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你确定现在要听?-《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

  当天晚上,好几个人都失眠了。

  朱元璋在床上翻来覆去,烙饼一样,嘴里不停地咒骂着。

  “败家子!真是个败家子!”

  “咱这辈子,就没受过这种气!比当年被杨宪那个狗东西骗了还难受!”

  “那狗东西是外人,骗了咱,咱认栽!”

  “可朱祁镇是咱的重孙子!他这是在挖咱老朱家的根啊!”

  马皇后躺在一旁,也是唉声叹气,但还是耐心地劝着。

  “重八,你也别太上火了。事情还没到最坏的地步,时先生不是说了吗,咱们可以及时止损。”

  “等瞻基病好了,咱们就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要是那个孙子真那么混账,你再抽他也不迟。”

  “唉!”朱元璋长叹一口气,还是觉得心口堵得慌。

  马皇后眼珠一转,忽然凑到朱元璋耳边,小声说。

  “重八,要不……咱们试试时先生教我的那个新睡姿?说是能安神助眠。”

  朱元璋一愣,随即眼睛一亮,刚刚还满脸的愁云惨雾,瞬间就转怒为喜。

  “妹子,你学得快啊!”

  “那必须的!”

  ……

  第二天一早。

  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房间,朱瞻基缓缓睁开眼睛。

  他只觉得浑身通泰,前所未有的舒服。

  那种常年伴随着他的疲惫感、胸闷气短的感觉,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甚至连当年随父皇攻打马哈木时,在战场上留下的几处旧伤,那股子阴雨天就犯的酸痛,都缓解了大半。

  “国师真乃神人也!”

  朱瞻基活动了一下筋骨,发自内心地感慨道。

  时靖正好走进来,手里端着一碗清粥。

  他笑着上前,为朱瞻基把了把脉,满意地点了点头。

  “感觉如何?”

  “好,从来没有这么好过!”朱瞻基激动地说道。

  “那就好。”时靖将粥递给他,“这才第一天,效果就这么明显。”

  “你放心,最多再有两天,我保证你体内病根尽除,从此龙马精神,活到一百岁都不是问题。”

  长命百岁!

  朱瞻基端着粥碗的手都有些颤抖。

  他感激地看着时靖,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句:“多谢国师再造之恩!”

  时靖摆了摆手:“先喝粥。”

  朱瞻基几口喝完粥,擦了擦嘴,还是忍不住凑了过来,小心翼翼地问。

  “国师,关于……关于我那个儿子朱祁镇的事,您能不能……再多说点?”

  他实在是好奇,也实在是害怕。

  到底是什么样的操作,才能把五十万大军给送掉?

  这简直超出了他的想象。

  时靖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

  “宣德陛下,你确定现在要听?”

  朱瞻基被他看得心里发毛,但还是硬着头皮点了点头。

  时靖摇了摇头,说道:“我劝你还是别。你这病刚好点,我怕现在说太多,把你给气疯了,前功尽弃。”

  “不如这样,你安安心心养病。”

  “等两天后你彻底痊愈了,我带上你,还有太祖、永乐大帝,咱们一起,去那个时空亲眼看看。”

  “眼见为实,到时候,你想知道什么,都能亲眼看到,岂不是更好?”

  朱瞻基嘴角狠狠地抽搐了一下。

  听时靖这口气,自己那个儿子的所作所为,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离谱百倍。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时靖那张云淡风轻的脸,朱瞻基心中,竟然生出了一丝……害怕。

  “这不对,这根本不对劲!”

  “朕的儿子,朕亲自教导的太子,就算……就算再不成器,也不可能蠢到这个地步!”

  时靖看着他,轻轻叹了口气。

  “陛下,您觉得您能教导太子多久呢?”

  朱瞻基一愣。

  时靖继续平静地说道:“历史记载,宣德十年,陛下您就驾崩了。”

  “您走的时候,朱祁镇才九岁。”

  “一个九岁的孩子,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位。”

  “您觉得,他身边是想让他成为明君的忠臣多,还是想把他养成废物,方便自己弄权的奸佞多?”

  这番话,比刚才的土木堡之变更让朱瞻基感到寒冷。

  是啊。

  他只有十年。

  十年之后,他将化为一捧黄土。

  而他年仅九岁的儿子,就要独自面对那吃人的朝堂,面对那些口蜜腹剑的文武百官。

  他这个父亲,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为儿子铺平道路,去教他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

  朱瞻基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攥紧,痛得他无法呼吸。

  他前半生为之奋斗的一切,他引以为傲的仁宣之治,到头来,都成了笑话。

  他为大明积累的国力,他打造的精锐之师,最后,都成了他那个蠢儿子葬送掉的嫁衣。

  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悲伤席卷了他。

  他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和孤独。

  “时靖……”朱瞻基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的祈求,“我想……我想去燕王府看看。”

  “我想见见我奶奶。”

  永乐五年,他的祖母徐妙云便已病逝。

  那时候,他还只是个几岁的孩子,对祖母的记忆早已模糊。

  可他记得,祖母的怀抱很温暖,会笑着给他塞点心,会把他举得高高的。

  在此时此刻,这巨大的打击之下,他只想再感受一次那份温暖。

  ……

  另一边。

  洪武朝,奉天殿。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面沉如水。

  他刚刚从后世回来,心情极差。

  殿下,朱标和朱棣正躬身汇报着这几日监国的政务。

  朱棣负责军务和吏治,朱标总揽全局。

  “……以上,便是这三日京营操练与官员考成之要务,请父皇示下。”

  朱棣的声音洪亮,条理清晰,汇报得井井有条。

  朱元璋听着,原本紧锁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些。

  他抬眼看着自己的第四个儿子。

  这个儿子,虽然桀骜不驯,野心勃勃,但不得不承认,能力是真他娘的强。

  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处理政务,都有一股子狠劲和利落。

  是个干大事的料。

  “老四,你做的不错。”朱元璋难得地开口夸奖,“有咱当年的风范。”

  朱棣闻言,身体一震,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激动。

  “儿臣不敢,都是父皇教导有方,大哥从旁指点。”

  朱元璋摆了摆手,他现在没心情听这些客套话。

  “行了,你也别回你的燕京了。”

  “就留在京城,帮你大哥,一起监国。”

  朱棣心中狂喜,但面上不敢显露分毫,只是恭敬地应道:“儿臣,遵旨!”

  留在京城,帮太子监国!

  这其中释放的信号,让朱棣的心跳都漏了半拍。

  朱标也露出了温和的笑容,对着朱棣点了点头。

  朱元璋挥挥手,示意朱棣可以退下了。

  朱棣行礼告退,转身离开的步伐都比来时轻快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