫了整个实验室。他趁机冲了出去,手中的无声手枪连续射击,日军纷纷倒地。
佐藤躲在门后,朝着陆沉舟的方向开枪,子弹擦过他的肩膀,留下一道深深的血痕。陆沉舟忍着剧痛,继续射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枪战。
三分钟后,林晓燕成功破解了密码,打开了保险柜,里面果然放着一份厚厚的设计图纸。她快速将图纸塞进怀里,朝着陆沉舟大喊道:“陆同志,图纸拿到了,我们快走!”
陆沉舟听到后,立刻朝着通风管道的方向撤退。佐藤见状,大喊道:“不能让他们跑了!给我追!”
陆沉舟和林晓燕钻进通风管道,日军也跟着爬了进来。管道狭窄,日军的行动受到限制,陆沉舟和林晓燕利用这个优势,不断朝着后面射击,日军纷纷从管道里掉下去。
爬了约莫十分钟,两人终于回到地面的仓库。他们冲出仓库,朝着军械库的后门跑去。后门的守卫看到他们,立刻开枪射击。林晓燕从布包里掏出一把狙击枪,瞄准守卫,连续射击,守卫应声倒地。
两人冲出军械库,朝着贫民窟的方向跑去。佐藤带着日军在后面紧追不舍,枪声不断响起。“前面有辆车!”林晓燕大喊道,指着不远处的一辆卡车。
两人快速跑到卡车旁,陆沉舟撬开驾驶室的车门,发动汽车。卡车刚启动,佐藤就带着日军追了上来,子弹打在卡车的车厢上,发出“砰砰”的声响。
“坐稳了!”陆沉舟猛踩油门,卡车朝着贫民窟的方向疾驰而去。日军的汽车也跟了上来,在后面紧追不舍。
贫民窟里道路狭窄,房屋密集,陆沉舟凭借着熟练的驾驶技术,在小巷里穿梭。佐藤的汽车被卡在小巷里,无法前进。陆沉舟趁机加大油门,摆脱了日军的追击。
卡车行驶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预定的撤退点——一处废弃的码头。林晓燕带来的小队已经在那里等候,看到他们回来,立刻迎了上来。
“快,上船!”小队队长喊道。
陆沉舟和林晓燕跳下车,快速登上一艘小船。小船立刻启动,朝着江中心驶去。佐藤带着日军赶到码头时,小船已经驶远,他只能站在码头上,看着小船消失在夜色中,气得浑身发抖。
小船上,林晓燕小心翼翼地拿出设计图纸,摊在船舱里。图纸上画着一种新型炸弹的设计图,体积小巧,威力巨大,上面标注着详细的技术参数和生产工艺。“这就是日军的‘樱花计划’,竟然是一种便携式重型炸弹。”林晓燕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震惊。
陆沉舟看着图纸,眼中闪过一丝冷冽:“这种炸弹如果批量生产,对根据地的威胁太大了。我们必须尽快把图纸送回根据地,让技术人员研究破解之法。”
小船在江面上行驶了一夜,第二天清晨,终于抵达了苏北根据地。当李建明看到设计图纸时,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日军的技术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了,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应对方案。”他立刻召集技术人员,研究图纸上的技术参数,同时命令部队加强防线,做好应对日军新型武器的准备。
陆沉舟和林晓燕在根据地休整了几天,伤势逐渐好转。期间,他们向李建明详细汇报了潜入军械库的经过,以及佐藤的部署情况。李建明对他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授予他们“抗日英雄”的称号。
但陆沉舟知道,战斗还没有结束。佐藤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会继续在上海搜捕他们,同时加速新型武器的生产。他和佐藤之间的较量,还远远没有结束。
几天后,陆沉舟接到了新的任务:重返上海,破坏日军新型武器的生产基地,阻止他们批量生产“樱花炸弹”。林晓燕再次主动请缨,与他一起前往上海。
“这次任务比上次更危险,佐藤已经加强了上海的安保措施,我们必须更加小心。”陆沉舟看着林晓燕,眼中充满了担忧。
“我不怕危险。”林晓燕的眼神坚定,“只要能阻止日军的阴谋,就算牺牲,我也在所不惜。”
