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历史天空下的许都-《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

  四月微风掠过,“曹”字大旗与汉室旌旗交叠翻卷,猎猎作响,犹如两条巨龙在湛蓝天幕下争搏。

  黑甲守卒沿城墙垛口一字排开,持戟按刀,甲胄在偏西的日头下泛着冷铁寒光。

  他们目光如电,扫视着城下川流不息的人马车轿,每一个眼神都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股帝都特有的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

  陆渊与华佗相继下车,崔林牵引马车紧随其后。

  三人随着人流,向那深邃如巨兽之口的门洞缓步移去。

  作为一名拥有后世灵魂的当下人,陆渊曾在影视作品中见过无数宏大场景;

  却仍被眼前这座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汉末都城深深震撼。

  夯土城墙的粗砺质感、空气中混杂的尘土与金属锈味;

  兵卒锐利如刀的眼神、城门下小心翼翼接受盘查的各色人群……

  所有细节交织成一幅既生动又压抑的历史长卷,真实得让人心悸。

  华佗步履从容,一身洗得发白的麻衣衬得他身形清癯,面上却是一片波澜不惊的宁静。

  那双洞悉世情的眼睛平和地注视着前方,仿佛早已看惯风云变幻。

  “师父,”陆渊压低声音,目光掠过那些军容整肃的守卒,“许都的守备,似乎比传闻中更加森严。”

  华佗微微颔首,声音低沉如古井无波:“曹公迎奉天子,定都于此。

  如今这里是天下权枢所在,非常之时,自有非常之规。

  我等谨言慎行,依序入城便是。”

  一旁的崔林闻言,轻声笑道:

  “陆兄既与曹公相识,又得夏侯、曹仁诸位将军青眼,更携有曹营令旗,难道还畏惧这城门巡查不成?”

  陆渊收回打量城墙的目光,唇角牵起一丝复杂的笑意:“德儒兄误会了。

  我非畏惧,而是……好奇与感慨。”

  他的声音渐低,仿佛自言自语,“这里是大汉天子所在之都,天下风云际会之中心,怎能不令人心潮涌动?

  只是不知,这巍巍帝都,是否真如看上去那般……固若金汤。”

  队伍随着人流缓缓前移,车轮碾过夯土路面,发出沉闷的吱呀声,像是在呻吟着时代的重量。

  空气中混杂着尘土、牲畜和人群的汗味,还有一种无形却几乎令人窒息的紧张感,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前方,一辆运粮的牛车正在接受盘查。

  车夫佝偻着背,脸上刻满了焦虑的皱纹,低声下气地回答着兵士连珠炮似的盘问。

  身后,几名挑着柴禾的乡民窃窃私语,议论着日渐沉重的赋税和官家催粮的紧迫,言语间满是对年景的担忧。

  春日的暖阳洒落下来,却未能驱散城关前的肃杀之气,反倒将兵士们甲胄上的寒光映照得更加刺眼。

  在那光芒闪烁间,陆渊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辉煌与沉重,威严与压抑,希望与隐忧,全都凝聚在这座巍峨的城门之下。

  每一步靠近那深邃的门洞,都像是踏向一个未知的历史漩涡,让人既期待又不安。

  终于,在漫长的等待后,轮到了他们。

  一名身着简甲、目光如鹰隼般的队率迈步上前。

  他的视线锐利如刀,缓缓自华佗、陆渊和崔林身上刮过,带着不容错辨的审视。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滞,直到他的目光落定在马车前那面特殊令旗上,紧绷的神情才稍稍缓和。

  他抱拳行礼,语气客气却带着钢铁般的坚决:

  “来人可是华佗神医及陆小先生?久仰大名。

  烦请诸位至一旁案前登记详情,并容我等依例查验车驾。

  职责所在,望神医及诸位海涵。”

  华佗从容回礼,声音如古井无波,自有一番气度:

  “正是老朽与徒儿陆渊,另有小友崔林一家同行。

  将军依律行事即可,我等必当配合。”

  那队率侧身引华佗走向城门旁的一张木案,其后坐着一位文吏。

  文吏见是华佗,即刻起身,恭敬长揖:

  “华神医,劳驾您报上此行所有人员名姓、从何处而来,以及入许都所为何事?”

