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黄昏,孙策设下小宴。
陆渊踏入厅堂,孙策抬手一指座中一人,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贤弟,此乃鲁肃鲁子敬先生,我江东柱石之才!”
陆渊手中温热的酒樽猛地一颤,琥珀色的液体险些泼洒而出!
鲁肃?!
史册中那位力主联刘抗曹、奠定三分天下的无双国士?!
他此刻……怎会在此?!他应在江北的居巢才对!
江东这条汹涌的大河,因他这异世之人的到来,水流已变得诡谲莫测。
而鲁肃的提前现身,更如同投入河心的巨石,激起的浪涛瞬间淹没了陆渊的思绪!
座中那位身材魁伟、面容儒雅的男子却毫无倨傲,见少年失态;
竟率先起身,拱手一礼,温润中带着不容忽视的郑重:“肃,见过陆小先生。”
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度。
陆渊猛地回神,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放下酒樽,深揖回礼,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
“原来是名动江淮的鲁子敬先生!久闻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语气中的激动与那份历史与现实猛烈碰撞带来的恍惚感,几乎难以掩饰。
孙策朗声大笑,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紧紧锁住陆渊:“哦?贤弟竟也识得子敬?” 这“也”字,用得意味深长。
陆渊心念电转,面上竭力维持着自然,将那份“久闻”模糊化:
“子敬先生慷慨任侠,仗义疏财之名,小子早有耳闻。
今日一见,方知盛名之下无虚士,更添敬仰。”
他巧妙地将“名动江淮”的赞誉,归功于鲁肃的任侠之名。
鲁肃亦含笑谦辞,目光温和却仿佛能洞察人心:“小先生谬赞,愧不敢当。
倒是小先生年少英杰,临危救主,武艺胆识皆非常人可及,他日必如鲲鹏展翅,前程无量。”
言语间对孙策的认可,已是昭然若揭。
席间,三人谈笑风生,论古说今,看似宾主尽欢。
然,当陆渊独自返回寂静的客舍,脸上那层温煦的笑意如同潮水般褪尽,只余下一片冰冷的凝重。
鲁肃!言谈滴水不漏,对孙策的忠诚更是坚如磐石。
方才席间看似不经意的言语交锋,如同投入万丈深渊的石子,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激起。
他想“撬动”这位经天纬地之才的计划,尚未真正落子,便似已撞上了一堵无形的铜墙铁壁!
失败了? 一个念头冰冷地划过脑海。
夜深人静,陆渊在榻上辗转反侧,窗棂透入的月光,映亮他眼中燃烧的不甘。
不!绝不认输!
历史的洪流就在眼前奔涌,纵有千难万险,纵使要与天命相争,他也必须……放手一搏!
翌日清晨,薄雾如纱,尚未被朝阳彻底撕碎。
陆渊已怀揣着精心挑选的几卷古旧帛书,叩响了鲁肃府邸那扇沉静的大门。
门环轻响,仿佛敲在命运紧绷的弦上。
青松翠竹掩映的厅堂,茶烟袅袅,清雅中透着无形的压力。
宾主落座,寒暄不过三两句,陆渊心知时机稍纵即逝,不再迂回,目光如炬,抛出了那重逾千钧的叩问:
“子敬先生胸怀韬略,洞察古今。渊斗胆,敢问先生,当今天下,大势何如?”
鲁肃端坐如磐石,眼中精光一闪即逝。
这小少年,非是寻常求教,倒似执棋之人叩问对手!
他敛容正色,声音沉凝如钟:“天下汹汹,汉祚倾颓,已如朽厦将倾,非一木可支!
此乃英雄逐鹿、豪杰裂土之世,亦是我辈挺身而出,涤荡乾坤,再造山河之时!” 字字铿锵,自有磅礴气象。
陆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锥,直刺鲁肃眼底:“先生壮志凌云,令人心折!然,敢问先生,此‘志’所归何处?