两人再次乔装打扮,离开了根据地,朝着上海的方向进发。他们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更加激烈的生死较量,但他们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决心。他们相信,只要团结一心,坚持抗战,就一定能战胜敌人,迎来胜利的曙光。
船行至长江江面,上海的轮廓渐渐清晰。陆沉舟站在船头,望着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心中暗暗发誓:佐藤,新型武器的生产基地,我们一定会摧毁它!抗战的胜利,我们一定会迎来。
“佐藤已经封锁了法租界的三个出口,挨家挨户排查可疑人员。”老吴端来一碗热粥,压低声音,“这是今天的报纸,你看看这个。”
陆沉舟接过报纸,头版角落的一则短讯吸引了他的注意——“日军华中军械统筹部近日将在浦东某军械库进行新型武器试射,特邀军政要员观摩”。他的指尖划过“新型武器”四个字,想起潜伏在日军司令部时,曾在山田英夫的办公桌上瞥见一份加密文件,上面提到“樱花计划”,标注着“威力堪比重炮,便携易携”。
“这不是普通的新型武器。”陆沉舟的声音沙哑,“我在司令部时,曾听到山田和渡边讨论‘樱花计划’,说这种武器能改变华中战场的局势,应该就是报纸上提到的试射武器。”他将报纸翻到背面,用铅笔在空白处勾勒出记忆中文件的大致轮廓,“如果日军批量装备这种武器,根据地的防线会遭受重创。”
老吴皱起眉头:“浦东的军械库是日军的核心据点,外围有三层铁丝网,内部有坦克巡逻,想要进去比登天还难。”
“难也要去。”陆沉舟的眼神锐利如鹰,“必须拿到设计图纸,搞清楚它的原理和弱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放下放大镜,起身时左腿微微一跛,却依旧挺直脊背,“有没有办法联系上根据地?我需要支援。”
“已经发了电报,根据地说会派专人过来协助你。”老吴刚说完,阁楼的门突然被轻轻敲响,三下短、两下长,是预定的安全暗号。
陆沉舟立刻握紧藏在腰间的无声手枪,老吴则摸向桌下的短刀。门被推开,一道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穿着灰色旗袍,头发盘起,露出光洁的额头——正是林晓燕。她的脸上带着一丝风尘,眼角有淡淡的淤青,显然是一路奔波而来。
“陆同志!”林晓燕看到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被担忧取代,“你的伤怎么样?”
“不碍事。”陆沉舟松开手枪,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你怎么来了?”
“根据地接到你的情报后,担心你一个人应付不来,就让我带队过来支援。”林晓燕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一份地图,摊在桌上,“这是浦东军械库的大致布局图,是我们的内线冒着生命危险绘制的。军械库分为地上三层和地下两层,地上是武器储存区和试射场,地下是研发中心和图纸库,设计图纸应该藏在地下二层的保险柜里。”
陆沉舟俯身看着地图,指尖沿着标注的路线滑动:“入口只有一个正门和一个货运通道,都有重兵把守。试射时间定在三天后,到时候日军的注意力会集中在试射场,我们可以趁机潜入。”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地图上的“通风管道”标记上,“从通风管道进去,直达地下二层,这是唯一的捷径。”
“通风管道直径只有五十厘米,而且布满了铁丝网和监控探头。”林晓燕补充道,“我带来了两名爆破手和三名狙击手,都潜伏在军械库附近的贫民窟里,随时可以配合行动。”
接下来的两天,陆沉舟和林晓燕反复推演潜入计划,细化到每一个细节。陆沉舟凭借着潜伏在日军司令部的记忆,补充了军械库的守卫换班时间、巡逻路线和监控盲区,林晓燕则负责制定撤退路线和应急预案。期间,老吴带来了重要情报:佐藤已经察觉到他们的目标是军械库,加派了一个中队的兵力驻守,并且亲自坐镇指挥。
