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三国:我在三国支教》

  毕竟诛杀来投的将领有损声望,况且吕布也绝非易与之辈。倒不如驱虎吞狼,让曹操等人去头疼。

  就连素来耿直的田丰此刻也默不作声。虽然此计有失光明,但乱世之中各为其主,这本就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袁绍拍案道:既然诸位皆无异议,此事就全权交由子远处置!

  “我只有一个条件,动作要隐蔽,别被人抓住把柄!”

  许攸听后喜形于色,立即应道:属下明白,主公英明!

  这次定将事情办得天衣无缝。

  …………

  鄄城议事厅。

  曹操麾下文臣武将分列而坐。

  曹操环视众人道:诸君,陶谦谋害家父之事,铁证如山。

  此贼罪不容诛,我决意发兵讨伐,诸位意下如何?

  堂下顿时议论四起。

  武将们个个跃跃欲试。

  毕竟战事意味着建功立业的机会。

  主公,盛怒之下用兵,恐非明智之举。荀彧出列谏言:

  虽说我们师出有名,是夺取徐州的绝佳时机,但豫州新定,周边诸侯皆视主公为劲敌。此时出兵,恐遭多方掣肘,还望三思!

  曹操闻言轻笑。

  果然如史书记载,荀彧仍在劝阻进军徐州。

  但他早已胸有成竹。

  文若可是担心我被仇恨蒙蔽,纵容士卒劫掠徐州百姓,以致民心尽失?

  荀彧闻言一怔。

  没想到曹操竟看穿了他的隐忧。

  他本为顾及主公颜面,才将劝谏说得如此婉转。

  确有此虑。荀彧坦然承认。

  曹操朗声笑道:文若多虑了。我恨的是陶谦卑劣行径,怒的是其谋财害命之举。此事与徐州百姓无关,断不会纵容士卒扰民。

  曹操心底实则暗喜。

  曹嵩的家产去年就已变卖殆尽,悉数充作军需。

  此次吕虔押送的所谓,不过是满车石块。

  更何况曹嵩本人早已秘密抵达鄄城。

  此刻的愤怒,不过是演给众人看的戏码。

  至于其他诸侯干预...曹操眼中闪过精光,除了邺城那位,谁敢在此时触我锋芒?

  有些布局,尚不宜公之于众。

  荀彧会意道:既然主公已有周全谋划,臣无异议。

  见首席谋士不再反对,众臣纷纷表态支持。

  若能吞并徐州,镇东将军府将坐拥三州之地。

  实力必将超越袁绍。

  …………

  决议既定,各部立即开始战前准备。

  荀彧等谋士着手筹集粮草,征召民工。

  陈宫带领幕僚部署两州防御,整备郡县驻军,确保疆域平稳。

  戏志才、荀攸等智囊则着手规划作战方略,拟定行军部署。

  曹操作单独召见郭嘉入内室议事。

  有何新动向?甫一落座,曹操直切主题。

  郭嘉掩上房门低声道:青州黄巾军正向北海进发,此番确要攻伐孔融。

  邺城密报,袁绍意图策动吕布,待我军出征徐州后恐有动作,届时吕布生死难料。

  曹操目光幽深,远眺窗外:卿有何良策?

  郭嘉进言:可暂缓发兵,蓄势待发。先令徐州守军高度戒备,待其锐气耗尽。此时出击纵能取胜亦损失惨重。

  待平定吕布与北海局势后,彼时徐州防备松懈,再行征讨必收奇效。

  曹操略作思忖:此计甚善。须密切监视邺城与平原动向,此二人不除,图谋徐州恐生变故。

  主公英明!郭嘉忽觉己见多余。

  暗忖曹操或已与陈宫密商此策,只是未曾明示众人。

  想到那位叶先生,郭嘉明白曹操如今已能洞察天下大势,知进退之机。

  ......