欲辅何人?成何样功业?” 每一个字,都带着逼问的锋芒。
“遇明主,献奇谋,匡扶社稷,立不朽之功业,青史留名,此肃毕生所求!”
鲁肃的回答清晰坚定,显然早已将信念熔铸于心。
陆渊的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狂跳!成败,在此一举!
他猛地起身,对着鲁肃,一揖到底!
声音带着孤注一掷的灼热与一种令人心悸的神秘:
“先生心系苍生,志在天下!渊……实不相瞒,身负天命而来,踏破时空,只为寻觅那拨乱反正、重铸乾坤之真主!
先生大才,如日月之辉!若蒙不弃,渊愿与先生携手同行,觅得明主,荡尽群丑,再造一个……朗朗乾坤,人人如龙!”
厅堂内,死一般的寂静骤然降临。
鲁肃脸上先是愕然凝固,仿佛听到了最荒诞不经的呓语。
随即,他抚掌大笑起来,笑声在寂静的厅堂里显得格外洪亮:
“哈哈哈!陆小先生此言,当真是……少年意气,天马行空!”
笑声渐歇,他眼中却无半分笑意,只剩下磐石般的坚定:
“伯符胸怀四海,勇略冠绝当世,气吞万里如虎!
坐拥江东基业,正是潜龙腾渊之势!
此非你口中‘明主’,孰是?小先生你舍此明珠而求远,莫非真是……庄周梦蝶未醒乎?”
那话语中善意的调侃之下,是对孙策无可动摇的忠诚壁垒。
陆渊并未被笑声击退,他迎着鲁肃审视的目光,一字一句,如金石交击:
“孙将军横扫江东,英雄盖世,自不待言!然,先生可曾细察?”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洞穿迷雾的犀利:
“江东六郡,门阀如林,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将军破阵之勇无人能及,然破局之智略安在?!
其麾下,淮泗旧部与江东豪强之争,已成跗骨之疽!
我所求之世,当如大日凌空,普照万物,令寒士黔首皆能凭才学振翅高飞;
而非被那士族裙带编织的囚笼,生生扼断脊梁!”
陆渊的眼中燃烧起近乎狂热的火焰,仿佛看到了那个被理想照亮的彼岸:
“那将是一个何等样的世界?!士农工商,各安其位,各展所长!法度之下,无分贵贱!
仓廪丰实,再无饿殍哀鸿!纵是贩夫走卒,亦可因才学而立于庙堂!那才是……我华夏应有的模样!”
他的声音因极致的向往而微微颤抖。
鲁肃脸上的最后一丝笑意彻底消失,神色变得无比复杂、凝重,如同凝视着深渊。
他看着少年眼中那纯粹到近乎刺目的执着光芒,沉默了仿佛一个世纪之久。
终于,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疲惫,带着饱经世事的洞彻与现实的千钧重负:
“小先生所绘之世……煌煌如日,确令人心驰神往。然……”
他重重地摇了摇头,那“然”字,仿佛承载着整个时代的重量:
“世家门阀,非江东独有,乃是寄生九州数百年的痼疾!
自光武中兴,其根系早已深扎于膏腴沃土,吸吮国运而生!
欲除之?无异于剜心剔骨!
江东顷刻分崩离析,北有豺狼曹操虎视,西有刘表荆襄未平,岂容你从容挥刀,再造乾坤?
至于人人如龙?” 鲁肃的目光变得深邃而悲悯,“龙翔九天,龙潜九渊,尊卑贵贱,是天地至理?还是人心所铸?
若人人皆龙,则‘龙’之贵,又从何来?此念……太过惊世骇俗。恕肃……不敢深思,亦……不敢苟同。”
陆渊眼中的火焰,如同被冰海狂潮淹没,骤然熄灭!
一股彻骨的寒意从脊椎直冲头顶。
鲁肃那冰冷坚硬的现实逻辑,将他“历史先知”带来的所有底气,瞬间碾得粉碎!