“佐藤的鼻子真灵。”林晓燕的语气带着一丝凝重,“他对我们的潜入手段很熟悉,这次行动的难度又增加了。”
陆沉舟的指尖敲击着桌面,眼中闪过一丝冷冽:“佐藤越是警惕,越说明‘樱花计划’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多疑,设一个陷阱。”他凑近林晓燕,低声说出自己的计划,林晓燕听后,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
试射当天,浦东军械库外围戒备森严,日军士兵荷枪实弹,坦克在大门外巡逻,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气息。上午十点,试射正式开始,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地面微微颤抖,浓烟从试射场的方向升起。
“就是现在!”陆沉舟低喝一声,和林晓燕换上事先准备好的日军士兵服装,混在贫民窟的人群中,朝着军械库的货运通道靠近。货运通道的门口,两名日军士兵正在检查进出车辆,陆沉舟和林晓燕低着头,假装是奉命前来支援的士兵。
“口令!”日军士兵喝问。
“樱花盛开,武运长久!”陆沉舟用流利的日语回应,这是他从日军司令部学到的当日口令。
日军士兵核实无误后,放行通过。进入军械库后,两人立刻朝着通风管道的入口跑去。通风管道的入口在一处废弃的仓库里,被一堆木箱遮挡着。林晓燕从布包里掏出工具,快速撬开入口的铁盖,里面漆黑一片,弥漫着灰尘和铁锈的气味。
“我先下去,你在后面掩护。”陆沉舟说完,钻进通风管道。管道狭窄,只能匍匐前进,他的右臂和左腿的伤口被管道壁摩擦着,传来钻心的疼痛,汗水顺着额头滴落,打湿了身下的灰尘。他小心翼翼地避开监控探头,用随身携带的剪刀剪开铁丝网,朝着地下二层的方向爬去。
林晓燕紧随其后,两人在管道里爬了约莫半个小时,终于到达地下二层的上方。透过通风口的格栅,他们看到下方是一间宽敞的实验室,几名穿着白大褂的日军科研人员正在忙碌着,墙角的保险柜上有电子密码锁,旁边站着两名卫兵。
“等会儿我下去吸引注意力,你趁机打开保险柜。”陆沉舟低声对林晓燕说。
林晓燕点了点头,从布包里掏出一枚烟雾弹和一把微型液压钳。陆沉舟猛地踹开通风口的格栅,跳了下去,手中的无声手枪连续射击,两名卫兵应声倒地。科研人员吓得魂飞魄散,四处逃窜。
“不许动!”陆沉舟大喝一声,用日语命令道,“都蹲在地上,谁敢乱动,格杀勿论!”
科研人员们不敢违抗,纷纷蹲在地上。林晓燕也从通风管道里跳了下来,快速跑到保险柜前,用液压钳剪开密码锁的外壳,开始破解密码。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踹开,佐藤带着十几名特务冲了进来,枪口齐刷刷地对准陆沉舟和林晓燕。“陆沉舟,我们又见面了!”佐藤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这次,你插翅难飞了!”
陆沉舟心中一紧,没想到佐藤竟然来得这么快。他立刻挡在林晓燕身前,手中的无声手枪对准佐藤:“佐藤,你以为你能抓住我们?”
“抓住你们?不,我是来送你们上路的!”佐藤怒吼一声,下令开枪。
子弹像雨点一样袭来,陆沉舟和林晓燕立刻躲到实验台后面,实验台上的仪器被打得粉碎,玻璃碎片四溅。“密码还有多久破解完?”陆沉舟大喊道。
“还有三分钟!”林晓燕的声音带着一丝焦急。
陆沉舟从腰间掏出一颗手榴弹,拔掉引线,朝着日军的方向扔了过去。“轰隆”一声巨响,几名日军被炸倒在地,烟雾弥漫了整个实验室。他趁机冲了出去,手中的无声手枪连续射击,日军纷纷倒地。
佐藤躲在门后,朝着陆沉舟的方向开枪,子弹擦过他的肩膀,留下一道深深的血痕。陆沉舟忍着剧痛,继续射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枪战。
三分钟后,林晓燕成功破解了密码,打开了保险柜,里面果然放着一份厚厚的设计图纸。她快速将图纸塞进怀里,朝着陆沉舟大喊道:“陆同志,图纸拿到了,我们快走!”
