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来自京城的“斥责”-《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

  德川幕府的反应比刘云想象中还要快,也还要“软弱”。

  当那由数百艘战船组成的所谓“征明”大军,浩浩荡荡地集结在博多湾,却只是隔着数百里的海面摇旗呐喊、虚张声势的时候,刘云就知道,这群早已被两百年的和平磨平了棱角的岛国绵羊,已经不足为惧了。

  而那从江户派往京城的使者,更是像一个笑话。他们还没到北京,就被刘云安插在天津卫的眼线给半路“截”了下来,然后又被“恭恭敬敬”地“请”到了登州。

  当那个趾高气昂的日本使者在刘云的将军府里,声色俱厉地宣读完德川家光的“抗议国书”后,刘云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他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

  “说完了?”

  “说……说完了。”

  “说完了就滚吧。”刘云摆了摆手,像在驱赶一只苍蝇,“告诉你们那个什么狗屁将军,对马岛从今天起就是我王大贵的私人领地。他要是不服,就亲自带兵来取,我随时奉陪。”

  “至于赔偿……”他笑了,“让他准备好一千万两白银,来赎回我手里这三千个日本女人的命。否则,我就把她们都卖到南洋的妓院里去。”

  他这番充满了羞辱和蔑视的强硬回应,让那个本以为自己是来兴师问罪的日本使者彻底地傻了。他看着眼前这个比传说中还要霸道百倍的男人,吓得连个屁都不敢放,只能连滚带爬地逃了出去。

  ……

  打发走了日本的使者,刘云却并没有感到丝毫的轻松。因为他知道,真正的麻烦不在江户,而在北京。

  果然,不出他所料,三天后,一封由崇祯皇帝亲自签发的、措辞严厉的“斥责”圣旨就送到了他的案头。

  圣旨里,崇祯将他给骂了个狗血淋头,斥责他“擅开边衅,不尊号令,形同叛逆”,并勒令他即刻从对马岛撤兵,将所有俘虏和战利品都交由朝廷处置,否则就要以谋逆大罪将他革职查办。

  这封圣旨写得是声色俱厉、杀气腾腾,但是刘云看完之后却笑了。因为他从那看似严厉的措辞背后,看到了一种名为“色厉内荏”的心虚。

  他知道,崇祯这是在演戏,演给天下人看,演给那些还在叫嚣着要“严惩”他的朝中言官看。

  他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清白”,来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他王大贵一个人的头上。

  而圣旨的最后,那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却彻底地暴露了这位年轻皇帝的真实意图。

  “……念王爱卿此番亦是为扬我国威,朕暂不予追究。着其好生‘看管’对马岛,待倭国送来‘赔偿’之后,再行定夺。”

  好一个“看管”,好一个“赔偿”。这哪里是斥责?这分明是在默许!是在鼓励他继续敲诈勒索!

  刘云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位年轻的“盟友”,在经历了朝堂的血雨腥风之后,也渐渐地从一个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愣头青,成长为了一个合格的、腹黑的政治家。

  “传令下去。”刘云将圣旨随手丢到了一边,对早已等候多时的郑芝龙和李如松说道,“戏看完了,该我们登场了。”

  “目标,日本九州!这一次,我要让整个日本都在我们的脚下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