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组建网安专案组-《重生入职,开局背熟全国积案卷宗》

  这个方案得到各方认同。

  三天后,当网安组固定完所有电子证据时,刑侦组已经摸清了嫌疑人的活动规律。

  抓捕行动只用了二十分钟,人赃俱获。

  首战告捷让专案组士气大振。

  但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

  一天深夜,值班民警接到紧急通报:

  某医院系统遭黑客攻击,患者资料被勒索。

  韩立平带领技术团队赶到医院时,服务器日志正在疯狂报警。

  是新型勒索病毒,要价十个比特币。

  小刘快速分析着代码,对方给了一个支付倒计时。

  王大队长急问:能追踪到攻击源吗?

  正在尝试...对方用了三重跳板,最后一道在境外。

  林风沉思片刻:

  两个方向同时进行:

  技术组继续追踪,办案组排查内部人员。

  医院系统被攻击,很可能是内外勾结。

  果然,经侦组在排查医院资金流水时,发现信息科副科长近期有大额不明收入。

  在确凿证据面前,这名副科长很快交代了与黑客勾结的事实。

  借助他提供的信息,网安组成功锁定了黑客的真实位置。

  当刑侦组破门而入时,那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还在电脑前敲代码。

  你们...怎么找到我的?

  嫌疑人目瞪口呆,我用了最先进的隐匿技术...

  韩立平指着扣押的服务器:

  再先进的技术,也抵不过多警种协同作战。

  这次成功处置让专案组的协作更加默契。

  民警们渐渐发现,不同警种的思维方式可以形成互补:

  网警的技术理性,刑警的实战经验,经侦的缜密思维,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个月后,专案组已经成功打掉三个网络犯罪团伙。

  在庆功会上,王大队长端着酒杯对韩立平说:

  老韩,之前我觉得你们搞技术的太死板。

  现在才知道,没有你们提供支持,我们就是睁眼瞎。

  韩立平也笑了:我们也得感谢你们。

  以前总觉得证据够充分了,可到了检察院还是被打回来。

  现在有你们把关,办案流程规范多了。

  林风看着其乐融融的场面,欣慰地笑了。

  但他知道,网络犯罪的形式还在不断演变,专案组的作战模式也需要持续升级。

  新的挑战,永远不会停止。

  专案组的指挥室里,十几块屏幕同时闪烁着数据流。

  韩立平指着中央大屏幕上那个不断跳动的红点:

  这是目前最活跃的诈骗平台服务器,位置在东南亚。

  但奇怪的是,每隔六小时就会有一个固定Ip从我省访问这个服务器。

  林风俯身细看:能锁定这个Ip的具体位置吗?

  正在尝试...小刘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对方用了动态VpN和虚拟服务器,每次访问的路径都不一样。

  王大队长凑过来:这不是跟咱们捉迷藏吗?

  再狡猾也会留下痕迹。

  韩立平调出数据图谱,看这里,虽然每次路径不同,但数据包的特定标识符是一致的。

  这是他们的技术指纹。

  技术团队连夜奋战,终于在一个凌晨找到了突破口。

  林总!找到了!

  小刘激动地指着屏幕,这个Ip虽然经过多层伪装,但在一次数据交换中露出了马脚。

  源头在...城东区的一个老旧小区!

  林风立即下令:抓捕组准备行动!

  技术组继续监控,不要打草惊蛇。

  便衣民警悄悄潜入目标小区。

  这是个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旧小区,监控设施不全,居住人员复杂。

  目标在3号楼2单元401室。

  对讲机里传来侦查员的报告,阳台窗帘一直拉着,但能看到里面有灯光。

  就在抓捕组准备行动时,韩立平突然发现异常:

  等等!目标正在远程清除数据!他可能察觉到了!

  林风当机立断:立即行动!

  特警队员破门而入,只见一个瘦削的年轻人正疯狂地敲击键盘,屏幕上数据正在快速删除。

  别动!警察!

  年轻人下意识要去拔电源,被特警一个擒拿按在桌上。

  数据!快救数据!

  韩立平冲进来,抢到电脑前快速操作。

  经过紧张的数据恢复,技术人员成功保住了大部分证据。

  在扣押的设备中,发现了多个诈骗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

  你叫赵明?

  林风看着这个才二十出头的嫌疑人,技术不错,可惜用错了地方。

  赵明低着头:我就是个运维,拿钱办事...

  拿谁的钱?办什么事?

  王大队长追问。

  不知道...都是在网上联系的,对方用加密软件和我沟通。

  审讯陷入僵局。

  赵明确实只是个底层技术人员,对上线一无所知。

  回到指挥中心,林风召集技术团队开会。

  必须找到他的上线。

  林风指着赵明的通讯记录,这些加密信息能不能破解?

  韩立平摇头:

  用的是最新的端对端加密,理论上无法破解。但是...

  他调出一张网络拓扑图:

  我们分析了赵明的网络活动轨迹,发现他定期会访问一个境外论坛。

  虽然用了匿名网络,但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

  技术团队顺着这个线索深入挖掘,发现这个论坛实际上是个网络黑产的交流平台。

  经过连续三天的数据挖掘,终于锁定了一个活跃用户。

  黑鹰很可能是这个犯罪团伙的核心成员。

  韩立平分析道,他在论坛上发布技术教程,还提供黑客工具下载。

  林风目光锐利:能不能定位他的真实位置?

  很难。这个人非常谨慎,每次登录都用不同的代理服务器。

  就在侦破工作陷入困境时,经侦组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

  我们追踪到赵明收到的转账记录,发现资金来自一个虚拟货币钱包。

  而这个钱包,与多起诈骗案件的资金最终流向有关联!

  技术组立即对这个钱包地址进行深度分析。

  虽然虚拟货币具有匿名性,但在区块链上所有的交易记录都是公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