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晚宴 下-《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

  汉代人烹饪肉类方法多样,据《齐民要术》记载,牛、羊、鸡、鸭等家禽野兽皆可“炙而食之”;

  因其肉香独特、鲜嫩可口而成为汉代人烹制肉食的主要方法之一 。

  陆渊虽然用的是千年后的烹饪方法,当下的材料;却也符合汉人对美食的追求。

  当所有的菜品准备就绪,外院的饭菜被装在陶盆中,由护卫小厮自行分配。

  而内院则别有洞天——陆渊特地将两张案几拼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分餐制。

  他用漆盘盛装了椒麻鸡、葱爆羊肉、韭菜炒鸡子和烤羊肉串;

  用陶盆装了药膳鸡和野菜羹。

  菜肴摆放整齐,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汉代饮宴礼仪严格,通常实行分餐制,主宾座次也有严格规定 。

  然而陆渊却做出了大胆的安排——他请华佗和苏云卿跪坐在上首;

  自己和孙峦坐在上首右边,孙敬和朱富坐在左边,小茹和圆圆则坐在下首。

  这一新奇违礼的用餐方式一开始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华佗首先皱眉:“渊儿,这不合礼制啊。自古男女不同席,尊卑有序,怎可如此混坐?”

  孙敬也连连摆手:“公子,这可使不得,我们怎能与华老和夫人同席而坐?”

  陆渊却微笑着坚持:“在坐的都是我最亲近的人,何必拘泥于那些虚礼?

  美食当前,人人平等。今夜就让我们破例一次,享受这难得的团聚时光吧。”

  经过他再三劝说,大家才勉强依从,但初时仍显得有些拘谨。

  每个人的餐盘里都放着几张奇特的烙饼,连见多识广的华佗也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渊儿,这是何物?老夫行遍大江南北,却从未见过如此食物。”

  陆渊微笑回应:“师父,这是我特制的烙饼;

  既可以当下饭菜,也可以当做干粮使用。您尝尝看,可还合口味?”

  他一边说,一边为每人盛上一碗药膳鸡汤,然后端起汤碗郑重说道:

  “师父,师娘,香儿,还有老孙,老朱,小茹,圆圆;在坐的都是我最亲近的人。

  这碗药膳鸡汤我炖了整整一个时辰,里面加了黄芪、枸杞和当归,最是补气养血。

  让我们一起享用这碗鸡汤,我在这里祝大家天天开心,事事如意。”

  说着,他率先端起鸡汤品尝起来,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

  华佗见状,也端起汤碗,先对有些拘束的孙敬、朱富、小茹和圆圆说道:“这小子虽然行事违礼,但心意却是真诚的。

  孙统领,朱管事也不是外人,小茹和圆圆更是逆徒亲近的人,大家不要拘束才好。”

  他舀了一勺鸡汤品尝一口,细细回味后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好小子!

  你居然将药材与食材相配,做出如此美味的药膳!大家快尝尝,这鸡汤可是大补之物!”

  虽然他之前闻到味道就有怀疑,但没想到陆渊真敢将药材用于烹饪,还做得如此美味。

  有了华佗的认可,大家纷纷动手品尝起来。

  苏云卿喝了一口鸡汤,忍不住赞叹:

  “渊儿这鸡汤炖得真不错,药材的苦涩全无,只留甘醇鲜美。看来这孩子在做菜上真有天分。”

  孙峦立马接话:“师娘,这下您信我了吧?哥哥做的菜绝对是天下第一好吃!”

