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上的这场血宴,像一阵十二级的台风,瞬间席卷了整个富庶而又安逸的江南。
所有的人都被这位新来的辽王殿下那雷霆万钧又血腥无比的手段给彻底地镇住了。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权力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原来他们这些平日里可以用金钱买通一切的士绅和富商,在绝对的暴力面前,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
刘云没有就此停手。他以“清查福王逆党,肃清江南官场”的名义,在整个扬州、苏州乃至金陵,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反腐风暴”。无数与福王和那些盐商有牵连的官员和士绅,被他用最残酷的手段抄家下狱。一时间,整个江南都是人人自危,风声鹤唳。无数的金银财宝、田产地契像流水一样流进了刘云的临时“行营”,让他那早已空空如也的军费瞬间变得充盈无比。
……
当然,刘云不是一个只知道杀戮和抢劫的莽夫。他在用最血腥的手段打破了江南那早已固化了数百年的旧秩序之后,又立刻开始建立他自己的新秩序。
他将那些从贪官污吏手里抄没来的土地,都以极低的价格“租赁”给了那些早已被地主和士绅压榨得活不下去的贫苦农民,并且还为他们提供了种子、农具和耕牛,让他们可以安心地恢复生产。
同时,他又在江南这片工商业最发达的土地上大力推行他的“新政”。他废除了所有苛捐杂税,只保留了一项最低的“商业税”,并且还用他手中的权力,为那些愿意与他合作的商人提供最安全的商业环境和最广阔的海外市场。
他就像一个最高明的园丁,将那些早已盘踞在江南这片肥沃土地上的恶性杂草都连根拔起,然后再种上属于他自己的、能为他带来源源不断财富的新的作物。
一时间,整个江南的社会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被旧秩序压迫了数百年的底层民众,第一次看到了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的希望。他们将刘云这个在士绅和文人眼中如同魔鬼一般的“屠夫”,视为能解救他们于水火的“青天大老爷”,是在世的活菩萨。他们自发地为他修建生祠,歌功颂德。
刘云在江南的民心,竟然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
而对于这一切,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和他麾下的那些东林党清流们,却是敢怒不敢言。
他们虽然对刘云在江南这种近乎“挖大明墙角”的自立门户的行为心怀不满,但是他们却不敢有任何实质性的反对。因为刘云每个月都会准时地将一笔数目庞大到足以让他们闭嘴的“剿匪所得”上缴国库。这笔钱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朝廷那日益紧张的财政危机,也堵上了所有想弹劾他的言官的嘴。
毕竟,拿人手短,更何况拿的还是这么一大笔足以让他们每个人都分得盆满钵满的巨款。
于是,一幕极其荒诞的景象出现在了大明朝堂之上。所有的人都眼睁睁地看着刘云在江南这块帝国的钱袋子上为所欲为,却都心照不宣地保持着一种诡异的沉默。
……
刘云用金钱和民心,成功地在江南这片最富庶也最排外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也将自己那早已不受控制的触手,牢牢地扎进了大明朝的心脏。
而就在他志得意满地享受着这胜利的果实的时候,一个他早已忘到了脑后的“老朋友”,却给他带来了一个足以让他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的……惊天噩耗。
所有的人都被这位新来的辽王殿下那雷霆万钧又血腥无比的手段给彻底地镇住了。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权力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原来他们这些平日里可以用金钱买通一切的士绅和富商,在绝对的暴力面前,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
刘云没有就此停手。他以“清查福王逆党,肃清江南官场”的名义,在整个扬州、苏州乃至金陵,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反腐风暴”。无数与福王和那些盐商有牵连的官员和士绅,被他用最残酷的手段抄家下狱。一时间,整个江南都是人人自危,风声鹤唳。无数的金银财宝、田产地契像流水一样流进了刘云的临时“行营”,让他那早已空空如也的军费瞬间变得充盈无比。
……
当然,刘云不是一个只知道杀戮和抢劫的莽夫。他在用最血腥的手段打破了江南那早已固化了数百年的旧秩序之后,又立刻开始建立他自己的新秩序。
他将那些从贪官污吏手里抄没来的土地,都以极低的价格“租赁”给了那些早已被地主和士绅压榨得活不下去的贫苦农民,并且还为他们提供了种子、农具和耕牛,让他们可以安心地恢复生产。
同时,他又在江南这片工商业最发达的土地上大力推行他的“新政”。他废除了所有苛捐杂税,只保留了一项最低的“商业税”,并且还用他手中的权力,为那些愿意与他合作的商人提供最安全的商业环境和最广阔的海外市场。
他就像一个最高明的园丁,将那些早已盘踞在江南这片肥沃土地上的恶性杂草都连根拔起,然后再种上属于他自己的、能为他带来源源不断财富的新的作物。
一时间,整个江南的社会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被旧秩序压迫了数百年的底层民众,第一次看到了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的希望。他们将刘云这个在士绅和文人眼中如同魔鬼一般的“屠夫”,视为能解救他们于水火的“青天大老爷”,是在世的活菩萨。他们自发地为他修建生祠,歌功颂德。
刘云在江南的民心,竟然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
而对于这一切,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和他麾下的那些东林党清流们,却是敢怒不敢言。
他们虽然对刘云在江南这种近乎“挖大明墙角”的自立门户的行为心怀不满,但是他们却不敢有任何实质性的反对。因为刘云每个月都会准时地将一笔数目庞大到足以让他们闭嘴的“剿匪所得”上缴国库。这笔钱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朝廷那日益紧张的财政危机,也堵上了所有想弹劾他的言官的嘴。
毕竟,拿人手短,更何况拿的还是这么一大笔足以让他们每个人都分得盆满钵满的巨款。
于是,一幕极其荒诞的景象出现在了大明朝堂之上。所有的人都眼睁睁地看着刘云在江南这块帝国的钱袋子上为所欲为,却都心照不宣地保持着一种诡异的沉默。
……
刘云用金钱和民心,成功地在江南这片最富庶也最排外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也将自己那早已不受控制的触手,牢牢地扎进了大明朝的心脏。
而就在他志得意满地享受着这胜利的果实的时候,一个他早已忘到了脑后的“老朋友”,却给他带来了一个足以让他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的……惊天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