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冯去疾劝出兵-《大秦:隐忍十年,榜现我杀疯了》

  而这支血浮屠,竟然隶属于嬴白?

  没错,一定是这样!

  张良在心中已然确认:帝国最强军团榜榜首,大秦最强军团榜第一的血浮屠,正是嬴白麾下的铁血之师!

  怪不得当初,当张良亲眼目睹嬴白拔出神荼剑,看到那缭绕的漆黑魔气时,心头便泛起阵阵寒意。

  此刻,张良惊惧地环视四周。

  这是一个陷阱,一个嬴白早已精心布置的天罗地网!

  然而,当他察觉之时,已然太迟。

  只见邯郸城头,数道身影自城墙纵身跃下,迅速落在嬴白身旁。

  章邯、吕玲绮、王嫣柔、曹参四人接连现身,齐聚嬴白左右。

  远处,刚刚击溃击刹弩兵的血浮屠骑兵,迎面撞上了不知死活、主动冲阵的赵王歇。

  赵歇根本不知这支突现战场的骑兵便是令人闻风丧胆的血浮屠。

  自恃武陵铁骑天下无敌的他,竟率领本不适合攻城作战的武陵铁骑贸然冲锋。

  “好家伙!”许褚咧嘴一笑,“还真有不怕死自己送上门来的,妙极了!”

  与此同时,邯郸城下,嬴白仰头望向空中波动浮现的微光。

  天道皇榜再度显现。

  只是这一次,并非有人登榜,而是——恐怕将有不少名字,直接从榜单上被彻底抹去。

  距离邯郸城被围的消息传出,至今已整整五日。

  起初只是邯郸城告急,继而整个邯郸郡陷入战乱,随后上党郡、巨鹿郡也相继爆发大小叛乱。

  旧赵地区的残余贵族,以及不堪压迫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举起反秦义旗。

  短短数日,烽火遍野。

  且这战火,大有蔓延成燎原之势。

  此时,议政大殿之中,数十名朝臣联名上奏,恳请始皇帝速发大军镇压叛乱。

  领头之人,正是右相冯去疾。

  自李斯登上乱国奸臣榜后,便再未现身朝堂。

  嬴政既未下旨罢免其左相之位,亦未将其拘禁。

  近来,李斯一直闭门于府邸,谢绝宾客。

  随着左相空缺,冯去疾这位右相自然成为朝中实际领袖。

  加之嬴白力推科举制度,诸多士族为求自保,纷纷结盟抱团。

  冯去疾因而成为众望所归的牵头之人。

  此次请求嬴政出兵平定旧赵之地的动议,正是由冯去疾领衔发起。

  此刻,大殿之上,冯去疾跪伏于地,双手高举奏谏竹简。

  “陛下!若再对旧赵之地的叛乱坐视不理,则旧齐、旧燕乃至旧楚各地必将群起效仿!”

  “如今已过去五日,陛下不可再等!倘若五公子无力压制叛乱,恐将动摇江山社稷之根基。恳请陛下以社稷为重!”冯去疾高声陈词,手中竹简举过头顶。

  在他身后,数十名大臣依次跪伏,皆同声附议,请求即刻出兵平叛。

  早在邯郸城首日被围之时,消息便已传至咸阳。

  咸阳震动。

  朝堂之上,群臣纷纷进言,请求即刻调兵平定叛乱。

  然而嬴政却称,五公子嬴白已奉命赶赴邯郸镇压叛军。

  可如今已是第五日,邯郸战况却每日不断传回朝廷。

  起初只是邯郸被围,随后战火蔓延至整个邯郸郡,继而波及巨鹿郡、上党郡等地。短短五日内,已有三四个郡相继陷入动荡。

  这下,朝中重臣再也按捺不住。

  若再如此放任,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更何况,嬴白此前在咸阳的名声如何,众人皆知——素来不羁,行事荒唐,早已人尽皆知。

  虽说近日他登顶“大秦最强神器榜”榜首,亦位列“大秦最强武将榜”第一,声名鹊起。

  但领兵作战、平定叛乱,与单枪匹马逞勇斗狠,根本是两回事!

  况且,邯郸城内的守军已被团团围困,周边郡县兵马或遭击溃,或陷入重围。

  嬴白凭何力挽狂澜?

  难道仅凭他一人之力?

  因此,到了第三日,左相冯去疾便联合数十名大臣联名上奏,恳请立即出兵平叛。

  结果却被嬴政当场驳回。

  当时嬴政只说了一句话:给五日之期。

  若第五日仍未平定叛乱,便即刻发兵。

  距离邯郸最近的强军,莫过于驻守云中郡的蒙恬所率三十万精锐。

  且其麾下更有威名赫赫的黄金火骑兵,实为平叛首选。

  “陛下,五日期限已至,邯郸至今未有捷报传来!围攻邯郸者,皆是旧六国残存劲旅。”

  “一旦邯郸失守,叛势必将如烈火燎原,席卷天下!”

  “如今诏令蒙将军出兵,尚需数日方可抵达邯郸,届时局势恐已不可收拾。若再拖延,恐危及社稷根本!”

  “陛下何不下旨,命蒙将军即刻进军,由长公子监军,共赴邯郸平定祸乱?”冯去疾再度高声疾呼。

  立于另一侧的王贲听罢,不由怒视冯去疾一眼,心中暗骂。

  这老贼,分明借机为扶苏谋权!欲让扶苏立功建业,借此压制嬴白,居心叵测!

  五日之期……还未真正结束呢!

  “左相,前日陛下明言以五日为期,然此刻时辰未尽,莫非左相是要逼陛下食言不成?”王贲冷声反驳。

  寻常之时,冯去疾总以调和为务,常作缓和之态。

  但自那日嬴白提出科举制,冯去疾当面与其争执之后,冯氏立场已然昭然若揭——明确站在士族一方,亦坚定支持扶苏。

  为何士族必定倾向扶苏?

  难道扶苏不会推行科举,动摇他们的根基吗?

  这就得追溯扶苏出身了。

  扶苏生母乃楚国嫡公主,其血脉一半源自楚室。

  事实上,大秦皇族体内本就流淌着浓厚的楚国血统,毕竟两国通婚已达十余次之多。

  但扶苏不同。他自幼由昌平君、楚国公主及华阳太后抚养成人。

  这些人无一不是楚国贵族。

  他所受教育,亦全然是楚地那一套礼法传承。

  楚国崇尚世袭封爵,重视血统门第,士族势力根深蒂固。

  而朝中曾力挺扶苏的大臣,多出自世家望族。

  譬如前任左相王信等人,皆为士族出身。

  故扶苏也只能倚仗士族为根基。

  既然冯氏已与嬴白对立,自然只能选择扶苏。

  唯有扶苏登位,嬴白方会被压制,科举之制也才可能胎死腹中。

  外有蒙氏握兵权以为臂助,内有冯氏及朝中士族为奥援。

  眼下虽远在云中,扶苏却再度成为储君之位的热门人选。

  反观嬴白,身边仅有王家一人鼎力支持。

  冯去疾闻言,缓缓转头,目光冷冷扫向站出来的王贲。

  面对嬴政,他们尚需委婉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