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渊眼中精光一闪,唇角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乱世出英雄,浑水好摸鱼。我们眼下又不用攻城略地,有这些消息已经足够。
他转身望向华佗与崔林,篝火在他眼中跳动:
“师父,德儒兄,今晚咱们就好好休息,养足精神,争取明天走出曹司空的所控制的地域。”
华佗捋须轻笑,眼中满是信任:你的安排向来滴水不漏,为师自然放心。
崔林颔首道:如此甚好,从昨夜到现在,大家都没有得到好好休息,确实该好好休整一番。
陆渊转向徐庶,神色认真:元直先生,不知您作何打算?
徐庶朗声一笑,火光在他眼中跃动:这深更半夜的,难不成陆小先生还要赶我走不成?
这话引得众人会心而笑,连一直闷闷不乐的孙峦也忍不住抿嘴。
陆渊却正色道:元直先生,与我们同行,前路恐怕危机四伏,这才要多问一句。
徐庶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你既知我曾仗剑游历,又何须担心我剑锋不利?
与诸位同行,若真遇险情,彼此还能照应。
若是我们母子独行,反倒更容易遭了无妄之灾。
见徐庶心意已决,陆渊当即下令:周三郎,着你带领未当值的弟兄,将所有马车围作一圈,供女眷们安歇。
他转而看向正在用饭的孙敬与朱富:老孙、老朱,今夜要辛苦二位了。
老孙饭后先休息,下半夜由你带队值守。
上半夜就交给老朱和正在巡哨的弟兄。
安排完毕,他略一沉吟,又补充道:暂且如此。
我先小憩片刻,下半夜与弟兄们一同守夜。
说罢竟真就靠着篝火旁的一棵老树蜷缩着闭上了眼眸。
华佗见状,对徐庶和孙敬使了个眼色,压低声音:
我们到那边说话吧,让他好生歇息。这孩子......分明是预感今夜不会太平。
徐庶若有所思地望向树下就地休息的年轻身影,忽然觉得这少年身上,不知还藏着多少看不透的谜团。
而此刻闭目养神的陆渊,心中警惕大起。
他相信自己的直觉绝不会错。
危险正在逼近,而他必须保持清醒,守护好身边的每一个人。
寅时刚过,天地被浓墨浸透,正是夜色最沉、睡意最黏稠的时刻。
陆渊从浅眠中骤然惊醒,喉间溢出一声压抑的哈欠。
他睁开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篝火将熄未熄的、暗红色的余烬。
火光摇曳的边缘,周三郎背对着他,正将一根根枯枝极其轻缓地添入火中,动作小心翼翼,仿佛怕惊扰了这片祥和的宁静。
“三郎。”陆渊开口,声音带着初醒的砂纸般的粗粝感,“什么时辰了?为何没按时唤醒我?”
周三郎闻声转头,跳动的火苗在他年轻却已显风霜的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
“回公子,寅时刚过。是孙老大特意吩咐,让您多歇一会儿。
弟兄们都警惕着呢,真有风吹草动,断不会误事。”
他的眼神恭敬,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陆渊不再多言,起身走向几步外那条隐在黑暗中的山涧。
深夜的寒气瞬间包裹上来,侵肌蚀骨。
他蹲下身,掬起一捧刺骨溪水猛地拍在脸上——
那冰冷如同无数细针扎入毛孔,激得他浑身一颤,残存的睡意被彻底驱逐,头脑瞬间清明如洗。
来到这个时代许久,他仍不习惯像当下士人那般腰间悬剑。
那老长的饰物,总觉得碍事,真到了生死关头,未必比得上一根结实的木棍。
就在这时,身侧阴影微动,孙敬如同早已融入夜色的山石,悄无声息地贴近。
他双手捧着一物递了过来,那是一把形制古朴的环首刀;
刀身暗沉无光,却在微弱星月下隐隐流动着一缕寒意。
“公子,还是带上这个稳妥。”孙敬的声音低沉沙哑,却带着磐石般的坚定,“若真遇到危险,有件兵器在手,心里总要踏实几分。”
陆渊目光一凝,顺手接过。
刀一入手,沉甸甸的分量便压得他手腕微微一沉,这冰冷的重量也让他心头随之一凛。
他指节收紧,稳稳握实了缠着旧麻的刀柄,一股莫名的杀气似乎顺着掌心蔓延开来。
“传话下去,”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让弟兄们都打起十二分精神。
谁若是困了,就用这山涧水洗把脸,醒醒神。
天一亮我们就收拾行装,尽快赶路。”
孙敬抱拳应了一声“诺”,干脆利落。
他刚要转身,动作却毫无预兆地僵在半途!
下一刻,他已猛地俯低身体,几乎趴伏在地,侧头将左耳紧紧贴向冰冷的地面。
只一瞬!孙敬猛地抬起头,脸上所有的线条都刻满了紧绷的凝重,眼中精光爆射:“公子,有情况!”
“什么情况?”陆渊心头一紧,凝神倾听,耳边却只有夜风穿过林隙的呜咽,以及远处不知名虫豸的微鸣。
“马蹄声!”孙敬维持着贴地的姿势,语速快如骤雨击打芭蕉,“人数不少,听动静是精骑,正朝我们这边直扑过来!
