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这不就是榆木川-《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

  朱元璋那句沙哑的“好样的”,在虚空中轻轻回荡。

  他很少这么夸朱棣。

  从小到大,这个儿子在他眼里就是个惹祸精,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可现在,看着画面里那个儿子,他心里堵得难受。

  “唉……”

  马皇后叹了口气,靠在朱元璋的肩膀上,轻声说。

  “天底下再大的英雄,也熬不过岁月啊。”

  “是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声音里带着鼻音。

  “当皇帝不容易,当一个征战一生的皇帝,更不容易。”

  他这个儿子,从靖难开始,就没停下过脚步。

  迁都,修典,通运河,下西洋,五征漠北。

  桩桩件件,哪一件不是耗尽心血的大事?

  朱标看着画面里那个满脸疲惫的四弟,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印象里的四弟,还是那个跟在他身后,会咧着嘴笑,会耍赖,会为了抢一块点心跟他闹别扭的少年。

  什么时候,他也老成了这个样子?

  画面里。

  永乐大帝抹去了眼角的那滴泪。

  那股老人般的脆弱,立马无影无踪。

  换上了那股熟悉的,睥睨天下的铁血煞气!

  他“霍”地一下站了起来。

  “哭什么哭!”

  “朕还没死呢!”

  他瞪着朱高煦和朱高燧,厉声喝道。

  “仗打到这个份上,就想退了?”

  “我大明的脸,都让你们给丢尽了!”

  两个儿子被他骂得头更低了,大气都不敢喘。

  永乐大帝走到那副巨大的地图前,手指戳在代表着瓦剌主力所在的群山之中。

  “想当年,常遇春大将军跟着父皇打仗,身中流矢,血都快流干了,也没见他皱一下眉头!”

  “他说什么?”

  “他说,大丈夫死在床上,那是没出息!”

  “要死,就得死在马上!死在冲锋的路上!”

  让帐外的朱元璋和徐达等人,都是浑身一震。

  朱元璋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个憨直勇猛的汉子,咧着大嘴跟他说“妹夫,今天又宰了几个”的模样。

  “开平王……”徐达喃喃自语,虎目之中满是怀念。

  画面里,永乐大帝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

  “朕知道,太子在京城,心里急。”

  “他给朕上奏折,说国库空虚,说要与民休息,朕都懂。”

  “他是个好太子,心疼百姓,也心疼朕这个父皇。”

  “但是!”

  “朕要是就这么退了,马哈木那小子,就会以为我大明怕了他!”

  “他会变本加厉,年年南下,岁岁叩关!”

  “到时候,遭殃的还是我大明的百姓!”

  “朕这一代,必须把他们彻底打服,打怕!”

  “要让他们听到我大明的军旗声,就吓得屁滚尿流!”

  “这,才是真正的与民休息!”

  听着这番话,朱元璋的胸膛剧烈起伏着。

  他想起了什么,忽然扭头对马皇后和朱标说道。

  “咱记得,这混小子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着常遇春去北边打仗。”

  “那时候咱不让他去,嫌他年纪小。”

  “结果这小子,愣是半夜里偷了咱的宝刀,一个人,一匹马,从金陵城跑出去,硬是追上了常遇春的大军!”

  马皇后闻言,又气又笑。

  “咱还记得呢,当时可把你给气坏了,说要打断他的腿。”

  “哼!这小子,从小就是个不让人省心的!”朱元璋嘴上骂着,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

  他看着画面里那个年老的儿子,眼神愈发复杂。

  这股子犟劲,这股子不要命的狠劲,还真跟他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

  朱标赞叹道。

  “父皇,四弟他……配得上‘永乐大帝’这四个字。”

  “他为大明开疆拓土,扬威域外,就算史书,也得重重地记上一笔。”

  这一刻,众人心中对于朱棣“造反”的那点芥蒂,彻底烟消云散。

  他们看到的,不再是那个篡夺了侄子皇位的燕王。

  而是一位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家国天下的铁血帝王。

  徐达更是长叹一声,对着朱元璋拱了拱手。

  “陛下,臣……自愧不如。”

  “燕王殿下,不,永乐大帝,封狼居胥,五征漠北,这份功绩,臣拍马也赶不上。”

  作为大明军方第一人,徐达的这番话,分量极重。

  朱元璋听着众人的夸赞,心里头是又骄傲又心疼。

  他看着画面里永乐大帝那明显有些吃力的身形,心中的担忧越来越重。

  “这小子……这么拼命。”

  他扭头,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时靖,开口问道。

  “时靖,你告诉咱,咱这个儿子,他在位多少年?”

  问题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纷纷看向时靖。

  时靖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躬身回答。

  “回洪武爷,永乐大帝……在位二十二年。”

  二十二年?

  朱元璋皱了皱眉,这个时间不算短,但对比朱棣立下的赫赫功绩,又觉得太短了些。

  他又追问了一句。

  “那他……是哪年没的?”

  时靖的头垂得更低了,声音也变得有些艰涩。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崩于……榆木川。”

  榆木川!

  朱元璋猛地瞪大了眼睛!

  马皇后捂住了嘴,满脸的不可置信!

  朱标和徐达更是面色剧变,死死地盯着画面!

  他们现在看到的,不就是永乐二十二年,第五次北征吗?!

  这榆木川……

  岂不就是……

  “你的意思是……”朱元璋的声音都在发颤,“咱的儿子,马上就要……死在这里了?!”

  时靖没有回答,但他的沉默,已经说明了一切。

  他们正在亲眼看着,朱棣走向人生的终点!

  画面中。

  军帐内的气氛,也同样凝重。

  永乐大帝的决心虽下,但现实的困境依旧摆在面前。

  那个面相有些阴柔的三子朱高燧,再次开口,满脸愁容。

  “父皇,道理是这个道理,可马哈木那老小子就躲在山里不出来,咱们的红夷大炮够不着他啊。”

  “这几天又开始下大雪,天寒地冻的,对我军极为不利。”

  “这么僵持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永乐大帝的眉头,再次紧紧锁住。

  这的确是个死局。

  就在帐内陷入一片死寂之时,一个略显年轻的声音,忽然响了起来。

  “陛下,臣……有一计。”

  众人循声望去。

  只见一个穿着七品官服的年轻人,从角落里走了出来。

  他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面容方正,眼神清亮,在一众高级将领之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他的脸上,没有畏惧和胆怯,只有一片坦然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