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驱虎吞狼-《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

  糜竺闻言,脸上却露出更加无奈的苦笑,他掂了掂手中那并不算大的油纸包,语气带着遗憾:

  “主公,非是竺吝啬。

  此物即便在三将军军中,亦属稀罕之物,等闲难以得见。

  糜家商队历经周转,也只得此一小包馈赠于我,以备不时之需。

  听闻制作此物,耗肉极巨,十斤鲜肉也未必能得一斤肉干,且工序繁杂,非有秘法不得其味。

  其最地道的吃法,确如主公所言,乃是切碎熬粥,最能激发其香,滋补身体。”

  他的话语中,不经意间又流露出了对那位“陆小先生”所授秘法的惊叹。

  刘备听罢,眼中闪过极大的遗憾与痛惜,那光芒瞬间点亮又迅速黯淡下去。

  他重重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力与不甘:

  “可惜!可恨哪!此刻潜行匿迹,连一缕炊烟都不敢升起,唯恐引来曹军斥候,或是……其他不必要的关注。”

  他粗糙的手指摩挲着那硬实的肉干,仿佛能透过它感受到那想象中滚烫肉粥的温度;

  “否则,若能以此物熬得几大锅浓稠肉粥,让香气弥漫营盘;

  哪怕每名将士碗中只能捞到些许肉末,尝到一点油腥,也足以暖其肠胃,振其精神!

  让他们知道,我刘备心中,始终记挂着他们的饥寒困苦。

  这……这本是收拢人心最直接的法子……”

  他的语气愈发低沉,充满了英雄受困于时势的悲凉与惋惜,那不仅仅是对一顿饭的遗憾;

  更是对无法及时抚慰军心、凝聚力量的深深自责。

  这时,一直沉默皱眉的孙乾,将手中咬了一半的肉干缓缓放下;

  目光如炬,直视刘备,声音低沉却像匕首般切中要害:

  “主公,昨夜……是否又有军士,趁着夜色,遁入山林了?”

  他见刘备神色骤然一黯,嘴唇紧抿,便知所料不差,心中那最坏的猜想得到了证实。

  他不再犹豫,继续剖析,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敲在当下处境最脆弱的那根神经上:

  “袁本初此番让我等南下,名义上是为他在曹操后方开辟第二战场,南北呼应,牵制曹贼。

  然而,观其行径,实则用心叵测,令人心寒!”

  他伸出两根手指,条分缕析,目光锐利如鹰隼:

  “其一,他拨付的皆是世代居住在北地的士卒,家眷妻小皆在河北为质;

  人心思归,岂能安于南方?此乃驱羊入火坑,未战先乱其心!

  “其二,军中大小将校,多为其河北旧部,名为辅佐,实为监军,处处掣肘,阳奉阴违。

  主公之令,出不了中军大帐几步便要打上折扣!

  此非助我,实乃遗我以‘坚冰之火’——握之烫手,弃之却立刻面临冻毙之危!”

  他深吸一口气,提出了一个对比鲜明、更显袁绍刻薄寡恩的策略,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懑与向往:

  “若他袁本初真有半分诚意开辟南阳-汝南战线,真心助主公成就一番事业,何以行此拙劣之计?

  最上之策,当是为主公向朝廷申请正式名分,并以他河北之主的身份;

  亲笔手书予汝南、南阳等地亲袁之豪强大族,令其倾力为我等提供钱粮军资,大开方便之门!

  “待我等顺利抵达后,凭借主公汉室宗亲、左将军、豫州牧之崇高声望;

  就地招募壮勇,收纳对曹操不满的地方豪杰与黄巾余部;

  从头打造一支完全听命于主公的雄兵!

  如此,方能如大树扎根,根基稳固,指哪打哪,无往不利!”

  他最后重重一击,点明核心困境:“如今这般……驱北军而南征,犹如缘木求鱼,沙上筑塔,非但不能增强实力;

  反而日夜消耗主公本就不多的心力,恐……难有作为!”

  糜竺一直静静听着,脸上露出早已洞悉世情的无奈与苦笑,他轻轻摇头,接口道,声音平和却带着看透人心的力量:

  “公佑,以你之智,难道还看不透么?

