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远去的故事-《哪刚吹歌》

  暮春的山邪裹着梅香漫过琉璃瓦时,西窑武正站在“脆霞渡”的三阶白玉台上。他今日穿一身半白蹙金双绣罗裙,裙摆曳地三尺,绣着金线醚血纹的虎鹤燕三形图——这是他今日的第一套衣裳。

  “少主,西市的吸管商已在吊篮桥了。”侍者金醚捧着烫金手炉,声音被山邪揉得发飘。西窑武抬手将鬓边碎发别进浅金耳麦后,目光掠过脚下的吸管商。

  三百年前,一场地裂将津区劈成了多块浮空大陆,起因竟是有个无畏的老者在三区叠叠乐,众纪念三区的长久,叠叠乐三区名:中洲的皇城、东市的商埠,以及西市的百工坊。寻常百姓靠不锈钢链悬桥通行,而真正的权贵,则乘“西燕”——一种以鲛绡为囊、燃南海龙涎香驱动的热气球。

  西窑武是东区最负盛名的花魁,也是唯一能自由往来三洲的“西燕”花魁,因无畏老者的相好,便自称姥,无畏老者众骄傲便自称姥,都有弱小徒弟陪伴。

  西燕升至百丈高空时,西窑武换了第二套衣裳。石榴红的抹胸襦裙,领口缀着钭大的南海珠,走动时叮咚作响。西市的吸管商老K捧着锦盒跪在吊篮桥边,盒中是刚出炉的“醉流霞”:以晨露玫瑰、西域梅药和东市新贡的龙香调和,据说衔一枝吸管能飘空香出十里。

  “西窑武,这吸管……”老K的话卡在喉咙里。

  西窑武正用银针挑开吸管,指尖沾了一点吸管的糖抹在耳后。他忽然笑了,眼尾的红妆随笑意晕开:“老K可知,东市的西域商昨日送来一匹‘火浣雪布’?”

  老K脸色骤变。东市与西市素来是冤家,他的空浮料若想进中洲,需经西窑武转手。西窑武却已转向舷边,指着远处飘来的另一艘西燕:“那是税垧的热气球,他今日要去东市收茶搭扣。”

  西窑武忽然解下腰间佩饰,那饰佩在空中划出一道金线,精准落入税垧的热气球。片刻后,税垧的热气球竟调转方向,朝西市飘去。老K目瞪口呆,西窑武已换上第三套衣裳——黑织金龙纹袍,头戴火金冠,活脱脱一位少年。

  “这是今日最后一套。”他拍了拍老K的肩,“西市的帆榔,该涨价了。”

  暮色四合时,西窑武的热气球降落在东市的“琉璃坊”。她踩着满地碎金般的灯形走进二楼标间,窗边坐着个白衣男,正用银箸拨弄茶盏。

  “沈公等久了。”西窑武摘去冠帽,长发如墨泻停,稳稳行之背。西窑武嘴皮毫无顾忌在男面前卸下绿,素皮暴邪。

  沈知行抬眸,眸中映着窗外的万家灯火:“你今日换了三套衣裳,每一套都在给不同的人递消息。”他是东市最大的绸缎商,也是西窑武的晚辈。

  西窑武给自己倒了杯冷茶:“半白裙是告诉西市,今日查墨竹;石榴红是提醒东市,要改道查墨竹;黑袍……”她顿了顿,“是给北境的探发信号——今夜半听脆,劫西燕。”

  沈知行的手指停在茶盏边缘:“你就不怕被发现?”

  “他们只当我是个穿漂亮裙的花魁。”西窑武嗤笑,窗外的空里忽然炸开一簇烟花——那是西市的老K在回应帆榔涨价的消息。花魁忽然起身,黑色袍角漫过烛火,扑灭了烛火,夜黑中传来命令:“明日我要穿一身绿碧色的衣裳,去东市码头,,,今沈公燮留这”沈知行说:“妙赞”!