距离已经很近了!这三更半夜,荒山野岭,来者绝非善类!”
陆渊眉头紧锁:“这你也能辨出?我为何丝毫未觉?”
“那些年随孙文台老将军南征北战,从死人堆里练出的保命本事。”
孙敬语速极快,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迸出来,“听声响,至多不过两里!必须立刻应对!”
陆渊再无疑虑,眼中最后一丝迷茫被锐利取代,当即低喝:“老孙,鸣锣!我去安排女眷。
所有人依托马车结阵,准备迎敌!”
“当当当——!”
急促、刺耳、撕裂一切的锣声,如同惊雷,悍然劈开了黎明前最死寂的宁静!
整个营地像被投入滚水的冰块,瞬间“炸”开!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人影猛地从地上弹起,压抑的惊呼,仓啷的兵刃出鞘声,以及杂乱却飞速移动的脚步声。
跳动的篝火依旧,但每一张被火光骤然映亮的脸上,惊悸、茫然、瞬间被强压下去的恐惧,最终都化为孤注一掷的决绝。
空气中,原本清冷的草木气息,仿佛已被无形铁锈般的杀气浸透,绷紧到一触即发!
几乎在同一时刻,两里外的岔道口。
一支约五十余骑的队伍如同暗夜凝结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勒马停驻;
人马呼出的白气在清冷的空气中短暂氤氲,又迅速消散。
为首一人抬手,动作带着一丝不耐,扯下了蒙面黑巾,露出司马昏那张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的脸。
他眼底布满血丝,那是连夜奔袭与炽盛怒意共同灼烧的痕迹。
他目光阴鸷,如夜枭般扫向路旁——那里,一道几乎与草丛融为一体的身影悄然走出。
“位置确认了?”司马昏的声音不高,却冷得像三九天的冰碴子,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暗哨压低身躯,语速极快:“大人,对方布防严谨,警戒范围极广,属下不敢靠得太近。
但能断定,他们就在前方山涧旁扎营,篝火亮色犹在,顺着这条小路直插过去,不超过两里!”
话音未落,远处——正是山涧方向,隐约传来一阵急促、尖锐,极具穿透力的锣声!
“铿铿铿——!”
那声音虽因距离而显得微弱,却像一把烧红的铁钎,瞬间刺入司马昏的耳膜。
他脸色瞬间铁青,额角青筋暴起,从牙缝里挤出一声压抑到极致的怒骂:“没用的东西!打草惊蛇了!”
乱世出英雄,浑水好摸鱼。我们眼下又不用攻城略地,有这些消息已经足够。
他转身望向华佗与崔林,篝火在他眼中跳动:
“师父,德儒兄,今晚咱们就好好休息,养足精神,争取明天走出曹司空的所控制的地域。”
华佗捋须轻笑,眼中满是信任:你的安排向来滴水不漏,为师自然放心。
崔林颔首道:如此甚好,从昨夜到现在,大家都没有得到好好休息,确实该好好休整一番。
陆渊转向徐庶,神色认真:元直先生,不知您作何打算?
徐庶朗声一笑,火光在他眼中跃动:这深更半夜的,难不成陆小先生还要赶我走不成?
这话引得众人会心而笑,连一直闷闷不乐的孙峦也忍不住抿嘴。
陆渊却正色道:元直先生,与我们同行,前路恐怕危机四伏,这才要多问一句。
徐庶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你既知我曾仗剑游历,又何须担心我剑锋不利?
与诸位同行,若真遇险情,彼此还能照应。
若是我们母子独行,反倒更容易遭了无妄之灾。
见徐庶心意已决,陆渊当即下令:周三郎,着你带领未当值的弟兄,将所有马车围作一圈,供女眷们安歇。
他转而看向正在用饭的孙敬与朱富:老孙、老朱,今夜要辛苦二位了。
老孙饭后先休息,下半夜由你带队值守。
上半夜就交给老朱和正在巡哨的弟兄。
安排完毕,他略一沉吟,又补充道:暂且如此。
我先小憩片刻,下半夜与弟兄们一同守夜。
说罢竟真就靠着篝火旁的一棵老树蜷缩着闭上了眼眸。
华佗见状,对徐庶和孙敬使了个眼色,压低声音:
我们到那边说话吧,让他好生歇息。这孩子......分明是预感今夜不会太平。
徐庶若有所思地望向树下就地休息的年轻身影,忽然觉得这少年身上,不知还藏着多少看不透的谜团。
而此刻闭目养神的陆渊,心中警惕大起。
他相信自己的直觉绝不会错。
危险正在逼近,而他必须保持清醒,守护好身边的每一个人。
寅时刚过,天地被浓墨浸透,正是夜色最沉、睡意最黏稠的时刻。
陆渊从浅眠中骤然惊醒,喉间溢出一声压抑的哈欠。
他睁开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篝火将熄未熄的、暗红色的余烬。
火光摇曳的边缘,周三郎背对着他,正将一根根枯枝极其轻缓地添入火中,动作小心翼翼,仿佛怕惊扰了这片祥和的宁静。
“三郎。”陆渊开口,声音带着初醒的砂纸般的粗粝感,“什么时辰了?为何没按时唤醒我?”
