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巡抚的“赏赐”-《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

  熊廷弼的信,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手,却又带着致命的诱惑。

  刘云没有立刻拆开。他先是若无其事地指挥手下,将战场上的一切处理妥当。范家管事那三千两银子和半车货物,他照单全收,一个铜板都不少。一百多具建奴的尸体,他下令将首级全部割下,用石灰腌制,尸身则挖了个大坑草草掩埋。

  做完这一切,他才在范家管事那敬畏交加的目光中,带着自己的队伍,押送着丰厚的战利品返回了黑风口。

  直到夜深人静,聚义厅里只剩下他和苏瑾儿、孙狩、张敬这几个绝对的核心人物,他才用匕首小心翼翼地挑开了信封的火漆。

  信是用上好的宣纸写的,字迹苍劲有力,入木三分,透着一股久居上位的威严与杀伐之气。信的内容很简单,也很直接,没有嘉奖,没有抚慰,只有一道命令。

  “着‘义军’首领王大贵,于三日之内,携所斩建奴首级,至广宁城巡抚行辕,听候问询。不得有误。”

  落款是辽东巡抚熊廷弼的私人印鉴。

  看完信,整个聚义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这……这是鸿门宴啊!”张敬的脸色瞬间煞白,“大人,万万不可去!广宁城就是龙潭虎穴!那个钱勇早就想置我们于死地,您这一去,无异于自投罗网!”

  “张先生说得对。”孙狩也皱起了眉头,苍老的脸上满是忧色,“熊经略是何等人物?杀伐决断,从不拖泥带水。他这封信,与其说是召见,不如说是最后通牒。我们不去,就是坐实了‘叛匪’的名头,他立刻就能发大兵来剿灭我们。”

  “可要是去了,”孙狩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我们的生死,就全在他的一念之间了。”

  他们说的都对。去,是九死一生;不去,是十死无生。这是一个死局。

  然而,刘云却没有他们想象中的惊慌与恐惧。他只是将那封信凑到油灯前,又仔细地看了一遍,手指在“听候问询”四个字上轻轻摩挲着。片刻之后,他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不,”他摇了摇头,“这不是死局,这是一个机会。”

  “机会?”张敬和孙狩都露出了不解的神色。

  “没错。”刘云的眼中闪烁着野狼般的光芒,“你们只看到了其中的危险,却没有看到这背后隐藏的机遇。熊廷弼为什么会给我们写这封信?”

  他自问自答:“不是因为我们杀的这百十个建奴。辽东战场每天死的人成百上千,这点‘功劳’在他眼里屁都不算。他之所以会注意到我们,是因为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变数’——一个不受他控制,却又能给建奴造成麻烦的变数。”

  “他现在召我过去,不是想杀我,杀我对我他没有任何好处。他只是想亲眼看看,我王屠夫是条什么样的狗。是能替他看家护院的猎犬,还是会反咬主人一口的疯狗。”

  刘云用现代人的思维,精准地剖析了一个上位者的真实心态。

  “所以,我必须去。”他斩钉截铁地说道,“而且,还要去得风风光光。我不仅要让他看到我的獠牙,还要让他相信,我这条狗的脖子上套着链子,而链子的另一头,握在他的手里。”

  一个极其大胆而又周密的计划,在他的脑海中迅速成型。

  “孙狩!”

  “在!”

  “从我们缴获的首级里,挑出三十颗品相最好的,尤其是那个牛录额真的脑袋,给我收拾干净了。再从降匪里挑出五十个最机灵、最悍勇的,换上我们最好的兵甲,跟我进城!”

  “张敬!”

  “小人在!”

  “你立刻去把那个范家的管事给我‘请’过来。告诉他,我进城需要一笔‘程仪’——五千两银子,一千匹布,还有他车队里那些最好的皮货和人参。少一样,我就把他和建奴的人头一起送进巡抚行辕。”

  “苏瑾儿。”

  “我在。”

  “你和红娘子留下看家。我不在的这几天,山寨里实行军管,任何人敢有异动,杀无赦!”

  他的每一道命令都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苏瑾儿看着他那张在灯火下棱角分明的脸,眼中充满了担忧:“你……一定要小心。”

  “放心。”刘云伸出手,轻轻刮了一下她的鼻子,“这个世界上,想让我王屠夫死的人很多,但能做到的,还没生出来呢。”

  他的话充满了狂傲的自信,却奇异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一阵莫名的安心。他们相信,这个男人能创造奇迹,就像他之前无数次做到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