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项目合作契机-《婚礼前夜,她选择陪男闺蜜》

  鼎盛集团顶层会议室内,长方形的会议桌光可鉴人,环绕着集团核心管理层以及新成立的“创新中心”项目筹备组成员。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浓香与一种无形的、紧绷的专注力。巨大的投影屏幕上,正展示着“鼎盛创新中心”的初步构想与功能定位——这将是集团未来面向市场、展示技术实力、汇聚研发力量的重要标志,一座集产品展示、尖端研发与现代化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陈嘉铭坐在主位,身形笔挺,深色西装衬得他面容愈发冷峻。他目光沉静地扫过屏幕上滚动的文字与概念图,指尖一支未打开的签字笔在桌面文件旁无意识地轻点,听着下属们关于项目前期筹备工作的汇报。

  “……综上所述,‘创新中心’不仅是我们鼎盛硬实力的展示窗口,更应该是企业精神与未来愿景的载体。因此,其整体设计与空间规划至关重要,必须找到一家能够深刻理解我们理念,并能将其转化为卓越空间体验的设计团队。”项目负责人,一位四十岁上下、作风干练的副总经理总结道。

  会议进入了设计团队遴选议题的讨论。有人提议邀请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以确保项目的国际视野和顶尖水准;也有人建议考虑与国内几家在商业地产和科技园区设计上颇有建树的大型设计院合作。

  讨论一度陷入僵持,各有优劣,难以抉择。

  这时,坐在稍后位置的市场部总监,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观察力敏锐的中年男性,轻轻推了推眼镜,开口打破了僵局,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陈董,各位同事,我有个不太一样的想法,供大家参考。”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一下本土的、但近期表现非常亮眼的设计力量?比如,‘雨桐设计’。”

  这个名字被提及的瞬间,会议室内出现了几秒钟微妙的寂静。在座的都是集团高层,或多或少都对董事长那段不算秘密的过往有所了解。众人的目光下意识地、极其短暂地瞟向主位上的陈嘉铭,见他面色如常,才又迅速收敛,做出认真倾听的姿态。

  市场总监似乎并未察觉这瞬间的异样,或者说,他选择了忽略,继续以专业的口吻阐述理由:“我关注‘雨桐设计’有一段时间了。他们规模不算最大,但主创设计师周雨彤女士,近期的作品,特别是刚刚中标的‘清河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体现出的设计理念非常值得关注。”

  他操作着手边的平板,将一些公开的资料和报道投射到辅助屏幕上。

  “大家看,‘清河苑’项目面对的是预算有限、需求繁杂的老旧社区,但他们的设计方案,没有追求浮夸的形式,而是真正沉下去,深入调研居民的实际生活痛点,在有限的条件内,做出了极具人文关怀和实用性的改造。媒体评价其为‘有温度的设计’。”

  他放大了一张设计细节图,指着上面的无障碍扶手、节能照明和利用边角空间打造的休闲区。

  “这种‘以人为本’,注重功能性与情感体验结合的设计思路,恰恰与我们‘创新中心’希望传达的——不仅是冷硬的科技展示,更是关怀员工、激发创意、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企业理念——有很高的契合度。我们需要的不正是一个能理解‘人’在空间中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堆砌技术的设计团队吗?”

  他环视一圈,最后目光落在陈嘉铭身上,语气诚恳:“当然,这只是提供一个思路。‘雨桐设计’在大型公建项目上的经验或许不如国际大所,但其独特的理念和近期展现出的潜力,我认为值得给他们一个参与竞标的机会。最终,还是以实力和方案说话。”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再次陷入安静。几位高管交换着眼神,有人微微颔首,似乎觉得这个提议颇有新意;也有人眉头微蹙,显然对“雨桐设计”的资历和背景心存疑虑。所有人的注意力,最终都若有若无地集中在了那个一直沉默聆听的男人身上。

  陈嘉铭的目光停留在辅助屏幕上那些关于“清河苑”项目的介绍和评价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让人窥探不出他内心的丝毫波澜。他看到了报道中提到的“深入社区”、“倾听民意”、“解决实际痛点”,也看到了那张周雨彤在工地与居民沟通的照片,她的侧脸专注而沉静。

  昨晚那封邮件里平静而深刻的文字,此刻与屏幕上这些客观的成绩奇异地重叠在一起。那个曾经离“民生”、“温度”这些词汇很遥远的女人,现在她的作品却被冠以这样的评价。

  他想起她在他父母家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想起她差点摔倒时自己不受控制伸出的手,想起邮件里那句“我更