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再不回来就要出大事了-《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

  朱肃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开始了他的表演。

  “娘,真不怪我。我就是跟大哥在书房聊聊天,说了几句掏心窝子的话,谁知道父皇就在门口听墙角……”

  他添油加醋地把刚才的“险境”描述了一遍。

  重点突出了朱元璋的“凶残”和自己的“无辜”。

  “……您说,我这不也是为了大哥好,为了咱们老朱家好吗?”

  “父皇他不分青红皂白,拎着鸡毛掸子就要抽我!我这要是被抽了,丢的可是皇家的脸面啊!”

  马皇后听得眼角直抽抽。

  听墙角?

  全天下敢这么说皇帝的,也就眼前这个混小子了。

  “所以你就拿你大侄子当挡箭牌?”马皇后没好气地问。

  “那不是没办法嘛!”朱肃理直气壮地抬起头。

  “父皇那架势,您又不是不知道。我不找个他不敢下手的人护着,今天就得横着出东宫!”

  他说着,还偷偷冲朱雄英挤了挤眼睛。

  朱雄英接收到信号,立刻迈着小短腿跑到马皇后身边,抱着她的腿。

  “皇奶奶,五叔是好人,你别生气。”

  马皇后心都化了,哪里还生得起气来。

  她弯腰抱起朱雄英,点了点朱肃的额头,又好气又好笑。

  “你啊你,就仗着咱和雄英疼你。行了,起来吧。这几天别出宫了,在你父皇气消之前,老实在你宫里待着。”

  “得嘞!谢谢娘!”朱肃麻利地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膝盖上的土。

  他知道,这事儿算是过去了。

  有老娘和“免死金牌”朱雄英在,老朱就算气炸了,顶多也就是事后找补,踹他两脚,伤不着筋骨。

  ……

  三天后,金陵城内最大的酒楼,望江楼。

  三楼的雅间里,朱肃正靠在窗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喝着茶,眉头微蹙。

  三天了,他屁股上被老朱补上的那几脚还隐隐作痛。

  这会儿,他可不是来喝茶的,而是在等人。

  “吱呀”一声,雅间的门被推开。

  一个穿着锦衣,身形挺拔的年轻人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焦急和风尘仆仆之色。

  “殿下,您可算肯见我了!”

  来人正是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

  “你小子,胆子不小啊。”朱肃放下茶杯,斜了他一眼。

  “私自回京,你想干嘛?”

  李景隆苦着一张脸,自己倒了杯茶一饮而尽。

  “殿下,事出紧急,我这也是没办法了。再不回来,就要出大事了!”

  “哦?说来听听,什么大事?。”朱肃来了兴趣。

  李景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门口,对外头低声说了句:“让他进来吧。”

  一个皮肤黝黑,身材敦实的汉子走了进来,神情有些紧张,见到朱肃,立刻就要下跪。

  “草民李进,拜见吴王殿下!”

  “免了。”朱肃摆摆手,“李景隆,这又是哪一出?”

  “殿下,这是李进,我麾下一个亲兵,也是马三刀的表侄子。”

  “上次三刀在战场上中了一箭,就是这小子背回来的。”

  李景隆解释道。

  “他有万分紧急的事情,要亲自跟您说。”

  朱肃的眼神锐利起来。

  马三刀是他身边最得力的护卫之一,这李进既然救过马三刀,又被李景隆火急火燎地带回来,事情恐怕不简单。

  “说吧,长话短说。”

  李进定了定神,开始讲述。

  “殿下,草民要举报的,是现任扬州知府,杨宪!”

  杨宪?

  朱肃对这个名字有印象。

  此人是老朱的同乡,早年间由刘伯温举荐,因为擅长捕风捉影,当过老朱的“眼线”,专门负责监视朝中大臣。

  就连他的亲舅舅,曹国公李文忠,都曾被杨宪告过状,说他私下任用张士诚的旧部,惹得老朱一度对李文忠心生猜忌。

  可以说,这是个靠打小报告上位的酷吏。

  “他怎么了?”朱肃问道。

  “殿下,此人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大骗子!”李进的语气激动起来。

  “您知道他当初为什么能从一个小小的检校,升任扬州知府吗?”

  “因为他铁面无私,连自己的下属都杀。”李景隆在一旁补充道。

  这件事朱肃也听说过。

  据说当时扬州府有个主簿叫宋善言,贪污了官府用来育种的稻谷,换了几只烧鸡二两酒。

  事情不大,但杨宪的处理方式却极其骇人。

  他下令将宋善言当众开膛破肚,再用他贪污的那些稻谷,混着稻草,塞满他的肚子,挂在城门上示众。

  手段之酷烈,令人发指。

  但朱元璋听后,却龙颜大悦,认为杨宪是能臣,是酷吏,是专门整治贪官污吏的一把好刀。

  当即下旨嘉奖,破格提拔他为扬州知府。

  李进咬着牙,眼中满是愤恨。

  “那都是他装出来的!他就是要做给陛下看。”

  “他到了扬州之后,变本加厉!

  为了做出政绩,他谎报扬州田亩开垦数量,还强征民夫,说是兴修水利,实际上都是面子工程!”

  “最可恨的是,为了骗陛下召他回京升官,他竟然花重金从南洋商人手里买了一批特殊的稻穗.

  谎称是自己在扬州培育出的祥瑞,一亩能产十石!说要献给陛下!”

  “十石?”朱肃嗤笑出声。

  吹牛都不打草稿。

  现在大明最好的田,一亩能产三石都得烧高香了,他杨宪直接翻了三倍多?

  真当他父皇是傻子吗?

  “陛下……信了。”李景隆在一旁,表情尴尬地补充了一句。

  朱肃的笑容僵在脸上。

  好吧,他父皇有时候在某些事情上,确实有点……好大喜功。

  尤其是这种关乎粮食产量的“祥瑞”,老朱向来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李进继续说道:“为了让这谎言更逼真,他还从别处购买了大量的粮食,伪装成扬州今年的税粮,一起运往京城。

  “而那个卖给他南洋稻穗的商人,为了灭口,已经被他带着全家老小,沉尸江中了!”

  “殿下,草民的家就在扬州,我说的句句属实!”

  “那个被他杀掉的主簿宋善言,不过是倒霉撞在了他的枪口上,成了他邀功的踏脚石!”

  “他自己负责的那些责任田,更是从没下过地,全都是手下人代种的!”

  “这种欺上瞒下,草菅人命的巨贪,要是真让他回了京城,当上大官,那得害了多少人!”

  李进说完,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额头都磕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