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博望坡。
午后的阳光洒下炽烈的金辉,带着沉甸甸的重量。
蜿蜒曲折的林间古道,在年复一年的车马碾压下,显露出黄白的底色;
犹如一条疲惫的巨蟒,无声地匍匐在茂密得近乎阴森的植被深处。
两侧山坡陡峭而起,仿佛巨神劈凿而成,其上林木参天,无数粗壮的藤蔓与枝叶疯狂地纠缠、攀附;
织成一道道密不透风的绿色壁垒,将湛蓝的天空切割成狭窄而刺眼的碎片,投下大片令人不安的、斑驳晃动的阴影。
春末的空气有些闷热而凝滞,唯有队伍行进间,马蹄踏在松软浮土上的“噗噗”闷响;
以及车轮碾过碎石发出的单调刺耳的噪音,固执地打破着这山谷间的宁静。
陆渊猛地勒住缰绳,胯下今晨缴获来的战马似乎感知到了环境中潜藏的不安;
烦躁地甩动头颅,打了个沉重的响鼻。
他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缓缓扫过这处险要的地形——狭窄逼仄、仅容数骑并行的道路;
两侧茂密得几乎无法穿行的灌木与草丛;
还有那些堆积在地、干燥的枯枝落叶。
记忆深处,《三国演义》中那场将夏侯惇十万大军烧得灰飞烟灭的着名火攻之战,浮现在眼前。
他嘴角不自觉勾起一丝混合着高度警惕与历史宿命般玩味的弧度;
侧身对并辔而行的徐庶和崔林低声道,声音在宁静的山谷中显得格外清晰:
“好一个博望坡!真乃天设的葬兵之地!
元直兄,德儒兄,且看此地势,若是有大军迤逦经过;
队伍拉长,再遇上一个精通天文地理、善用火攻的对手,只需提前在两头四周备足硫磺硝石、干柴火油……
啧啧,只怕顷刻之间,这条狭道便要化作一条烈焰奔腾的死亡之河,任你千军万马,也难逃焦土炼狱之劫!”
徐庶闻言,神色顿时一凛,那双惯于洞察世事、运筹帷幄的眼眸立刻如同最精密的罗盘;
仔细而迅速地审视着周围每一处可供设伏的细节。
他缓缓颔首,乌黑须发在微风中轻颤,语气带着深沉的赞许与毫不掩饰的警惕:
“陆小先生慧眼如炬,一语道破天机!
此地确是兵家必争之险地,更是绝佳的埋骨之所。
夹道设伏,据高纵火,实乃上上之选。
纵有千军万马,若为主帅者不察地理,不明天时,骄矜大意;
一头闯入此等绝地,骤然遭遇火攻……恐有全军倾覆、片甲不留之危!”
崔林则微微蹙眉,望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林木,带着文人特有的感伤与慈悲接话道:
“只是……可惜了这满坡郁郁葱葱的林木生灵。
烽火一起,不知多少参天古木、飞禽走兽要随之化为焦炭。
草木无言,却亦有灵。
毁之易如反掌,欲要恢复今日之生机,却不知需多少年风雨滋润。
一念及此,确是可叹,可悲。”
陆渊有些意外地看了崔林一眼,略带惊讶地笑道:
“想不到德儒兄竟有如此超越时代的悲悯之心,堪称我辈‘环保先驱’了。”
见徐庶和崔林皆面露茫然疑惑之色,他意识到失言,便简略解释道;
“哦,这是我自己杜撰的词,大意便是倡导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山川草木、自然环境,使之能够持续为后世所用。”
徐庶眼中闪过思索的神色,正欲就这“环保”新说与陆渊再探讨几句——
“公子!大事不好!”
孙敬急促而带着一丝压抑惊惶的声音猛地打断了他的思绪。
只见孙敬一手紧握缰绳,一手按着腰刀,催动战马从队伍后方不顾一切地疾驰而来;
脸上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与焦急,冲到近前也来不及行礼,直接压低了声音急报:
“后方尘头大起,黄尘蔽日!
