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汴梁在望-《将门虎女:铁血红颜倾宋疆》

  离开凉州,队伍沿着修缮一新的官道继续东行。越是靠近京畿,沿途的驿馆、关卡便越是密集,盘查也似乎愈发“严格”。负责迎送的地方官员笑容可掬,态度恭谨,但随行护卫的“雍王亲军”却能敏锐地察觉到,暗处总有几双眼睛在若有若无地打量着队伍,尤其是那几辆装载着重要物品和关押过周瑾(其死讯已被严密封锁)的马车。

  “看来,有人比我们更关心我们何时抵达汴京。”赵珩放下车帘,隔绝了外面那些看似恭敬、实则探究的目光,语气带着一丝嘲讽。他的身体经过调养,已好了七八分,但眉宇间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郁。周瑾的死,如同一声警钟,提醒他们对手的无孔不入和狠辣果决。

  林惊雪骑在马上,与他车驾并行,低声道:“他们在试探,也在施压。想看看我们经过连番变故,还有多少底气,更想找机会查探我们到底带回了什么。”

  “那就让他们看。”赵珩冷笑,“本王倒要看看,这京畿之地,他们敢玩出什么花样。”

  话虽如此,两人都心知肚明,真正的凶险不在路上,而在那座近在咫尺的汴京城。城门外是功臣凯旋的鲜花与掌声,城门内,恐怕早已布好了天罗地网。

  行至汴京西面百余里处的桃花驿,按制需在此停留一晚,由鸿胪寺官员进行最后的迎驾礼仪安排。桃花驿依山傍水,此时正值初夏,驿馆外连绵的桃林虽已过了花期,但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景致颇佳。

  鸿胪寺派来的是一位姓王的少卿,办事周到,言辞谦卑,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晚膳后,王少卿还热情地邀请雍王殿下与靖国公至桃林漫步,欣赏夜景,美其名曰“洗尘”。

  赵珩以身体疲乏为由推拒了,林惊雪却心中一动,答应了下来,只带了四名亲卫随行。

  月色下的桃林,静谧幽深,只有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和不知名虫豸的鸣叫。王少卿在前引路,口中不断介绍着沿途景致,语气轻松。

  然而,行走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林惊雪便察觉到了异常。太安静了,连虫鸣声都似乎稀疏了许多。她不动声色地放缓脚步,右手悄然按上了腰间的军刺柄。

  就在经过一处林木特别茂密、光线昏暗的转弯时,异变陡生!

  数道黑影如同鬼魅般从树后、草丛中暴起!手中并非刀剑,而是闪烁着幽蓝寒光的匕首和淬毒的吹箭!目标明确,直指林惊雪!动作快、狠、准,显然是训练有素的死士!

  而那王少卿,在黑影出现的瞬间,便已如同受惊的兔子般向前扑倒,连滚带爬地躲入黑暗,消失不见!

  “保护将军!”四名亲卫反应极快,立刻拔刀迎上,与刺客缠斗在一起。

  林惊雪眼神冰寒,军刺已然出鞘,化作一道冷电,精准地格开射向面门的毒箭,顺势刺入一名扑来的刺客咽喉!她没有丝毫犹豫,这些刺客,绝非普通匪类,其身手和行事风格,与“金蝉”如出一辙!他们想在最后关头,除掉她这个携带着关键证据、并且深知内情的“祸患”!

  战斗在狭小的林间空地上激烈展开。刺客人数占优,且悍不畏死,四名亲卫很快便有人挂彩。林惊雪虽武艺高强,但同时面对多名好手的围攻,一时也难以脱身。

  眼看一名刺客舍了亲卫,匕首直刺林惊雪后心——

  “咻!”

  一支羽箭带着凄厉的破空声,从林外射来,精准地穿透了那名刺客的手腕!匕首当啷落地。

  紧接着,马蹄声如雷般由远及近!火把的光芒瞬间照亮了林地!

  “大胆狂徒!竟敢行刺靖国公!给本王拿下!”赵珩一身戎装,手持强弓,立于马上,脸色铁青,眼中杀意沸腾!他身后,是如狼似虎的雍王亲军!

  原来,赵珩根本未曾放松警惕,林惊雪一出驿馆,他便暗中调派了亲军远远跟随接应!

  刺客见大势已去,互相对视一眼,竟毫不犹豫地咬碎了口中毒囊,顷刻间全部毙命,无一活口!

  战斗结束,林惊雪看着地上那一具具迅速变得乌黑的尸体,面色凝重。又是死士,又是毫无线索。

  亲兵搜查了所有刺客的尸体,除了几柄制式普通的匕首和吹箭筒,再无任何能证明身份的东西。那个王少卿,也如同人间蒸发,再也找不到踪迹。

  “清理干净。”赵珩挥了挥手,语气冰冷。他走到林惊雪身边,关切地问道:“没受伤吧?”

  林惊雪摇了摇头,目光扫过那些尸体:“他们不是来杀我的,是来警告,或者说,是来做最后一次尝试,逼我们交出东西,或者……灭口。”

  “可惜,他们打错了算盘。”赵珩眼神锐利,“越是如此,越证明我们手里的东西,让他们寝食难安。这桃花驿,看来也是龙潭虎穴。”

  他当即下令,队伍不再停留,连夜启程,直奔汴京!他要打乱对手的节奏,不给其再次布局的机会。

  经过一夜疾驰,翌日午后,雄伟壮丽的汴京城墙,终于遥遥在望。阳光下的帝都,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一派繁华盛景。

  然而,在城西十里处的长亭,迎接队伍的,并非盛大的凯旋仪式,而是以宰相萧景玄为首,率领着部分文武官员的“简约”迎接。场面虽不算冷清,但与雍王赫赫战功相比,显然透着一股刻意为之的“低调”与“节制”。

  萧景玄年约五旬,面容清癯,三缕长须,眼神深邃,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他面带公式化的笑容,上前一步,拱手道:“老臣萧景玄,恭迎雍王殿下、靖国公凯旋!殿下为国征战,劳苦功高,陛下于宫中设宴,为殿下及诸位功臣洗尘!”

  他话语客气,目光却似不经意地扫过队伍,尤其是在林惊雪和那几辆密封的马车上游移片刻。

  赵珩端坐马上,受了此礼,淡淡道:“有劳萧相远迎。本王离京日久,心系陛下,心系朝局,归心似箭。这便入城吧。”

  他没有下马,也没有过多寒暄,态度显得有些疏离甚至冷淡。

  萧景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脸上笑容不变:“殿下请!”

  队伍再次启动,向着那洞开的汴京城门行去。

  林惊雪策马跟在赵珩侧后方,她能清晰地感受到,自萧景玄出现的那一刻起,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压力便笼罩了下来。城门外是看似恭敬的迎接,城门内,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复杂凶险的局势。

  她抬头,望向那高大城门上方“汴京”两个鎏金大字,阳光有些刺眼。

  回家了,却又像是踏入了另一个更加危险的战场。那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证据,能否在这座权力与欲望交织的都城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她和赵珩,又将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风暴中,走向何方?

  马车辚辚,驶入城门,将城外的阳光与喧嚣稍稍隔绝。汴京的繁华与暗流,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