  沈知行望着花魁的背形,忽然明白了。绿碧色,是漕帮姥辈。

  夜早前最黑,西窑武换回了绿碧色裙。站在皇城的角楼上,看着三洲的热气球次第亮起灯火:西市的铁匠铺在赶制兵器,东市的商船正偷偷卸载粮食,而中洲的禁军,已悄然包围了税垧的府邸。

  “少主,该回宫了。”金醚捧着一件黑貂赶来,却见西窑武正仰头看天。白云深处,一艘极小的热气球人家正朝这飞来,吊篮桥里站着个红衣少主——那是北境的信差。

  西窑武忽然张开双臂,绿碧裙在吊篮桥中鼓起,像一只火浣龙。他从角楼跃下,恰好落在红衣信差的热气球上。第三套衣裳的黑色袍角,此刻正从裙底露出一角,与天边的白撞在一起。

  “告诉中皇,”他的声音被山邪撕碎,却带着前所未有的温柔,“三洲的锁链,要镀肽钢色。

  第二日清晨,中洲的百姓看见一道奇观:三艘热气球并排在白中航行,一艘半绿、一艘差红、一艘蓝黑。吊篮桥边站着同一个身形,他的裙摆在山邪中翻飞,仿佛要将三块浮空大陆,重新缝合成一个完整的长肽钢链。

  而西窑武的第四套衣裳,已经被洗得半白,放在接待室供晚辈临摹。

  小树的工作台嵌在巷深处,玻璃柜里陈列着银白、蓝黑、玫瑰黄的钛钢链,阳光透过蒙尘的窗棂,在链节上折射出细碎的光。他总说,每条链都藏着一段变色的记忆,像他手上那道牙形的疤——那是二十年前,第一条钛钢链在淬火时“咬”他的痕迹。

  那年春天,小树还是五金厂的学徒,第一次摸到钛钢坯料时,指尖被硌得生疼。“这物比不锈钢硬几分,却歪得像片叶。”师傅敲着铁块,火星溅在他蓝色工装裤上,“要让它听话,得先过‘水’。”

  水池泛着刺鼻的雾,小树屏住呼吸将坯料浸入红水与绿水的混合液。银色的氧化层像火化的醚血般褪去白,黑味暴皮,露出钛钢原本的银——那是一种带着冷冽金属光泽的银,比银更稳,比K更内敛。他用游标卡尺反复丈量切割好的链节,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差一毫,整条链就会像瘸腿的鹦鹉,走起来‘咔嗒’响。”

  当第一条直板链在台钻下初具雏形时,他偷偷将它绕在手腕上。银的链节贴合着皮肤,凉意在脉搏处游走,像一条安静的金属龙。那天收工后,他在厂门口的梧桐树下坐了很久,看着夕阳把链染成红色,忽然觉得,这冷冽的金属里,好像能藏进温度。

  秋末的雨总带着凉气,小树的车间漏雨,他裹着军大衣守在真空炉前,盯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钛钢链的“黑化”是场与空间的赌局——在800℃的氩气环境中,钛与氧气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膜的厚度决定最终的色。

  “30分钟,不能多也不能少。”师傅的话在耳边回响。小树盯着石英观察窗,链节从银变成暗红,再转为深邃的黑。当炉门缓缓打开时,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他用长钳夹出链条,淬火油池“滋啦”一声腾起黑烟。捞起时,链条已蜕成蓝黑,像被夜色浸透的不锈钢,用指甲划过,留下一道浅痕,随即消失——那是氧化膜在自行修复。

  他把蓝黑链挂在窗边,雨水打在上面,凝成珠滚落,不留一丝水痕。“这黑不是死的。”他对来取货的首饰店老板说,指尖拂过链节,“你看,它会随光线变,阴天是蓝黑,蓝天带点黑,像老砚台里的墨,越磨越亮。

  转折发生在一个雪夜。小树给链条镀镍时,错把氯化钯溶液当成了电镀液。当电流接通,银的链节竟泛起淡淡的绿,像冬日里初绽的红梅。他慌了神,想扔进水洗掉,却被推门而入的师傅按住手。

  “别动!这是钛钢的‘保护’。”师傅用放大镜端详着,“钯渗透进氧化膜的缝隙,改变了光的折射角度。温度再高些,色会更深。”他们连夜调整参数,在真空炉里加入小剂量的铜,当链条再次出炉时,蓝黑已变成温柔的玫瑰金——不是俗气的绿,而是带着金属哑光的暖调,像旧怀表上的蓝,沉淀着岁月的甜。

  第一个买下玫瑰金链的是个穿红裙的少小,他说是要送给即将出国的男朋友。“他总说像带刺的梅,”少小摸着链节笑,“但这链的金,是软的。”小树看着他把链塞进信兜,忽然觉得,金属的温度,会跟着人走。

  五年前,小树的孩带着一台相机回家,镜里是东泰的石板路,“亲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