有大队人马追上来了!
听那踏地之声沉重齐整,绝非寻常盗匪,怕是真正的精锐步骑混合;
而且……人数远超我等十倍不止!我们该如何应对?!”
陆渊心头猛地一沉,仿佛被一盆冰水浇下,寒意瞬间蔓延四肢百骸。
他正待开口,是要下令全军戒备,倚仗这险要地形殊死一搏?
还是不惜代价,冒险驱马向前狂奔,试图冲出这死亡陷阱?
然而,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哒哒哒——哒哒哒——”
密集如夏日暴雨敲击屋瓦般的马蹄声,混合着沉重如山崩、整齐划一得令人心悸的脚步声;
已然由远及近,如同无数面催命的战鼓,从后方山谷入口的方向轰鸣而来,狠狠地、毫不留情地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那声音越来越响,震得脚下的地面都在微微颤抖!
十余骑精锐斥候已如黑色的死亡旋风,挟着滚滚烟尘自后方疾卷而至!
他们瞬间超越惊慌的车队,猛地勒紧缰绳,战马人立而起,发出一片嘶鸣;
随即稳稳横亘在狭窄的古道正前方,彻底堵死了唯一的去路!
马蹄扬起的漫天黄尘尚未落定,更多黑衣黑甲的步兵已如铁潮般汹涌而来;
沉重的脚步声隆隆作响,震得地面微微颤抖。
他们行动迅捷如狼,沉默而有序地左右散开,长戟如林,弓弩上弦;
转眼间便在狭窄的山谷间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死亡包围圈,将整个车队连同陆渊等人死死困在核心!
冰冷的矛戟在灼热烈日下反射着刺眼的白光,森然的杀气如同极地寒潮般席卷而来,瞬间将这片狭小区域的空气都冻结了。
车队中传来女眷们压抑不住的惊呼与孩童受到惊吓的慌乱动静;
拉车的战马惊恐地嘶鸣、不断踏蹄试图后退,却被四周的铁壁合围逼得无处可逃。
包围圈正前方,一员将领缓缓越众而出。
他身形魁梧如山,面容刚毅冷峻如同石刻,一身锃亮的黑甲沾满征尘却难掩其威;
眼神锐利,周身散发着久经沙场淬炼出的铁血气息。
他勒停雄健的战马,目光如冰冷的刀锋般扫过被围得水泄不通的车队;
最终精准地定格在虽被众人隐约护在中央、却依然气度沉静的少年身上,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冰冷决绝:
“某,于禁,于文则!奉曹司空之命在此恭候多时!”
他声如洪钟,在狭窄的山谷间回荡,“司空有令:华先生、陆先生师徒,悬壶济世,活人无算,当以国士相待。然——”
他话音陡然一转,寒意凛然,“行医施药,不得逾越边境!若有向南越境之企图……”
于禁的声音猛地拔高,带着钢铁碰撞般的铿锵决绝:“格杀勿论!”
他顿了顿,冰冷的目光扫过神色凝重的陆渊,语气稍缓,却依旧强硬得不容反驳:
“于某敬重华神医与陆小先生仁心仁术,恩泽我军将士,实不愿与二位兵戎相见!
还请二位体谅于某职责在身,军令如山!
莫要再存南行之念,随我回去面见司空,陈明情由,方为上策,亦是保全之道!”