  那袁本初,外表宽宏,内里却志大而量狭,才高而性疑,忌惮能臣,尤忌似主公这般有声望、有韧性之英雄。

  他此番作为,名为助我,实为防我、制我!

  甚至……可称之为‘驱虎吞狼,坐观成败’!”

  他顿了顿,将袁绍那看似慷慨实则阴险的布局层层剥开:

  “直接拨付这些难以驯服、心怀异志的北地兵马,本身就是一道无形却坚固的枷锁。

  我等若能在南阳、汝南侥幸打开局面,挫动曹军锋芒,那么在他河北的功劳簿上;

  首功便是他袁本初‘派遣’的这支‘精锐之师’,主公浴血奋战,不过是为其锦上添花;

  “倘若我等不幸事败,折戟沉沙,他亦可对天下人宣称已‘倾力相助’,是主公‘有负厚望’;

  他袁本初已然仁至义尽,无人能指摘其非。”

  他最后直视刘备,一字一句地道出那残酷的真相:

  “其根本盘算,便是唯恐主公借此良机,脱离他的掌控,自成气候,成为另一个他无法驾驭的对手啊!

  这万余大军,非是臂助,实为累赘,为的便是拖住我们的脚步,拴住我们的翅膀!”

  孙乾与糜竺的分析,如同两把冰冷的解剖刀,将袁绍那包裹在华丽外交辞令下的真实意图,血淋淋地剖开在他面前。

  刘备听着糜竺那抽丝剥茧、直指核心的分析;

  脸上的凝重之色几乎要滴出水来,仿佛每一道皱纹都刻满了时局的艰难。

  他沉默片刻,那沉默沉重得如同压在每个人心头的巨石。

  随后,他伸出手,先是用力拍了拍身旁孙乾的肩膀,又转向自己的妻兄糜竺,目光扫过这两位忠心耿耿的股肱之臣;

  声音里饱含着真诚,更浸透了无法掩饰的疲惫与深深的无奈:

  “公佑,子仲,你们所言,字字珠玑,句句切中要害……这些,备心中岂能不明,岂能不知?”

  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仿佛要将胸中的块垒一吐而尽;

  “然……形势比人强,刀架在脖子上,容不得我们挑三拣四。

  眼下我等势单力薄,犹如无根之浮萍,漂泊无依。

  袁本初这棵大树,纵使内里蛀空,枝丫带刺,却也是眼下唯一能让我们暂避风雨、苟延残喘的依托。

  若不借此微弱之名,我等连在这乱世中挣扎求存、寻得一隙施展抱负的机会都微乎其微。”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清醒,眼神却异常坚定:

  “纵知他送来的是掺了毒的蜜水,是饮鸩止渴,为了活下去,为了那渺茫的希望,我刘备……亦不得不仰颈吞下!

  如今,我们唯一的生路,便是尽早抵达汝南,与翼德会合!

  到了那里,依托三弟打下的一点根基,再徐图整顿,想办法……想办法将这支看似庞大、实则离心离德的人马,一点点地,真正化为己用。”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同要将一盘散沙聚成高塔。

  但在刘备的语气中,听不到放弃,只有一种被逼到绝境后必须去尝试、必须去创造的决绝。

  “咔嚓。” 一旁,赵云再次用力撕咬下一块坚韧的肉干,粗粝的纤维在他齿间被顽强地磨碎;

  但那随之释放出的、扎实浓郁的肉香,却仿佛带着一股力量,瞬间提振了有些萎靡的精神。

  他仔细咀嚼着,缓缓咽下,那双平日里沉静如水的眸子里;

  闪过一丝奇异而明亮的光彩,他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份量:

  “此物……确是非同凡响。

  耐储存,便携带,饱腹感强,实乃行军远征之瑰宝。”

  他抬起眼,目光扫过帐内众人;

  “我对那位素未谋面的陆小先生,是越发好奇了。

  观微知着,能想出此法者,其心思之巧,虑事之周,必非常人。

  他赠予三将军的锦囊,能助其在汝南那般险地扎下根基,整顿军伍……若他此刻正在汝南,以其鬼神莫测之智;

  或许……真能为我等眼下这进退维谷的困局,指出一条意想不到的明路,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