  平原郡治所。

  喜讯!管亥已发兵!简雍兴奋禀报:十万黄巾进逼北海,孔融畏其势大,闭城固守!

  不日必向四方求援。

  刘备抚掌:终可离开这平原之地!

  然徐州突生变故。简雍沉声道:陶谦谋害曹嵩事发,曹操将大举报复,徐州恐难抵挡。

  届时亦会求援四方。

  刘备闻言愕然。

  未料陶谦行事不密,反予曹操口实。

  此事可会影响大计?刘备忧心忡忡。

  简雍分析道:影响甚巨。若强行介入徐州战事,恐引火烧身;若袖手旁观,则徐州必亡,前功尽弃。

  刘备面沉如水,心中苦涩。

  为何谋事总逢波折?

  若弃北海不救?

  不救北海,则无由入徐州。简雍直言。

  **

  刘备沉思道:“主公,若从兖州过境,曹操岂会轻易放行?”

  关羽点头附和:“既如此,不如先平定青州黄巾之乱,再伺机观望徐州形势。”

  刘备目光坚定:“曹操虽强,却非不可战胜。眼下首要之务是脱离此处漩涡,摆脱无休止的消耗。”

  他深信,只要得一立足之地,必能成就霸业,横扫群雄。

  ……

  **北海城外**

  “孔融,速速出城答话!”

  管亥手提长刀,率十万黄巾军压境,声如雷霆。

  城下黄巾士卒齐声呐喊:“孔融出来答话!”

  孔融立于城头,望着黑压压的黄巾大军,心中忐忑,强自镇定回道:“管亥,你有何意图?”

  管亥闻言大笑。

  堂堂北海相竟称自己为“大王”,何其讽刺。

  “孔融,你我同为青州之人,你身为父母官,如今春耕已毕,我等却无粮糊口。听闻你府库充盈,借粮二十万石,日后必有厚报!”

  孔融险些气结。

  二十万石?即便倾尽北海粮仓,也未必凑得齐。

  “休想!我无粮可借,速速退兵!”

  他断然拒绝。莫说无粮,即便有,也绝不会资敌。

  管亥冷笑:“不肯给?那便别怪老子动 ** !”

  他长刀一挥,厉声喝道:“弟兄们,攻破北海,取粮自足!”

  黄巾军如潮水般涌向城墙,然而缺乏攻城器械,加之纪律松散,几番冲锋皆被守军击退。

  管亥见强攻无效,只得下令围城,意图困死孔融,逼其就范。

  孔融见敌军暂退,稍松一口气,转身问幕僚:“可有退敌之策?”

  有人提议:“主公,何不向徐州陶谦或公孙瓒求援?”

  孔融苦笑:“且不论他们是否愿出兵,单说这十万黄巾围城,何人能突围求援?”

  众将哑然。

  昔日猛将武安国尚在,或许尚有一线希望,如今……

  见无人应答,孔融长叹:“天亡我也!”

  郯城!

  “大人,曹军即将南下,二十万大军压境,我徐州恐怕……”曹宏快步走入堂中,面色凝重。

  陶谦若失势,他曹家亦将没落。

  听闻敌军规模,陶谦惊厥昏倒,良久方醒。

  他虚弱地看向麋竺:“子仲,可有援军消息?”

  麋竺躬身禀报:“青州黄巾围攻北海,孔太守无力支援。袁公路不仅拒绝相助,更扬言要讨伐……”

  “哇!”陶谦再度呕血,气息奄奄。

  “还……还有……”

  “臧霸正攻打萧建,意图吞并琅琊。”

  陶谦怒极:“逆贼!竟敢如此!”

  曹豹拍案而起:“末将愿率部剿灭泰山贼!”

  “糊涂!”陶谦厉声呵斥,“此刻内讧,正合曹贼心意!”

  他环视众人:“诸位……可有良策?”

