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兰麝杀,悬一线-《东宫有刃》

  萧景宸神色平静无波,只淡淡道:“既如此,便去看看吧。”

  “她毕竟是三皇子妃,孤同去,也算有个见证。”

  他今日一早便收到监视镇国公府的暗报,知晓周靖安昨夜密会沈玉蓉,今早又混入沈府,心知目标必是沈昭月。

  这才特意“偶遇”下朝的沈砚,以观摩沈相收藏的名画为由前来。

  沈砚见太子神色,心下了然,太子此行绝非偶然。

  一行人即刻转向锦瑟院。

  赶到沈玉蓉旧屋院外,果见莺儿并几个婆子守在门口。

  沈砚心中焦急,面上却强压怒火,厉声责问:“沈玉蓉!你与月儿叙话,为何紧闭房门?”

  “还让人拦着丫鬟?”

  “月儿若有何闪失,你担当得起吗?”

  沈玉蓉见沈砚前来,身后还跟着太子,心中慌乱,却强自镇定,端起皇子妃的架子:

  “大哥此言何意?莫非本妃还会害自家妹妹不成?”

  “不过是说些私密话,不喜下人打扰罢了!”

  她故意提高音量,既是想压服沈砚,更是为了提醒屋内的周靖安。

  屋内,周靖安听到外面太子都来了,深知今日已无法得手,眼中戾气一闪。

  正欲果断下死手,彻底结果了沈昭月——

  就在他掌风再次袭来的瞬间,沈昭月因本身内力深厚,加之吸入的迷药剂量并非极重,此刻被外面的喧哗惊动,意识已恢复了几分清明。

  她虽周身乏力,难以聚力反击,但感知到致命的危险临近。

  求生本能让她用尽残余力气,手臂猛地一挥!

  “哐当——!”

  案几上的茶盏被扫落在地,发出一声清脆的碎裂声,同时她勉力呼出微弱的两个字:“救...…命...…”

  屋外的萧景宸一直凝神静听,闻声立刻下令:“长风!”

  “是!”长风应声而动,身形如电,瞬间撞开房门,直冲而入!

  周靖安见茶盏碎裂,心知沈昭月已醒,又闻破门之声,毫不恋战。

  当即收掌,身形一闪,如鹞鹰般敏捷地翻过后窗,迅速消失在庭院深处。

  长风入内,只见沈昭月伏在案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衣衫略显凌乱却尚算完整,地上是碎裂的茶盏。

  他迅速扫视四周,已无歹人踪迹。

  他立刻回身禀报:“殿下,沈小姐无恙,歹人已逃脱。”

  “月儿!”

  沈砚紧随其后冲进屋内,见妹妹如此情状,又惊又怒,连忙上前扶住她,连声追问,“你怎么样?发生了何事?”

  沈昭月借着兄长的搀扶稳住身形,深吸几口气。

  她压下体内的不适和翻涌的杀意,轻轻摇头:“我…...我无事,只是忽然有些头晕。”

  这时,太子也被长风推了进来。

  他的目光掠过沈昭月略显狼狈却依旧镇定的脸庞,最后落在沈砚身上。

  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沈少卿,看来三皇子妃这‘私密话’,叙得并不太平。”

  沈玉蓉脸色煞白,在太子平静的目光下,所有狡辩的言辞都堵在了喉咙里,浑身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沈砚转向沈玉蓉,目光如刀,每一个字都淬着冰寒:“沈玉蓉,今日之事,你最好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在你沈府旧居的闺房之内,竟有歹人潜入欲对我妹妹行凶!你作何解释?!”

  “月儿若在你房中出了任何意外,即便你是三皇子妃,我沈砚,乃至整个丞相府,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沈玉蓉强自镇定,抬出身份:“沈大人!请注意你的言辞!”

  “本妃也是刚刚得知,岂会知晓有何歹人?”

  “或许是……或许是府中守卫不慎,让宵小混入……”

  “好一个宵小混入!”

  沈砚气得冷笑,言辞愈发锋利,“我妹妹在你房中饮茶歇息便出事,你身边的莺儿方才还死死拦着不准小荷入内查看!”

  “三皇子妃,你若觉得我沈砚好糊弄,不如我们即刻进宫,到御前分辨个明白?”

  “看看陛下是否相信,在三皇子妃的闺房内,会发生如此‘巧合’之事!”

  沈玉蓉被他噎得面色一阵青一阵白,尤其在看到门外那双深邃如寒潭的太子眼眸正平静无波地看着她时,更是心胆俱裂。

  哪里还敢真去御前对质,只能嗫嚅着:“你……你休要血口喷人!本妃……本妃也是受惊不小……”

  这时,沈昭月在长风的暗中内力疏导下,药力化解了大半,她挣扎着坐起身,声音带着些许虚弱:“哥哥……我无事,只是中了些迷香。”

  “幸得……幸得太子殿下与长风侍卫及时相救。”

  她目光转向门外的萧景宸,微微颔首,“多谢殿下救命之恩。”

  萧景宸的目光扫过一片狼藉的地面,掠过那盆幽香依旧的兰草。

  最后落在沈昭月虽虚弱却依旧清亮的眸子上,平静开口:“沈小姐受惊了。可曾看清那歹人样貌?”

  沈昭月抬起眼帘,与太子视线相交。

  她清晰地看到了他眼底那一丝了然,心知他必是猜到了什么。

  但她此刻内力未复,证据不足,不宜打草惊蛇。

  她垂下眼睫,掩去眸中寒光,声音虚弱却清晰:“回太子殿下,臣女方才头晕得厉害,并未看清那人样貌,只隐约见到一个黑影翻窗而去。”

  “多谢殿下与兄长及时相救。”

  萧景宸闻言,深邃的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了然。

  他并未追问,只淡淡道:“既如此,孤会命人彻查此事。”

  “三皇子妃受惊,也需好生安抚。”

  他这话,看似给了沈玉蓉台阶,实则将“遇袭”与“她相关”钉在了一起。

  “长风,我们回宫。”

  沈玉蓉脸色更是难看,却不敢多言。

  太子离去后,沈昭月缓过一口气,立刻对沈砚道:“哥哥,今日之事,切莫让母亲知晓。”

  “她身子方才好转,不能再受惊吓了。”

  沈砚看着妹妹苍白的脸,心疼不已,点头应下:“我晓得。但此事绝不能就此作罢,必须禀明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