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我的规矩,就是新的君子之道-《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

  夜里,帅府的灯火烧得正旺。

  秦怀玉站在门外,听着里面炭笔在图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几次抬手,又几次放下。

  程处默从他身边经过,灌了一大口酒,拍了拍他的肩膀。

  “怀玉,你在这儿站半天了,跟个门神似的。有事就进去说啊,元帅又不是老虎。”

  秦怀玉摇了摇头,没说话。

  程处默凑近了,压低声音:“还在想白天那事?嗨,不就是一个高句丽蛮子告发了他舅舅嘛。那小子得了件棉衣,一家子保住了命,多划算的事。”

  “处默,那不一样。”秦怀玉的声音有些沉闷。

  “有啥不一样?俺就觉得元帅这招高!比砍几百个脑袋都管用。”程处默说完,打着酒嗝,摇摇晃晃地走了。

  秦怀玉深吸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叶凡趴在巨大的地图上,头也没抬。

  “有事?”

  “元帅。”秦怀玉走到他身边,看着图纸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标注,喉咙有些发干。

  他沉默了许久,还是开了口。

  “元帅,今天广场上的事,末将……心中不安。”

  叶凡的笔停了。

  他直起身,看着秦怀玉,眼神里没什么情绪。

  “不安什么?”

  “让一个孩子,去出卖自己的亲人……换取奖赏。”秦怀玉一字一顿,说得有些艰难,“这,非君子所为,更非我大唐将士所为。”

  叶凡没有立刻回答。

  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已经凉透的茶水。

  “怀玉,我问你。”

  “是让他看着他舅舅连累全家,一起被砍头,更‘君子’?”

  “还是让他救下自己一家老小,拿到过冬的棉衣和烤羊,更‘君子’?”

  秦怀玉被这两个问题问得哑口无言。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

  “可……可那是他的亲舅舅!”

  “在我这里,只有忠诚者和背叛者。”叶凡放下茶杯,声音不大,却像锤子一样砸在秦怀玉心上,“而唐牛,是忠诚者。”

  叶凡重新拿起炭笔,在地图上画出一条连接矿山和新城的道路。

  “这片土地上,活人,比死人有用。忠诚,比血缘更高贵。”

  他头也不抬地说道:“我的规矩,就是新的君子之道。你若是不安,就多看看那些穿着新衣,吃着饱饭的移民,再看看那些在皮鞭下沉默劳作的奴隶。”

  “想不通,就继续想。”

  秦怀玉看着叶凡的侧脸,那张年轻的脸上,没有半点波澜。

  他退后两步,躬身一拜。

  “末将……明白了。”

  他转身走出大帐,外面的冷风一吹,他才发现自己后背已经湿透了。

  第二天,安东都护府境内所有的学堂,都张贴出了一张新的告示。

  告示的内容很简单,由叶凡亲自颁布,名为“红花学童”制度。

  凡学堂孩童,每月考评一次。

  成绩最优异,最能遵守学堂纪律者,可得一朵小红花。

  得小红花者,本人午餐肉食加倍,全家口粮翻倍。

  连续三个月得到小红花者,其家庭可脱离重体力劳役,转为看管仓库、修补工具等轻便活计。

  连续一年得到小红花者,全家可脱离奴籍,转为“协从队”预备役。

  告示的最后,还有一条用红色墨水写的补充说明。

  凡能主动发现并举报告知任何有损大唐利益,或意图反抗之言行者,不论真假,一经验证,立赏一朵小红花。

  这张告示一出,整个官奴群体都疯了。

  如果说之前送孩子去学堂,只是为了那一口肉汤。

  现在,送孩子去学堂,就是为了全家人的活路,是为了摆脱奴隶身份的唯一希望。

  学堂里,孩子们不再哭闹。

  他们挺直了腰板,用尽全力去记忆每一个唐字,去背诵每一首唐诗。

  他们看身边同伴的眼神,也变了。

  那不再是玩伴,而是竞争者。

  甚至,是可能让自己得到小红花的“猎物”。

  再也没有人敢在私下里抱怨,再也没有人敢说一句对唐军不敬的话。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随口的一句牢骚,会不会被自己的儿子、侄子、邻居家的孩子听到,然后变成第二天教习手里的一朵小红花。