  笔尖蘸墨,静待落简。

  与此同时,队率转向马车,对陆渊同样抱拳,目光却未曾松懈:“阁下想必便是陆小先生。

  烦请让车内眷属下车,以便我等查验。”

  “理当如此。”陆渊微笑应道,神色从容不迫,转身便去协助崔林。

  崔林已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母亲崔老夫人步下马车。

  老夫人步履蹒跚,倚靠着儿子,眼中藏着不易察觉的忧虑。

  谢氏抱着小女儿崔钰紧随其后。

  小钰儿把脸埋母亲颈窝,一双乌溜溜的眼睛怯生生地偷看四周,被兵士的甲胄寒光吓得一颤,将母亲搂得更紧。

  几名兵士得令上前,利落地掀开车帘。

  车厢内的景象一览无余:

  几件缝制半途的锦衣如流云般散落,一只硕大沉重的药箱尤为引人注目,箱体木质沉黯,却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存在感。

  队率亲自带领两名兵士踏入车厢。

  他首先探手,打开了那只药箱——

  刹那间,一套造型奇特、甚至堪称诡异的器械(以当时眼光看来)、以及长短不一的银针闪烁着寒光;

  各式瓶罐药材暴露在天光之下,散发出混杂的药香与金属的冷冽。

  那些器械的形状是兵士们从未想象过的,带着一种属于另一个世界的神秘与精准。

  兵士们脸上顿时浮现出惊疑与畏惧,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仿佛箱中藏着什么噬人的精怪。

  队率则镇定得多,但目光中也掠过一丝审慎。

  他开始逐一检查车内物品:

  鼓胀的粟米袋、风干的肉条、陶釜、陶碗、各色药材、崔家简单的行李……

  他的动作熟练而迅速,直到在车厢深处略有停顿——

  那里放着数匹锦缎,光泽如水,触手生温,绝非寻常人家之物。

  旁边还有一只小巧却异常沉实的木匣。

  队率指尖一挑,匣盖开启,里面是排列得整整齐齐、黄澄澄的金饼,辉光灼灼,几乎要刺痛人眼。

  周围空气瞬间凝固了。

  兵士们的呼吸几不可闻地微微一窒,所有目光霎时被那耀眼的财富牢牢吸住;

  但在严苛的军纪约束下,无人敢有丝毫异动,只是眼神深处波澜暗起。

  队率抬起头,目光如楔子般钉向陆渊,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错辨的压力:

  “陆小先生,这些锦缎与金饼,还请说明来历。”

  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落在寂静的空气中,重若千钧。

  陆渊神色丝毫未变,坦然拱手,声音清朗答道:“回将军,此皆乃曹司空厚赏,赐予我师徒二人,以酬往日微功。

  将军若需核实,可询询夏侯渊将军或曹仁将军。”

  他提及这两个重量级的名号时,语气自然得像是在谈论天气,却自有一股让人不得不信的力量。

  队率闻言,凝视陆渊片刻,锐利的眼神似要穿透他平静的表象,探究其言真伪。

  片刻沉默后,他点了点头,未再多问一字,利落地跃下马车,挥手示意兵士们归位。

  “二位,可以了。”他对陆渊和崔林说道,语气已恢复公事公办的平淡。

  崔林暗暗松了口气,连忙搀扶母亲重新上车。

  谢氏也抱着孩子准备跟上。

  不料,小崔钰却在这时挣脱母亲的怀抱,跳下车,迈着小短腿跑向陆渊;

  伸出小手紧紧抓住他的衣袍,仰起小脸,眼神依赖——

  似乎只有在这位会讲神奇故事、总是从容不迫的陆叔叔身边,她才能找到一丝安全感。

  恰在此时,华佗也已完成了文吏那边的登记,缓步归来。

  老神医的目光平静地扫过现场,将方才暗流涌动的一切尽收眼底,却只是淡然道:

  “一切无误,走吧。”

  马车再次缓缓启动,载着他们,驶入那高耸的、仿佛能吞噬一切的许都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