空气瞬间凝固!仿佛连时间都停止了流动。
所有的目光,无论是惊恐、愤怒还是绝望,都死死地聚焦在场中央那个青衫少年——陆渊的身上。
陆渊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狂跳的声音,但他深吸一口气;
强行将翻涌的气血与惊悸压了下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头脑飞速运转。
他轻轻一夹马腹,驾驭着同样不安的坐骑,平稳地上前几步;
来到与于禁相距不过数丈之地,这个距离,足以让他看清对方铠甲上的每一处划痕。
午后的阳光洒下炽烈的金辉,带着沉甸甸的重量。
蜿蜒曲折的林间古道,在年复一年的车马碾压下,显露出黄白的底色;
犹如一条疲惫的巨蟒,无声地匍匐在茂密得近乎阴森的植被深处。
两侧山坡陡峭而起,仿佛巨神劈凿而成,其上林木参天,无数粗壮的藤蔓与枝叶疯狂地纠缠、攀附;
织成一道道密不透风的绿色壁垒,将湛蓝的天空切割成狭窄而刺眼的碎片,投下大片令人不安的、斑驳晃动的阴影。
春末的空气有些闷热而凝滞,唯有队伍行进间,马蹄踏在松软浮土上的“噗噗”闷响;
以及车轮碾过碎石发出的单调刺耳的噪音,固执地打破着这山谷间的宁静。
陆渊猛地勒住缰绳,胯下今晨缴获来的战马似乎感知到了环境中潜藏的不安;
烦躁地甩动头颅,打了个沉重的响鼻。
他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缓缓扫过这处险要的地形——狭窄逼仄、仅容数骑并行的道路;
两侧茂密得几乎无法穿行的灌木与草丛;
还有那些堆积在地、干燥的枯枝落叶。
记忆深处,《三国演义》中那场将夏侯惇十万大军烧得灰飞烟灭的着名火攻之战,浮现在眼前。
他嘴角不自觉勾起一丝混合着高度警惕与历史宿命般玩味的弧度;
侧身对并辔而行的徐庶和崔林低声道,声音在宁静的山谷中显得格外清晰:
“好一个博望坡!真乃天设的葬兵之地!
元直兄,德儒兄,且看此地势,若是有大军迤逦经过;
队伍拉长,再遇上一个精通天文地理、善用火攻的对手,只需提前在两头四周备足硫磺硝石、干柴火油……
啧啧,只怕顷刻之间,这条狭道便要化作一条烈焰奔腾的死亡之河,任你千军万马,也难逃焦土炼狱之劫!”
徐庶闻言,神色顿时一凛,那双惯于洞察世事、运筹帷幄的眼眸立刻如同最精密的罗盘;
仔细而迅速地审视着周围每一处可供设伏的细节。
他缓缓颔首,乌黑须发在微风中轻颤,语气带着深沉的赞许与毫不掩饰的警惕:
“陆小先生慧眼如炬,一语道破天机!
此地确是兵家必争之险地,更是绝佳的埋骨之所。
夹道设伏,据高纵火,实乃上上之选。
纵有千军万马,若为主帅者不察地理,不明天时,骄矜大意;
一头闯入此等绝地,骤然遭遇火攻……恐有全军倾覆、片甲不留之危!”
崔林则微微蹙眉,望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林木,带着文人特有的感伤与慈悲接话道:
“只是……可惜了这满坡郁郁葱葱的林木生灵。
烽火一起,不知多少参天古木、飞禽走兽要随之化为焦炭。
草木无言,却亦有灵。
毁之易如反掌,欲要恢复今日之生机,却不知需多少年风雨滋润。
一念及此,确是可叹,可悲。”
陆渊有些意外地看了崔林一眼,略带惊讶地笑道:
“想不到德儒兄竟有如此超越时代的悲悯之心,堪称我辈‘环保先驱’了。”
见徐庶和崔林皆面露茫然疑惑之色,他意识到失言,便简略解释道;
“哦,这是我自己杜撰的词,大意便是倡导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山川草木、自然环境,使之能够持续为后世所用。”
徐庶眼中闪过思索的神色,正欲就这“环保”新说与陆渊再探讨几句——
“公子!大事不好!”
孙敬急促而带着一丝压抑惊惶的声音猛地打断了他的思绪。
只见孙敬一手紧握缰绳,一手按着腰刀,催动战马从队伍后方不顾一切地疾驰而来;
脸上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与焦急,冲到近前也来不及行礼,直接压低了声音急报:
“后方尘头大起,黄尘蔽日!