  说着,他已经伸手拿起一串烤羊肉,咬下一大口,顿时满嘴流油,香得他眯起了眼睛。

  在陆渊的带头下,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被抛到九霄云外。

  大家开始畅所欲言,互相布菜,品评美味,院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烤羊肉串外焦里嫩,胡麻油和蜂蜜水的搭配使肉质更加鲜美;

  椒麻鸡麻咸鲜香,令人胃口大开;

  葱爆羊肉香气扑鼻,韭菜炒鸡子鲜嫩可口;

  就连简单的野菜羹也因火候恰到好处而格外美味。

  每个人的关系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进一步巩固,陆渊特制的烙饼更是获得了一致好评。

  所有的菜品都被吃得一点不剩,这是对厨师最好的赞美。

  用餐接近尾声,陆渊趁着愉快的氛围,郑重地向孙敬和朱富各敬了一碗汤:

  “老孙,老朱,你们一路去许县千万要小心。

  如今世道不太平,路上务必谨慎行事。

  我师娘和妹妹们就托付给你们了,到了许昌后,先安顿下来,一切以安全为重。”

  孙敬和朱富吓了一跳,连忙起身:“公子,您这是干什么?咱们一家人还用说两家话吗?

  您放心,您安排的事情,我和老朱一定办好!您和华老也一定要保重,我们在许县等你们。”

  下午时分,陆渊已经与二人详细交代了后续计划。

  他知道此行凶险,但为了师娘和妹妹们的安全,以及后续事宜让她们先行去许县是最合理的选择。

  华佗也开口道:“孙统领,朱管事,这一路就拜托你们了。

  到了许县后,先去城南的济世堂找张医者,把我的尺素(书信)交给他,他会安排你们的住处。”

  晚风渐凉,宴席已接近尾声。

  华佗看着满桌空盘子和众人满足的表情,不禁感叹:

  “渊儿,今日这顿饭,不仅美味,更难得的是这份人情温暖。

  老夫行医多年,深知药能治病,但真情方能治心啊。”

  陆渊望着星空,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要守护好这些他在乎的人。

  数百里外,汝阴附近张飞的军营中,旌旗招展,巡逻士卒步伐整齐划一,与简雍记忆中那个粗放的三将军营地判若两然。

  简雍奉了袁绍和刘备之命来汝南联络各方势力,为刘备南下扰动曹操后方做准备。

  他未曾想到,刚到汝南就遇到了张飞,更没想到会目睹如此令人震惊的景象。

  宴饮刚毕,简雍终于忍不住心中翻腾的疑惑,放下酒杯,目光如炬地望向张飞:

  “三将军,我观你军容齐整,还多了什么后勤部和火头军;全然不似从前,这是怎么回事?”

  他今天简直是开了眼界了。

  向来粗放的张三爷,军营竟井然有序。

  那一千多士兵个个精神饱满,甲胄(皮甲)鲜明,行动间自有法度。

  更令他惊讶的是,营地中分明划分出各类区域,有专门的后勤部管理物资,火头军制作膳食时竟还飘出从未闻过的香气。

  为了招待他,火头军做了什么“炒菜”,那滋味鲜美异常,让他吃得十分满意,可心里的疑惑却越来越重。

  最最不可思议的是,向来饮酒必醉的张三爷,破天荒的只喝了两坛酒,然后令人把酒抬远,竟笑呵呵地说:

  “眼不见,心不烦,俺老张也得学会克制自己。”

  张飞闻言哈哈大笑,虬髯抖动,有意卖弄地招手唤道:

  “张信,阿彪,你们来给宪和先生解释解释,都是怎么回事。”

  张信和阿彪立即上前拱手应诺,动作干净利落。

  阿彪向张信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先说。

  张信得令,先看了看张飞,再环视帐内众人,这才开口:“宪和先生,这都是我们军师的功劳。”

  “哦,军师?”简雍身子微微前倾,眼中闪过精光,“三将军何时请的军师?那我怎么没见到他呢?”

  他暗自思忖,以张飞的性子,竟会听从军师之言改革军制,这军师必非等闲之辈。

  张信继续解释道:“军师北上宣传治疗瘟疫的方法去了,不在军营。”

  简雍瞪大了眼睛,宣传治疗瘟疫的方法?那不就是个医者么?

  他心下这么想着,嘴上也下意识地探寻道:“治疗瘟疫,三将军,你们莫要开玩笑,医者也能当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