  数月后。

  安东城第一座新城的主体框架已经拔地而起。

  叶凡下令,为第一批学堂里表现优异的数百名孩童,举行一场盛大的“毕业典礼”。

  地点,就在那座杀人最多的广场上。

  秦怀玉站在高台之下,看着那数百名高句丽孩童。

  他们都换上了崭新的唐式短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洗得干干净净。

  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小脸上满是严肃和自豪。

  在他们对面,是数万名唐军将士,和数万名新来的大唐移民。

  更远处,是那些被允许前来观看的官奴父母,他们脸上带着羡慕、嫉妒,和一丝丝的恐惧。

  叶凡走上高台。

  他没有穿甲胄,只穿了一身玄色常服。

  他没有长篇大论,只是对着台下的孩子们点了点头。

  一名独臂的唐军教习,走到队列前,深吸一口气,用尽全力嘶吼。

  “诵!”

  数百名孩童,齐刷刷地挺起胸膛,用他们还很稚嫩,却异常洪亮、标准至极的汉话,汇成一股声浪,冲天而起。

  “身是唐人身!”

  “心为唐人心!”

  “爹娘生我躯,大唐予我魂!”

  “学唐言,习唐礼,永为大唐民!”

  “今日学堂子,他日边关军!”

  “誓报君王恩,永镇大唐门!”

  那声音,整齐划一,铿锵有力。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所有人的心上。

  在场的唐军将士,全都呆住了。

  他们握着刀枪的手,不自觉地颤抖。

  那些关内来的移民,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不少人跟着一起大吼起来。

  秦怀玉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他看着那些孩子,看着他们因为激动而涨红的脸,听着他们发自肺腑的呐喊。

  他忽然明白了。

  元帅的笔,真的比利剑更能杀人。

  剑,只能杀掉他们的身体。

  而笔,却能彻底改造他们的灵魂。

  将他们的根挖出来,再种上大唐的种子。

  用不了二十年,这片土地上,将再无高句丽。

  只有一群说着汉话,写着汉字,心向长安的大唐子民。

  人群的角落里。

  被“优待”前来观礼的旧文官朴真,也听到了那山呼海啸般的童声。

  “身是唐人身,心为唐人心……”

  “爹娘生我躯,大唐予我魂……”

  他看着台上那些孩子,那里面,有他曾经寄予厚望的邻家孩童,有他远房亲戚的孙子。

  可现在,他们都用一种他完全陌生的,狂热的眼神,望着高台上的那个年轻人。

  朴真忽然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他所珍视的一切,文化,历史,血脉,尊严……在这一刻,都成了一个笑话。

  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他“噗通”一声,朝着高台的方向,跪了下去。

  他用尽全身力气,向前爬去,一边爬,一边用额头重重地撞击地面。

  “元帅!老朽错了!”

  “老朽错了啊!”

  他的哭喊声,在数百名孩童的诵读声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他爬到高台前,被士兵拦住,却依旧不停地磕头,额头很快就磕得鲜血淋漓。

  “老朽愿为大唐效力!老朽愿为元帅效犬马之劳!”

  “求元帅收留!求元帅给老朽一条活路!”

  高台上的诵读声停了。

  叶凡走下高台,来到朴真面前。

  他亲自将这个精神彻底崩溃的老人,扶了起来。

  “很好。”

  叶凡从薛礼手中,接过一本空白的线装册子,和一支崭新的毛笔,塞到朴真那双颤抖的手里。

  “你的第一个任务。”

  叶凡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

  “把《孙子兵法》,用最简单的唐话,注释出来。”

  “我要让每一个‘红花学童’,将来都能看懂,如何为我大唐,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