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嬴白归京-《大秦:隐忍十年,榜现我杀疯了》

  一个自诩忠臣,满腹经纶,却不知自己早已走上绝路;另一个更是不堪,愚蠢而自负,全靠赵高扶持才坐上高位。

  一旦失去依仗,便如无根浮萍,随风而散。

  若此番上榜,二人断无生路。

  正合我意。

  嬴白挥袖,火魅与妖姬紧随其后,一行人踏上归途。

  如今有天道皇榜显现,又服下灵药,实力大增,千里行程已非昔日那般遥不可及。

  换作从前,从岭南至咸阳,少说也要数月跋涉。

  途中他不禁思忖:若能造出铁轨机车,日行千里,岂不快哉?

  飞天之物太过虚幻,但蒸汽之力,未必不能实现。

  日后征伐西方诸国,若有此物助阵,大军调度将如臂使指。

  大秦有墨家匠术为基,又有他曾获得的科技传承,再加上自身所思所想,此事大有可为。

  待回咸阳安定之后,定要亲自督办。

  ……

  咸阳城内,乌云压顶,气氛凝重。

  五日光阴短暂,却似五年般漫长。

  百姓伫立街头,低声议论,等待着天道皇榜揭晓那一刻。

  谁是祸国之首?谁将万劫不复?人人屏息以待。

  而对于朝中官员而言,这五天如同炼狱。

  头顶悬着一把无形利刃,不知何时落下,却又无法逃避。

  饭食难咽,夜不能寐,已有数人病倒在床,甚至有人昏厥于府邸之中。

  整座城池,仿佛被一层黑雾笼罩。

  风暴将至,无人能逃。

  辅国能臣榜早已无人挂心。

  人们更在意的,是别出现在乱国奸臣之列。

  赵成与阎乐仍被囚于天牢之中。

  岭南之地,皇帝已遣五皇子嬴白前往。

  群臣心中有数,嬴白一至,血雨腥风必不可免。

  此人向来以杀止乱,素有“屠殿者”之称。

  咸阳宫深处,议政殿外气氛凝重。

  通武侯王贲与郎卫王离父子率兵布防。

  殿前石阶两侧,甲士林立,刀剑出鞘。

  正午时分,天穹裂开一道金纹,长达数千米的天道皇榜缓缓显现。

  “大秦辅国能臣排行榜第三:李斯,奖励【元神液】八滴!【初级治国策】一篇!”

  古篆如龙游云间,自榜单浮现,伴随一道清越神音。

  金光自天而降,直落于大殿前方。

  李斯立于嬴政阶下,沐浴光辉之中。

  虽未夺魁,然位列三甲,亦是殊荣。

  他双膝跪地,额头触石:“臣李斯,谢陛下隆恩!”

  声音颤抖,几近哽咽。

  嬴政目光沉静:“左相三十载尽忠职守,殚精竭虑。此功既定,封侯可期。”

  此言一出,李斯身躯剧震,老泪纵横。

  多年筹谋,步步为营,终见曙光。

  宰执天下,唯缺爵位加身。今日一诺,功业将成。

  金光散去,榜单再动。

  第二名显现——

  “大秦辅国能臣榜排行第二:张良,奖励【元神液】九滴,【中级治国策】一篇!”

  嬴政瞳孔微缩,目光骤冷。

  他转头看向王贲:“王贲。”

  声音低沉却不容忽视,“榜上此人,可是当年博望坡刺驾主谋?”

  王贲出列,抱拳而答:“正是。那蜀中力士行凶,幕后之人便是张.良。事发后其踪迹全无,历时数年方查得其名。”

  嬴政默然,指尖轻叩龙椅扶手。

  半晌未语,唯有风穿殿宇,卷起一片肃杀。

  “这人是韩国丞相张开地的孙子,当年颍川动乱时,并未见其参与叛乱主力,但他亲弟却死于那场风波。后来我们在东海擒获一批齐田旧贵族,审问之下,发现齐田对东海的袭击,背后也有他的影子。”王贲语速极快,一口气将情报说完。

  话音落下,群臣才终于明白张良的身份。

  竟是六国残余势力中的一脉。

  能两度接近刺杀君上且几乎得手,多年隐匿行踪未被缉拿,足见此人手段非常,绝非寻常之辈。

  殿上的嬴政面色凝重,眉宇间透出一丝不安。

  他心头隐隐浮现一个念头:这个张良,或许也与天道皇榜接连不断的示威有所牵连。

  一道金光划过虚空,天道皇榜榜首显现新名。

  “大秦辅国能臣排行榜首位:萧何,赏【元神液体十滴,赐【高级治国策】一篇。”

  萧何——这个名字听来耳熟,却又一时想不起出处。

  嬴政微微蹙眉,试图在记忆中搜寻此人的踪迹。

  而此次金光落点,依旧在咸阳周边。

  百官心头一震。

  莫非这第一等的治世之才,竟就在都城附近?

  可如此近在咫尺之人,却未曾为朝廷所用……想到此处,嬴政神色愈发阴沉。

  此前嬴白所言之策,再度浮现脑海。

  科举取士,广揽天下英才,为寒门黔首开辟晋升之路。

  此举既能聚才,亦能聚心。

  更关键的是,可打破士族垄断,实现权势制衡。

  思及此,嬴政心中波澜渐起。

  “朕已决断,自明年始,推行科举制。先于内史、关中试行,若成效显着,则推至全国。”他声音洪亮,响彻大殿。

  嘶——

  西侧阶梯下的众臣倒吸一口凉气。

  终究还是来了!

  其实早有洞察者察觉端倪。

  当日天道皇榜将实景中的贤才逐一揭示,便意味着变革的脚步已然逼近。

  若是嬴白亲口提出此事,必遭群臣激烈反对。

  但如今出自帝王之口,纵有异议,也无人敢言。

  辅国能臣榜单揭晓已毕,接下来,便是“乱国奸臣榜”。

  此刻,大殿前数百朝臣皆在心中默祷。

  唯愿天道垂怜,切莫让自己名列其上。

  正待榜单显现之际,殿外忽传急报。

  嬴白归京。

  而且,携数十颗人头而返。

  “宣。”嬴政轻挥衣袖,准许从岭南归来的嬴白入殿。

  殿门之外,一身黑金长袍的嬴白踏着沉重步伐,靴声如雷,一步步走入大殿深处。

  人群在见到嬴白现身的瞬间,纷纷退向两侧,空出一条笔直的通道。

  这位大秦的五皇子,周身透出的寒意比往日更甚,仿佛从血海中走出一般。

  官场老手皆心知肚明——岭南那一片,定是尸山血海才换来的平静。

  嬴白步伐沉稳,直达议政殿前,单膝触地,双手抱拳:“父皇,儿臣已自岭南归来,使命得成。”

  上方帝座中的嬴政微微抬手:“起身。”

  嬴白站定,声如铁石:“儿臣奉旨南下,原拟携赵佗同返咸阳。然此人已背弃大秦,命亲卫封锁阳山、湟溪、横浦三关,勾结百越古族共举反旗,自称越王,立国称制!”

  殿内一片死寂。

  数百朝臣听得心头一震,有人几乎站立不稳。

  赵佗竟敢公然裂土称尊?

  此举无异于在雷霆之下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