周三郎闻声转头,跳动的火苗在他年轻却已显风霜的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
“回公子,寅时刚过。是孙老大特意吩咐,让您多歇一会儿。
弟兄们都警惕着呢,真有风吹草动,断不会误事。”
他的眼神恭敬,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陆渊不再多言,起身走向几步外那条隐在黑暗中的山涧。
深夜的寒气瞬间包裹上来,侵肌蚀骨。
他蹲下身,掬起一捧刺骨溪水猛地拍在脸上——
那冰冷如同无数细针扎入毛孔,激得他浑身一颤,残存的睡意被彻底驱逐,头脑瞬间清明如洗。
来到这个时代许久,他仍不习惯像当下士人那般腰间悬剑。
那老长的饰物,总觉得碍事,真到了生死关头,未必比得上一根结实的木棍。
就在这时,身侧阴影微动,孙敬如同早已融入夜色的山石,悄无声息地贴近。
他双手捧着一物递了过来,那是一把形制古朴的环首刀;
刀身暗沉无光,却在微弱星月下隐隐流动着一缕寒意。
“公子,还是带上这个稳妥。”孙敬的声音低沉沙哑,却带着磐石般的坚定,“若真遇到危险,有件兵器在手,心里总要踏实几分。”
陆渊目光一凝,顺手接过。
刀一入手,沉甸甸的分量便压得他手腕微微一沉,这冰冷的重量也让他心头随之一凛。
他指节收紧,稳稳握实了缠着旧麻的刀柄,一股莫名的杀气似乎顺着掌心蔓延开来。
“传话下去,”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让弟兄们都打起十二分精神。
谁若是困了,就用这山涧水洗把脸,醒醒神。
天一亮我们就收拾行装,尽快赶路。”
孙敬抱拳应了一声“诺”,干脆利落。
他刚要转身,动作却毫无预兆地僵在半途!
下一刻,他已猛地俯低身体,几乎趴伏在地,侧头将左耳紧紧贴向冰冷的地面。
只一瞬!孙敬猛地抬起头,脸上所有的线条都刻满了紧绷的凝重,眼中精光爆射:“公子,有情况!”
“什么情况?”陆渊心头一紧,凝神倾听,耳边却只有夜风穿过林隙的呜咽,以及远处不知名虫豸的微鸣。
“马蹄声!”孙敬维持着贴地的姿势,语速快如骤雨击打芭蕉,“人数不少,听动静是精骑,正朝我们这边直扑过来!
距离已经很近了!这三更半夜,荒山野岭,来者绝非善类!”
陆渊眉头紧锁:“这你也能辨出?我为何丝毫未觉?”
“那些年随孙文台老将军南征北战,从死人堆里练出的保命本事。”
孙敬语速极快,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迸出来,“听声响,至多不过两里!必须立刻应对!”
陆渊再无疑虑,眼中最后一丝迷茫被锐利取代,当即低喝:“老孙,鸣锣!我去安排女眷。
所有人依托马车结阵,准备迎敌!”
“当当当——!”
急促、刺耳、撕裂一切的锣声,如同惊雷,悍然劈开了黎明前最死寂的宁静!
整个营地像被投入滚水的冰块,瞬间“炸”开!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人影猛地从地上弹起,压抑的惊呼,仓啷的兵刃出鞘声,以及杂乱却飞速移动的脚步声。
跳动的篝火依旧,但每一张被火光骤然映亮的脸上,惊悸、茫然、瞬间被强压下去的恐惧,最终都化为孤注一掷的决绝。
空气中,原本清冷的草木气息,仿佛已被无形铁锈般的杀气浸透,绷紧到一触即发!
几乎在同一时刻,两里外的岔道口。
一支约五十余骑的队伍如同暗夜凝结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勒马停驻;
人马呼出的白气在清冷的空气中短暂氤氲,又迅速消散。
为首一人抬手,动作带着一丝不耐,扯下了蒙面黑巾,露出司马昏那张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的脸。
他眼底布满血丝,那是连夜奔袭与炽盛怒意共同灼烧的痕迹。
他目光阴鸷,如夜枭般扫向路旁——那里,一道几乎与草丛融为一体的身影悄然走出。
“位置确认了?”司马昏的声音不高,却冷得像三九天的冰碴子,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感。
暗哨压低身躯,语速极快:“大人,对方布防严谨,警戒范围极广,属下不敢靠得太近。
但能断定,他们就在前方山涧旁扎营,篝火亮色犹在,顺着这条小路直插过去,不超过两里!”
话音未落,远处——正是山涧方向,隐约传来一阵急促、尖锐,极具穿透力的锣声!
“铿铿铿——!”
那声音虽因距离而显得微弱,却像一把烧红的铁钎,瞬间刺入司马昏的耳膜。
他脸色瞬间铁青,额角青筋暴起,从牙缝里挤出一声压抑到极致的怒骂:“没用的东西!打草惊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