有大队人马追上来了!
听那踏地之声沉重齐整,绝非寻常盗匪,怕是真正的精锐步骑混合;
而且……人数远超我等十倍不止!我们该如何应对?!”
陆渊心头猛地一沉,仿佛被一盆冰水浇下,寒意瞬间蔓延四肢百骸。
他正待开口,是要下令全军戒备,倚仗这险要地形殊死一搏?
还是不惜代价,冒险驱马向前狂奔,试图冲出这死亡陷阱?
然而,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哒哒哒——哒哒哒——”
密集如夏日暴雨敲击屋瓦般的马蹄声,混合着沉重如山崩、整齐划一得令人心悸的脚步声;
已然由远及近,如同无数面催命的战鼓,从后方山谷入口的方向轰鸣而来,狠狠地、毫不留情地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那声音越来越响,震得脚下的地面都在微微颤抖!
十余骑精锐斥候已如黑色的死亡旋风,挟着滚滚烟尘自后方疾卷而至!
他们瞬间超越惊慌的车队,猛地勒紧缰绳,战马人立而起,发出一片嘶鸣;
随即稳稳横亘在狭窄的古道正前方,彻底堵死了唯一的去路!
马蹄扬起的漫天黄尘尚未落定,更多黑衣黑甲的步兵已如铁潮般汹涌而来;
沉重的脚步声隆隆作响,震得地面微微颤抖。
他们行动迅捷如狼,沉默而有序地左右散开,长戟如林,弓弩上弦;
转眼间便在狭窄的山谷间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死亡包围圈,将整个车队连同陆渊等人死死困在核心!
冰冷的矛戟在灼热烈日下反射着刺眼的白光,森然的杀气如同极地寒潮般席卷而来,瞬间将这片狭小区域的空气都冻结了。
车队中传来女眷们压抑不住的惊呼与孩童受到惊吓的慌乱动静;
拉车的战马惊恐地嘶鸣、不断踏蹄试图后退,却被四周的铁壁合围逼得无处可逃。
包围圈正前方,一员将领缓缓越众而出。
他身形魁梧如山,面容刚毅冷峻如同石刻,一身锃亮的黑甲沾满征尘却难掩其威;
眼神锐利,周身散发着久经沙场淬炼出的铁血气息。
他勒停雄健的战马,目光如冰冷的刀锋般扫过被围得水泄不通的车队;
最终精准地定格在虽被众人隐约护在中央、却依然气度沉静的少年身上,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冰冷决绝:
“某,于禁,于文则!奉曹司空之命在此恭候多时!”
他声如洪钟,在狭窄的山谷间回荡,“司空有令:华先生、陆先生师徒,悬壶济世,活人无算,当以国士相待。然——”
他话音陡然一转,寒意凛然,“行医施药,不得逾越边境!若有向南越境之企图……”
于禁的声音猛地拔高,带着钢铁碰撞般的铿锵决绝:“格杀勿论!”
他顿了顿,冰冷的目光扫过神色凝重的陆渊,语气稍缓,却依旧强硬得不容反驳:
“于某敬重华神医与陆小先生仁心仁术,恩泽我军将士,实不愿与二位兵戎相见!
还请二位体谅于某职责在身,军令如山!
莫要再存南行之念,随我回去面见司空,陈明情由,方为上策,亦是保全之道!”
空气瞬间凝固!仿佛连时间都停止了流动。
所有的目光,无论是惊恐、愤怒还是绝望,都死死地聚焦在场中央那个青衫少年——陆渊的身上。
陆渊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狂跳的声音,但他深吸一口气;
强行将翻涌的气血与惊悸压了下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头脑飞速运转。
他轻轻一夹马腹,驾驭着同样不安的坐骑,平稳地上前几步;
来到与于禁相距不过数丈之地,这个距离,足以让他看清对方铠甲上的每一处划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