陆沉舟听到后,立刻朝着通风管道的方向撤退。佐藤见状,大喊道:“不能让他们跑了!给我追!”
陆沉舟和林晓燕钻进通风管道,日军也跟着爬了进来。管道狭窄,日军的行动受到限制,陆沉舟和林晓燕利用这个优势,不断朝着后面射击,日军纷纷从管道里掉下去。
爬了约莫十分钟,两人终于回到地面的仓库。他们冲出仓库,朝着军械库的后门跑去。后门的守卫看到他们,立刻开枪射击。林晓燕从布包里掏出一把狙击枪,瞄准守卫,连续射击,守卫应声倒地。
两人冲出军械库,朝着贫民窟的方向跑去。佐藤带着日军在后面紧追不舍,枪声不断响起。“前面有辆车!”林晓燕大喊道,指着不远处的一辆卡车。
两人快速跑到卡车旁,陆沉舟撬开驾驶室的车门,发动汽车。卡车刚启动,佐藤就带着日军追了上来,子弹打在卡车的车厢上,发出“砰砰”的声响。
“坐稳了!”陆沉舟猛踩油门,卡车朝着贫民窟的方向疾驰而去。日军的汽车也跟了上来,在后面紧追不舍。
贫民窟里道路狭窄,房屋密集,陆沉舟凭借着熟练的驾驶技术,在小巷里穿梭。佐藤的汽车被卡在小巷里,无法前进。陆沉舟趁机加大油门,摆脱了日军的追击。
卡车行驶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预定的撤退点——一处废弃的码头。林晓燕带来的小队已经在那里等候,看到他们回来,立刻迎了上来。
“快,上船!”小队队长喊道。
陆沉舟和林晓燕跳下车,快速登上一艘小船。小船立刻启动,朝着江中心驶去。佐藤带着日军赶到码头时,小船已经驶远,他只能站在码头上,看着小船消失在夜色中,气得浑身发抖。
小船上,林晓燕小心翼翼地拿出设计图纸,摊在船舱里。图纸上画着一种新型炸弹的设计图,体积小巧,威力巨大,上面标注着详细的技术参数和生产工艺。“这就是日军的‘樱花计划’,竟然是一种便携式重型炸弹。”林晓燕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震惊。
陆沉舟看着图纸,眼中闪过一丝冷冽:“这种炸弹如果批量生产,对根据地的威胁太大了。我们必须尽快把图纸送回根据地,让技术人员研究破解之法。”
小船在江面上行驶了一夜,第二天清晨,终于抵达了苏北根据地。当李建明看到设计图纸时,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日军的技术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了,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应对方案。”他立刻召集技术人员,研究图纸上的技术参数,同时命令部队加强防线,做好应对日军新型武器的准备。
陆沉舟和林晓燕在根据地休整了几天,伤势逐渐好转。期间,他们向李建明详细汇报了潜入军械库的经过,以及佐藤的部署情况。李建明对他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授予他们“抗日英雄”的称号。
但陆沉舟知道,战斗还没有结束。佐藤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会继续在上海搜捕他们,同时加速新型武器的生产。他和佐藤之间的较量,还远远没有结束。
几天后,陆沉舟接到了新的任务:重返上海,破坏日军新型武器的生产基地,阻止他们批量生产“樱花炸弹”。林晓燕再次主动请缨,与他一起前往上海。
“这次任务比上次更危险,佐藤已经加强了上海的安保措施,我们必须更加小心。”陆沉舟看着林晓燕,眼中充满了担忧。
“我不怕危险。”林晓燕的眼神坚定,“只要能阻止日军的阴谋,就算牺牲,我也在所不惜。”
两人再次乔装打扮,离开了根据地,朝着上海的方向进发。他们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更加激烈的生死较量,但他们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决心。他们相信,只要团结一心,坚持抗战,就一定能战胜敌人,迎来胜利的曙光。
船行至长江江面,上海的轮廓渐渐清晰。陆沉舟站在船头,望着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心中暗暗发誓:佐藤,新型武器的生产基地,我们一定会摧毁它!抗战的胜利,我们一定会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