  陈珪暗中拉住儿子衣袖。

  陈登会意,沉默以对。满座文武皆垂首不语。

  陶谦阖目长叹,不再言语。

  同一时刻——平原县。

  (

  “恳请拜见刘府君,北海危急,容我入内禀报……”

  平原侯府外,一名身形健硕的武将正焦灼地向守门卫兵抱拳。

  卫兵横戈拦阻:“候着,容我通禀!”

  正当卫兵转身入府时,简宪和忽然自回廊转出。

  他眯眼打量来人:“足下何人?所为何来?”

  那武将抹去额汗答:“东莱太史慈,特为北海孔文举求援!先生必是刘府君帐下简主簿,请速引我面见!”

  简雍袖手冷笑:“既是北海信使,管亥十万贼众围城,尔如何孤身突围?”

  太史慈腰间双戟铿然相撞:“某单骑贯阵,三进三出!贼寇虽众,不及某掌中铁戟!”

  府门屏风后,刘备驻足静听。

  “哦?既非孔融部将…”简雍突然逼近,“为何甘冒奇险?”

  太史慈虎目圆睁:“昔年亡命辽东,孔太守赡养家母。今闻恩公被困,纵粉身碎骨亦当报之!”

  “真国士也!”刘备振衣而出,玄德剑穗随步伐激荡:“即刻点兵,驰援北海!”

  三千精兵星夜启程。行军队列中,刘备亲为太史慈执辔,惹得张飞扯断数根马鞭。

  “二哥!”黑脸将军瓮声抱怨,“十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云长兄尚需借赤兔之力。这厮……”

  关羽丹凤眼半阖:“三弟,且看北海城下见真章。”

  枣红马上,太史慈的双戟在月色中泛着青光。

  若非张飞是自家三弟,凭这臭脾气,关羽早把他砍了。

  这张破嘴不知得罪过多少人。

  刘备的三千精兵疾行数日,终于抵达齐国方山地界。

  再赶一日路程就到北海了!刘备扬鞭喊道:弟兄们加把劲,到了地方让大家好好歇息!

  遵命!将士们齐声应和。

  刘备深谙带兵之道,常与士卒同吃同住。这般亲力亲为的作风,连曹操这般枭雄都难以企及——毕竟不是谁都有织席贩履的市井阅历。

  轰!

  山道两侧突然滚落巨石。

  全军后撤!刘备的预警终究慢了半拍。顷刻间三分之一的将士葬身乱石之下,鲜血染红了官道。

  还未来得及整队,漫天箭雨又至。只见两侧山头冒出无数头裹黄巾的贼寇,粗估不下万人,挥舞着锈迹斑斑的兵刃冲杀下来。

  北海黄巾不是都被管亥收编了?简雍面色煞白。

  大哥先走!丈八蛇矛舞成旋风,张飞硬生生劈开条血路。刘备闻言毫不迟疑策马狂奔——兄弟情义哪比得上项上人头重要?

  待黄巾军清扫战场时,只找到满地尸骸。跑了条大鱼。贼酋啐了口唾沫。

  好的,

  这下难办了,最该死的人竟然没死!

  张飞、关羽的尸首可曾找到?

  又有人问。

  没有,我亲眼看见他们逃走了。

  众人再次失望叹息。

  这里!这里有个人!

  很快,在北面官道上,一具被箭矢扎成刺猬的 ** 被发现。

  众人上前查看。

  原来是简雍。

  因曾出使鄄城,他的面容最为人熟知。

  全部埋掉,一具都不能留在路上!

  两千士兵动作麻利,迅速掩埋了两千多具 ** 。

  ......

  向北逃窜的刘备趁着夜色终于停下。

  回望后方无追兵,这才瘫坐在地。

  身边仅剩十名伤兵,个个狼狈不堪。

  有人连兵器都丢失了。

  唯有刘备双剑拄地,看似随意实则戒备。

  怎会如此!

  子义,这群黄巾贼为何在此设伏?刘备虽未直视太史慈,语气却充满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