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袁崇焕几乎是想都没想就断然拒绝,“这是国之重器!是孙督师倾尽心血才从澳门购来的!岂能与你做私相授受的交易!”
他的脸上充满了传统文官对原则和规矩的固执坚守。
“是吗?”刘云笑了,笑得很冷,“袁大人,你好像还没搞清楚现在的状况。你和我现在都是朝廷的‘叛将’。你抗命不遵,死守孤城;我擅自出兵,扰乱军机。
你觉得等高第那个老匹夫腾出手来,他会放过我们吗?他只会将我们打成一丘之貉,然后再名正言顺地将我们连同我们的军队都一网打尽!
到时候,你守住了宁远又如何?你保住了这十一门大炮又如何?还不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他这番赤裸裸的、充满了丛林法则的分析,让袁崇焕那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言以对,因为他知道,刘云说的都是事实。
“与其将这些宝贝留给那些只知道党同伐异的蠢货,”刘云继续蛊惑道,“不如把它们交给我,交到一个真正懂得如何使用它们的人手里。”
“你放心,我不会白拿你的东西。”他指了指城外那堆积如山的建奴的尸体和无主的战利品,“这些都归你。我只要那十一门炮。”
“另外,”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狐狸般的笑容,“我还可以帮你一个小小地忙。”
“什么忙?”
“帮你把‘宁远大捷’的功劳做得更‘扎实’一些。”他将那颗还在滴血的努尔哈赤的人头高高举起,“比如,让这颗价值连城的人头,‘意外’地‘死’在你宁远城的炮火之下。”
什么?!
听到这句话,袁崇焕的瞳孔猛地一缩!他的心也跟着剧烈地跳动了起来!他知道,如果自己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宁远大捷”的功劳将被无限地放大!
他袁崇焕将不再是一个抗命不遵的“罪人”,而将成为一个力挽狂澜、阵斩奴酋的救国英雄!
这份足以让他名垂青史的功劳,其诱惑之大,足以让任何一个心怀抱负的官员都为之疯狂!
他的内心开始剧烈地挣扎。一边是他坚守了半生的道德和原则,一边是那唾手可得的泼天富贵和前程。
“怎么样?袁大人,”刘云看着他那变幻莫测的脸,淡淡地问道,“这笔买卖,划算吗?”
最终,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战胜了那可笑的文人的清高。
袁崇焕咬着牙,点了点头:“……好,我答应你。”
当天,一封由袁崇焕亲笔书写的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了京城。捷报中,详细地“描述”了宁远军民是如何在满桂和他的带领下浴血奋战、誓死守城,最终又是如何身先士卒、亲手点燃大炮,将前来督战的奴酋努尔哈赤当场“轰”成重伤,最终不治身亡的“光辉事迹”。
至于那个“恰好”路过的王大贵,则被轻描淡写地形容为一支负责“打扫战场,追缴残敌”的友军。
而刘云则心满意足地带着那十一门他梦寐以求的红夷大炮,和那足以让他扩充一支军队的海量的建奴战利品,悄无声息地返回了他的青石堡。
一场足以改变历史的惊天大功,就这么被两个心怀鬼胎的“盟友”给不动声色地“瓜分”了。
而整个大明朝堂也因为这封从天而降的捷报,彻底地陷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狂欢之中。
他的脸上充满了传统文官对原则和规矩的固执坚守。
“是吗?”刘云笑了,笑得很冷,“袁大人,你好像还没搞清楚现在的状况。你和我现在都是朝廷的‘叛将’。你抗命不遵,死守孤城;我擅自出兵,扰乱军机。
你觉得等高第那个老匹夫腾出手来,他会放过我们吗?他只会将我们打成一丘之貉,然后再名正言顺地将我们连同我们的军队都一网打尽!
到时候,你守住了宁远又如何?你保住了这十一门大炮又如何?还不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他这番赤裸裸的、充满了丛林法则的分析,让袁崇焕那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言以对,因为他知道,刘云说的都是事实。
“与其将这些宝贝留给那些只知道党同伐异的蠢货,”刘云继续蛊惑道,“不如把它们交给我,交到一个真正懂得如何使用它们的人手里。”
“你放心,我不会白拿你的东西。”他指了指城外那堆积如山的建奴的尸体和无主的战利品,“这些都归你。我只要那十一门炮。”
“另外,”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狐狸般的笑容,“我还可以帮你一个小小地忙。”
“什么忙?”
“帮你把‘宁远大捷’的功劳做得更‘扎实’一些。”他将那颗还在滴血的努尔哈赤的人头高高举起,“比如,让这颗价值连城的人头,‘意外’地‘死’在你宁远城的炮火之下。”
什么?!
听到这句话,袁崇焕的瞳孔猛地一缩!他的心也跟着剧烈地跳动了起来!他知道,如果自己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宁远大捷”的功劳将被无限地放大!
他袁崇焕将不再是一个抗命不遵的“罪人”,而将成为一个力挽狂澜、阵斩奴酋的救国英雄!
这份足以让他名垂青史的功劳,其诱惑之大,足以让任何一个心怀抱负的官员都为之疯狂!
他的内心开始剧烈地挣扎。一边是他坚守了半生的道德和原则,一边是那唾手可得的泼天富贵和前程。
“怎么样?袁大人,”刘云看着他那变幻莫测的脸,淡淡地问道,“这笔买卖,划算吗?”
最终,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战胜了那可笑的文人的清高。
袁崇焕咬着牙,点了点头:“……好,我答应你。”
当天,一封由袁崇焕亲笔书写的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了京城。捷报中,详细地“描述”了宁远军民是如何在满桂和他的带领下浴血奋战、誓死守城,最终又是如何身先士卒、亲手点燃大炮,将前来督战的奴酋努尔哈赤当场“轰”成重伤,最终不治身亡的“光辉事迹”。
至于那个“恰好”路过的王大贵,则被轻描淡写地形容为一支负责“打扫战场,追缴残敌”的友军。
而刘云则心满意足地带着那十一门他梦寐以求的红夷大炮,和那足以让他扩充一支军队的海量的建奴战利品,悄无声息地返回了他的青石堡。
一场足以改变历史的惊天大功,就这么被两个心怀鬼胎的“盟友”给不动声色地“瓜分”了。
而整个大明朝堂也因为这封从天而降的捷报,彻底地陷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狂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