他失魂落魄地跌坐回席上,脸色苍白如纸。
陆渊踏入厅堂,孙策抬手一指座中一人,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贤弟,此乃鲁肃鲁子敬先生,我江东柱石之才!”
陆渊手中温热的酒樽猛地一颤,琥珀色的液体险些泼洒而出!
鲁肃?!
史册中那位力主联刘抗曹、奠定三分天下的无双国士?!
他此刻……怎会在此?!他应在江北的居巢才对!
江东这条汹涌的大河,因他这异世之人的到来,水流已变得诡谲莫测。
而鲁肃的提前现身,更如同投入河心的巨石,激起的浪涛瞬间淹没了陆渊的思绪!
座中那位身材魁伟、面容儒雅的男子却毫无倨傲,见少年失态;
竟率先起身,拱手一礼,温润中带着不容忽视的郑重:“肃,见过陆小先生。”
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度。
陆渊猛地回神,强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放下酒樽,深揖回礼,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
“原来是名动江淮的鲁子敬先生!久闻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语气中的激动与那份历史与现实猛烈碰撞带来的恍惚感,几乎难以掩饰。
孙策朗声大笑,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紧紧锁住陆渊:“哦?贤弟竟也识得子敬?” 这“也”字,用得意味深长。
陆渊心念电转,面上竭力维持着自然,将那份“久闻”模糊化:
“子敬先生慷慨任侠,仗义疏财之名,小子早有耳闻。
今日一见,方知盛名之下无虚士,更添敬仰。”
他巧妙地将“名动江淮”的赞誉,归功于鲁肃的任侠之名。
鲁肃亦含笑谦辞,目光温和却仿佛能洞察人心:“小先生谬赞,愧不敢当。
倒是小先生年少英杰,临危救主,武艺胆识皆非常人可及,他日必如鲲鹏展翅,前程无量。”
言语间对孙策的认可,已是昭然若揭。
席间,三人谈笑风生,论古说今,看似宾主尽欢。
然,当陆渊独自返回寂静的客舍,脸上那层温煦的笑意如同潮水般褪尽,只余下一片冰冷的凝重。
鲁肃!言谈滴水不漏,对孙策的忠诚更是坚如磐石。
方才席间看似不经意的言语交锋,如同投入万丈深渊的石子,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激起。
他想“撬动”这位经天纬地之才的计划,尚未真正落子,便似已撞上了一堵无形的铜墙铁壁!
失败了? 一个念头冰冷地划过脑海。
夜深人静,陆渊在榻上辗转反侧,窗棂透入的月光,映亮他眼中燃烧的不甘。
不!绝不认输!
历史的洪流就在眼前奔涌,纵有千难万险,纵使要与天命相争,他也必须……放手一搏!
翌日清晨,薄雾如纱,尚未被朝阳彻底撕碎。
陆渊已怀揣着精心挑选的几卷古旧帛书,叩响了鲁肃府邸那扇沉静的大门。
门环轻响,仿佛敲在命运紧绷的弦上。
青松翠竹掩映的厅堂,茶烟袅袅,清雅中透着无形的压力。
宾主落座,寒暄不过三两句,陆渊心知时机稍纵即逝,不再迂回,目光如炬,抛出了那重逾千钧的叩问:
“子敬先生胸怀韬略,洞察古今。渊斗胆,敢问先生,当今天下,大势何如?”
鲁肃端坐如磐石,眼中精光一闪即逝。
这小少年,非是寻常求教,倒似执棋之人叩问对手!
他敛容正色,声音沉凝如钟:“天下汹汹,汉祚倾颓,已如朽厦将倾,非一木可支!
此乃英雄逐鹿、豪杰裂土之世,亦是我辈挺身而出,涤荡乾坤,再造山河之时!” 字字铿锵,自有磅礴气象。
陆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锥,直刺鲁肃眼底:“先生壮志凌云,令人心折!然,敢问先生,此‘志’所归何处?
