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武国公,吐蕃求亲-《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

  “放屁!”

  程咬金朝着魏征眨眨眼,随后指着魏征的鼻子,就开骂。

  “魏黑子!你个老顽固!我大唐将士在外面,提着脑袋,给大唐打江山的时候,你在干嘛?”

  “什么叫杀气太重?打仗不杀人,难道请客吃饭吗?”

  随后,在魏征连续的眼神警告之后,有些心虚的转移目标。

  程咬金见好就收,省的以后被魏征缠上,这老黑子是个心黑的。

  “还有你们!”

  程咬金又指着那群文官。

  “一群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酸儒!你们知道,在草原上,极寒的天气下,是什么滋味吗?”

  “你们知道,几天几夜,不合眼,追杀敌人,是什么感觉吗?”

  “不知道,你们就给老子闭嘴!”

  程咬金一番粗口,骂得那群文官,脸色涨红,却不敢还嘴。

  整个大殿,都回荡着他的咆哮。

  李世民也不阻止,只是静静地看着。

  等程咬金骂完了,他才缓缓开口。

  “好了,知节,退下。”

  然后,他看向叶凡。

  “叶凡,你的谦辞,朕心领了。但,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是朕的原则。”

  “武安之号,既然不祥,那便不用。”

  “朕赐你封号,‘武’。”

  “晋你为,武国公。”

  “此事,就这么定了。无需再议。”

  李世民一锤定音。

  武国公。

  虽然不如武安公那么响亮,但也是国公。

  陛下,终究还是,给了这个年轻人,泼天的富贵。

  朝堂之上,武将们,喜形于色。

  文官们,则心思各异。

  而叶凡,只是平静地,跪下谢恩。

  “臣,谢叩谢陛下。”

  从冠军侯,到武国公。

  他成了大唐开国以来,最年轻的国公。

  一场风波,看似平息。

  但叶凡知道,这只是开始。

  他站得越高,盯着他的眼睛,就越多。

  册封国公的议题尘埃落定,但朝堂上的气氛,并未因此缓和。

  李世民看了一眼身旁的太监。

  太监会意,高声唱道:“宣,吐蕃使臣,禄东赞,上殿觐见!”

  很快,禄东赞穿着一身吐蕃贵族的服饰,在鸿胪寺官员的引领下,走进了太极殿。

  他目不斜视,步履沉稳,面对着大唐的满朝文武,和高高在上的皇帝,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畏惧和谦卑。

  “吐蕃使臣禄东赞,参见大唐皇帝陛下。”

  他只是微微躬身,行了一个吐蕃的礼节。

  李世民没有在意这些细节。

  “使臣远来,一路辛苦。不知赞普,有何话,要对朕说?”

  禄东赞抬起头,声音洪亮,响彻大殿。

  “我家赞普,松赞干布,听闻陛下,神武盖世,一统中原,心中,敬仰万分。”

  “赞普说,吐蕃与大唐,毗邻而居,理应世代友好,永结同心。”

  “为了表示我吐蕃的诚意,也为了将我们两个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禄东赞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

  最后,他直视着李世民。

  “我家赞普,斗胆,向陛下求娶一位大唐的公主。愿作陛下的东床快婿,与大唐,结为翁婿之邦,永世修好,再无战事!”

  求亲?

  求娶大唐的公主?

  整个朝堂,短暂沉默之后。

  随即,便是嘈杂的议论声。

  “和亲?这吐蕃人,好大的胆子!”

  “他以为他是谁?也配娶我大唐的公主?”

  “简直是痴心妄想!”

  武将这边,程咬金等人,更是露出了鄙夷的神色。

  在他们看来,和亲,就是一种变相的屈服。

  只有打不过,才会送女人。

  当年突厥强盛时,汉家王朝,没少干这种事。

  现在,大唐兵锋正盛,四海臣服,怎么可能,还走回头路?

  叶凡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他的眼睛,却一直,盯着禄东赞。

  叶凡明白了。

  这不仅仅是求亲。

  这是一次,最高明的外交试探。

  你若同意,就说明你大唐,心虚了,害怕了,不敢打。

  那么,吐蕃就可以,得寸进尺。

  你若拒绝,那就是你看不起我吐蕃,不给我面子。

  那么,吐蕃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无论你同意,还是拒绝,他都立于不败之地。

  好一个禄东赞!

  李世民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他身为帝王,自然也看穿了,禄东赞的图谋。

  但他不能发作。

  “兹事体大,容朕与众卿,商议之后,再做答复。”李世民缓缓说道。

  “使臣一路劳顿,先回馆驿休息吧。”

  “是。”禄东赞再次躬身行礼,然后,从容不迫地,退出了大殿。

  李世民看着禄东赞的背影,宣布了退朝。

  当晚,甘露殿。

  李世民召集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以及叶凡,一同议事。

  殿内的气氛,很凝重。

  李世民率先开口:“都说说吧,对吐蕃求亲一事,怎么看?”

  房玄龄沉吟片刻,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或许可以答应。”

  “哦?”李世民看了他一眼。

  “房相,为何?”

  “陛下,我大唐虽连战连捷,但国库,已然空虚。北伐、西征,耗费钱粮无数。

  新得的草原和吐谷浑故地,也需要大量投入,进行安抚和建设。”

  “将士们,也已疲惫不堪,需要休养生息。”

  “吐蕃,非突厥可比。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此时,与他们开战,胜负难料,且代价,必然巨大。”

  “若能以一女子,换来数年,甚至十年的和平,让我大唐,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消化战果。臣以为,是划算的。”

  房玄龄说完,杜如晦也点了点头。

  “房相所言,乃老成之言。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和亲,虽非上策,但在此刻,却是稳妥之策。”

  李世民听完两位宰相的话,没有表态,而是看向了长孙无忌。

  “辅机,你的意思呢?”

  长孙无忌说道:“陛下,臣也赞同和亲。不过,禄东赞此人,心机深沉。

  我们若轻易答应,反倒会让他们,觉得我们软弱可欺。”

  “臣以为,可以答应。但,要附加条件。

  比如,让他们,献上大量的黄金、牛羊,作为聘礼。

  如此,既能充盈国库,也能彰显我大唐的威严。”

  “至于人选,自然不能是陛下的亲生女儿。从宗室中,择一女,封为公主,嫁过去便可。”

  三位重臣,竟然,都同意了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