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天门冬-《逍遥大司农》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陶七海就被小田田从暖和的被窝里“挖”起来了。小田田本打算三天不理宿主的,谁让他不讲诚信,答应它去山上转转的,却一直不去。

  虽说他事情多,忙得很。

  可一个八岁小孩就该无忧无虑,漫山遍野地乱跑才是呀。

  于是在连续轰炸好几个脑中闹铃之后,它愤怒地用多个感叹表示它要罢工啦。

  陶七海这才在睡眼惺忪中猛地想起答应小田田的事,尴尬地朝它笑笑:“不好意思啊,我老是给忘了。主要是太忙了。”

  小田田冷漠道:“不是宿主忙,而是宿主缺少时间管理,建议宿主学会规划,早日成为时间管理大师。”

  陶七海:……这个词似乎不太好。

  不过,陶七海却想到另一点,兴奋道:“小田田,你说得对,我得学会规划事情,所以,在我学会之前,你就帮我把需要做的事情做个行程安排表吧。”

  小田田吐槽:“这么说,我是继免费叫醒服务之后,又成为了私人秘书了吗?”

  陶七海嘿嘿一笑。

  小田田吐槽归吐槽,但它还是很快就把这几天的“行程”安排了出来。从早到晚,密密麻麻,简直堪比奋战高考的高三课表。

  “怎么还有一项是‘学习’?我不是在学堂学习了吗?”陶七海指着一个标红还突出显示的表格说道。

  “宿主大概忙忘了,之前曾购买过一本关于曲辕犁制作工艺的书,还说要发明曲辕犁。想要在这个时代发明,不得先学习吗?”如果可以,小田田真想给他一个脸上笑嘻嘻,心里妈卖皮的表情。

  陶七海感受到小田田的怨气,比外面的霜还重,也不再啰嗦,立马起床洗漱,吃了二姐熬煮的一碗粥,就背着小书箱上后山去了。

  “海弟,这么早就去学堂?先生起床了没有?”二夏想要抓住他,但陶七海跑得快,她只抓住了空气。

  空气中传来陶七海的声音:“我去后山转转。”

  二夏就喊:“那你别去龙山!”

  “知道啦!”

  后山就在陶七海家屋后两三百米处,近得很。龙山就在后山的右前方,隔着一个山坳。自从听说龙山有猛兽之后,村里就禁止村民进入龙山。

  知道有危险,村民也不想去。陶家村山头那么多,去哪个不是去?

  陶七海对后山还是很熟的,很快就到了半山腰,而且为了避开之前找到栗子的那条路,他选择了另外一条小路。

  虽是初冬,但这地方并不算很冷,顶多就是早上温差大,路上的草叶又凝结着冷霜,霜水打湿了陶七海的衣襟,让他觉得比在村里冷了几分。

  陶七海一路看一路晃荡着往前走,不用小田田提醒,陶七海都知道眼前的那些植物都是杂草。

  找得无聊了,陶七海也会扯一根狗尾草叼在嘴里,细细嚼着,感受着嫩茎的淡淡清甜。

  走了有半个时辰,太阳渐渐爬高,寒意被驱散了,竟然有些闷热。陶七海就靠在一棵树下歇息。

  “这地毯式搜索也太累了吧?有没有别的办法?”

  小田田道:“在我的扫描范围没有扩大之前,只能地毯式搜索。”

  陶七海来了兴趣:“小田田,你现在几级了?”

  “二级。”

  “那下一次升级的话,扫描范围是多少?”

  “一百米。”

  陶七海就咋舌:“每升一级,才扩展五十米?”

  “不是。有不同差异的,三级升四级就会扩展到五百米,四级升五级是一千米,而五级升六级就到了五千米……以此类推。”

  陶七海就开始畅想,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坐在家里,对整个陶家村扫描了。小田田知道宿主在想什么,但它没告诉他,升等级得需要很多很多积分的。而它的积分都是从他收录的植物积分中,按10%的比例获得奖励。

  所以,小田田就乐呵呵地看宿主傻笑。

  就在一人一统闲聊时,从小路那头走过来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面色黝黑,身形利索,一步一步背着手,走得稳稳当当。

  走到陶七海跟前时,他才认出是明叔。

  “明爷爷!”

  明叔停下,抬起头,看到是陶七海,笑道:“是七海啊,你这么早上后山干什么呢?还背着小书箱?是不是被先生罚背书,家里太吵背不下去就跑到后山来?诶,不对,你该不会是逃学吧?”

  明叔是村里出了名的德高望重的老人,但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德高望重那是因为沉默寡言,但明叔是话痨。

  陶七海赶紧掐住明叔的话头,道:“不是,我没被罚。我是来转转的。”

  小田田也适时提醒:“叮!发现未收录植物!在他手上。”

  陶七海立即两眼放光:“明爷爷,你手上拿着啥?”

  “这个啊,”明叔把背着的手放在跟前,一株长着小细碎绿叶的植物捧在他手里,“我也不知道是啥,看着挺更好看的,我就挖了一棵小的,打算拿回去种在菜地里……”

  “明爷爷,这是在哪儿挖的?我也想挖一棵。”陶七海害怕他再话痨下去,赶紧问道。

  “就在前面,不到一百米,沿着路往前走就是……”

  陶七海就从地上爬起来,飞快往前跑:“谢谢明爷爷。”

  “这孩子,真猴急,我没说旁边有棵苦楝子树,你能找到?”明叔望着陶七海急匆匆的背影,摇摇头无声地笑起来,又继续背着手,走了。

  陶七海一边跑,小田田就一边扫描,大概过了五十米,小田田终于发现目标,立马在地上显示一条路线箭头。

  等陶七海顺着箭头跑到那棵植物跟前时,他傻眼了,这哪儿是一棵呀。明明是一兜,无数根细条扎堆,生长出许多小细长的叶子,一簇一簇的,不注意看,还以为是杂草成堆了呢。

  小田田经过拍照搜索,最终确定:“这是天门冬,是蜀地特有的道地药材,而且这还是野生的,还长这么大丛,收录价值应该非常高。”

  “什么是道地药材?”陶七海有些懵,药材他懂,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入药,但“道地”是啥意思。

  小田田道:“就是只生长在特定产地,或该地所产的药材质量和疗效都比别处好的中药材。比如说贝母,浙贝母和川贝母就有所不同。浙贝母擅长清肺祛痰,而川贝母则以润肺止咳见长。”

  陶七海:真是好一个道道地地地地道道。

  “开挖吧。”小田田很兴奋。

  “我先给你挖一棵小的吧。”说罢,陶七海就瞄准一棵小幼苗而去,三两下就挖出来了。

  “为什么不全挖了?天门冬的根茎还可以拿去卖呢,我扫描了一下,地下长了很多成熟的根茎。”

  “你傻呀,快要上课了,我可不想被先生罚写作业。位置我已经记下了,下学后再来挖吧。”

  陶七海头也不回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