欲辅何人?成何样功业?” 每一个字,都带着逼问的锋芒。
“遇明主,献奇谋,匡扶社稷,立不朽之功业,青史留名,此肃毕生所求!”
鲁肃的回答清晰坚定,显然早已将信念熔铸于心。
陆渊的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狂跳!成败,在此一举!
他猛地起身,对着鲁肃,一揖到底!
声音带着孤注一掷的灼热与一种令人心悸的神秘:
“先生心系苍生,志在天下!渊……实不相瞒,身负天命而来,踏破时空,只为寻觅那拨乱反正、重铸乾坤之真主!
先生大才,如日月之辉!若蒙不弃,渊愿与先生携手同行,觅得明主,荡尽群丑,再造一个……朗朗乾坤,人人如龙!”
厅堂内,死一般的寂静骤然降临。
鲁肃脸上先是愕然凝固,仿佛听到了最荒诞不经的呓语。
随即,他抚掌大笑起来,笑声在寂静的厅堂里显得格外洪亮:
“哈哈哈!陆小先生此言,当真是……少年意气,天马行空!”
笑声渐歇,他眼中却无半分笑意,只剩下磐石般的坚定:
“伯符胸怀四海,勇略冠绝当世,气吞万里如虎!
坐拥江东基业,正是潜龙腾渊之势!
此非你口中‘明主’,孰是?小先生你舍此明珠而求远,莫非真是……庄周梦蝶未醒乎?”
那话语中善意的调侃之下,是对孙策无可动摇的忠诚壁垒。
陆渊并未被笑声击退,他迎着鲁肃审视的目光,一字一句,如金石交击:
“孙将军横扫江东,英雄盖世,自不待言!然,先生可曾细察?”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洞穿迷雾的犀利:
“江东六郡,门阀如林,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将军破阵之勇无人能及,然破局之智略安在?!
其麾下,淮泗旧部与江东豪强之争,已成跗骨之疽!
我所求之世,当如大日凌空,普照万物,令寒士黔首皆能凭才学振翅高飞;
而非被那士族裙带编织的囚笼,生生扼断脊梁!”
陆渊的眼中燃烧起近乎狂热的火焰,仿佛看到了那个被理想照亮的彼岸:
“那将是一个何等样的世界?!士农工商,各安其位,各展所长!法度之下,无分贵贱!
仓廪丰实,再无饿殍哀鸿!纵是贩夫走卒,亦可因才学而立于庙堂!那才是……我华夏应有的模样!”
他的声音因极致的向往而微微颤抖。
鲁肃脸上的最后一丝笑意彻底消失,神色变得无比复杂、凝重,如同凝视着深渊。
他看着少年眼中那纯粹到近乎刺目的执着光芒,沉默了仿佛一个世纪之久。
终于,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疲惫,带着饱经世事的洞彻与现实的千钧重负:
“小先生所绘之世……煌煌如日,确令人心驰神往。然……”
他重重地摇了摇头,那“然”字,仿佛承载着整个时代的重量:
“世家门阀,非江东独有,乃是寄生九州数百年的痼疾!
自光武中兴,其根系早已深扎于膏腴沃土,吸吮国运而生!
欲除之?无异于剜心剔骨!
江东顷刻分崩离析,北有豺狼曹操虎视,西有刘表荆襄未平,岂容你从容挥刀,再造乾坤?
至于人人如龙?” 鲁肃的目光变得深邃而悲悯,“龙翔九天,龙潜九渊,尊卑贵贱,是天地至理?还是人心所铸?
若人人皆龙,则‘龙’之贵,又从何来?此念……太过惊世骇俗。恕肃……不敢深思,亦……不敢苟同。”
陆渊眼中的火焰,如同被冰海狂潮淹没,骤然熄灭!
一股彻骨的寒意从脊椎直冲头顶。
鲁肃那冰冷坚硬的现实逻辑,将他“历史先知”带来的所有底气,瞬间碾得粉碎!
他失魂落魄地跌坐回席上,脸色苍白如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